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戴开宇译版)课本知识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2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是一种计算机编程的方法论,其核心思想是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分解为多个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完成任务。
下面将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封装(Encapsulation)封装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将对象的状态(属性)和行为(方法)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通过定义公共接口,封装可以隐藏对象内部的实现细节,只对外暴露必要的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二、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它允许创建一个新类,从已有的类中继承属性和方法。
被继承的类称为父类或基类,新创建的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或修改。
继承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来实现代码的重用和扩展。
三、多态(Polymorphism)多态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一个接口或基类的实例在运行时表现出多种形态。
多态性使得我们可以使用统一的接口来处理不同类型的对象,从而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多态可以通过继承和接口实现,使得相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对象上产生不同的行为。
四、抽象类和接口(Abstract class and Interface)抽象类和接口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用于实现多态的重要工具。
抽象类是一种不能被实例化的类,它可以包含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
抽象方法只有定义,没有具体实现,需要在子类中进行实现。
接口是一种纯抽象类,只包含抽象方法和常量。
实现接口的类必须实现接口中定义的所有方法。
抽象类和接口提供了一种规范和约束的方式,使得程序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五、类与对象(Class and Object)类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单位,它是对一类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抽象描述。
对象是类的实例,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实体。
java面向对象设计知识点总结Java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编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程思想,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并通过定义类、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概念来实现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以下是Java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和整理。
一、类与对象1. 类(Class):类是对象的抽象模板,用于描述对象具有的属性和行为。
它可以包含属性(成员变量)和方法(成员函数)。
2. 对象(Object):对象是类的实例化结果,具有独立的状态和行为。
通过new关键字可以创建对象,并通过对象来访问和调用类中的方法和属性。
3. 属性(成员变量):属性是类中用于描述对象状态的变量。
它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或其他自定义类型。
4. 方法(成员函数):方法是类中用于描述对象行为的函数。
它定义了类的行为和操作,并对外提供了接口。
二、封装1. 封装(Encapsulation):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起,实现了数据的隐藏和保护。
封装可以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2. 访问修饰符(Access Modifiers):Java提供了四种访问修饰符,分别是public、protected、default(包级访问)和private。
它们用于控制类成员的访问权限。
三、继承1. 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它允许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
通过继承,子类可以重用父类的代码,并且可以在子类中添加新的属性和方法。
2. 继承关系(Inheritance Hierarchy):Java中的类可以按照父子关系来组织,形成一个继承层次结构。
3. 超类和子类(Superclass and Subclass):继承关系中,被继承的类称为超类(或父类),继承超类的类称为子类。
4. 方法重写(Method Overriding):子类可以重写父类中的方法,以实现子类特有的功能。
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 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类和对象: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
在 Java 中,通过定义类来描述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2. 封装: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封装在一起,隐藏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只暴露外部接口。
这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3. 继承:允许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代码的重用和扩展。
Java 中的继承是单一继承,即每个子类只能有一个父类。
4. 多态:指同一个方法在不同的对象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通过方法重写和接口实现来实现多态。
5. 抽象类和接口:抽象类是包含抽象方法的类,不能实例化;接口是只包含抽象方法的抽象类,用于定义一组行为规范。
6. 异常处理:Java 中的异常机制用于处理程序运行时可能发生的错误或异常情况。
通过使用 try-catch 块来捕获和处理异常。
7. 集合框架:Java 提供了丰富的集合类,用于存储和操作一组对象。
包括数组、列表、集合、映射等。
8. 文件 I/O:用于读取和写入文件。
包括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取、写入、关闭等操作。
9. 线程:线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
Java 提供了多线程编程的支持,包括创建线程、线程同步、线程通信等。
10. 数据库操作:Java 提供了 JDBC 库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连接数据库、执行SQL 查询、处理结果集等。
以上是 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堂笔记1.面向对象编程(OOP)的概念:OOP是一种编程范式,其核心思想是将现实世界的事物抽象成类、对象等概念,通过封装、继承、多态等特性来实现代码的复用、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类和对象的概念:类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类具有相同特征与行为的事物;对象是类的一个具体实例,它具有该类定义的属性和行为。
