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讲座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8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讲座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讲座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逐渐变化。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已成为当代婚育观念的主流。
为了让广大家庭更好地了解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相关知识,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讲座和宣传活动。
本文将结合国家政策和民众需求,分析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知识讲座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计划生育知识讲座计划生育是指通过控制生育率,使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在合理的范围内的一种国家政策。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逐步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困难。
因此,需要广泛普及计划生育相关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和目标,从而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法规,做到规划生育、合理生育。
计划生育知识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如何正确使用避孕措施;遭遇意外怀孕应该如何处理等。
除此之外,还需介绍性知识、避免流产的方法、分娩的注意事项等各方面的知识,使群众能够理性认识生育,保持生殖健康。
二、优生优育知识讲座优生优育是指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帮助人们选择优质的胎儿和适当的生育方式,以达到使人类遗传素质得到提高和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的目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没有接受过优生优育知识,或者对优生优育存在一些误解,从而造成生育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优生优育知识讲座,民众群众能够了解到什么是优生优育,以及优生优育的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优生优育知识讲座的内容包括:遗传病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因素;优生优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多胎妊娠的风险和代价等。
优生优育知识讲座主要着重阐述的是生殖健康知识,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合理的早期干预,预防胎儿先天性疾病,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从而促进人类种群的发展,提高社会的生产效率。
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讲座的意义和必要性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知识讲座的开展,对推广计划生育政策和实施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计划生育知识宣传
计划生育是指通过控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达到人口合理增长的一套综合措施和政策。
它的目标是控制出生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
在计划生育宣传中,可以包括以下的知识内容:
1. 人口与经济状况的关系:介绍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2. 计划生育政策:说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夫妻合理规划生育。
3. 生育权益:让人们了解他们的生育权益,包括自主选择生育的权利、享受优质生育服务的权益等。
4. 优生优育:介绍科学、合理的怀孕、分娩和育儿知识,提倡优生优育观念,注意遗传性疾病的防治。
5. 生殖健康:提供生殖健康知识,包括性教育、妇女卫生、避孕方法等。
6. 家庭财务管理:引导家庭正确理财观念,让家庭经济状况成为合理生育的考量因素。
7. 民俗习惯与就业政策:宣传与人口数量控制相关的传统民俗习惯和就业政策,鼓励人们理性面对结婚、生育和就业的问题。
8. 健康教育:推广保健知识,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育安全和母婴健康水平。
在宣传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这些知识,包括宣传册、宣传片、健康教育课程、社区讲座、网络宣传等。
此外,还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如举办宣传展览、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以吸引民众参与,并加强宣传的效果。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讲座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讲座1、什么是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指在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内便发生了发育异常,出生后表现为结构性、功能性或生物化学性等方面的异常。
出生缺陷在全身各个系统都有,有的明显,如:肢体畸形、脑积水、脊柱裂、唇裂等,刚出生就能表现出来。
有些是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
如:智力低下、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出生缺陷干预功能工程就是通过科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效地降低先天性病残儿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2、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有哪些?遗传因素:遗传病是一种能够遗传给子孙后代的疾病,是由于人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对人有害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症和18三体综合症。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
生物因素:是引起出生缺陷较重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母亲在孕期受到某些病原体感染时(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通过胎盘绒毛屏障或子宫颈上行感染胎儿,主要有TORCH是什么呢?它们是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此外还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等。
化学因素: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有机氯,有机汞,苯氧酸类除草剂,二溴氯丙烷,敌枯双等以及铅、镉、汞、锰、铝等重金属和氯乙烯、氯丁乙烯、丙烯腈等高分子化合物。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存在的气象条件辐射噪声和振动等。
引起致畸的主要因素是辐射,如X射线、各种其他射线。
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而导致胎儿发生畸形。
药物因素:大多数抗肿瘤药有毒性,胚胎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比成熟分化的细胞明感,因此,这类药物大多在较低剂量时就对胚胎产生较大的损害。
抗菌素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以及大部分抗结核药,激素类和活疫苗等在孕早期及致畸敏感期使用均有致畸危险。
其他:如烟、酒,大量饮酒后胎儿发生畸形的危险很大,其特征为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多发性小样畸形等,吸烟可引起流产、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新生儿低体重等3、什么是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
