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贺知章简介唐朝诗人。
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
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
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
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
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
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
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
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
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
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
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
(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
《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
”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
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
”则喻其为王献之。
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
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
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咏柳(一作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贺知章,又名贺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
他生于1899年,逝世于1948年,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生平简介贺知章出生在湖北江陵县的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天赋。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儒家学者,曾任教于当地的学校。
贺知章从小就接受了父亲的熏陶,饱读诗书,对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贺知章早年就读于北京的大学,主修文学专业。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文学社团的活动,与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结识,共同追求文学的自由与创新。
他的诗作开始在学校的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创作风格贺知章的诗作以情感深沉、富有哲理的内容而闻名。
他的诗作中融入了对人生、社会和爱情等主题的深思熟虑,力图通过文字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常常使用婉约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贺知章的诗作中经常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他对传统礼教和旧有制度的约束感到厌倦,渴望通过文学的力量唤醒人们的心灵,引发对现实的思考和改变。
代表作品贺知章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哲思诗等。
其中,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咏鹅》。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贺知章对鹅的赞美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一种愉悦的心境。
这首诗后来被收录在中国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学生们熟知的经典之作。
贺知章的另一部代表作《游子吟》也广受赞誉。
这首诗以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感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亲情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影响和评价贺知章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力。
他的诗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思想内涵,引领着当代文人进行了一场创作的革新运动。
贺知章的诗作也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高度赞誉。
许多文学评论家将他的诗作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佳作相提并论,称其为“近代楚辞”。
他的文学才华和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被广泛认可,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咏柳贺知章简介引言贺知章(约公元659年—约公元744年),字知章,号贺兰山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官员。
其擅长诗歌创作,尤以咏柳之作闻名。
贺知章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对贺知章的生平、诗歌创作以及对柳树的特殊情感,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
贺知章的生平贺知章出生于公元659年,唐朝末年,处于大唐江山逐渐衰败的时期。
他出身于历史悠久的贺兰氏,有良好的家世背景。
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向上。
在进士科考试中多次获得好成绩,终于考中了进士,并进入唐朝官府从事官员工作。
贺知章在官府任职期间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和品德。
他勤政爱民,倡导改革,提出许多有益于民生的政策。
同时,贺知章还以其文才闻名于世。
他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诗歌抒发自己对社会变化和人生苦乐的思考。
