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0
关于法律的论文1500字浅谈无效合同的情形及后果专业:工程测量一班学生姓名:陈肯(20133862)完成时间:2013/12/20浅谈无效合同的情形及后果合同无效的情形: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具体而言:(一)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是行为人在他方有意的欺诈下陷于某种错误认识而为的民事行为。
构成欺诈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必须有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是能使受欺诈人陷于某种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的行为。
主要表现情形有三种,即捏造虚伪的事实、隐匿真实的事实、变更真实的事实。
二是必须有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欺诈故意是由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而使他人陷于错误,并基于此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故意。
三是必须有受欺诈人因欺诈人的欺诈行为而陷入的错误。
这里所说的“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
传统民法认为,构成欺诈必须由受欺诈人陷入错误这一事实,受欺诈人未陷入错误,虽欺诈人有欺诈故意及行为,在民法上不发生欺诈的法律后果。
四是必须有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为的意思表示。
所谓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为的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
错误的认识必须是进行意思表示的直接动因,才能构成欺诈。
五是欺诈是违反了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论离婚损害赔偿【摘要】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过错配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我国《婚姻法》的46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此后的司法解释(一)的28、29、30条作了进一步解释,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二)也有一条关于此程序和时效方面的规定,即27条。
在此笔者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性质、功能、构成要件、立法缺陷以及完善意见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离婚损害赔偿一、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在私法领域,损害赔偿责任的产生原因有违约和侵权。
而在学界中这是两个主流观点:违约责任说和侵权责任说。
(一)违约责任说该学说认为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而契约不仅强调权利,更强调自由。
法律上的婚姻自由制度的根据就是契约自由,包括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
在自由离婚主义下,不以过错作为离婚的条件,但因婚姻的缔结而在夫妻双方之间产生基于配偶身份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因一方违背婚姻义务并因其过错行为而导致离婚时,另一方则可以据此要求损害赔偿。
(二)侵权责任说此学说则认为婚姻是一种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内在结构性关系的制度,是一种维系社会伦理功能的社会制度,婚姻关系中的当事人基于配偶的身份关系享有配偶权,一方的过错行为侵犯了社会制度也侵犯了另一方的配偶权,其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笔者认为将离婚损害赔偿归于侵权责任说更为合理。
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将婚姻的本质界定为“契约”在我国缺少传统观念支撑。
并且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和程序要件的法定性,使得“婚姻契约说”更加站不住脚。
第二、从我国相关立法看,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精神赔偿一般只适用于侵权领域而不适用于违约场合。
故而,离婚损害赔偿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责任。
二、离婚损害赔偿的功能(一) 填补损害填补损害,是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救济手段。
通过赔偿损失,使受害方的利益得到尽可能的弥补。
离婚损害赔偿主要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一方面对于受害方因离婚而导致的可以用财产进行直接衡量的物质损害给予直接弥补;另一方面,对于精神损害,虽然不能用财产衡量,但以财产方式进行弥补也尽可能地将离婚为受害人带来的伤害降至最小。
论旅游合同的非财产损害赔偿摘要:游客通过旅游合同所追求的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利益。
那么,因为对方违反合同约定而造成的精神上的不愉悦,对这种精神利益损失的赔偿当然也就应当包括在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当中了。
关键词:旅游合同;非财产损害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84-01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金钱、物物的交换,只是实现这种精神消费活动的手段而己。
因而如果旅游业者在旅游活动中违约,会产生两种情况。
下面笔者将分情况讨论:一、旅游合同在责任竞合下的非财产损害赔偿在第一种情况中,旅游业者是违反了合同的约定,提供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并且造成了游客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
旅游者既可以对旅游业者提出违约的损害赔偿也可以提出侵权的损害赔偿,因为这种情况下发生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
竞合,从词义上说,竞者,争也;合者,符合、该当也,竞争就是反映争相符合,或同时该当之意。
1所谓责任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责任产生,这些责任彼此之间是相互冲突的。
2责任竞合现象是伴随着合同法和侵权法的独立就己经产生的现象。
在罗马法时代的早些时候,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是不分的,当时的人们认为,只有积极地作为损害他人的权益的,才可能让其承担责任,而消极的不作为通常是不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这样,违约行为的一部分被纳入到侵权行为之中,而另一部分则没有规定。
在某些情况下,侵权行为直接构成违约原因,即所谓“侵权性的违约行为”,或者违约行为造成侵权的后果,即所谓“违约性的侵权行为”。
在旅游合同关系中,诸如住宿、餐饮、娱乐等场合,提供服务者通常负有对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等义务,此时其若对旅游者的人身或财产因积极行为而造成损害,并且主观上有过错,则同时成立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并且因为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所侵犯的都是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构成利益客体的同一性,从而产生责任竞合。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婚姻关系也越发复杂,婚内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只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对于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尚未涉及,这就使得受害方配偶的合法权利得不到及时充分的救济。
构建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完善婚姻立法体系,维护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此尝试着进行初步研究,正文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写了选题的来源、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是学界关于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观点,通过当前学界对于婚内侵权的不同理解,进行总结归纳,分为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
第三章是婚内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根据婚内侵权行为的客体不同,将婚内侵权行为分为侵害配偶人身权的行为和侵害配偶财产权的行为。
