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筒》实验记录单
- 格式:docx
- 大小:27.90 KB
- 文档页数:1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3分)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分)2分)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3分)5、整理器材。
(1分)?蜗牛(一)实验内容: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实验材料:2-3只小蜗牛、放大镜、镊子、饲养箱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
实验现象:蚯蚓的身体柔软,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蚂蚁实验内容:观察蚂蚁的身体和活动?实验材料:装入昆虫盒的蚂蚁、放大镜、水盆、瓶盖实验步骤:1、在一个浅盘子里装一点儿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
2、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和活动实验现象: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3?实验步骤:1、准备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
2、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3、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实验现象:铁钉能在木条、卡纸、塑料尺上刻划出条痕;塑料尺只能在木条、卡纸上刻划出?3、金属光泽;金属的延展性好;将木条、塑料条、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金属条的传热性能最好。
实验结论:金属的特性主要有: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等。
3-3、比较韧性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韧性实验材料: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回形针、钩码1215 3实验结论:不同的物体韧性是不同的,上述四种材料中,塑料尺的韧性最好。
3-4、它们吸水吗实验内容:比较各种材料的吸水性实验材料: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各1片,滴管、稀释的红墨水。
实验步骤:1、把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平放在桌面上。
体积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的量度,对于许多物理和化学实验来说,准确测量物体的体积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常见物体体积测量的实验方法,并比较它们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几种常见物体体积测量的实验方法;2. 比较不同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测量体积的准确方法。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锥形体;2. 量筒、容量瓶等体积测量仪器。
实验方法1. 用量筒法测量物体体积:a) 准备一只大号量筒,并使用注射器将水注入量筒中;b)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注射器读数;c) 从量筒中取出物体,记录此时的注射器读数;d) 计算物体的体积。
2. 用容量瓶法测量物体体积:a) 准备一个容量瓶,并使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容量瓶中,直至超过刻度线;b) 将待测物体放入容量瓶中,使水溢出,并记录溢出的水量;c) 从溢出的水量中减去物体的体积,得到物体的净体积。
3. 用浸水法测量物体体积:a) 准备一个搪瓷盆,并将水倒入盆中,使得水的水面平稳;b)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此时水的水面高度;c) 将物体取出,测量此时水的水面高度;d) 两次水面高度之差即为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我们分别用以上三种方法测量了三种形状的物体的体积,并将结果整理如下表:方法正方体体积圆柱体体积锥形体体积-量筒法125cm³157cm³82cm³容量瓶法122cm³160cm³80cm³浸水法120cm³155cm³81cm³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 量筒法和容量瓶法的实验结果比较接近,测量误差相对较小;2. 浸水法的误差相对较大,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会影响水面高度的测量;3. 对于形状较规则的物体,量筒法和容量瓶法都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体积;4. 对于非规则形状的物体,浸水法可能是一种更为适用的方法。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一、实验名称: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二、实验目的:(1)学会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知道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物块、同样大小的烧杯(2个)、装60ml水的量筒四、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1、将天平放在;2、移动游码到标尺的,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3、将铜块放在天平里,在盘加、减或使横梁再次平衡;将右边托盘中各个砝码的质量相加,再加上,将铜块的质量填于表格中。
4、用同样的方法称出铝块的质量填于表格中,观察数据和物体体积,思考为什么大小一样的物体质量会不同。
5、用天平称出60ml水的质量:在量筒中装入60ml的水,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填于表格,将量筒中的水倒在烧杯中,称出烧杯装水后的总质量m2填于表格,则用m2 –m1可得所测60ml水的质量填于表格中。
五、实验记录单:六、反思与拓展:如何测量一颗大头针质量的方法。
答:七、使用天平常见的问题总结1、游码未归零问题:游码未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调节平衡了,而在称量的过程中又移动了游码的位置。
当游码向右移动后,m物= ;同理,若将游码向左移动后,则m物= 。
2、物码错位问题:左码右物,被测物体的质量m物= 。
3、砝码不规范问题:如果砝码磨损,读出的数值比物体实际质量;如果砝码上粘有其他物质读出的数值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一、实验名称: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二、实验目的:(1)学会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知道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物块、同样大小的烧杯(2个)、装60ml水的量筒四、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2、移动游码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3、将铜块放在天平左盘里,在右边托盘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将右边托盘中各个砝码的质量相加,再加上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将铜块的质量填于表格中。
