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 格式:doc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8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单位。
根据你的要求,我将从多个角度回答你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问题。
首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为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两个类别。
每年的奖项评选都会公布一批获奖项目和获奖人。
从历年来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非常庞大,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突出成果和贡献。
以下是一些历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2019年度:特等奖,无。
一等奖,《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应用》等项目。
二等奖,《高速铁路技术与系统集成》等项目。
三等奖,《新一代高效绿色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等项目。
2018年度:特等奖,《高效节能先进冶金与连铸技术》等项目。
一等奖,《高速铁路技术与系统集成》等项目。
二等奖,《高性能大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等项目。
三等奖,《高效绿色制浆造纸技术与装备》等项目。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的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有新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人。
这些项目涵盖了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应用技术开发的广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程技术、农业科技等。
除了具体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过程也非常严谨和公正。
评选工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组织,经过专家评审、初评、复评等环节,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总结起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设立的最高科技奖项,每年会公布一批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名单。
这些项目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突出成果和贡献。
评选过程严谨公正,经过多个环节的专家评审和筛选。
以上是部分历年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具体的名单可以通过相关渠道查询得到。
项目公示内容一、提名奖种及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二、提名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项目名称:林木鼠(兔)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四、主要完成人:1. 韩崇选: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和实施研究工作。
提出了以保护目的植物为主的林木鼠害绿色防控理念,研究了鼠害修复的理论和数学模型,建立了啮齿动物灾害修复与安全诊断技术体系,为农林有害啮齿动物的科学治理提供了新理论。
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65篇,获省科技一等奖2项,省农业推广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荣获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次、陕西省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次、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先进科技工作者1次,项目组获2006年度全国林业科技先进集体。
在本项目工作时间占本人工作量的80%以上。
主要贡献表现在创新点1-3。
2. 李金钢:对项目贡献主要表现在理论创新方面,在本项目工作时间占本人工作量65%以上。
参加本项目20多年来,在甘肃鼢鼠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种群性比、种群年龄结构、鸣声声谱分析、求偶和交配行为、震动通讯、听域、活动节律、粪尿气味对侵占行为影响、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国内首先发现了甘肃鼢鼠的震动通讯行为方式,并科学地阐明了震动通讯在地下鼠生活史中的生态学意义。
对地下啮齿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进化和防控地下啮齿动物危害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3. 董晓波:主要参加人,为本项目工作时间占本人工作量的65%以上,在推广体制创新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参与了课题申报、合同编写、试验点选择和技术研究等全部工作。
尤其是做为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项目的第二主持人,在造林期林地重大鼠(兔)害可持续控制技术集成,制定以生物诱杀和生物调控为主的现有林林地重大鼠(兔)害治理方案,以及鼠(兔)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试验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 李建康:主要负责陕西省林木鼠害治理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为本课题工作的时间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在技术创新和推广体制创新方面做出了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奖项,每年由中国政府颁发,以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
以下是近年来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2019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研究与应用。
2. 高效抗体药物创新与产业化。
一等奖:1. 煤矿瓦斯综合利用与安全高效开采技术。
2. 重大疫苗研发与应用。
3.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关键技术。
4.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与装备。
5. 高性能计算及应用。
6.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7.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8.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8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2017年:特等奖:1. 高速铁路技术与装备。
2. 重大疫苗创新与应用。
一等奖:1.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
2. 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
3. 高性能计算与应用。
4. 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化。
5. 高速列车运行与控制技术。
6.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与产业化。
7. 高效农业生物技术与装备创新与应用。
以上只是近几年的部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每年都会有更多优秀的项目和个人获得这一荣誉。
这些奖项的颁发不仅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认可,也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
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CI、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
经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建设运行对国家安全、绿色发展关系重大。
