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英国
- 格式:ppt
- 大小:662.50 KB
- 文档页数:15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0字《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大国崛起》既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所启示,也对我们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xxxx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0字1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本局组织观看了《大国崛起》,一部关于近现代世界发展历史中几个大国相继崛起的记录片。
这是一部挺有深度的记录片,详细记录了500年来,9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历史!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震撼人心,发人深思。
《大国崛起》系列教育片深深的给与我震撼和教育。
从中给与我们国人非常深刻的启迪。
中国拥有伟大的文化传统和智慧,中国人具有发展所需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很高兴地看到,仅仅通过三十年的发展(真正全速发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术引进和创新,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大量的回国留学生,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而最近几年,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则更体现了高超的智慧。
不仅仅是美国,中国也已经可以轻松驾驭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术之高超,甚至更胜美国一筹。
比如最近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由局外人到作为重要利益方而参与斡旋,就体现了高明的国际政治策略。
而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随着众多孔子学院在海内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这不仅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中国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国正统文化的强盛。
这是世界公认的,仅有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可与之比拟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给我们指点迷津。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
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
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大国崛起英国内容概括
大国崛起英国内容概括如下:一份有关大国崛起英国的内容概括,不能涉及真实名字和引用。
这个主要面向大家对英国的了解和认知水平,它起源于古老的不列颠岛,并随着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逐渐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英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创新、工业、科学和文学等领域的成就而闻名。
经过苏格兰与英格兰的联合成为联合王国,英国开始建立起一个广泛的海外殖民帝国。
它通过发展海军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影响力,并在19世纪成为一个拥有广泛殖民地的大国。
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它成为全球的工业和经济中心,并在殖民地事务、国际贸易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逐渐失去了殖民地,但保持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它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并是北约的重要成员。
尽管英国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独立和统一的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它通过适应和发展不断崛起并继续影响国际事务。
大国崛起英国的故事充满了战略、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性,对于理解现代世界的历史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大国崛起之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位于中国的西方,这是一个仅有6000万人口和24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为何如此强大,让那么多人为之奋斗,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让我们从国家的统治角度进行分析,是一位伟大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使英国从一个小国逐渐强大起来,当时,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不断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外淘金的消息。
这就像是一个讯号,告诉这些懵懂的人类,发财的道路来了。
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新的世界,谁先发现,谁先抢的先机,谁就是胜利者。
所以女王下令:可以掠私船,强盗,并且派遣一部分人进行海外掠夺和殖民地的抢占。
但是,在对待国内的民众,她却宽容之至,对于莎士比亚的讽刺她的戏剧,她并没有愤怒的禁止,反而以一种接受的态度。
因为她明白,权利的基础是英国全体民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国王并没有过人的至上的权利。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国王和民众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利”。
在这种开明的风气之下,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已经渐渐趋于成熟,当时的人们热衷于发明,生产,贸易。
从文化思想的启蒙角度,英国是一个在文艺复兴大潮中收到影响较早的一个国家,并出现了一大批在这场伟大并且辉煌的运动中的弄潮儿,他们是思想文学巨匠,其中,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代表,哥白尼更是在科技方面做出了惊人探索,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古老的认识。
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愚昧的封建的专制制度,他们积极追求自然地规律,探索者一切我们封建的看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自然的诞生出一大批像牛顿这样伟大的改变世界的科学家,而这样的科学也奠定了当时英国工业的发展。
当时的一幅文学巨著,莫过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本书在当时的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这部著作中,斯密依据18世纪英国产业资本发展的需要,深刻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阶段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全面论证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必然性,建立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国崛起之英国200字之内的报告篇一:《大国崛起之英国篇》观后感《大国是狠出来的》——观《大国崛起之英国篇》有感英国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国家,和日本一样,是被大陆所孤立的岛国,却拥有着比大陆国家更为开放的文明和丰富的资源。
源远流长的历史轨迹下,是一个民族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足、从被欺压到被仰视的这么一个崛起过程。
如果要总结英国能够创造众多历史的原因,可以说出很多关键词:完善的法律制度、民主的政治、创新的科学技术、自由贸易的经济体制??而这种种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反复的摸索、失败、历史的教训、血的代价下坚持走出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之前,人们几乎对这个大西洋上的岛国一无所知。
在莎士比亚之前,人们从来不敢正视自己,是莎翁揭示出了人的本质。
在光荣革命之前,人们不知道革命是可以不流一滴血的。
是英国人向全世界展示了另一种革命的可能性,暴力不是唯一的手段,用和平的方式同样可以推翻旧制度。
在牛顿之前,人们从不知道为什么苹果会落下,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又落下。