测量水的体积学生实验报告# 测量水的体积学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实验器材1. 注射器2. 天平3. 量筒4. 锥形瓶实验原理当液体体积超过1 毫升时,通常采用容积分度器(如量筒)或容积管测量。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注射器和量筒来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 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1. 将实验器材准备到位,包括注射器、天平、量筒和锥形瓶。
# 步骤2:校准注射器1. 将注射器放在天平上,记录注射器的初始质量。
# 步骤3:测量水的质量1. 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记录其质量。
2. 使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水,注意不要将水滴落在外部。
3. 将注射器上的水滴放入锥形瓶,记录锥形瓶的总质量。
# 步骤4:计算水的体积1. 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水。
注意,量筒应该是干净的,并保证水平面和目测线的直观测量错误,并使用适当的修正措施。
2. 记录量筒示数,计算实际测得的水体积。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如下:- 注射器初始质量:5.6g- 锥形瓶质量:28.3g- 锥形瓶与水质量:42.5g- 用量筒测得的水体积:40ml计算与分析1. 计算注射器里的水的质量:水的质量= 锥形瓶与水的质量- 锥形瓶质量= 42.5g - 28.3g = 14.2g2. 计算注射器里的水的体积:注射器里的水的体积= 水的质量/ 水的密度= 14.2g / 1g/ml = 14.2ml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水的体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注射器的准确性对结果的影响,因此对注射器进行了校准。
实验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相近,表明使用注射器和量筒的方法可以较精确地测量液体的体积。
实验总结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注射器和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测量液体体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加深了对物质性质及其测量的认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
班级:姓名:时间:指导老师:
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认识量筒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材料:三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量筒、水、记号笔
四、实验步骤:
1、认识量筒,知道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代表多少?使用时量筒要平放,读数时视线要平视;
2、三个塑料瓶里依次装入水,并用记号笔给三个瓶子编号;
3、将1号瓶子中的水倒入量筒读数并记录;
4、2号、3号瓶子中的水重复这个实验并记录。
五、实验现象:(未来的科学家们要认真细心观察呦!)
六、实验结论:
八、小练习(判断)
1、三个大小不同的瓶子,水面高的瓶子中的水一定最多。
()
2、水倒入量筒时,量筒要倾斜,水要沿着量筒的壁快速倒入。
()。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5.实验进度的安排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6.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学具教具准备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1.测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石块的质量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实验目的;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2、学会测规则物体的密度,并判断他是什么物质3、学会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4、学会测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盐水,烧杯,天平,量筒,砝码,镊子,金属块,直尺实验过程:天平的称量__________ 天平的感量_____________一、基本实验1、 量筒的使用:量筒上的单位是________-(1)观察你量筒的规格:量程: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____(2)用量筒测量16ml 的水,并根据ρ=m/v,计算水的质量。
用天平测量圆柱体的质量:(注意天平在调节前要1、放平2、归零3、调零)M 圆柱体=ρ圆柱体=m/v=3、 测量不规则石子的密度: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0;(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 总;(4)根据公式 计算石块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m ρV(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余;(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实验记录表格注意:计算过程所用单位和测量结果所用的单位。
五、密度测量的拓展1.测量木块的密度用细线把木块与一铁块连在一起沉入水底(助沉法),使用量筒,运用排水法测体积2m ρV。
小学科学23量筒(教案)量筒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常用的实验工具之一,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量筒实验课,以帮助学生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液体的测量技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量筒的定义和结构特点;b. 掌握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方法;c. 理解液体的单位体积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a. 观察和实践;b. 探究与发现;c. 讨论与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b.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c. 培养学生的精确性和仔细性。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量筒;b. 不同容量的容器;c. 液体(如水);d. 实验记录表;e. 治疗设备(如洗手液)。
2. 学生准备:a. 集中注意力;b. 遵守实验守则;c. 积极参与讨论。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量筒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提问学生为什么要用量筒进行测量。
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量筒的重要性和测量液体体积的必要性。
2. 实验操作(15分钟)a. 学生观察量筒的结构特点,并学习如何读取量筒上的刻度线。
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示范,然后分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b. 将不同容量的容器准备在桌上,让学生估测容器中液体的体积。
然后,将实验记录表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记录他们的估测。
c. 学生使用量筒测量各容器中液体的实际体积,并填写实验记录表的第二列。
d. 学生合作讨论和比较自己的估测和测量结果,并填写实验记录表的第三列。