第四章是婚姻关系存续以及婚姻财产制对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影响,主要通过我国目前关于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现状,阐述了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的两方面障碍。
第五章是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的基础,从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两方面阐述。
第六章是提出关于构建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婚姻关系存续;婚姻财产制AbstractIn r 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change of people's life c oncept,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is more complicated and the marital tort happen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law of our country only stipulates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damage of divorce, and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infringement in marriage has not b een involved, which makes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spouses of the injured party c an not be remedied in time and ful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indemnity in marital tor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citizens, pe rfecting the system of marriage legislation, maintaining family harmony and maintain ing social stability. This article tries to carry out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the text is di 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 y writes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topic,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resear ch move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 steps and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basic viewpoint of the academic circle s about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infringement of marital tort. Through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ital tort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circles, it is summed up, di vided into negative and affirmative two.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basic type of the ma rriage infringement rights, and the object is not the object of the infringement in mar riage. In the same way, the infringement of marital tort is divided into the behavior o f infringing the right of the spouse and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he spouse.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and the marital property system on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marital tort. It mainly through the p resent situation on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marital tort in our c ountry, and expounds the two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the infri ngement of the marital tort.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indemnity for the infringement of marital infringement, and expound s the theoretical and legal ba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the infringement of the marital tort.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suggestion on the const ruc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marital tort. Keywords: marital tort; damages; marital relationship; marital property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V第1章绪论 11.1 选题的来源和背景及意义 11.1.1 选题的来源和背景 11.1.2选题的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1.2.1国内研究动态 11.2.2国外研究动态 21.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4研究步骤和方法 31.4.1研究步骤 31.4.2研究方法 3第2章学界关于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观点 42.1 否定说 42.2肯定说 42.3本章小结 5第3章婚内侵权的基本类型 63.1侵害配偶人身权的行为 63.2侵害配偶财产权的行为 73.3本章小结 7第4章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障碍 84.1婚姻关系存续的制约 8第5章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的基础 105.1理论基础 105.1.1夫妻间人格独立 105.1.2符合宪法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 115.1.3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 115.2法律基础 115.2.1我国立法不排斥婚内侵权 115.2.2我国现行婚姻法设立了约定财产制 125.3本章小结 12第6章关于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建议 146.1完善夫妻财产制 146.2完善相关立法 146.3提高司法救济力度 156.4本章小结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第1章绪论1.1 选题的来源和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的来源和背景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第1篇摘要:本文以“张某某诉李某某财产分割纠纷案”为例,对法律实践中常见的财产分割纠纷问题进行分析和评点。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旨在揭示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类似案件的解决提供参考。
一、引言财产分割纠纷是离婚案件中常见的争议焦点之一,涉及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本文以“张某某诉李某某财产分割纠纷案”为例,对财产分割纠纷的法律适用、证据认定、法官自由裁量等问题进行评点,以期为法律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案例简介张某某与李某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由于双方性格不合,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张某某于2019年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产生争议。
法院审理后,判决如下:1. 张某某与李某某离婚;2. 婚后共同财产中的房产归李某某所有;3. 婚后共同财产中的车辆归张某某所有;4. 婚后共同财产中的存款及其他财产按比例分割。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适用本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在财产分割问题上,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当依法分割。