国内外曾有多座因建管缺陷导致渗漏甚至溃决的案例;俄罗斯萨扬水电站因设备健康状态无法及时诊断,致75人死亡,直接损失130亿美元;美国奥罗维尔水电站因维护和调度不当引起溢洪道破坏,紧急撤离18.8万人。
国家能源集团在大渡河流域开发居于主体地位,已建在建电站16座,电站群装机2700万kW,库容158亿m3。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项目进行表彰的最高荣誉。
以下是近年来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的一些例子: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工艺关键技术”项目。
2. “大型涡轮机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
3. “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项目。
4. “高效、环保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与装备”项目。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 “高效制备碳纤维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
2. “高速列车组技术与装备”项目。
3. “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及关键技术”项目。
4. “高性能飞机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
1. “高速铁路建设技术与装备”项目。
2. “大型高效燃气轮机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
3. “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及技术”项目。
4. “高性能航天推进剂技术与装备”项目。
请注意,以上只是部分获奖项目的例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
具体的名单可以通过查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的官方网站或相关媒体获得。
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交通运输部提名意见:我国是全球高海拔多年冻土唯一集中连片分布地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受制于冻土融沉冻胀这一世界工程难题,自20世纪50年代,青藏高原首条冻土公路―青藏公路等4条进藏国道通车以来,交通行业再未上马重大道路工程建设项目。
面对国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青藏两省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强烈呼声,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均列入进藏高速公路通道。
为保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能落地、建得成,近十年来国家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及青藏两省区先后投入研究经费1.5亿元,设立14项课题,由13家设计、科研、高校、建设等单位,在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大尺度高等级公路建设急需的工程理论、设计方法和冻融控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创建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提出冻土工程能量平衡设计方法,攻克大尺度冻土路基冻融变形控制、大断面桥隧构造物抗冻防融等关键技术,系统创立我国独有的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大尺度公路建设技术,支撑建成全球第一条多年冻土高速公路,有效控制冻土工程病害率<6%。
该项目系原始创新,研究环境艰苦,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领域广,经科技部、中国公路学会组织成果评价鉴定,项目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提出的冻土工程尺度效应理论奠定了大尺度公路冻融灾害防控理论基础,提出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应用于我国多年冻土区公路升级改造3500km,新建共玉、花大高速公路1100km,推广应用于中巴公路建设。
项目成果是近40年来我国交通领域公路冻土工程技术的升级与突破,大幅提升我国冻土工程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交通运输部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本项目研究属交通运输领域。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信息项目名称支撑大电网频率安全的大规模精准负荷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名者江苏省提名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鞠平、罗建裕、薛峰、王珂、汤奕、陈庆、陆晓、李雪明、秦川、江叶峰主要完成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南京千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知识产权(标准)类别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标准编号)授权(标准发布)日期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发明人(标准起草人)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发明专利考虑电压稳定性及事故综合代价的直流受端系统紧急负荷控制方法中国ZL201611008014.3 20180227 2828527河海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鞠平,孙大雁,周海强,周荣玲,陈杰会,陈庆,苏大威,徐春雷有效发明专利受端大电网和特高压直流系统交互仿真模型建模方法中国ZL201710384486.7 20190806 3483960 河海大学鞠平,赵健,吴峰,黄磊,姜梦,秦川,余一平,孙黎霞,韩敬东,陈谦有效发明专利用于统计低频低压切负荷容量的电网模型自适应处理方法中国ZL201410853408.3 20170222 2391077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华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海峰,罗建裕,于浩,宁元元有效发明专利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信息自组织的镜像同步通信方法中国ZL200910212651.6 20121114 1076359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宋锦海,徐军,颜云松,朱开阳,李秋华,李雪明,姬长安,张长银,司庆华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连锁故障破坏程度指标的紧急控制方法中国ZL201510613967.1 20180213 2817954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薛峰,周野,宋晓芳,严向前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多时空尺度渐进趋优的电力负荷调度模式设计方法中国ZL201310169693.2 20151104 1833288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王珂,姚建国,杨胜春,毛文博,李亚平,曹阳,郭晓蕊有效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故障对电网实时负荷控制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中国ZL201610057508.4 20191025 3572936 东南大学王琦,徐筝,汤奕,李峰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态分区的大电网紧急状态控制辅助决策方法中国ZL201610511345.2 20190125 3229937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汤奕,蔡明明,任先成,徐泰山,鲍颜红,夏小琴,严明辉,赵红明,黄晓红,王丽,贾爱飞,魏旭锋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区负荷控制的安全校正计算方法中国ZL201610828856.7 20181009 3099640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王毅,查国强,闪鑫,江叶峰,李雪松,杜浩,戴则梅,陆娟娟,彭龙,李刚有效标准规范江苏电网源网荷紧急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技术规范中国Q/GDW10 005-2016-1040220160721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电南瑞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分公司朱斌,崔恒志,罗建裕,陆晓,李海峰,罗凯明、刘盛松、胡伟、金涛、张琦兵、于浩、宁元元有效。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功率型高频宽温低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浙江省提名意见:功率型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我国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
