资本主义国家政体
- 格式:ppt
- 大小:655.59 KB
- 文档页数:39
主要的因素是阶级力量的对比注意:1、对于资产阶级军事独裁专政的认识当资产阶级统治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面临社会的各种力量的反对,如封建王朝的复辟、下层人民的反抗等,其政权尚不牢固,需要强有力的政权巩固统治。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的军事专政正是适应了这一历史要求而出现的。
其政权无疑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从其内外政策及实施效果便得以证明,其存在于非常的历史条件下,一旦资产阶级统治牢固下来,这一条件即可丧失,并且军事专政也违背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原则,必不可能长久2、对法西斯主义的认识法西斯是20世纪特有的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同20世纪重大事件密切相关。
20世纪的法西斯运动可分为前后两大阶段,以1945年为分界线。
1945年以前属于法西斯产生、发展和大规模泛滥阶段,在这一阶段法西斯运动掀起过两次浪潮,一是一战末期和战后初期法西斯的滋生,这主要包括1919—1921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党、1920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纳粹党;二是从30年代大危机到二战结束,这是法西斯运动大规模泛滥时期。
在这次浪潮中,法西斯在意大利以外的国度内相继建立,德国的纳粹运动急剧膨胀,纳粹党到1932年上升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日本从1931年开始法西斯化的过程,经过一系列冲突和斗争,日本军部在1934年实现法西斯化,国家政权自1936年广田内阁成立初步实现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进行局部战争和对外扩张的过程相互接近,在30年代中后期结成以《反共产国际协定》为标志和纽结的法西斯集团,40年代初期又结成以《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为标志的法西斯军事集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郑寅达同志在《20世纪的法西斯》一文中将法西斯的共性概括为六个方面:(1)法西斯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的产物,是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后才出现的现象;(2)法西斯鼓吹极端民族主义或民族沙文主义,鼓吹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歌颂暴力和战争(这里是两个方面);(3)其社会基础是以小资产阶级分子为主的中下层民众;(4)法西斯主义既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又反对传统的资本主义,鼓吹寻求第三条道路;(5)宣扬和推行独裁统治,认为独裁制符合人类社会的天性,是提高本民族内在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最佳手段。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三种:
其一:君主立宪制,就是保留了世袭的君主,但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内阁[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议会中的多数党的党魁担任内阁首相是政府首脑,议会有权解散政府。
代表国家是英国、日本、西班牙、荷兰等。
这种制度的形成是当初资本主义革命不彻底造成的,是资产阶级和封建主阶级相互妥协的产物。
其二:议会制,其政治制度和君主立宪制的区别主要在于没有保留君主,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民选的总统,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议会形成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解散政府,政府首脑是总理。
代表国家是德国、意大利,以色列和印度等。
这种制度的形成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贯彻“三权分立”原则的产物。
其三:总统制,就是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总统有大选产生掌握行政权,和议会的立法权有平等的权利,议会无权罢免总统也无权解散政府,只能对总统提出弹劾。
代表国家是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等。
美国这种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个人威望较高有关,其他国家主要是二战后美国控制下建立的国家。
比较特别的是法国,它的政体既有议会制的成分也有总统制的成分,整体上倾向于总统制。
法国本来是议会制国家,二战后由于戴高乐的个人权威,总统开始具有实质性的权利,并且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倾向于总统制。
对资本主义各国政体形式进行归纳,有以下两种政体。
君主政体: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君主立宪政体共和政体: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君主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名义上由君主一人掌握的政体。
君主立宪政体是指君主不再享有专制政体下的无限权利,其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限制的政体。
其中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君主的权力受的限制极少,议会君主立宪制所受的限制较大。
共和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或名义上都不属于一人所有,而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掌握的政体。
在议会制国家,议会在国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内阁由议会产生,向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产生,一般不掌握实际权力,只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在总统制国家,总统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议会行使立法权,对总统行使一定的制约权。
在委员会制的国家,立法权属于国会,最高行政机构由委员会构成,由议会选举产生。
政体其他分类•根据行政权力的情况,可以分为总统内阁制和议会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即议会民主制,也称议会制,是一种民主政治制度,特点是其政府首脑需要获得议会的支持才能工作,而这种支持一般通过信任投票的方式得到体现。
因此,在采用这种政治体制的国家中,立法体系与行政体系并不完全分立。
议会民主制的政府一般拥有多个党派,而且政府首脑与国家元首分开。
行政体系一般就是政府的内阁,由政府首脑(一般是总理或首相)领导。
总理或首相以及全体内阁成员一般也是从议会议员中产生,并在任职后保留议会中的议席。
政府首脑往往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在很多国家,内阁或内阁内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通过议会对其的不信任投票而被免职。
此外,行政体系也可以决定解散议会,重新举行选举。
在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职务分开。
在大多数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君主或是总统)是象征性的职位,只拥有些无关政局的权力,例如任命公务员等。
不过国家元首也会保留一些在紧急状态中可以使用的特别权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依惯例还是依法律规定)此类权力是在得到政府首脑支持后才会得到实行。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引子: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在东西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明。
在东方形成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体制”,在西方形成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和古罗马的“法制”。
关于东方中国的政治文明情况前面已经学习,今天开始学习西方是如何建立近代“民主政体”的,也就是西方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
上面已经分析西方古代出现了希腊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制”。
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西方古代社会产生于希腊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制”以及“人文思想”在进入中世纪以后逐渐的被“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学”所取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从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和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展开了反封建的斗争,为了把革命成果加以巩固和防止专制的重新出现资产阶级就借助于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制”,从而形成了近代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的政治文明。
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各不相同,所以也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体制。