”本案中,法院在判决财产分割时,严格遵循了婚姻法的相关规定。
(二)证据认定在财产分割纠纷中,证据认定是关键。
本案中,张某某和李某某对财产的归属存在争议,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了审查。
1. 张某某提供的证据:房产证、车辆登记证、银行账户明细等;2. 李某某提供的证据:房产租赁合同、房屋装修发票等。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了审查,认为张某某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主张的财产权利,而李某某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
(三)法官自由裁量在财产分割问题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
本案中,法院在判决财产分割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1. 双方婚姻关系的存续时间;2. 双方的经济状况;3. 子女的抚养权;4. 双方的过错程度。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法院最终作出了有利于张某某的判决。
四、评点(一)法律适用方面本案中,法院在财产分割问题上严格遵循了婚姻法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1篇一、案件背景案件名称:张某某与李某某离婚纠纷案案件编号:[2021]XX法民初字第XX号案件类型:民事案件案件时间:2021年3月案件地点:XX省XX市XX区人民法院二、案件事实张某某(男)与李某某(女)于2010年10月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
婚后初期,双方感情尚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双方因家庭琐事、性格差异等问题产生矛盾。
2021年2月,张某某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为由,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双方均表示无法达成和解。
经审理查明,张某某与李某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以下事实:1. 张某某经常因家庭琐事对李某某进行辱骂、殴打,导致李某某身心受到伤害。
2. 双方性格差异较大,沟通不畅,导致家庭矛盾不断加剧。
3. 李某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曾独自外出打工,期间与异性发生不正当关系。
4. 双方婚后财产状况:婚后夫妻共同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若干。
三、法律分析1. 离婚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本案中,张某某与李某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家庭琐事、性格差异等问题产生矛盾,调解无效,法院依法应准予离婚。
2. 子女抚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本案中,双方之子尚在哺乳期内,法院应判决由李某某抚养。
3. 财产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平均分割。
本案中,婚后夫妻共同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若干,法院应依法判决平均分割。
4.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本案中,李某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曾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给张某某造成精神损害,张某某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四、判决结果1. 准予张某某与李某某离婚。
2. 判决双方之子由李某某抚养。
刑事赔偿论文司法赔偿论文-浅论我国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和国家免责规定的完善摘要:刑事赔偿,又称刑事司法赔偿,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由国家给予其经济赔偿的制度。
它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赔偿制度的确立对保障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行刑事赔偿法律制度正逐渐显露出其滞后性,改革完善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提高刑事赔偿的标准,扩大刑事赔偿的范围, 重构我国刑事赔偿制度成为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刑事赔偿;归责原则;赔偿范围;国家免责刑事赔偿,又称刑事司法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由国家给予其经济赔偿的制度。
国家刑事赔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保障制度,联合国人权国际公约对此也有所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确立了我国的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以及国家免责的情形。
该部法律自1995年1月1日起正式以来,对保障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行刑事赔偿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在设计上不合理,执行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正逐渐显露出其滞后性,改革完善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提高刑事赔偿的标准,扩大刑事赔偿的范围, 重构我国刑事赔偿制度成为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刑事赔偿法律现行规定(一)归责原则的规定我国没有对刑事赔偿作单独的立法,而是与行政赔偿统一规定于《国家赔偿法》之中。
《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XX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学习中心: 专 业: 法学 学生姓名: 学 号:
评阅老师: 评定成绩:
目 录 - 2 -
内容摘要………………………………………………………………………………3 一、动物保护与致人损害矛盾初现…………………………………………………4 二、野生保护动物致人损害法律制度的空白……………………………………4 (一)国家立法…………………………………………………………………………4 (二)地方立法…………………………………………………………………………5 三、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现状………………………………5 四、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国家补偿制度的缺陷……………………………………6 (一)补偿主体模糊不清………………………………………………………………6 (二)补偿经费不足……………………………………………………………………6 (三)明确补偿的程序…………………………………………………………………6 (四)计算损害的标准不明……………………………………………………………7 (五)补偿制度实施性不强……………………………………………………………7 五、完善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国家补偿制度的建议………………………………7 (一)明确补偿义务主体………………………………………………………………7 (二)明确补偿的标准…………………………………………………………………8 (三)明确补偿的程序…………………………………………………………………9 (四)补偿的资金保障………………………………………………………………10 参考文献……………………………………………………………………………10 - 3 -
内容提要 近年来,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事件频繁发生,侵害了人们的人身权、财产权,虽然《侵权责任法》对此有规定情形,但对受害人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国家偿是维护受害人权益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现行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国家补偿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促进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第1篇摘要:本文以“张三诉李四名誉侵权案”为例,分析了名誉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法律适用以及判决结果。
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入剖析,旨在为我国名誉侵权案件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名誉侵权;法律适用;判决结果;案例分析一、引言名誉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法人享有的一种人身权利。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名誉侵权案件日益增多。