他的诗歌作品多次被皇帝赏识,许多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后人传诵。
贺知章的诗歌创作贺知章的诗歌以咏柳之作最负盛名。
柳树是他最钟爱的题材之一,他将柳树与人生的喜怒哀乐、社会的兴衰变化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美妙动人的咏柳诗。
下面列举几首经典的咏柳诗作:1.《咏柳》柳叶儿绿,柳丝儿黄。
莺儿偷拿莺儿啄,燕儿衔得燕儿忙。
抛娇痴态欲依依,更被风流儿笑娘。
小桃红紧脸儿儿温,捉破唱得新来忙。
唱得蝴蝶儿摇晃晃,天上人间尽知娘。
2.《咏柳二首》世上只有娘娘玉,莫向人间掠柳花。
纔见花开抵花丰,捻尽花枝荐香罢。
人生若只如初面,何事日日笑红娘?兢兢故作天真态,输得长条舞一场。
由上可见贺知章的咏柳之作不仅以其细腻的描写引人入胜,还寄托了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贺知章与柳树的情感贺知章对柳树有着特殊的情感,他通过咏柳诗表达了对柳树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柳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具有生命力旺盛、柔软曼妙的特点,与贺知章感性的性格产生共鸣。
在贺知章的诗歌中,柳树常常被描绘成柔软婉约、飘逸动人的形象。
他借助柳树的形象,抒发自己对世事的深思和情感的发泄。
柳树在贺知章的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既是一种自然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意象的象征。
贺知章最著名十首诗摘要:1.贺知章简介2.贺知章的诗歌特点3.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及其赏析4.贺知章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正文:贺知章(659 年-744 年),字季真,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是初唐四杰之一,同时也是唐代文人中诗歌、散文、书法俱佳的代表人物。
贺知章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山水意境的抒发。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山水田园。
他的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知章最著名的十首诗包括:《咏柳》、《回乡偶书》、《登阆州城楼》、《夜泊牛渚怀古》、《赋得古原草送别》、《登岳阳楼》、《夜泊牛渚怀古》、《庐山谣》、《乌夜啼》和《长恨歌》。
这些诗歌代表了贺知章诗歌的风格和成就,被广泛传颂和赏析。
《咏柳》是贺知章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诗中绝品”,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意境备受赞赏。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柳树的美丽,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回乡偶书》是贺知章晚年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回忆故乡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备受赞赏。
《登阆州城楼》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阆州城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高远的意境和清新的语言备受赞赏。
《夜泊牛渚怀古》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咏史诗,通过回忆古代的英勇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豪放的气势和独特的意境备受赞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离别诗,通过描绘古原草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深情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备受赞赏。
《登岳阳楼》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歌以其高远的意境和清新的语言备受赞赏。
《夜泊牛渚怀古》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咏史诗,通过回忆古代的英勇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之情。
贺知章简介及其唐诗代表作的介绍贺知章简介及其唐诗代表作的介绍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
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
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
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他是“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中仕途最得意者,其他三人都官小职卑,位沉下僚。
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辈。
他同时人陆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旧唐书》本传)。
他在长安紫极宫一见李白,惊呼其为“谪仙人”,对其《蜀道难》赞不绝口,乃解金龟换酒,与白尽醉。
可见其爱才及豪放。
杜甫《饮中八仙歌》以他为“八仙”之首。
他晚年更加放诞,自号“四明狂客”。
他也好书法,“善隶草,尝与张旭游于人间,凡人家厅馆好壁墙及屏障,忽忘机兴发,笔落数行,如虫豸飞走”(南宋陈思《书小史》卷9),今传世有贺知章草书《孝经》,书如龙腾虎跃,真率狂逸,确为杰作。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仅二十首。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题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碧绿鲜嫩。
丝绦:丝带。
这里形容柳条。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本题共二首,是作者于天宝四载(744)致仕还乡时所作。
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八十五岁)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对床夜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贺知章诗词全集26首全
