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物料卡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2
x IQC检验物料分类(暂定)
一、半成品、成品
①向外采购的半成品、成品;
②委托外厂加工的半成品、成品;
③退货的半成品、成品。
具体指:极片、电芯、组合电池等。
二、重要化工原材料
①负极配料所用重要化工原材料;
②正极配料所用重要化工原材料;
③箔材、电解液、隔膜纸等。
具体指:负极碳粉、CMC、SBR、铜铜箔、钴酸锂、锰酸锂、导电碳黑、NMP、PVDF、铝箔、电解液、隔膜纸等(目前)12种。
三、电芯配件
用于生产电芯的各种五金、塑料配件。
具体指导:钢壳、铝壳、盖帽、铝镍复合带、卷芯垫片、圆柱电池机械封口用垫片及密封圈、介子等。
四、包装材料
①用于电芯包装的材料;
②用于组合电池组装及包装的材料。
具体指:PVC膜、镍带、焊锡、引线、插头、电池垫片、高温胶布、线路板、温控开关、过流开关、包装壳、包装袋、包装盒、包装标签等。
五、辅助材料
①辅助化工材料,如丙酮、乙醇、清漆、121渗透胶、胶纸等;
②生产辅助用品,如抽液桶、筛网、刮刀、卡尺、物料盒、托盘、工具剪、燕尾夹、砂轮等;
③办公用品,如白板、文具尺、各种笔、纸张、计算器、文件夹等;
④劳保用品,如手指套、手套、口罩、工鞋、工帽等;
⑤其它辅助材料。
第 1 页共1 页。
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为保证本厂的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该制度是本厂为加强食品安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本厂所有员工必须自觉遵守。
第二条通过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以便准确及时的实现原料与产品间的追溯,查找到不合格品,确保出现不合格时能及时召回或阻止其转序、出厂。
通过追溯,可用查阅该批产品的相关记录和生产标识等手段分析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第三条按照以下程序对该厂的产品进行有效追溯。
(一)原材料标识:采购部门采购的原辅材料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的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在每次进货时,由质检科检验合格后,库管员填写‘物料卡’标注产品的名称、规格、进货日期等内容,建立台帐,方可入库,并如实记录‘原料进货记录’;办理原料出库时,应立即更改‘物料卡’,如实填写‘原料出库记录’。
(二)半成品标识:各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对相关工序进行标识,生产的单个产品必须包含打码日期及机台号,单箱产品应有相关人员的标识信息,当半成品料进入包装车间前,由原材料加工车间人员根据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进行标识,如某工序不能对产品本身标识的情况,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三)成品标识:车间按生产计划完成后,由质检科检验合格,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填写‘物料卡’标注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等内容。
出库时,库管员做好相应记录,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第四条当检验或销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追溯路径为:内部检验或客户信息反馈产品有质量问题——产品生产日期——产品批次——产品批量——成品出库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标识——产品包装记录——半成品料加工记录——原材料出库记录——原材料存放位置——原料来源第五条对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领用与发放,依据《仓库管理制度》进行,确保相关记录的可追溯性。
物资采购及出入库管理规定为了规范物资的采购、出入库以及使用,特制订本管理规定;一、物品的采购入、出库办法:1、所有物品的采购前三天报出计划和临时计划、填写采购申请单,按程序审批后报财务部采购人员。
2、采购人员必须按计划采购,对采购的物品要有相应收据或发票。
网上采购的物品要求供货商附发货清单。
3、对采购物品的质量、数量检验,由请购人员、仓管员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采购人员办理协调或退货手续。
4、凡是采购回来的所有物品,在入库前由仓管员负责通知请购人对物品进行验收,核对质量、规格、型号、数量无误后,并进行拍照,拍照时仓管员、验收人员和物品一同入框,照片应显示出物品的数量。