本文以“张三诉李四名誉侵权案”为例,分析名誉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法律适用以及判决结果,以期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案例背景及争议焦点(一)案例背景张三与李四系邻居,因邻里纠纷,双方关系恶化。
一日,李四在村口散布谣言,称张三赌博、吸毒,严重影响张三的声誉。
张三得知此事后,要求李四赔礼道歉,但李四拒绝。
无奈之下,张三将李四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并赔偿精神损害。
(二)争议焦点1. 李四散布谣言的行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2. 法院如何确定赔偿数额?三、案例分析(一)名誉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1. 名誉侵权行为的主体为自然人或法人。
2. 名誉侵权行为具有主观恶意。
3. 名誉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的名誉损害。
4. 名誉侵权行为与受害人的名誉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法律适用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名誉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三)判决结果1. 法院认定李四散布谣言的行为构成名誉侵权,判决其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并赔偿张三精神损害赔偿金。
2. 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李四应赔偿张三精神损害赔偿金5000元。
四、结论通过对“张三诉李四名誉侵权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名誉侵权案件的构成要件较为明确,有利于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2. 法院在处理名誉侵权案件时,应当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公正、公平。
法律论文题目范围论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试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试论婚前财产公证试论企业法人财产权违约责任何谓侵权责任竞合的法律思考破产财产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完善我国仲裁司法监督制度初探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之义务新闻侵权行为的几点法律思考论董事的义务论宪法的基本原则试论一人公司宪法至上,依法治国的根本试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完善从少年法庭到少年法院医疗侵权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问题对网络犯罪基本问题的认识外商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规制犯罪未遂比较认定从“TRIPS协议”看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完善刑法基本原则的发条设置于现实差距论死刑在我国的适用浅议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探讨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合同的法定解除来由探析论可撤消合同的法定情由论电子合同的成立和法律效力及产生问题的解决“弱势”诉权需要尊重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不足司法改革现状及发展方向之我见论刑法之“职务侵占罪”宪法司法化的法治功能论受贿罪心理动因给预防关于音像制品的著作权保护建立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试论无效合同我国检警关系的反思与重构诉讼制度的改革和诉讼法的完善夫妻财产制之重构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国有股分的职能及其法律调查浅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被还人权益的保护试论民事情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证人出庭难问题的对策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弊端及完善论中国死刑存废与人权保障论合同法可得利益赔偿浅议网络环境中维权与保护论基因技术的专利保护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改革浅谈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试论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法保护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及解决途径浅谈对婚外性行为的法律责任调整论国家赔偿拓展趋势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研究论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我国现行的诉讼调解的弊端及完善议我国劳动合同解除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法治的产生、内容和实现试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论民主与宪政关于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律价值思考论我国审判制度的现状及改革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完善论依宪治国与社会稳定之关系浅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浅议我国宪法的效力政策性银行之公法人地位依法治国的实施与依法行政浅析公用企业强制交易行为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思考域名纠纷及解决方法初探论民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完善析生产销售假药罪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中国入世与政府机构改革浅谈股权转让浅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之完善论无权处分浅论中国人权保护论辩诉交易制度——兼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浅证著作侵权归责原则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反思及其完善浅证地方保护主义的对策浅析缔约的过失责任以及缔约的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的关系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医患关系之探析浅析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价值取向及立法完善论国际法上的人权保护浅析我国合同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浅议中国企业新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中国法治的宗教土壤浅论中国上市公司的制度利益冲突对少年犯罪的思考关于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思考我国死刑监控程序的现状及思考论破产发的修改与完善从法官服饰变化来看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进程警察中的腐败及其防治研究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浅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作证的几个问题论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论名誉权及其民法保护论经营者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履行抗辩权与预期违约试论构建假币的防范体系浅论缔约过失责任论知识产权中的侵权责任浅析我国婚姻法中的离婚标准问题论私权的认识与保护论公民法律意识论政府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浅谈我国宪法的监督权浅谈精神损害赔偿过失犯罪法定性配置研究内幕交易的法律控制论我国死刑缓期执行制度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论中国刑事证据的改革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多议浅议合同诈骗罪的认定试论精神损害赔偿谈社会文化对刑法的影响关于死刑存废的法学思考论辩析交易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之我见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动产优先购买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刑事判例制度研究论自主性原则在《仲裁法》中的体现与完善论住房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论我国99 