摘要:
一、贺知章简介
二、贺知章诗词创作背景
三、贺知章诗词特点
四、精选贺知章诗词赏析
五、贺知章诗词全集目录
正文:
贺知章,字季真,号东篱,唐代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与李白、杜甫等诗人并称“初唐四杰”。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诗狂人”。
一、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卒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12年)。
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监察御史、右补阙、著作郎等职务。
贺知章晚年辞官归乡,享年76岁。
二、贺知章诗词创作背景
贺知章生活在唐朝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以豪放、奔放、唯美为特点。
受此风气影响,贺知章的诗词作品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三、贺知章诗词特点
1.豪放奔放:贺知章的诗歌作品富有豪放、奔放的气息,表现了他热情洋
溢的性格。
2.善用典故:贺知章善于运用历史典故,使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诗画结合:贺知章的诗歌作品中,景色描绘与情感抒发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诗画意境。
四、精选贺知章诗词赏析
1.《登鹳雀楼》:这首诗通过描绘楼观远景,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凉州词》:这首诗以戍楼为背景,展现了边塞戍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五、贺知章诗词全集目录
1.《登鹳雀楼》
2.《凉州词》
3.《夜泊牛渚怀古》
4.《咏柳》
5.《回乡偶书》
……
26.《乌衣巷》
贺知章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贺知章的简介资料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贺知章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贺知章简介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人物生平年少成名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晚年生活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简介贺知章简介贺知章(659 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萧山)人。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进士,历任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和秘书监等官职。
他的诗以绝句见长,通俗清新,自成一格。
代表作《咏柳》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想象奇妙,意境高远。
既写出了柳叶的美和它的勃勃生机,也写出了和煦春风给万物带来的希冀。
贺知章又是一位关心边防和国家尊严的爱国者,他在《送人之军》一诗中写道: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贴汉国忧。
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贺知章旷达,不慕名利,好饮酒,常常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爱才若渴,热情提携诗坛后辈。
当他已身居太子宾客,在京城以文词知名之时,李白还是一个布衣,诗才也只初露头角。
贺知章读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一诗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仙。
两人年龄相差40多岁,但一见如故,对饮畅叙,结为忘年知己。
有一天,贺与李在酒楼,贺知章适无钱沽酒,竟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在身上显示官品级别的金龟,换取酒菜,真挚豪爽如此。
这就是金龟换酒的典故。
接着,贺知章在皇帝面前推荐了李白,唐玄宗把李白召进宫中,任为供奉翰林。
从此,李白声誉鹊起。
唐玄宗天宝初年,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政治黑暗。
贺知章不愿与奸臣共事,恳请度为道士,告老还乡。
唐玄宗准许了他的请求,赐鉴湖一曲(一块土地),并赋诗赠别。
贺知章离京那天,朝中皇太子以下文武百官集中在东门外长乐坡为他饯行。
李白作《送贺宾客归越》一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把贺知章比作书圣王羲之,情意十分深切。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宦游生涯,年迈的诗人回到了故里,见到家乡的山山水水,感慨万千。
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二首》,即属此时所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简介资料
贺知章,字鲁山,号吾斋,直隶省永城(今属河南)人。
生于清光绪五年,逝世于民国三年。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和革命家。
贺知章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广泛的知识影响力,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绝代才子”和“二十
五好汉”之一。
生平
贺知章自幼聪颖,九岁能作文,曾被誉为“有琴必弹,无琴必书”。
他少年时曾
在当地私塾学习,后考入沙井书院。
贺知章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重要学府的教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学子。
文学成就
贺知章的文学才华出众。
他的诗歌清丽优美,笔力雄健,开创了新诗的形式,被誉为“新诗之父”。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青松赋》等,广受赞誉。
此外,他的散文也是极具特色,清丽简练,感情真挚动人。
革命活动
贺知章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为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致力于文化教育改革,提倡民主自由,被尊称为“教育家之友”。
影响力