该项目开展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发明了锰锌和镍锌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突破了锰锌和镍锌块体铁氧体烧结等生产关键技术和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了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
系统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装备,分别建立了我国首条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以下提高到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率达10MHz,功耗显著降低,温度特性明显改善。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部。
项目参加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重大科学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目改变了我国功率铁氧体的落后面貌,推动我国功率型软磁铁氧体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经审查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功率铁氧体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
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高效和节能化,对功率铁氧体工作频率和功率损耗的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功率铁氧体技术水平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受到专利和技术封锁,长期存在工作频率低、功率损耗高、温度特性差等严重问题。
该项目针对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进行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了高频条件下保持低功耗的难题,突破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功率铁氧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主要创新如下:(1)发明高频宽温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揭示了离子替代对铁氧体磁性能、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
技术奖初评结果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4.04.08
•【文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100号
•【施行日期】2024.04.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
第100号
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的公告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
现将初评通过的5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3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jl)公布。
初评通过的1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委托管理单位、提名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等进行内部公布。
自初评通过项目公布之日起1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异议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
个人提出的,须写明姓名、联系电话等,并亲笔签名;单位名义提出的,须写明联系人、联系电话等,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我办按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相关信息予以保护。
特此公告。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奖励监督处(请注明:异议材料)
邮政编码:100045
电子邮箱:***************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24年4月8日。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名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为了奖励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中取得显著成绩而设立的奖项。
该奖项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等级,是对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肯定和鼓励。
以下是最近评选出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获奖名单:1. 药物研发领域:- 《基于先导化合物的药物研发新技术与新方法》团队- 《抗肿瘤新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团队- 《中药研发与应用新技术研究》团队2. 信息技术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团队-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团队-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的研究与应用》团队3. 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 《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团队- 《新型功能材料与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团队- 《人工晶体生长技术与应用的创新与开发》团队4. 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团队5. 生物科学与工程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的研究与发展》团队- 《生物医药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团队这些团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工作是经过层层选拔,由专家组织进行评审。
评选过程中,参评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科学技术要求,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同时,评审委员会将根据申请材料、研究论文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比较,最终确定获奖名单。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未来研究方向的鼓励。
这也激励着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未来的科技创新道路上,我们期待有更多团队和个人能够获得这一殊荣,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强涌潮环境多塔斜拉桥关键技术
二、推荐单位意见
钱塘江是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之一,钱江涌潮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