年宪法修正案完善政府立法论职务身份的否认试论对重婚罪名的认定及其审理程序中的几个问题关于死刑存废的思考浅论司法公正论防卫过当法治理论化进程中宪法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取舍论贪污受贿犯罪的畸形及其抑制论防止酷刑论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问题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点试论中美刑事审判制度之差异议我国中电银行独立性的法律确认从对侦查权的制约来谈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我国平常法律制度的修订及相关问题思考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在中国产生和确立沉默权的影响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中国监狱对犯罪的人权保护论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论抵押权的实现浅析生产、销售假药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论商业秘密权的保护贪污罪主体研究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广告法律制度问题初探及其对策浅论继父母子女关系论担保物权竞存的处理试论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试析公司合并中股东权益保护浅谈物权行为理论反垄断法中的企业合并规制论沉默权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欺诈与防范论审判行为论 BOT 投资方式的风险论在物权变动模式下的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论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自由的真义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规制初谈死刑之存废论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论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论民事证据的排除规则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之辨析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考察谈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和特殊防卫权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弊端与改革论房产抵押中的法律问题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道德基础浅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的运用论述婚姻法基本原则之自由原则浅论先占制度论民事诉讼法中的再审程序浅谈公司治理可够制度论我国国家赔偿的范围论证券民事赔偿制度浅谈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下的辩论原则对我国目前违反一夫一妻制现象的浅析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之我见浅析夫妻侵权责任体系小议行政分开制度浅议电子合同生效制度的法律构建论适应 WIO 的银行制度论国际反倾销与中国之对策反倾销与保障措施的对比研究试论医药广告法律调整的完善浅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制度之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保护少数股东权益浅析我国不安抗辩权制度中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比较与我国消费者保护法的完善论法定抵押权试论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保护范围及其完善论驰名商标的认定保护浅析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制度电子商务中的法律问题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性思考浅析行政侵权损害赔偿问题从两个案例谈董事的注意责任及完善措施浅析刑讯逼供消费纠纷中的举证责任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完善试论医疗行为豁免权关于法官根据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法理研究浅析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关于民事公诉制度可行性的探究论加害给付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论预期违约论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物权的自我救济论正当防卫制度的修改及把握论沉默权在我国的实现英美法与大陆法侵权因果关系对我国借鉴意义论无因管理之债论宪法的基本原则论夫妻侵权责任论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论我国的家庭暴力论民事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担浅析我国协议离婚制度论精神损害赔偿对人身伤害大额赔偿案件有关问题法律思考浅析大学生结婚的问题论财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论基因专利试论家庭暴力浅析辩诉交易在中国的使用试论离婚损害赔偿我国合同法第八条之无权处分试论配偶权的侵权及救济浅论商标权和对商标权的保护试论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浅析我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必要性与可行性浅析正当防卫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论职务犯罪的控制和预防浅议配偶权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思考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制度之比较研究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审级制度的思考论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挪用公款罪“归个人使用” 浅析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问题浅析债权人的代位权的理论与实践浅析我国婚姻无效制定的基本问题试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论表见代理之构成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弊端与改革论家庭暴力的司法救济我国夫妻财产制试论我国夫妻财产制度论合同违约责任论电子商务合同论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上的适用论侵权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新闻自由与人格权保护论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制的价值取向浅谈我国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浅论根本违约浅析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浅谈涉外遗嘱继承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分标准有人说:“人生就像过山车,经历了大起大落,才更能让你懂得人生的真滋味”是.啊!人活着,五味杂陈,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去品。
第1篇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法律案例作为法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更能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大学法律案例为鉴,探讨法律案例对大学生的启示,以期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一、案例一:校园侵权案【案例背景】甲、乙两人系大学同学,因琐事发生争执,甲一怒之下将乙打伤。
乙住院治疗期间,甲未支付医疗费用。
乙遂将甲诉至法院,要求甲支付医疗费用及精神损害赔偿。
【案例分析】1. 侵权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甲在争执中将乙打伤,构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甲的行为给乙造成精神痛苦,乙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启示】1. 尊重他人:在校园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避免因琐事发生争执,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学会沟通:面对矛盾和冲突,要学会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诉诸暴力。
3. 遵守法律:任何行为都应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二、案例二:合同纠纷案【案例背景】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甲将房屋出租给乙,租赁期限为一年。
合同签订后,乙未按时支付租金。