照片和入库单必须一一对应,每周由公司管理人员负责核对一次照片和单子的一致性,并对10%的领货单子查验去向,并出具文字性的查验结果。
二、仓库管理1、入库的物料和成品应及时准确填写物料卡和台账,要求标识清楚和准确,货物分类摆放整齐。
2、原则上领料人必须是各部门部长,如需其他人代替领料时,领料单上必须有部门部长的签字方可发料,否则,仓管员拒绝发料。
3、发放物料时,要仔细核对领料单审批程序和明细,批量领料时,须清单核实无误后方可发货。
领料人没有领料单仓管员拒绝发料。
(特殊情况除外,但事后必须补齐领料单)4、领料前要根据工程量计划好所需料的用量,严禁超量领料,避免造成物料浪费,工程结束剩余的物料应及时返回仓库,仓管员对返回的物料立即办理入库登记手续。
5、按照规定,领料时凡需要交旧品的必须交旧品并登记旧品数目或者重量,不交旧品仓管员拒绝发料,旧品的数量和新品数量必须一致,特殊情况下要写说明。
6、仓管员对物品出库须填写出库单。
要求做到账、物、卡三相符,出库前必须将物品放在摄像头前面展示,同时拍摄人物一体照片,和出库单成对存档。
7、做好防火、防盗、防爆工作,保持库内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定期检查存放的物品,防止物品变质。
检查应进行检查记录,包括发现的各种异常情况,检查报告每周上报一次。
标准管理程序1、目的:规范状态标志的制作、使用,避免混杂、差错和交叉污染的发生。
2、范围:原辅材料库、包装材料库、成品库3、职责:储运部经理:负责监督检查物料、成品状态标志摆放的正确性。
仓库管理员:负责按规定安排物料、成品状态标志的悬挂摆放。
QA:负责监督检查物料、成品状态标志摆放的正确性。
4、内容:4.1、质量状态标志,一般与表示数量的状态标识货位卡合用,放于物料、成品的前面。
4.1.1、待验状态用黄底黑字待验牌表示,合格状态用绿底黑字合格牌表示,不合格状态用红底黑字不合格牌和红纸黑字不合格状态标签表示,禁止入内用黄底红字“非经批准禁止进入”警示牌表示。
待发状态用绿底黑字待发牌表示。
4.1.2、 1.2、对不合格的物料和成品应置于不合格的隔离区内并在每个包装上贴上不合格标签后妥善保存,挂不合格牌。
4.1.3、退货成品应置于退货的隔离区内妥善保存,挂待验牌标示。
4.1.4、召回成品应置于不合格的隔离区内妥善保存,挂不合格牌标示。
4.2、数量状态标识有三种,它们分别为货位卡、退库物料卡、取样状态标识。
4.2.1、物料货位卡标明的内容应有:物料名称、规格、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标识的批号、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计量单位、包装规格、检验单号、放行日期、有效期至、收入、发出和结存日期、数量(重量)、操作人、来源去向。
4.2.2、成品货位卡标明的内容应有:成品名称、规格、包装规格、企业内部的产品代码、成品批号、计量单位、检验单号、放行日期、合箱批号及数量、入库、发出和结存日期、数量(重量)、操作人、来源去向。
4.2.3、退库物料卡标明的内容应有:物料名称、规格、包装形式、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和生产商(如不同)标识的批号、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计量单位、包装规格、数量、退库单位、退库人、退库日期、QA对该物料质量的确认、QA签字。
它一式二份,一份应粘贴于外包装封口上,另外一份放于包装物料的两个包装之间,4.2.4、生产操作前,还应当核对物料的名称、代码、批号和标识,确保生产所用物料正确且符合要求。
1.0目的:利于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达到产品追溯的目的。
2.0范围:适用于本组织生产流程各工序。
3.0定义:物料标识与追溯。
4.0 职责:4.1 生产部:负责产品《物料流转卡》的设立、生产记录。
4.2 品质部:负责产品《物料流转卡》的检验记录、保存。
4.3 仓储人员:负责产品《物料流转卡》收集、移交品质部。
5.0 执行方法:5.1 产品《物料流转卡》内容包括本组织产品生产所涉及的所有的工序流程。
如有卡上所写工序不存在于产品加工工序流程中,填写者须将其划去。
5.2 如生产型号所经历工序流程超出《物料流转卡》项目,另开一张产品《物料流转卡》附于原产品流转卡上,卡号相。
5.3 产品《物料流转卡》执行方法:5.3.1 《物料流转卡》依生产定单与生产计划下达后由生产部开出,开卡填写:1)产品名称&产品番号;2)原料牌号;3)生产批号;4)工序栏:填写生产工序(依工艺流程逐次填写)。
5.3.2 依据生产计划将《物料流转卡》交予第一工序的生产部门/车间的班组长;5.3.3 初始生产完成后按《包装规格书》(见《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或《生产周转包装规格书》(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进行包装,由当班班长负责填写《物料流转卡》的原料批号、流转卡号与工序栏,填写细则:1)原料批号(原料批号依照首道工序所领用的原物料的进料批号生成);2)流转卡号共11位,编辑如下:XXXXXX XX X XX-X前一位数代表生产箱或框数流水号,后一位数代表副卡号代表生产班别(A班,B班等)代表设备流水号,具体见车间设备标牌代表生产日期(120828等)3)使用工模为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装或模具编号。