在那个崇拜神的黑暗的中世纪里,是牛顿为这个盲目的世界注入了一道闪耀人心的科学之光。
在瓦特之前,人们从不知道工业革命能改变世界。
在亚当斯密之前,人们不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是在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操纵着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谋取私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的崛起史也是整个人类的崛起史。
没有英国人带来的种种在文化、政治、科学上的成就,也不会有人类的今天。
英国的历史改变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它颠覆了整个世界的世界观,它告诉了全世界处在混沌中的人们,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怎样的,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又是怎样的。
然而这也不禁让我们反思,想要成就一个真正的大国,到底需要些什么?是幅员辽阔,是国富民强,是旷世奇才,而又或者是人民内部的团结?纪录片中的一位学者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说:“真正的大国就是其内部制度力量的外延。
英国(一)历程1.17世纪走上道路。
后成为的主要经营者。
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世纪,机构是。
2.1640年—1688年取得成功。
1689年通过______,建立了的资产阶级专政。
3.竭力压制经济发展,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导致爆发美国,年承认美国独立。
4.在法国大革命中,参与组织“”,干涉法国革命。
5.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
6.1836—1848年,英国发生。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7.1857年至1859年,镇压了的民族大起义。
8.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工业产值由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
(原因: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技术装备落后。
)9.一战前组成(英法俄),对抗(德意奥)。
10.一战中与同盟国作战。
联合法国在同德国交战,并成为战胜国,虽取得胜利,但势力大减。
11.________和上,英国都是主宰国之一。
巴黎和会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与一起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与法国一起利用维护自己的利益。
12.1929—1933年:卷入世界经济危机中,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13.二战前采取纵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____。
14.二战开始以后,对德宣战。
1940年7——10月遭到德国的轰炸(____)。
15.1942年参与组织,援助苏联抗击德国。
16.1944年参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美英盟军)。
17.参与了二战中的重要会议:(苏美英)。
18.二战后:在美国援助西欧的“”的帮助下,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功,经济得到恢复。
19.1973年,加入,90年代加入。
20.“冷战”中:追随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搞“”。
21.“冷战”后:世界“”中的一员。
(二)与中国历史的联系1.完成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1840-1842),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继而英法联军发动了(1856-1860)——。
大国崛起之英国教案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个国家都在竞相崛起,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这其中,英国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大国,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因此,研究英国的崛起过程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应对未来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国的崛起历程英国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英国正处于发展中的文艺复兴时期。
该国通过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逐渐积累了强大的财富和海军力量。
17世纪,英国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为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18世纪,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工业化的推动使得英国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
19世纪,英国的海军实力进一步壮大,成为全球最强大的海洋力量之一。
此时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海外帝国,控制了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经济和战略要地。
二、英国对世界的影响作为一个帝国,英国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通过其殖民地和全球海洋力量扩展到全球。
首先,英国的殖民扩张给世界各地带来了英国的法律、政治和文化体系。
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都是基于英国的模式进行改造的。
同时,英国的语言和文化也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其次,英国的工业化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以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模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和贸易中心,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例如,英国的铁路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借鉴,为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借鉴。
此外,英国作为一个强大的海洋国家,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对全球海洋安全和航行自由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通过维护全球海洋秩序,保护国际贸易的安全和畅通,为各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英国的挑战与机遇在21世纪,英国在维持其大国地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英国面临着来自其他新兴大国的竞争压力。
大国崛起日本-大国崛起英国大国崛起之英国大国崛起之英国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大陆外有两个大的岛屿一个叫不列颠岛,另一个叫爱尔兰岛。
前者的全部加上后者的北半部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
这个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的岛国直到今天,人口也只有5800多万。
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头等强国的地位,以“日不落帝国”傲视着这个世界。
片子开头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杰出的执政人物-伊丽莎白一世。
在天真烂漫的花季,她便懵懂地肩负起一个民族的重大使命。
1558年,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传来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探险并成功大发横财的消息。
这些消息是一个全面来临的时代,对人们发出清晰信号。
它意味着,一个刚刚被揭开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夺先机,接受新的思想,更快的打破原有的旧有的价值观,谁就会变地富有、强大、无敌。
而通过影片可知,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有话语权。
也正因为英格兰的任何一处距离海洋的距离都布超过120公里,这个天然的优势又怎能不利用呢?在女王的统治时期,海盗猖狂,但女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放宽政策,她鼓励人们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人去进行海外掠夺贸易,大力开拓殖民地,甚至去袭击西班牙的贸易,他们分享了海外掠夺来的大量钱财。