3. 封装的概念:封装是OOP的一种基本特性,它将数据和行为封装在一个类中,外部无法直接访问类内部的数据,只能通过类提供的公共接口(方法)访问和修改数据。
4. 继承的概念:继承是OOP的一种基本特性,它允许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和重写父类的方法。
5. 多态的概念:多态是OOP的一种基本特性,它允许不同的对象对同一消息做出不同的响应,即同一方法在不同对象上的表现形式不同。
6. 接口的概念:接口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类所提供的方法和属性,而不涉及具体的实现细节。
它可以让多个类实现相同的接口,从而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7. 设计模式的概念:设计模式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编程思想,它提供了一套经验丰富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常见的软件设计问题,如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等。
8. SOLID原则的概念:SOLID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它由5个原则组成,分别是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里式替换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9. UML图的概念:UML图是一种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结构和行为的标准化图形语言,它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活动图等多种类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设计软件系统。
10. 实践中的应用:在实际的编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设计要求来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技术进行程序设计。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工具,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水平。
实用文档Unit1:1.面向对象中类的概念:类是创建对象的模版,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类中的属性赋予确定的取值得到该类的一个对象,对象是类的实例。
2.阐述类属性和操作的概念和作用?属性:已被命名的类的特性,描述对象的特征操作:是类的特征,用来定义如何激活该类对象的行为,类操作是对类属性的处理3.面向对象中对象的概念所要解决的现实世界的问题抽象为软件对象;需求描述问题域中拥有属性的实体或概念都可以看做对象。
4.阐述类与对象的联系类是一组对象的描述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一种数据类型,可以使用类名称声明对象变量5.阐述类与对象的区别抽象和具体,模板与实例6.类是否是数据类型?与你学过的其他类型进行比较,有何不同?类是一种数据类型,称之为对象类型,所以可以使用类名称声明对象。
类可以包含多个数据类型。
7.变量UML类图中类及其类中属性和方法如何表示?类名,类属性,类方法,各占一行8.UML类图中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如何表示?其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实心线空心箭头;指一个类自动拥有另一个类的所有数据和操作。
9.UML类图中类与类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何表示?其代表的含以是什么?实用文档单向为实心箭头,双向为实心直线;指一个类拥有另一个类的一到多个对象10.如果UML类图中类A与类B之间是1对多的关联关系,关联属性的数据类型是什么?类B对象的容器类型11.如果UML类图中类与类之间1对1的关联关系中,关联属性的数据类型是什么?被关联类的对象类型12.根据用户需求,建立面向对象设计方案—UML类图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分析需求,找出类,类之间的关系,类的属性,定义类的方法,绘制类图13.一般情况下,每个类都应该提供哪些常用的方法?增删改查,add, remove, set, get14.一般情况下,包含容器的类应该提供哪些常用的方法?获取容器,返回容器迭代器或迭代器接口Unit2:1.撰写java类的具体语法2.根据Java类,Java对象变量如何声明?Java对象如何创建与使用?类名变量名(参数); new方法3.什么是Java引用(变量),其内涵是什么?地址,其值指向对象所在内存中的位置。
java知识点总结毕向东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由Sun Microsystems于1995年首次发布。
自从诞生以来,Java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编程语言之一。
它具有跨平台、面向对象、强类型、自动内存管理、异常处理等特性,使其成为了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和系统的首选语言。
本文将从语法基础、面向对象、多线程、集合框架、IO流等方面对Java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读者在学习和使用Java过程中有所帮助。
语法基础Java语言的语法基础包括了基本数据类型、变量、表达式、运算符、控制语句、数组等内容。
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布尔型,分别对应int、float、char、boolean等关键字。
在Java语言中,变量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声明,声明变量的方式包括直接声明、赋初值、常量声明等。
表达式是由运算符、操作数和分隔符构成的符合逻辑的字符序列,运算符是用来操作操作数的符号,常用的有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等。
控制语句包括了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跳转语句等,通过这些语句可以对程序的执行流程进行控制。
数组是一种引用类型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多个相同类型的数据。
除此之外,Java还提供了很多其他的语法基础知识,如字符串操作、异常处理等方面,这些都是编写Java程序的基础。
面向对象面向对象是Java语言的核心特性,通过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可以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Java语言中的面向对象包括了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等概念。
类是面向对象的基本单位,用来描述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对象是类的实例化。
封装是将数据和方法封装到一个类中,通过访问权限控制符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使得类的实现细节对外部隐藏。
继承是一个类的定义可以建立在另一个类的基础之上,通过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多态是通过父类类型的引用指向子类对象,实现了不同对象对同一消息做出不同的响应。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将软件模型作为一个系统的集合来设计、分析和实现。
本文将重点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类与对象、继承与多态、封装和抽象等内容,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 面向对象编程的起源: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基于对象的软件开发范式,它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组合到一个对象中,以及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程序的设计。