5.3.4 在IPQC巡检员或车间自检员对每批次产品确认并签字或盖章后,产品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FQC检验人员须先确认该批产品是否已完成设定的工艺流程。
5.3.5 清整工序生产时,流水线上第一道工位将产品《物料流转卡》取出放在操作台上,该工位完成后将所属产品的《物料流转卡》随产品流入下工序,最后一道工位负责核对产品和附上的《物料流转卡》。
现代化仓库管理标准:要实现良好的仓储管理,必须达到以下标准:(一)仓库管理规划(1) 熟悉仓库的结构,布局,技术定额.(2) 熟悉仓库规划,熟悉堆码,掌握堆垛作业要求,娴熟的叉车技术,(3) 在库容使用上做到:妥善地安排货位,合理高效地利用仓容,堆垛整齐,稳固,间距合理,方便作业,点数,保管,检查,收发.(4) 了解物料编号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所管物料,产品的编号于工作中.(二)入库管理(1) 依物料验收规定点收物料.(2) 依半成品,成品入库规定点收入库.(3) 点收的物料依序整齐摆放.(4) 不合格品进行标示,或进行处理.(三)出库管理.(1) 根据配货清单(发货清单)规定发料.(2) 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发货出库(四)退库管理(1)适用于成品物料、半成品物料、不良(残次)物料的退库(2)仓管员凭退库单核对物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批号,检查物料的包装情况,确认无误后签收物料办理入库,并按相关管理规定将物料放置到相应位置,填写物料卡,及时入账,做到帐、物、卡一致;(五). 储存保管(1) 熟悉仓储物质的特性,保管要求,能针对性地进行保管,防止货物损坏,提高仓储品质.(2) 工位器具、栈板等应妥善保管.细心使用,确保延长使用寿命.(3) 按公司规定及时处理呆废料(不良品&残次品)(六). 盘存管理(1) 定期进行仓库盘点.(2) 协同其它部门进行盘点差异处理.(七)账卡管理(1) 建立完整的物料账,物料卡.(2) 当日料账,当日完成.(3) 定期做好各项仓库报表.(八). 仓库5S管理(1) 整理(2) 整顿(3) 清扫(4) 清洁(5) 素养产品物料先进先出管理程序:先进先出: 物料出库的时间按入库时间、批次的顺序进行,把最先入库的最先出库.1. 目的:为了规范仓库物料先进先出的管理,使仓库物料在先进先出作业过程中有章可循,确保进出货物数量、批号的准确,满足生产和客户的需求。
2.范围:适用于公司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仓库的先进先出管理。
目的:规范货位卡填写操作程序适用范围:货位卡的填写责任者:仓管员、车间中间站管理员1、物料货位卡的填写1.1批号与统一编号的编写1.1.1原辅料、内包装材料除填写统一编号外,还应填写生产厂家的出厂批号。
1.1.2外包装材料只填写统一编号,不填生产厂家的批号。
1.1.3不填的一律用“---”表示。
1.3包装形式及每件重量或数量1.3.1以下按发货单位的外包装形式或重量、数量来填写。
1.3.3包装形式中包、袋、箱、桶均要有材质内容(如标明纸桶、铁桶……)。
1.3.4如每件中数量不相同的则每件重量、数量栏不用填写,用“--”表示。
1.4复验日期1.4.1原辅料、内包材必须填,外包装材料,不必填,用“--”表示。
1.4.2各种原辅料的复验周期按厂定标准执行。
1.4.3填写办法,按进厂年月+复验周期-前1个月。
如进厂日期是2006年6月,复验周期为一年,则复验日期为2007年5月。
1.5有效期至1.5.1按出厂厂家的“有效期至”填写。
1.5.2没有有效期至的则不填用“--”表示。
1.6来源去向1.6.1由于供货商己有专栏填写,本处来源,只要填结转,外购、XX部门退回。
1.6.2去向只要填写领用部门。
1.7件、零头、合计1.7.1没有拆封或虽经折封但不计取样量的则为整件。
1.7.2己拆封并领用部分的则一律计为零头(贵细、特殊药品计算取样量的则为零头)。
1.7.3合计则为整件×每件重量或数量+零头数。
1.7.4对于每件重量不确定的则一律记作零头数,为了便于掌握数量可在件栏内用括号表示有未使用过的件数。
使用过的不计入该件数内。
其零头数就是合计数。
1.7.5特殊药品、贵细药材均应填写取样量。
1.7.6为增加货位卡填写可操作性规定,除1.7.5的需要表示取样量外,物料货位卡中一律不再填写取样量,其取样量仅表示在取样证上。
其理由如下:1.7.6.1对于纸箱由于采取当场检验,检后就放回,不存在取样量的问题。
1.7.6.2对于标签、说明书、纸盒,采取按件取样,再从一包中或一捆中取出己取样量将各包添平补齐,只剩一件为零头。