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宣优生优育是指采取人为的措施,使出生的儿童具有优良的遗传素质,同时进行科学养育,以提高人口质量。
简单地说,优生就是“生得优”,优育就是“育得优”。
下面介绍18条有关优生的知识:1、优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均确立了优生的法律地位.2、优生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实行优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对后代和社会应尽的义务.”3、哪些病患者不宜结婚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或暂缓结婚的疾病包括在传染期内的指定传染病;在发病期内的有关精神病;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其他疾病。
4、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近亲结婚下一代遗传病发生率可增加7-150倍)。
禁止近亲结婚是避免相同致病遗传基因结合,减少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5、婚前检查婚前检查的意义是及早了解不宜结婚或生育的人或病;及早治疗在传染期内或在发病期内的有关疾病、生理缺陷和性功能障碍;阻断遗传病发生;婚后医学指导。
(虽然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以决定是否进行婚前检查,但从优生的意义上讲,进行婚前检查是明智之举。
)6、最佳生育年龄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晚育也尽可能不晚于35岁;男性一般认为不大于40岁。
7、最佳受孕季节最佳受孕季节是每年的8、9月份,这样孕早期就可避开病毒传染病多发的冬春季,分娩时正处于气候温和的春末夏初,有利于优生、母婴保健。
8、最佳受孕时机从优生学的意义上说,新婚夫妻因操办婚事奔波劳碌,甚至心力交瘁,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良好状态;新婚喜庆中的烟酒更是精子的杀手;蜜月旅途中不容忽视的卫生问题等,这些都是妊娠的不利因素,所以新婚期间最好是避孕。
口服避孕药者应停药6个月后、病理性流产6个月后、人工流产3个月后才适宜怀孕.9、性与优生不要忽视性生活与优生的关系。
首先是性卫生,月经期过性生活易引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孕早期或晚期过性生活会造成流产、早产或胎儿子宫内感染;不洁性交易感染性病,一旦孕妇被感染,会通过胎盘或分娩时的产道传染给胎儿.如果是在计划怀孕期间内的性生活,最好选择在男女双方身体健康、精神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并尽量使性生活和谐。
优生优育政策在计划生育中的作用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以来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为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计划生育的过程中,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探讨优生优育政策在计划生育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意义与实施策略。
一、优生优育政策的概念及背景优生优育政策,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生育时机、优化生育条件,以及提高个体素质,达到提高新生儿品质的目标。
这一政策的提出,源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我国于1979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了优生优育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标是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优生优育政策的意义1. 控制人口数量。
优生优育政策将节育措施与避孕措施相结合,通过提供免费计划生育服务和技术指导,帮助夫妇选择适当的生育方式和生育时机,从而有效控制人口数量。
这对于缓解人口压力、避免资源过度紧张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人口素质。
优生优育政策注重提高个体素质,通过提供更好的生育环境、优质的保健服务,以及相关的教育宣传,促进妇女提前进行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避免出现一些常见的妊娠疾病和先天性缺陷。
这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提升整个人口的素质水平。
3. 促进人口结构优化。
以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为契机,我国逐渐推行了少生、晚育的理念,鼓励夫妻选择合适的生育时机。
这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质量,推动人口结构朝着年轻化、教育程度提高和技能水平提升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三、优生优育政策的实施策略1.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认识水平。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广大群众传达政策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具体措施。
2. 完善服务体系。
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的质量,为妇女提供全面的孕前、孕期和产后保健服务。
优生优育政策与计划生育的区别与联系优生优育政策和计划生育都是指在人口控制和人口状况管理方面的行动与政策。
虽然它们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就优生优育政策和计划生育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探讨。
一、优生优育政策的定义与目标优生优育政策是指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状况,促进人类优良基因的传承和发展的行动与策略。
它的目标是通过鼓励良好的遗传特征和健康行为,推动人类进化和人口健康发展。
优生优育政策强调个体的选择与自主,鼓励选择优秀的配偶和生育时间,并通过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手段来提高生育率和人口素质。
二、计划生育的定义与目标计划生育指的是通过政府制定的关于人口控制与计划的政策,通过引导人们的生育行为,保持人口的适度增长,并调整人口结构。
计划生育的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实施节育、晚婚晚育、少生多生等措施来调整人口的出生率和人口结构。
三、优生优育政策与计划生育的区别1. 目标不同:优生优育政策的目标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状况,推动人类优良基因的传承和发展,而计划生育的目标是调控人口数量,推动经济发展。
2. 强调个体选择与自主:优生优育政策强调个体选择优秀的伴侣和生育时间,强调个体的自主权利;而计划生育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推行的,强调政府的干预与管理。
3. 实施手段不同:优生优育政策主要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手段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状况,如加强孕产妇保健、婴幼儿保健等;而计划生育主要通过节育、晚婚晚育、少生多生等措施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
四、优生优育政策与计划生育的联系虽然优生优育政策和计划生育在目标和实施手段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联系。
1. 人口控制的共同目的:无论是优生优育政策还是计划生育政策,其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口数量的控制和管理,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2. 促进人口健康与发展:优生优育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都关注人口的健康和发展。
优生优育政策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状况来推动人类优良基因的传承和发展,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调整人口数量和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讲座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我国长期以来一项重要的国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和生活品质,可以举办一场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性的讲座。