2. 面向对象的特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具有封装、继承和多态的特征。
封装指的是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封装在对象中,继承指的是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多态指的是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对象上时可以有不同的行为。
3. 面向对象的优势: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具有代码复用性高、可维护性强、扩展性好、可靠性高等优势,可以提高程序的设计效率和质量。
二、类与对象1. 类的定义:类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用来描述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集合。
类用来创建对象的模板,包含数据成员和成员函数。
2. 对象的创建: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是具体的数据和行为的封装体。
通过类实例化,可以创建多个对象来表示真实世界的实体。
3. 类的成员:类包含数据成员和成员函数。
数据成员表示对象的属性,成员函数表示对象的行为,可以进行数据的操作和处理。
三、继承与多态1. 继承:继承是指一个新类从现有类中派生出来,并且拥有现有类的属性和行为。
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并且可以建立类之间的关系。
2. 多态:多态是指同一操作作用于不同对象上时可以有不同的行为。
多态通过虚函数和动态绑定实现,可以使程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四、封装和抽象1. 封装:封装是指将数据和数据的操作封装在类的内部,外部无法直接访问和修改类的数据。
面向对象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对象和类对象是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抽象,在程序中则是指具有特定属性和行为的数据结构。
而类则是对象的蓝图,它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
一个类可以实例化出多个对象,这些对象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
2、封装封装是面向对象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封装在对象中,使对象对外部的访问受到限制。
这样可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同时也可以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对外部世界提供接口进行访问。
3、继承继承是面向对象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类可以从另一个类派生出来,并且具有被继承类的属性和方法。
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同时也可以构建类的层次结构,方便管理和维护代码。
4、多态多态是指同一个方法在不同的对象上有不同的行为。
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多态可以通过函数重载、运算符重载和虚函数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二、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1、封装如前所述,封装是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封装在对象中,对外部提供接口进行访问。
封装可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同时也可以隐藏对象的内部细节。
2、继承继承是一种对象间的关系,它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并构建类的层次结构。
通过继承,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且可以通过重写父类的方法来实现特定的行为。
3、多态多态是指同一个方法在不同的对象上有不同的行为。
多态可以通过函数重载、运算符重载和虚函数来实现。
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三、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简称SRP)单一职责原则指的是一个类只负责一个功能或者只作为一个职责。
这样可以使类的结构更加清晰,方便代码的维护和扩展。
2、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简称OCP)开闭原则指的是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这样可以使系统更加稳定和可扩展。
3、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简称LSP)里氏替换原则指的是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出现的任何地方,并且可以保证程序的行为不变。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万物皆对象冯君,李永,李群,薛红芳编1面向对象的特性-封装性学习目标:1.理解封装的概念2.掌握private 关键字3.掌握构造方法4.掌握方法重载 重点与难点:封装性的理解,构造方法的使用,方法重载的定义✍理解为什么需要封装封装的定义1.封装,就是隐藏实现细节2.将属性私有化,提供公有方法访问私有属性3.通过这些公有方法访问私有属性,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外界直接对属性进行不合理的更改。
✪理解为什么需要构造方法构造方法的定义:构造方法负责对象成员的初始化工作,为实例变量赋予合适的初始值。
构造方法必须满足以下语法规则:1、方法名与类名相同2、没有返回类型构造方法的调用:创建对象时自动调用。
这好比是人刚出生父母就给他起好了名字。
带参构造方法:通过调用带参数的构造方法,简化对象初始化的代码。
特殊的this:this 表示当前对象,为了区分成员变量和参数,如果不同名,可以不加this 。
✍方法重载的定义:1.方法名相同。
2.方法的参数类型、个数、顺序至少有一项不相同。
3.方法的返回类型可以不相同。
4.方法的修饰符可以不相同。
思考:构造方法可以重载吗?(可以)public class Teacher{private String name; // 姓名// 返回姓名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设定姓名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 name;}}public class Teacher {private String name; //姓名// 构造方法public Teacher() {name = "张三";}}//存在问题,每个教师在new 出来时的名字都一样,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带参构造方法public Teacher(String name){=name;}Math.max(1,2);Math.max(1.0F,2.0F);Math.max(1.0,2);运行时,Java 虚拟机先判断给定参数的类型,然后决定到底执行哪个max()方法☺使用private关键字修饰某个成员变量后,这个成员变量可以被同一包中的其它类访问吗?☺在Java程序中,代码封装带给我们的好处是什么?☺请通过代码封装,实现如下需求:编写一个类Book,代表教材:具有属性:名称(title)、页数(pageNum),其中页数不能少于200页,否则输出错误信息,并赋予默认值200为各属性设置赋值和取值方法具有方法:detail,用来在控制台输出每本教材的名称和页数编写测试类BookTest进行测试:为Book对象的属性赋予初始值,并调用Book对象的detail方法,看看输出是否正确☺编写一个类Book2,代表教材:具有属性:名称(title)、页数(pageNum),其中页数不能少于200页,否则输出错误信息,并赋予默认值200具有方法:Sdetail,用来在控制台输出每本教材的名称和页数具有带参数的构造方法:用来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工作,并在构造方法中完成对页数的最小值限制编写测试类Book2Test进行测试:初始化一个Book2对象,并调用该Book2对象的detail方法,看看输出是否正确☺编写一个类Book3,代表教材:具有属性:名称(title)、页数(pageNum)、类型(type)具有方法:detail,用来在控制台输出每本教材的名称、页数、类型具有两个带参构造方法:第一个构造方法中,设置教材类型为“计算机”(固定),其余属性的值由参数给定;第二个构造方法中,所有属性的值都由参数给定编写测试类Book3Test进行测试:分别以两种方式完成对两个Book3对象的初始化工作,并分别调用它们的detail方法,看看输出是否正确改进上学期所编写的宠物猫程序:运用封装、构造方法及构造方法的重载编写一个宠物猫类,能吃,能喝,能睡,能运动,能捉老鼠。