物料保管储存常见知识问答全文目录第一部分:保管与储存 (1)一、好的仓库管理应做到哪几点? (1)二、货仓储存有哪三原则? (2)三、储存应注意哪些事项? (2)四、良好的仓储管理应注意哪几点? (2)五、无人仓库之仓储管理应具备哪三个条件? (3)六、货仓管理中通常所讲的帐、物、卡、证指的是什么? (4)七、物料卡有哪些内容构成? (4)八、物料卡的作用是什么? (4)九、搬运的方法可分为哪几种? (4)十、搬运应当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5)十一、搬运、储存、防护和交付主要有哪些控制要点? (5)十二、搬运控制主要有哪些内容? (6)十三、贮存控制主要有哪些内容? (6)十四、防护控制主要有哪些内容? (7)十五、交付控制主要有哪些内容? (7)十六、搬运、贮存、交付应检查的项目有哪些? (7)第二部分:呆料的管理 (8)一、什么叫呆料? (8)二、什么叫废料? (8)三、什么叫旧料? (8)四、什么叫残料? (8)五、呆废料处理的目的有哪些? (8)六、呆料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9)七、呆料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0)八、呆料处理的途径有哪些? (11)九、废料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1)十、废料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12)十一、废料的处理措施有哪些? (12)第一部分:保管与储存一、好的仓库管理应做到哪几点?一个好的仓库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货仓位置选择较为合理,离生产车间较为适当。
2、平面规划得当3、储放立体化,节约储存空间4、注意通道、照明、防火、防水、防盗等措施5、物料包装、标示符合规范6、依物料验收规定,点收物料。
7、物料依序整齐摆放。
8、保持整齐、清洁、5S工作已习惯化。
9、建立了完整的物料帐及物料卡10、当日料帐,当日完成。
11、依发料规定发料。
12、发料能提前准备。
13、呆废料及时处理14、能做好定期盘点工作15、做好生产的后勤服务。
二、货仓储存有哪三原则?货仓储存的三原则为:1、防火、防水、防压。
1.0目的为明确公司在接收、生产、交付等各个阶段以适当方式标识产品并记录,以确保正常生产及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可追溯性。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原材料到成品直至交付给客户的标识和追溯。
3.0定义3.1标识:以指定的方式提供用以区别产品状态的标记。
3.2可追溯性:为溯源,根据产品标识,对产品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判断。
3.3产品标识:为永久性标识,即从投入到产出标识不变(不因生产过程改变而改变),通常以产品型号、规格、数量、日期、批次号等进行标识。
5.2.2状态标识按照产品所处的检验或使用状态进行标识,状态标识是可以改变的,通常采用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为标识,也包括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拒收、报废等,采取分区管理;3.3检验状态标识: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结果的标识,包括:合格标识、不合格标识。
3.4过程状态标识: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状态标识。
3.5储存状态标识:库存原材料、成品的储存状态标识。
3.5成品标识:对成品的标识,包括:产品标签、产品码号、合格标识。
4.0职责4.1 技术部:负责原材料和产品代码规则的制定。
4.2 生产部:负责半成品、产品过程状态的标识,负责产品制令单号、产品批号的编制。
4.3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4.4 仓库:负责产品接收、贮存、出厂及服务过程的有效性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4.5 品管部: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状态标识,以及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检查。
5.0工作程序5.1 标识种类和方法5.1.1记号:“不合格”记号;5.1.2检验区域:“待检区”、“合格品区”、“退货区”;5.1.3产品区域:“成品区”、“半成品区”、“HSF合格品区”、“原、辅材料区”、“发货区”、“不合格品区”、“HSF 不合格品区”;5.1.5标签/标识卡:“生产流程管制卡”、“产品标识卡”、“成品标示卡”;仓库物料卡5.1.6检验状态标签:“待检”、“合格”、“不合格”、“HSF“,见附录二检验状态标签;注:当客户有对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有要求时,严格执行客户规定;无要求时,按此程序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