在强涌潮环境下建桥,面临着潮强流急、深槽摆幅大、施工风险高、保护涌潮奇观等带来的巨大挑战。
为攻克这些世界性重大技术难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实桥验证进行了技术攻关,首创了“双排支座体系+刚性铰”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发明了能释放主梁轴向变形的钢箱梁刚性铰新型装置、研发了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车等核心技术,解决了强涌潮环境多塔斜拉桥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多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和技术进步,支撑了世界最长多塔钢箱梁斜拉桥—嘉绍大桥的建成,并有效保护了钱江涌潮奇观。
项目获国家授权专利21项(发明专利9项)、专著1本、省部级工法3项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经鉴定,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整体技术已经过三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钱塘江是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之一,钱江涌潮是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
在强涌潮环境下建桥,面临着潮强流急、深槽摆幅大、施工风险高、保护涌潮奇观等带来的巨大挑战。
因而,研究采用何种适宜的桥型与结构型式及施工方法,并研发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性铰新型装置、钢箱梁检查设备等核心技术,是本项目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为此,在国家和省部科技计划支持下,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实桥验证进行了技术攻关,取得了四个方面的创新成果:1.针对强涌潮河流强潮段潮差达9m、最大流速超10m/s、可通航深槽存在2km以上摆幅、最大涌潮压力达75kPa、有效吊梁时间小于1小时/天、阻水率要求小于5%等技术挑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主桥采用主跨428m、总长2680m 独柱六塔双幅四索面世界最长钢箱梁斜拉桥和引桥采用 3.8m大直径单桩独柱70m跨径连续刚构桥新型桥型与结构型式,并发明了强涌潮环境下基础及钢箱梁精准、快速施工控制技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钱江涌潮这一世界自然奇观。
2.揭示了多塔斜拉桥活载及温度荷载效应机理及规律,在国际上首创了“双排支座+刚性铰”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
与传统体系相比,多塔斜拉桥活载刚度提高26%、温度效应降低36%,科学合理地解决了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度小和长主梁温度变形大的技术难题,推动了多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和技术进步,实现了多塔斜拉桥的无限拓展。
3.在国际上首次发明了能释放主梁轴向变形并约束其它自由度位移的钢箱梁刚性铰新型装置和可无级调高适应复杂变形能力的刚性铰专用支座,研发了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多向变位伸缩装置,首次提出了刚性铰高精度制造安装工艺和控制技术,可实现相对错位误差<1mm、平行度达到“零误差”,保证了结构性能和桥面行车舒适性。
4.在国内首次研发了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车,解决了多跨连续过墩及X托架盲区到达等技术难题,可普遍应用于多塔多跨桥梁。
其具有灵活过墩、安全可靠、运行平稳等特点,与传统手段相比可减少了80%的检查车数量,实现了一次过墩时间仅需15分钟的高效运行。
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2 项、施工工法3项,出版专著1部。
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嘉绍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多座桥梁,节约工程造价8.5亿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9.98亿元。
经交通运输部组织鉴定,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超宽水域、深山峡谷地区有重要推广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桥梁技术发展。
中国工程院郑皆连、王景全、周绪红、聂建国院士和全国设计大师李守善、邵长宇等专家评价认为:“本项目提出的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性铰新型结构等创新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多塔斜拉桥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项目已获得201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6年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Gustav Lindenthal Medal)”、2016年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全球道路设计成就奖(2016 IRF Global Road Achievement Award (GRAA) for Design)”。
四、客观评价
2014年7月13日,交通运输部对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攻关项目“嘉绍大桥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0-353-333-130)成果进行了评审鉴定,总体达到国际领
先水平。
2012年12月23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了“刚性铰专用支座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鉴定,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6年11月20日,中国公路学会组织召开了嘉绍大桥运营状况专家评审会,由中国工程院郑皆连、王景全、周绪红、聂建国院士和李守善、邵长宇全国设计大师等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三年多运营实践和观测结果表明,嘉绍大桥所提出的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刚性铰新型结构等创新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多塔斜拉桥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嘉绍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多座桥梁,节约工程造价8.5亿元,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9.98亿元,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起止时
间(年)
应用单位
联系人/电话
经济效益
(万元)
浙江嘉绍跨江大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部技术
2010.1-
2013.07
盛宇坤154127.18
宁波路宝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减振降噪型伸缩装置”2010.9-
至今
王博26183.70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0.9-
至今
熊劲松19500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徐浦大桥大修项目工程部“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6.05-
2016.10
唐俊华
云南龙江特大桥建设指挥部“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0.06-
2013.11
张晓存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和“减振降噪型伸缩装
置”
2014.01-
2016.04
熊金海
重庆长江李家沱大桥有限公司“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3.11-
2014.04
胡涛
成都市府河大桥“全方位多功能钢箱梁检查
车”
2014.04-
2014.10
辜强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多塔斜拉桥“双排支座”结
构体系
2015.01-
2016.10
郭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