以下是一份讲座计划,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讲座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一、讲座主题: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二、讲座时间:2小时(包括互动环节)三、讲座内容安排:1.片头视频(5分钟)展示中国过去几十年的人口发展情况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引起观众的兴趣。
2.讲座正文(90分钟)(1)计划生育政策解读(15分钟)介绍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背景、目的和原则,普及政策的主要内容,如夫妻一对一、晚婚晚育等。
(2)优生优育理念(15分钟)简要介绍什么是优生优育,强调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观众对优生优育的关注和认同。
(3)计划生育技术与服务(20分钟)详细介绍针对不同人群的避孕方法和计划生育手段,如避孕药、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并提醒观众正确使用计划生育工具。
(4)婚前保健与孕前优生(15分钟)强调婚前健康检查的重要性,推荐孕前检查的项目和注意事项,鼓励夫妻在孕前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魄。
(5)孕期保健与优生优育(15分钟)介绍孕妇的营养需求、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提醒准父母正确对待胎教、避免不良的孕期行为。
(6)新生儿保健与优生优育(15分钟)讲解新生儿的喂养、抚养和保健知识,重点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正确方法。
(7)遗传疾病和常见先天性异常(20分钟)解释遗传疾病和先天性异常的概念,指出绝大多数遗传疾病具有可预防性或可治疗性,强调家族史和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8)计划生育心理健康(15分钟)3.互动环节(20分钟)(1)提问环节邀请观众提问,解答他们关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的疑问,增强互动效果。
(2)小组讨论让观众分成小组,就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讲座
时间:二0一二年元月十日
地点:**村宣教室
主持人:*** 讲课人:夏玲
参加人员签名:
(一)什么是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在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内便发生了发育异常,出生后表现为结构性、功能性或生物化学性等方面的异常。
出生缺陷在全身各个系统都有,有的明显,如:肢体畸形、脑积水、脊柱裂、唇裂等,刚出生就能表现出来。
有些是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
如:智力低下、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出生缺陷干预功能工程就是通过科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效地降低先天性病残儿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二)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遗传病是一种能够遗传给子孙后代的疾病,是由于人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对人有害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症和18三体综合症。
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
生物因素:是引起出生缺陷较重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母亲在孕期受到某些病原体感染时(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通过胎盘绒毛屏障或子宫颈上行感染胎儿,主要有TORCH是什么呢?
它们是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此外还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等。
化学因素: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有机氯,有机汞,苯氧酸类除草剂,二溴氯丙烷,敌枯双等以及铅、镉、汞、锰、铝等重金属和氯乙烯、氯丁乙烯、丙烯腈等高分子化合物。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存在的气象条件辐射噪声和振动等。
引起致畸的主要因素是辐射,如X射线、各种其他射线。
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而导致胎儿发生畸形。
药物因素:大多数抗肿瘤药有毒性,胚胎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比成熟分化的细胞明感,因此,这类药物大多在较低剂量时就对胚胎产生较大的损害。
抗菌素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以及大部分抗结核药,激素类和活疫苗等在孕早期及致畸敏感期使用均有致畸危险。
其他:如烟、酒,大量饮酒后胎儿发生畸形的危险很大,其特征为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多发性小样畸形等,吸烟可引
起流产、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新生儿低体重等。
(三)什么是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
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孕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
通过优生科普教育和采取技术手段干预(包括增补叶酸、服用福施福软胶囊、外周血染色体检测、TORCH检测、预防接种等)。
二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主要在孕期内通过开展产前筛查及高风险人群羊水染色体检测、物理诊断等技术手段。
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
三级预防:对已出生的缺陷婴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或介绍转诊。
(四)怎样预防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预防部的原则应该是:千方百计地充分利用国内外对于出生缺陷的已有科学知识和技术,积极主动地进行预防。
(1)一级预防: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优生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医务人员的优生意识。
要加强和推广遗传咨询、婚前检查、妇女保健(特别是孕前和孕期保健、分娩保健)。
要防止近亲婚配,避免妇女在有重要疾病,或身体差,或营养差的时期受孕。
同时,对不应、不宜、应延期婚育的对象,应加强教育和指导。
(2)产前诊断:随着产前
诊断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产前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今,对孕妇年龄已达或超过35岁者:夫妇一方有染色体异常者,如染色体易位携带者,人群中每250对夫妇中有一个如此。
对象:本人已生过染色体异常儿者。
如:生过一个21三体综合症患儿;有性连锁遗传病患儿者,如生过一个血友病患儿;已生过一个神经管缺陷儿者,如无脑儿;妊娠前三个月内有特殊明确致畸因素史者等对象,应通过遗传和优生咨询,选择既有效又安全,既可靠又可以接受的产前诊断技术,进行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
(3)新生儿筛查:这是在新生儿期,通过特殊的血生化检查,对新生儿的某些遗传进行早期诊断。
目前广泛开展的有苯丙酮尿症新生儿筛查,一旦查出可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
(4)认真开展优生的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通过出生缺陷的病因、诊断、产前诊断和防治等研究,可望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做好科研、人员的培训及优生工作的三结合,讲求优生的实效,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五)为预防出生的缺陷,应建议孕前期及孕期做好哪几项筛查?