贺知章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卓越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方向。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思想观念也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贺知章是中国文学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辉煌成就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坛上,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
贺知章用他的才华和爱国情怀,谱写了一曲歌颂祖国的壮丽乐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传奇。
请注意保留换行,这是使用Markdown语法书写的简介资料。
唐代诗人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唐朝诗人,河洛书院弟子,有“唐代大诗人”之称,其诗歌融合宋词体系,情境感性,富有韵味,抒发美好情怀,堪称中国古典诗歌完美之作,堪称古典文化源远流长之龙头。
贺知章,字子瞻,号洛神,宋江苏贺郡(今属山西省五台县)人。
出生于唐朝明康二年(公元798年),生育一子。
贺知章依照道家的教义游历江淮,曾游览洛阳,奉献神龙斋,继而荐入河洛书院,担任宰相,教授禅宗文化。
贺知章的诗歌以其感性情景动人的抒情风格而著称,其诗歌多以题材分为两类:情物类和思古类,其中以情物类更为突出。
贺知章情感丰富,有时缠绵,有时张扬,有时婉转,有时抒发,令读者沉迷,而有时则极富哲思,论述世俗及哲理,能够令人深思。
贺知章诗歌,极为细腻,声音清亮,表情丰富,有一种细腻感性的美感,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篇丰满,情节跌宕起伏,更显贺知章的抒情得心应手。
此外,贺知章亦有游记、散文集,如《悦来行》、《浪花录》。
贺知章与贾岛、韩愈、白居易一起被称为“豪杰唐人”,被誉为“唐代大诗人”,其诗歌虽短小精悍,也有流长恢弘之作,抒发出温馨美好的情怀,渗透着丰富的意境,被世人推崇甚至至今有其影响,并为西方文学界所熟知,堪称古典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载体。
贺知章的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传奇,他的诗歌,被誉为
“抒发美好情怀,渗透着丰富的意境”,最出名的作品有《海棠经》及《西子捧花》,其诗歌不仅是细腻之笔,更具有实用价值,贺知章诗歌也广泛被用于抒情对婚礼结婚,教科书,以及中国文化传播中。
贺知章,唐朝大诗人,曾凭借抒发美好情怀,渗透着丰富的意境而影响至今,他的传奇古典诗歌,也被世人永远铭记!。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资料介绍贺知章字作季真,晚年自称四明狂客,盛唐著名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贺知章的资料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
贺知章原是越州永兴人,早年迁居到了山阴,少年时期就以诗文闻名。
公元695年,贺知章中进士,又中乙未科状元,成为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史籍记载的状元。
中状元后的贺知章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任太常博士,之后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工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故而又被人称为“贺监”。
贺知章常与李白、张旭等人饮酒赋诗,互相切磋诗艺。
公元744年,贺知章因病而上奏请求度为道士,回归乡里,得到了唐玄宗的许可。
他的书法造诣颇高,擅长草书与隶书,但他留传的墨迹不多,现存的仅有《龙瑞宫记》石刻与《孝经》草书,而《孝经》现已流传到了日本。
贺知章诗文精佳,以绝句见长,但其作品大多都已散佚,现存而录入《全唐诗》的有19首,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有《咏柳》与《回乡偶书》两首。
贺知章的故事贺知章有个金龟换酒的故事十分出名。
742年,已经四十多岁的李白被玄宗招进宫中做官。
李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匆匆赶奔长安。
但玄宗却把他撂在一边,没有马上接见他。
只是把他安顿在客房里。
李白来都城的消息传进了贺知章耳朵里,他十分兴奋,当时八十多岁的贺知章对李白的才华,早就略知一二,才华不凡而且十分有情调,但却没有见过本人。
第二天贺知章就迫不及待的去一睹李白的风采。
当一袭白衣的李白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贺知章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诗仙啊。
刚一落座,贺知章这个老头就追问李白是否有新作拿出来观赏,倒是一点不客气。
李白就抓紧把自己的《蜀道难》呈给贺知章。
过了不久,很多闻名而来的诗人和李白的朋友都赶来了,贺知章主动提出要为李白接风洗尘。
这顿饭从大约中午时分,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吃完,期间人们吟诗作对好不欢乐。
正当人们酒足饭饱的时候,贺知章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尖叫声“坏了”,他说自己没带钱,该怎么付这顿饭钱呢?灵机一动,想起了自己佩戴的小金龟,就告诉众人:“虽然没有银子,但我有金子”随即取下金龟付了账。
唐代诗人与书法家贺知章生平简介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人,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
他的书法造诣颇高,擅长草书与隶书,但他留传的墨迹不多,现存的仅有《龙瑞宫记》石刻与《孝经》草书,而《孝经》现已流传到了日本。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与书法家贺知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贺知章简介贺知章是越州永兴人,同族人中曾有人为太子洗马,小的时候就以诗文见长了,高中状元后开始了顺利的仕途生涯。
根据历史记载,贺知章应该是浙江最早的状元了。
贺知章一开始担任国子四门博士,不久后升任太常博士。
公元722年,张说帮助贺知章进入丽正殿,期间编修过《六典》等典籍,但是经过多年没有完成,改任太常少卿。
三年后,贺知章成为礼部侍郎,之后改任工部侍郎等职位。
公元738年,贺知章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同时担任秘书监一职。
贺知章经常喝得大醉与当时的文人一起谈论诗文,谈笑风生,与一些后辈成了忘年之交。
一生写下的诗作不多,但是有《回乡偶卷》、《咏柳》等佳作传世。
贺知章晚年的时候更加放纵,得了重病,几乎神志不清了,然后奏请告老还乡,成为一名道士,贡献自己的住所为道观。
贺知章回到家乡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六岁。