比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法国的“总统共和制”(不同于美国)、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实为君主专制)等等。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即君主的权力受到了议会(法律)的制约,不再是无限权力而是有限权力。
国王虽是世袭,但仅仅是“名誉上的国家元首”,不再拥有实权,处在“统而不治”的地位。
原因:历史——具有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
中世纪后期王权不断加强,大贵族联合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
现实——(1)、英王与议会冲突、议会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国王斗争爆发革命,英王失败议会胜利,但国家动荡不安。
(2)、为了不再流血而巩固利益,发动“光荣革命”。
直接——威廉接受《权利法案》。
(或称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法治取代人治)《权利法案》的内容:(学生自己完成)国家机构及其关系君主立宪政体:(同学们注意今后再分析各国政体时要从国家元首、立法<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要注意政党关系。
7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与发展第7讲近代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与发展武汉市第⼗七中学李琴江【概述】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量的壮⼤,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命和改⾰中动摇。
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经过艰苦的⽃争,先后建⽴起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
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命,确⽴了君主⽴宪制。
⼤约⼀个世纪以后,美国获得独⽴,并建⽴了资本主义制度,确⽴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18世纪末期,在封建势⼒⽐较强⼤的欧洲⼤陆,法国通过资产阶级⾰命确⽴了共和政体。
19世纪中后期,德国完成了统⼀,并确⽴了君主⽴宪政体。
这样,近代西⽅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得以最终确⽴,并逐步发展和完善。
他们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反映了⼈类⽂明的进步。
这种政治制度的建⽴,有利于调节社会⽭盾、维持稳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梳理】⼀、英国君主⽴宪制的确⽴和发展(⼀)议会制度的起源和形成——君主⽴宪制确⽴的历史条件13世纪,英国议会制基本形成,以《⼤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贵族院)下(平民院)两院,但这时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
英国资产阶级⾰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的斯图亚特王朝⽃争的政治中⼼。
(⼆)英国资产阶级⾰命——君主⽴宪制确⽴的政治保证原因: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的⽭盾⽇益尖锐。
经过:1640年,⾰命爆发。
1641年《⼤抗议书》要求改⾰,主张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此后,英国⼀度建⽴共和国。
由于政局混乱,斯图亚特王朝于1660年复辟,⾰命⾯临曲折和复杂局⾯。
在政治⽃争趋于尖锐的形势下,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
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世,这即是“光荣⾰命”。
什么是资本主义政体?行政机关实行相容原则,行政机关由立法机关产生并对立法机关负责的政体称为内阁制,而把立法机关同行政机关实行不相容原则,政府官员不能兼任议会议员的政体称为总统制。
(4)政府行使职权是否受法律、特别是宪法的限制。
把按照法律和宪法行使政府职权的政体称作立宪(或民主)政体,把政府职权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只凭统治者个人意志的政体称作专制(或独裁)政体。
二、什么是资本主义政体?它有哪些类型?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
根据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标准,资本主义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了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
(一)君主立宪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国家元首,君主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其权力受到了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分享权力、互相妥协的产物。
资产阶级按照君主地位和权力的大小,君主立宪政体可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1.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又称二元君主制。
在这种政体形式下,国家虽然也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但君主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宪法往往是钦定的,是君主意志的反映;议会是君主的咨询机构,立法权是形式的,君主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
二元君主制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封建地主阶级长期拥有巨大势力的国家,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一种统治形式,较议会制君主制有更多的封建专制君主制的色彩。
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和1889——1945年的日本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
20世纪80年代,约旦、沙特阿拉伯、尼泊尔、摩洛哥等少数国家仍保留这种制度。
2.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又称议会君主制。
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
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的国家是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这种基本的阶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凭借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行强力统治。
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国体都是相同的,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
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它为国体服务,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
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制度沿革、民族地区特色等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其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不尽相同,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1)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以君主(或国王、皇帝、天皇等)为国家的世袭元首、其所掌握的国家最高权力受国家宪法所制约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存在于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国家中,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分享权力的产物。
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两种类型。
议会君主制是议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既是立法机构,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君主作为国家元首只有象征意义,并无实际权力,所谓“临朝而不理政”,其行动受议会所严格约束。
国家的实际行政权力控制在由议会根据宪法所产生的内阁(或称政府)手中,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所组成。
内阁对议会负责,由首相(或总理)担任内阁领导人。
目前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都实行议会君主制,英国是其典型代表。
二元君主制是由君主和议会同掌国家政权,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
君主有权任命内阁,内阁只对君主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议会有立法权,并享有宪法所赋予的职能,宪法对君主的权力有一定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