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硬币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12
《抛硬币》课件xx年xx月xx日•引言•抛硬币的概率模型•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目录•模型的拓展与应用•结论与反思•教学反思与总结01引言抛硬币是概率论最简单的实验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随机性、概率等基本概念课程背景1课程目的23使学生了解硬币抛掷的随机性,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其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硬币抛掷实验、概率计算练习课程预设教学内容硬币抛掷实验的原理和概率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概率计算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02抛硬币的概率模型古典概型是将所有可能的结果视作等可能的,并且每个结果的出现只与它本身有关,而与其他任何结果无关。
定义抛硬币是一个典型的古典概型,因为正反面出现的机会均等,且互相独立。
例子古典概型定义实验是随机事件,它可能产生一个明确的结果。
概率是对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例子抛硬币是一个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来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概率。
实验与概率定义抛硬币的概率是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计算公式P(正面朝上) = P(反面朝上) = 1/2抛硬币的概率理论模型与实际结果的差异理论模型在理论上,抛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1/2,这是一个精确的数字。
实际结果在实际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空气阻力、硬币表面的不均匀、地球的自转等,可能会导致实际结果与理论模型存在差异。
但是,当我们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后,这些差异会逐渐减小,使得实际结果逐渐接近理论模型。
03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通过抛硬币的实验方法,探究硬币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否相等,从而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实验目的硬币抛出后,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均为1/2,这是由于硬币只有正反两面,每次抛出是哪一面是随机的。
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在抛硬币的过程中,需要记录每次抛出的结果,正面或反面。
数据整理将抛出的结果按照表格进行整理,统计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以便后续分析。
《抛硬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力目标: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思考的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准备:CAI课件、若干个一元硬币、2个纸盒、乒乓球(3个白球和3个黄球、6个白球)、统计表、数位表(个、十位)、数学卡四套(0—9)、自制数字转盘等。
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不确定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存在,从小使学生在这方面有所体会,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不确定现象,教材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抛硬币、摸球、转转盘。
使学生感受到有些现象是确定的,有些现象是不确定的,抛一次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盒子里有3个黄球、3个白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在转盘游戏中,每转一次,指针指到0,1,2 ……的可能性都有。
教学时通过学生亲身活动,使学生有一些具体感受,什么事情发生是确定的,什么事情发生是不确定的。
至于可能性的大小,这是以后几册的要求。
设计意图: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通过猜一猜、玩一玩——抛硬币;猜一猜、摸一摸——摸球游戏;转一转、比一比——转盘游戏;想一想、说一说——小组互动等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获取知识,使孩子们乐学善思,体验成功。
以“抛硬币”游戏引入对可能性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在游戏中要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的过程,体验硬币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摸出黄球或白球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从而体会像这样无法事先预测哪一种情况会发生的现象是不确定现象。
“可能性——抛硬币”教学设计_---------------------------------------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可能性”。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和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的事情。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
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准备:乒乓球、硬币、肯德基优惠券、骰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一会儿他就要在电视上与我们见面,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先来猜猜吧!他长着白头发、白胡子,总是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系着一个黑色的领结。
在他出现的地方,就会有这样一个标志,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吗?(课件播放肯德基爷爷的录音,要送给学生优惠券。
)都有谁想拿到它去吃KFC?2.提出问题。
导入新知识。
师:每组只能选一名同学去。
选谁呢?有什么公平的好办法吗?二、实际感受,抛硬币1.介绍硬币,认识正反面。
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硬币)请每位小组长也拿出你们手中的硬币,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一起看看,1元钱硬币上面有什么。
习惯上,我们把带有“1元”字样的这一面叫做正面,那么另外一面就是它的——(反面)。
如果把它抛向空中再落在桌子上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试试吧,请每个同学抛一次,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2.感受事情发生的不确定现象。
提出游戏办法。
师:我们看到,当硬币自由落下时,可能会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请你接着猜一猜,这硬币落下后,是正面出现的机会多,还是反面出现的机会多,或者出现的机会一样多呢?我们再来抛抛试试吧!这次活动的时间定为1分钟。
第1课时抛硬币游戏教学内容:教材第39—34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讨论比赛规则、抛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对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硬币、盒子与球若干。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足球比赛中,裁判都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支球队先开球,这样做公平吗?为什么?公平,因为硬币只能出现正反两面,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师:他们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多少呢?我们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硬币只有正面和反面,每一面占的可能性相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研究关于可能性的问题。
(板书课题: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二、探究新知引:口说无凭,下面我们就拿出准备好的硬币以小组为单位来亲自来实验一下,看一看两面的可能性真的相等。
(要求:每人抛10次,抛之前硬币要竖着拿,为了公平起见尽量把硬币扔起来一下,但还不能太高,一定要看好落下时的结果,如实的做好记录。
)(学生试验)汇报结果。
(针对出现的两面不相等的情况)问:刚才大家说正反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各占一半,正5反5的情况不用说,那么其他的结果,只有6和4的情况离一半还比较接近,其他情况和一半相差很多呀?这怎么能说正反面的可能性相等呢?引导:试验10次可能还存在偶然情况,那么试验次数再多些,会怎样呢?是不是会出现什么规律呢?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们就把大家的结果加起来怎么样?要求:小组成员认真计算出组内10人的结果,组长进行检查,完成小组汇总表。
(学生计算,汇报结果,教师绘制条形图)再引:我们一起来看两次的结果,你比较一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随着抛币次数的增多,出现的正反面离一半越来越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