甲遂将乙诉至法院,要求乙支付租金及滞纳金。
【案例分析】1. 合同履行:根据《合同法》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乙未按时支付租金,违反了合同约定。
2. 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乙未支付租金,构成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启示】1. 诚信为本: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诚信为本,严格遵守合同约定。
2. 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合同法律关系,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
3. 依法维权: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纠纷,要学会依法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提高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认识,为夫妻双方的权益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还可以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的来说,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助于提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效果,促进夫妻双方权益的保护。
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2.1研究主要内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立法对离婚当事人中弱势一方进行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在婚姻法中的具体体现。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保护了公民的人身权与婚姻家庭权,体现了对弱者的法律救济,体现了法律的正义价值。
因此,探讨和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有着明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了解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历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现状。
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了解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
3.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了解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
4.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制度设计:了解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制度设计,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
5.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执行情况:了解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执行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
6.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存在问题:了解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
7.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改革建议:了解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改革建议,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
2.1 研究预期目标本研究将从法律、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进行研究。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和数据的分析,了解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实际情况和效果。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夫妻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它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因此,本研究还将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探讨,并。
[内容摘要]2022 年12 月26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侵权责任法。
其所涵盖内容,跟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医疗纠纷、产品责任、网络侵权、环境侵权、高度危(wei)险责任等时常发生的侵权责任。
文章介绍、讨论了赔偿原则、医疗矛盾、精神损害赔偿、饲养动物侵权等方面的立法背景及现实意义,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减少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侵权责任法;立法背景;意义侵权责任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的一编,已经2002 年12 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
民法草案共9 编、1200 多条,由于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一并研究修改历时较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采取了分编审议的方式。
2022 年12 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侵权责任法进行了第二次审议。
2022 年10 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侵权责任法进行了第三次审议。
2022 年12 月26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侵权责任法。
一、立法背景与进程侵权责任法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民事基本法律。
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对侵权责任作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对于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国侵权法律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侵权类型不断浮现,而现行法律有些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不少规定分散在单行法律中,缺乏对侵权责任共性问题的规定。
从实际情况看,侵权案件逐年增多。
2022 年,我国法院受理一审侵权案件已达99.2 万件。
2003 年以来,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16 人次提出了7 件制定侵权责任法的议案和8 件建议。
一些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也不断提出制定侵权责任法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一、案件背景(以下为虚构案例,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案件名称:李某诉张某民间借贷纠纷案案号:(2023)某民初字第XX号当事人:原告:李某,男,汉族,某市某区人,某公司职员。
被告:张某,男,汉族,某市某区人,个体工商户。
案件简介: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系朋友关系。
2022年5月,张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李某借款人民币10万元。
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6个月,月利率为2%,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同年11月,张某未能按约定归还借款,李某多次催讨无果,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张某归还借款本金10万元及逾期利息。
二、争议焦点1. 借款合同的效力;2. 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的计算;3. 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是否成立。
三、案件分析(一)借款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本案中,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之间的借款合同系双方口头约定,双方均予以认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口头形式的合同,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有效。