风疹病毒抗体筛查、巨细胞病毒抗体筛查、弓形体抗体筛查、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
参训人员: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讲座
时间:二0一二年七月十日
地点:**村宣教室
主持人:夏菊红讲课人:夏玲
参加人员签名:
(一)渡过新生儿期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一定要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2-25摄氏度,夏天注意通风,给新生儿喝足量的水。
新生儿衣服应宽大舒服,尿布要勤洗、勤晒;新生儿皮肤嫩,要常检查皮肤皱折处有无擦伤、感染。
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就可洗浴,水温以大人肘部感到不温不烫为宜。
室温25度以上,脐带未脱落前不可将小儿全部侵入盆内,以防脐部感染。
洗浴时动作要轻快,浴后擦干扑粉。
新生儿脐带一般在出生后1-7天脱落,脱落前要保持脐部干燥,注意包扎脐部的纱布是否渗血,渗血多时要重新结扎止血,若出现红肿或有脓行分泌物,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不要擦拭或扎破“马牙”。
鼻咽
部应保持清洁,鼻痂应及时清除。
怀抱新生儿要特别上心,应该用手臂或手掌支撑他的背部与颈部,对新生儿要常爱抚。
(二)初乳
孕妇分娩后首先分泌出的乳汁叫初乳。
初乳中含有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特别是含锌量高,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特别有利;初乳中含有的大量抗体,能增加小儿体内的被动免疫力;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盐类及微量元素能使大便排泄通畅。
(三)母乳喂养好
母乳是喂养小儿最后的天然食物,它的营养成分适合小儿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它所提供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能保护婴儿受细菌感染;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便秘;母乳喂养能曾进母子间感情;母乳喂养最经济、最卫生、最方便;母乳喂养有助于母体的恢复。
(四)哺乳禁忌症有哪些?
母亲有活动性结核病,严重心肾疾病及精神病等不宜哺乳。
有呼吸道感染时,哺乳时应戴口罩。
一侧乳腺炎时,应暂停患侧直接哺乳,无化脓现象者可吸出或挤出乳汁,煮沸后用奶瓶喂。
(六)婴儿常见病及防治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分为产伤型和缺氧型。
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最重要是做好预防早产、缺氧、缺血和产伤等。
新生儿脱水热:指由于疾病因素或喂养护理不当,或是环境温度过高,新生儿体内含水量过少导致的发热现象。
脱水热重在预防,一旦出现,应积极治疗,主要是补足水分。
小儿急性喉炎:多发于秋冬春季节,开始有轻度发热、流涕、咳嗽等,继而引起喉炎,如不积极治疗可引起喉痉挛和喉梗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家长应早发现早治疗。
其他:如细菌侵入新生儿血液中的新生儿败血症、小儿腹痛等,出现后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防延误。
(七)哺乳期应禁忌哪些药物
哺乳期间母亲有病吃药时,一些能从乳汁中排出的药物一定要禁服用或慎服,以免危害婴儿,这些药物有:安宁、麦角、美撒痛、异烟肼、安定、可待因、吗啡、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磺胺药、水杨酸盐、碘制剂、溴化物、氯丙嗪、香豆素等。
(八)给新生儿用药时应注意什么
新生儿由于解毒、排泄功能还不完善,用药稍不当,便很容易中毒。
因此,给新生儿用药时应特别慎重,应遵医嘱服用,尽量少用药,能不用的药尽量不用。
(九)小儿健康检查
由于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定期的健康检查是很必要的,一般一个月内2-3,一岁内每2-3月一次,1-6每6个月一次,上学以后一年一次。
(十)周岁儿童注意动作训练
抬头:孩子满月后开始练习仰卧抬头。
翻身:2个月左右的婴儿,父母可用一只手托住头和肩,另一只手托起双腿,帮孩子翻身。
坐、爬行;孩子5-6月便可训练坐,6-7个月可训练爬行。
迈步:11个月左右,父母可拉着孩子的小手学习迈步,也可用学步车练习。
手动作:3个月会触摸,4个月会抓握,6-7个月会摇动,9个月会招手,10个月会抓握小物品。
参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