3. 实验总结(10分钟)a. 学生主动展示他们的实验记录表,分析自己的估测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b.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的单位体积的概念。
c. 教师总结本堂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巩固练习1. 将容器和量筒放在桌上,让学生自主进行液体体积的测量,然后填写练习表格。
量筒、量杯校验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量筒、量杯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以下统称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 引用文献JJG 20―2001 标准玻璃量器GB 12803~12808―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GB/T 12810―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GB/T 15726―1995 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GB 6682―1992 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QB 2107―1995 实验室玻璃仪器吸量管颜色标记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和计量单位3.1 量出式用于测量自量器内排出的液体的体积,量出式符号用“Ex”表示。
3.2 量入式用于测量注入量器(内壁干燥)内液体的体积。
量入式符号用“In”表示。
3.3 容量单位量器的容量单位为立方厘米(cm3)或毫升(ml)。
毫升(ml)为立方厘米(cm3)的专用名称。
3.4 标准温度量器的标准温度为20℃。
3.5 标称容量:量器上所标出的标线和数字,称为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标称容量。
3.6 流出时间量出式量器内液体充至全量标线,通过流液嘴使量器内液体全部自然流出所需用的时间。
3.7 等待时间量出式量器,当液体流至所要读数的标线以上约5mm处时,需要等待的一定时间。
4 概述4.1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
量器按其用途不同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
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见表1。
4.2 量器的结构量器的结构参见图1~图10。
5.1 材质与理化性能5.1.1 制造量器的玻璃应清澈、透明;耐水等级应小于等于三级。
5.1.2 滴定管、分度吸管和量筒允许有蓝线、乳白衬背的双色玻璃管制成。
5.1.3 量器必须经过良好的退火处理,其内应力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植物与环境教师实验记录单一、同学们,小组内讨论讨论,确定你们研究的话题。
二、你们的实验可以怎样做?小组内说说,看是否科学合理?实验中,它们能代表什么或起到什么作用?1、纸巾:2、水:3、量筒:4、天平:5、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你怎样避免或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影响的因素?避免或解决的方法?从这个实验,你联想到什么吗?植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理念《植物与环境》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五课内容,教材通过对仙人掌与龟背竹的对比,引导学生从探究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是为了适应生长的环境,从而了解植物形态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在本教材中,三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中介绍了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分类五年级下册《生物的生长》、《生物的需求》两章书中介绍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营养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植物与生长环境密切相连的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在生活的经验中,学生都了解仙人掌耐干旱,荷花、龟背竹会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但道理何在?是否与叶子的形状有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叶子的形状有关系?怎样提供证据来证明这种关系呢?成了本课内容的关键。
为了能“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做实验”,本教学设计采用直面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的经验,对植物的叶子形状以及生活的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猜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改变传统采取植物进行观察实验的做法,在课堂上寻找替代品设计实验,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根据结论为增加的猜测增加说服力的方法进行教学。
尝试通过加强学生对植物适应环境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对比、类比、类推、质疑、如何在实验中控制变量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植物的叶子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2、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3、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过程与方法:1、能对叶子形状与其生长环境影响提出一些探究性实验的方法。
天平、量筒的使用及密度例1:如图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1)、.(2)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g。
例2:有一金属块,请你测出它的密度。
现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溢水杯、烧杯、水、细线。
(1)实验步骤: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使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g。
c.用天平测量出,并将水注入溢水杯至满,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溢水杯中,使溢出的水流入烧杯,用天平测出。
(2)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是。
例3: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g.(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选填“合格”或“不合格”).基础训练1、有一天,小明到厨房炒菜,开始他先放了水,然后放油,他发现油浮在水面上,因此他猜想金龙鱼油的密度要小于水的密度。
为了验证他的猜想,他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了以下探究:他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金龙鱼油的总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读数如图甲所示。
然后将一部分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8.4g,量筒中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