(二)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的计算根据原告李某提供的证据,双方约定借款本金为10万元,月利率为2%。
被告张某在借款到期后未能按时归还,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关于逾期利息的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的规定,逾期利息的计算标准为:按逾期还款部分的日万分之五计算。
本案中,原告李某主张按月利率2%计算逾期利息,与法律规定不符。
故法院判决被告张某按日万分之五计算逾期利息。
(三)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是否成立根据以上分析,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之间的借款合同有效,被告张某未能按约定归还借款,构成违约。
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成立,法院应予以支持。
法律案件分析论文3000字篇一:法律案件分析报告一分公司法律案件分析汇编前言:近年来,我分公司部分工程项目部陆续发生了一些工伤赔偿、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法律纠纷案件。
工伤赔偿、劳动纠纷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工程项目部与劳务分包队伍签订的分包合同不严谨,对劳务分包队伍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合同纠纷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工程项目部相关人员对合同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够认真,不细心研究合同条款,合同签订不严谨,资料手续不完备,项目部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给单位造成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相关案件的发生,分公司将这些案件进行了汇总,并对案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逐一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法律案件分析报告。
现将此分析报告发给各工程项目部和固定施工生产单位,希望各基层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以此为鉴,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加强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管理办法,严格工作流程,确实增强工作责任心,减少法律纠纷的发生。
一、陈天华工伤案件陈天华,男,54岁,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人士,2021年4月1日成为承德华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支护班组的一名工人,未与承德华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系事实劳动关系。
承德华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宁德宁武高速公路A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签订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负责A6合同段东花园隧道工程施工。
2021年6月22日陈天华在A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东花园隧道进口洞内施工作业时,拱顶碎石坠落,砸到手部,立即送往医院急救,经诊断为左手大拇指骨折,住院治疗后医生建议出院疗养。
住院期间承德华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一切费用。
陈天华出院后一直情绪不稳定,稍有好转就向承德华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领导提出个人索赔问题,并提出辞职和一次性补偿条件。
承德华宝建筑公司鉴于此种情况作出决定:1、疗养期间工资正常发放;2、回家养病期间补偿4000元;3、一次性补偿本人10000元。
5000字的法律法学论文范文法学院学生学习法律。
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都学法学和研究法学,离不开论文写作。
特别是在毕业的时候,每个法学院的学生都要写一篇论文,还有一个问题是怎么写论文的。
以及如何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体会。
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法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写作法学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
一般的学习法律者除外,凡是涉及到法律要深入做的时候,那么,无论确定专门的学习、研究方向,还是写作论文、谋划长篇巨制,都首先面临的是选题的问题。
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同样也是这样。
因此,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首先要确定好选题,然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的搜集资料、谋篇布局、开始写作。
不然的话,上来就写,写完了就撕,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毕业论文也就很难过关。
有些同学经常到了开题的时候,找到我,央求说,老师给我出一个题目吧!可是,论文题目不是那么好出的,而且学生自己究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有积累,并不完全清楚,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好好地进行选题。
一、作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考虑法学院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在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在指导硕士研究生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和学习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研究的方向。
例如有的学生愿意做抽象的民法研究工作,我给他确定民法总论的研究方向。
为什么要给他确定这个方向,就是因为我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很了解,他对民商法的基本问题都是很精通的,基础很好,尤其是处理具体问题,应用民商法的理论得心应手,这也使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
这个同学是很有才气的,要研究一个一般的题目是很不成问题的。
所以,选择民法总论这个方向给他,既有难度,他又是能够胜任的。
还有一个同学,他的特点是修养很好,基础很好,特别是在哲学的层次上,有很敏感的感觉,也是很有前途的。
而民法哲学这个题目是很难做的,几乎是一个新的领域,现在没有多少人能把这个问题做得好。
他有这个实力,那就让他做。
1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界定
姓 名 姜 历 远 学 号 071050086 学 校 新乡电大 指导教师 岳 学 敏 写作时间 2008年11月4日 2
目 录 一、对死亡赔偿金的规定各不相同。 二、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两种主要争议 1、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损害抚慰金。 2、死亡赔偿金是遗产。 三、关于死亡赔偿金的界定 1、死亡赔偿金不是遗产。 2、死亡赔偿金具有精神损害抚慰金和物质补偿得双重性质。 四、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3
论 文 摘 要 因工死亡,交通事故死亡,医疗事故死亡等等,对于这些死亡,经济赔偿是法律主要解决纠纷的方式,因此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虽然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都有规定,但是各种规定对其的称呼不一,赔偿标准及数额也存在很大差异,对其性质立法上规定并不十分明确。死亡赔偿金,究竟作为直接受害人即死者的遗产、个人合法财产,还是作为间接受害人即死者近亲属的物质帮助与精神抚慰?可以说,在法学理论上和司法实务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对其性质的认定也直接影响到实践中一些问题的处理,如:死亡赔偿金若作为遗产,死者的债权人能否要求依法分割,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等。对此,本文拟做以下研讨。
关键词:死亡赔偿金 遗产 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慰抚金 继承 4