并且先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再来打败了有“海上马夫车”之称的强劲对手荷兰,正式拥有海上霸权,四处掠夺殖民地,为国家敛聚财富。
当有了金钱的支持,就会将追求目标再向外延伸,比如精神领域。
伊丽莎白鼓励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鼓励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虽然他的作品里有许多蔑视女性的思想,但女王依旧任其自由创作,给与信任。
不得不说,这样一位开明的女性对于这个国家发展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智慧,使英国的文化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就伊丽莎白统治时期的“黄金时代”。
而威廉夫妇则是将英国文明推向更高的台阶,通过“光荣革命”这次不流血的战争,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结束了英国封建专制制度,走符合国情的资本主义道路,随着《大宪章》和议会的诞生,“王在法下”“依法治国”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欧洲大陆之外有两个不大的岛屿,面积为24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面积的省份,这弹丸之地正是我们本片的主角——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其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英国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然而英国虽小,却是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
时至今日,英国仍然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举足轻重强国,其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和最具国际特色的城市。
回溯历史,对于身为“天朝上国”的清政府,一定存在这样的不解之惑,其小国寡民,何以强大至斯?而今天的我们也必然报以追根究底的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与精神让这样一个国家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世界强国的地位?本片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开始讲述英国的发迹史,也隐喻着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崛起的必由之路——暴力掠夺和殖民统治。
不管用如何华丽的语言来赞颂伊丽莎白一世的政绩,这都是不容分辨的事实。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其通过海盗似的掠夺、欺诈贸易和贩卖奴隶等残酷手段来获得不义之财,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就更加变本加厉,采用暴力手段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将弱小国家当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市场和军事基地。
同时不容忽略的事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它是君主立宪制和圈地运动的产物,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进一步使得这种政治制度更加牢固。
其为新生的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英国提供了第一无二的历史机遇,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发展。
然而除去这些资本的原始积累,其中还有更深厚的文化因素和独特的政治因素。
欧洲传统的封建制度是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政治经济等其他权利也随之分割。
由此可知,此种制度的根本是权力的分割而并非集中。
纵观英国的历史,国王的权利一直受到一定的束缚和限制,1215年订立的大宪章,更加体现了英国的政治状况。
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00字推荐文章黄克功案件观后感6篇热度:信仰--我们的故事观后感3篇热度:信仰我们的故事影评3篇热度:好人常慧珍电影观后感的格式范文3篇热度:《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3篇热度:《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00字,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1000字篇一英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很适合旅游,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深深吸引了我。
让我对这个神秘的的国家更加向往。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大国崛起》英国这个篇章。
看了之后真的对我的感触很大,我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感兴趣了。
身为一个大西洋上小小的岛国,他是有怎么样的勇气对抗当时海上霸国西班牙。
真的很佩服伊丽莎白一世的威严。
她作为一个弱智纤纤的女流之辈,她为了她的国家为了她的子民终身未嫁。
把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了这个国家。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一心为民的态度,这个国家,这群人民没有让她失望。
英国迅速就在欧洲崛起。
以前西葡,荷兰统领海上霸权的时代逐渐没落,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
一谈起英国我们就可以想到两个称谓,一个是“日不落帝国”一个是“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英国最伟大的成就。
首先来说第一个。
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英国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
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积累成为了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
这个使命即使女王死了,查理一世即位也是没有荒废的。
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应该过殖民地遍布全球。
对于应该过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这样的称号。
世界工厂更是不用说了,工业革命带给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教案反攻倒算很大限制;激起人民的反抗1688年光荣革命(宫廷政变)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1.右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民主制度。
该制度与下列哪一历史文献直接相关?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C.《1787年美国宪法》 D.《民法典》2.【避免暴力的联合】1688年,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保存了英国革命的成果,此次“联合”A.出现了克伦威尔独裁 B.颁布了《人权宣言》C.走出了中世纪的蒙昧 D.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3.詹姆斯·哈林顿曾提出:1640年开始的英国内战的原因是财产发生了转移,从贵族手里转移到“人民”手中了。
因此无论内战的结局如何,权力最终一定要转移到“人民”手中(人民:仅指有产者)。
据此可知,哈林顿的观点是A.政治权力维护财产权利 B.财产权利决定政治权力C.贵族转移了财产权利 D.“人民”掌握了政治权力整合2:英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时期事件影响\意义15世纪新航路开辟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济繁荣起来,促进英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16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17世纪经营三角贸易,抢占大片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带来巨额利润,促进英国原始积累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0世纪前期参与两次世界大战经济遭到重创,英国的霸主地位动摇,后被美国取代二战结束后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调整政策,接受“马歇尔计划”英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南宁三中梁学聪 qq:2807609224版权所有,不得上传到网络,如有发现,法律起诉南宁三中梁学聪 qq:28076092241.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