贺知章的诗有哪些贺知章文采卓著,平生写下的诗篇不多,在《全唐诗》中收录的也就十九首,领挖还有一首断句,但多为佳品,千百年来为历代人所传诵,足见贺知章的文采。
贺知章性格狂放不羁,有“诗狂”的称号。
贺知章的诗含有部分祭神诗和应制诗,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绝句,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尤其是在写景和抒怀方面,诗风如他的性格一样俊逸洒脱,清新别致。
贺知章的诗有《采莲曲》、《董孝子黯复仇》、《题袁氏别业》、《晓发》等20首,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咏柳》和《回乡偶书》了,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名诗。
《咏柳》是一首写春的诗,诗中以及的物象引出自然、环环相扣,写出了早春的生命气息。
《回乡偶书》有两首,以风趣的手法描述了一个久别家乡的人重新回到故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久居外地到老的伤感和重回故乡的亲切感。
回乡偶书贺知章前言唐代文人贺知章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散文留存至今,被后人推崇为文学巨匠。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回乡偶书》更是被誉为贺知章诗歌的代表作,被广泛传诵和学习。
本文将从贺知章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以及《回乡偶书》这篇诗歌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贺知章的生平简介贺知章,字谦益,号柴村,唐代诗人、文学家、官员。
出生于陕西秦州(今宝鸡),少年时就展现出了文学才华。
他曾先后在同州(今陕西省渭南市)、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等地担任过官员。
同时,贺知章还与当时的众多文人结交,包括白居易、杜牧、韦庄等人,受到了他们的推崇和赞赏。
贺知章所写的诗、文、书信等作品,描写了他那个时代的诗情画意、政治风貌和社会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贺知章的文学成就贺知章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
他的诗歌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语言简练明快,形式多样,既有律诗、绝句,又有豪放诗、边塞诗等。
其中,《长恨歌》已被视为唐代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
而其散文则以平实、真实为主,常常以描写生活琐事为主,并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的形象。
其《洛阳女儿行》、《东篱乐府》等作品,都体现了他高超的文学思想与才华。
《回乡偶书》的主要内容《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在离开家乡后,怀念家乡时所写下的诗篇。
全诗共七十九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现贺知章怀念家乡的情感;第二部分描述自己远离家乡异乡人的生活环境;第三部分表现怀念亲友;第四部分展现借用历史典故对回乡的看法。
诗中所描写的家乡情景,虽然是贺知章内心的想象和感觉,但是却真实生动,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比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隐隐水迴筒。
’’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家乡极致的芳香和清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同时,诗中描述的异乡生活,也表明了诗人在外生活的艰难和辛酸。
《回乡偶书》的意义《回乡偶书》是一首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贺智章的简介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
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
俄迁秘书监。
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
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
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十九首。
贺知章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人物生平: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诏许之,赐鉴湖一曲。
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
“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
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
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
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
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
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
《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
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
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后人评价: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
”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
(宋·范晞文《对床夜话》)个人作品:贺知章的作品今存共十九题,二十首,断句一则。
唐禅社首乐章顺和太和肃和雍和寿和福和太和晓发奉和御制春台望望人家桃李花送人之军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题袁氏别业咏柳采莲曲回乡偶书二首答朝士董孝子黯复仇断句人物轶事:贺知章乞名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
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
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
贺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