论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界定 一、对死亡赔偿金的规定各不相同。 以下列举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虽然表现与称呼各不相同,但最终依然是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 因触电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八)死亡补偿费:按照当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二十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少计一年,但补偿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三款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二十九条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三十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第十一款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4、《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 5
论精神损害赔偿法律论文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界定及类型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非物质或非财产侵权的一种赔偿制度,它是指公民因为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了不法侵害从而给自己的尊严、人格、精神等方面产生了一种无形的损害,然后要求侵害人给与一定的经济赔偿来抚慰受害人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也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它是对他人的人格权,人身权进行侵权的一种行为。
在传统的理论中认为它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从而导致了肉体上的痛苦,在本质上是不可计量的。
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有三种基本功能分别是补偿受害人、安慰受害人、处罚加害人,赔偿制度责任的客体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侵害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人格权是指自然人享受的包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在内的一般人格利益,它在人出生时就取得,死亡时也随之消灭。
它是基于人的生存而存在的一种权利。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加强了各类法律法规建设,公民的人格权和人格利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保护。
在我国的宪法中就有这样的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不法侵犯受害人有权对其提出赔偿,所以侵害人格权的意义在于侵害人只要严重侵害了自然人尊严、平等、自由等,受害人就可以申请让侵害人停止侵害行为并且承担相应精神损害上的经济赔偿[1]。
(二)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身份权是指权利人基于某种相对特定的身份关系享有的民事权利,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
并且它也是一种专属权利,它不能转让抛弃,也不能由他人继承。
它是以人格的独立为基础与人身密不可分。
亲权是一种父亲母亲对自己的子女出于保护的目的而在人身财产方面的一种权力和义务。
配偶权是一种身份权它必须存在于婚姻关系的存续期间是作为对方配偶而存在的一种权利。
亲属权是三代以内血亲之间基于血缘关系形成的身份权。
当此种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对其所受到的精神损害向法院提出请求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公民身份权利的保护采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当中第二条就被监护人因非法侵害行为脱离监护致使亲属权受到侵害的情况,做出保护监护人受损害精神利益的规定[2]。
虽然这一规定的适用范围比较小,然而这条规定充分反映出立法界对身份权遭受到了不法侵害时会造成精神损害时,可以要求精神赔偿这一观点的支持,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
(三)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什么是侵害财产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可是这样的损害在现实生活中又确实存在。
所以在现今法律界认为一般情况下,公民的财产受到侵害后有些时候可以恢复,而有些时候却得不到恢复,因为财产受到侵害而无法得到恢复引起的精神损害后果在法律上也应当得到相应的赔偿。
在现今社会有些时候自然人在遭受财产损失时其精神上也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很多时候受害者精神的伤害远远大于肉体上的伤害。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责任若干问题的解
释》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规范。
其第四条规定:有一些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纪念物品,因为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的灭失或者损毁的,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3]。
(四)侵害婚姻关系的精神损害赔偿
婚姻关系稳定、和谐与每个家庭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法律对于因为婚姻关系而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就显得额外关注。
《婚姻法》法中有着如下规定,没有过错的一方可以因为在以下几种情况而导致离婚时向有过错的一方提出精神损害赔偿:(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4]。
从《婚姻法》中对因配偶权受到侵害时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到,因侵害婚姻关系而提前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十分具有代表性。
例如,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不良现象必定会对配偶一方造成极大的心灵伤害和精神上的痛苦,所造成的痛苦、伤害可能伴随终身,因此,对此种行为就行惩罚相当有必要。
(五)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
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其所履行的义务不符合合同上的要求的行为。
首先它的主体必须是合同当事人,其次它是一种客观上的违反合同的一种行为,最后它侵害的客体是相对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如果违反合同的最后目的,在侵害该权利,同时违约责任也随之产生。
所以,当当事人的各种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中相关规定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违约责任同样可以
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大多数服务性的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违约行为,当违反合同时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可能会带来精神损害。
在违约损害中包括经济损害的成分,精神损害赔偿同样应当适用于违约责任中,允许当事人对合同利益中的财产损害与合同利益外的精神损害可以提出相应的损害赔偿请求,这就是所谓的违约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
二、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和不断完善都表明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与法治
建设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是我国法律制度建立时间较晚,发展中投入的人力物质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展的时间十分短,所以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已经难以适应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虽然精神损害赔偿已经开始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精神损害赔偿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现行法律对其规定内容不够全面,层次性也不高。
其次,精神损害赔偿存在许多不统一,各个法院之间规定不一,甚至在同一法院中存在同类型案件的不同判决。
第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自主性、自由性太大。
所以针对如上情况我认为在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还存在
着这几点问题: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