”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
卿之子宜名为孚。
”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贺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
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
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书法成就:世人皆知贺知章的文采,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贺知章的书法。
现在我们书法爱好者能够看到的贺知章的书贺知章草书孝经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书“孝经”了。
贺知章书法善草隶,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
”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寺》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为世传诵。
传世书法作品中,墨迹有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等。
《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彩奕奕。
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
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纪念建筑:绍兴贺知章秘监祠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
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
乾道五年(公元ll69年),太守张津重修。
宝庆三年(公元l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
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l340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址。
至正十九年(公元l395年),浙江分省命理问邱修馆舍,得知章像于芜秽中,于是就在驿站东西的偏房作祠堂祀之。
明洪武初年,南北二馆合并为一驿站,将祠堂迁至今天的位置上。
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l782年?)建后殿。
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
该建筑共有三进,均为五开间。
正殿门额题有“唐秘书监贺公祠”,祠内原有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的《众乐亭诗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五人诗二十首;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记》,吴潜撰文,张即之书,元至正二十年(公元l360年)《贺秘监祠堂记》刘仁本撰文,史铨书,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l543年)《叙唐秘监贺公知章碑》,沈恺撰文方仕集唐李邕书等碑刻。
有的已迁至天一阁东园。
贺知章雕像贺知章墓:贺知章墓位于欢口镇贺堌集村西北隅。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卒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诗人,官至秘书监。
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后,永王李璘起事,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其部分后裔千里避乱,流徙至苏北,在今丰沛边境的贺庄、贺堌集一带落户定居。
当年这一带为浅滩湖泊,贺之后裔傍岸而居。
后经数十年努力,发展成为方圆百里的水旱码头,为该村发展提供了地利。
这支贺氏后裔为固本知源,便在村庄西北隅虚构贺知章墓,以示纪念。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该村被定为贺堌集,直至今日未改。
村定名后,先后建起贺堌寺、玄帝庙、观音庙、火神庙、关帝庙、佛祖庙等寺观庙宇。
贺知章墓及墓碑仍存。
野史逸闻:贺知章贺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
对门有小板门,常见一老人乘驴出入其间。
积五六年,视老人颜色衣服如故,亦不见家属。
询问里巷,皆云是西市卖钱贯王老,更无他业。
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
老人迎接甚恭谨,唯有童子为所使耳。
贺则问其业。
老人随意回答。
因与往来,渐加礼敬,言论渐密,遂云善黄白之术。
贺素信重,愿接事之。
后与夫人持一明珠,自云在乡日得此珠,保惜多时,特上老人,求说道法。
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饼来。
童子以珠易得三十余胡饼,遂延贺。
贺私念宝珠特(明抄本“特”作“持”)以轻用,意甚不快。
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岂在力争;悭惜未止,术无由成。
当须深山穷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
”贺意颇悟,谢之而去。
数日失老人所在。
贺因求致仕,入道还乡。
(出《原化记》)【译文】贺知章,在西京宣平坊有住宅。
他家对门有一个小板门,经常看见有一个老人骑着驴在那儿出入。
过了五、六年,再看那老人的脸色衣服象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也看不到他的家属。
询问巷中的邻里,都说是西市卖穿钱绳索的王老,再没有别的职业。
经观察,看出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贺知章经常在空闲日子到王老那里去,老人迎接很恭敬谨慎。
他只有一个使唤童子。
贺知章就问他的职业,老人很随便地回答。
由于和他往来增多,逐渐地更加尊敬,言论也逐渐多起来,于是在言谈中说了他善于修道炼丹之术。
贺知章平素尊信道教,所以愿意拜老人为师。
后来贺知章和夫人拿一颗明珠,自己说是在家乡的时候得到的,珍藏了多年,特地敬献给老人,请求老人给讲授道法。
老人接过之后就把明珠交给童子,让他买饼来,童子用明珠换来三十多个烧饼,并请贺知章吃。
贺知章自己心想,宝珠是特意送给老人的,可老人却如此轻用。
心里很不愉快。
老人已经察觉说:“道术可以心得,哪里是在于力争呢?悭惜之心不停止,道术没有理由成功。
应当到深山穷谷中,勤奋地、专心致志地探索寻取它,不是市朝所能传授的。
”贺知章听了颇有心得,领悟了老人的意思,拜了老人就离开了。
过了几天,老人不见了。
贺知章于是请求辞官,入道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