面向对象设计知识点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 Design,简称OOD)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以对象为基本构建单元的设计方法。
对象是由数据属性(属性)和操作方法(方法)组成的封装体,通过类的定义来创建对象。
面向对象设计具有灵活、模块化、易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软件系统开发场景。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封装、继承、多态和抽象等。
一、封装封装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将数据和行为封装在一个对象内部,对象对外部隐藏了具体的实现细节,只暴露出一组接口供其他对象使用。
封装可以有效地保护对象的数据,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在封装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 数据隐藏:将对象的数据设置为私有(private)属性,通过公有(public)方法来获取和修改数据,确保对象数据的访问受到限制。
2. 隐藏实现细节:对象应该将内部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只提供有限的接口给外部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外部对对象的依赖,同时也方便后续对实现进行修改和优化。
二、继承继承是面向对象设计中实现代码重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继承,一个类可以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或修改。
被继承的类称为父类或基类,继承的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继承有以下特点:1. 单继承和多继承:单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只能继承自一个父类,而多继承允许一个子类同时继承自多个父类。
2. 继承关系:子类继承了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添加新的属性和方法或覆盖父类的方法。
3. 代码复用:继承可以避免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三、多态多态是面向对象设计的重要特性,它允许子类对象对父类的方法进行不同的实现。
多态性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父类引用指向不同子类的对象,并根据实际的子类类型来调用相应的方法。
多态性的特点包括:1. 重写(覆盖):子类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特定逻辑。
2. 动态绑定: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来动态地调用方法,而不是根据引用类型来确定调用哪个方法。
面向对象编程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
1. 对象(Object)- 对象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
它是一个具有状态(属性)和行为(方法)的实体。
例如,在一个汽车对象中,颜色、品牌是属性(状态),启动、刹车是方法(行为)。
- 对象可以看作是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抽象模型。
2. 类(Class)- 类是对象的模板或蓝图。
它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例如,定义一个“Person”类,其中可以包含姓名、年龄等属性,以及走路、说话等方法。
- 类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类型,它描述了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共同特征。
3. 实例化(Instantiation)- 从类创建对象的过程称为实例化。
当我们实例化一个类时,就会得到一个该类的对象。
例如,`Person p = new Person();`(以Java语法为例),这里的`p`就是`Person`类的一个实例。
二、封装(Encapsulation)1. 概念。
- 封装是将数据(属性)和操作数据的方法(行为)捆绑在一起,并对外部隐藏对象的内部实现细节。
- 例如,在一个银行账户类中,账户余额是一个属性,存钱、取钱是方法。
外部只能通过这些方法来操作账户余额,而不能直接访问余额属性。
2. 访问修饰符。
-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如Java),有不同的访问修饰符来控制类、属性和方法的访问权限。
- `public`:公共的,可以被任何类访问。
- `private`:私有的,只能在类内部访问。
- `protected`:受保护的,可以被本类及其子类访问。
三、继承(Inheritance)1. 概念。
- 继承允许创建一个新类(子类或派生类),从现有的类(父类或基类)继承属性和方法。
- 例如,有一个“Animal”类,它有属性“name”和方法“eat”。
然后定义一个“Dog”类继承自“Animal”类,“Dog”类除了继承“Animal”的属性和方法外,还可以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如品种)和方法(如汪汪叫)。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点总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程序设计范型,它使用“对象”来设计软件应用程序。
以下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对象(Objects):对象是现实世界实体的抽象表示。
每个对象都有其属性(也称为状态)和方法(也称为行为)。
2. 类(Classes):类是对象的模板或蓝图。
它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对象是类的实例。
3. 封装(Encapsulation):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重要原则。
它隐藏了对象的内部状态并仅通过预定义的接口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
封装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4. 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从基类派生新类的一种方式,新类继承了基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这允许程序员复用代码,并创建更具体或更专门的类。
5. 多态(Polymorphism):多态允许一个接口被多种数据类型实现。
这意味着,根据上下文,一个接口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
6. 抽象(Abstraction):抽象是通过只显示对象的必要属性和方法来隐藏对象的内部复杂性。
这有助于简化复杂系统的设计和理解。
7. 接口(Interfaces):接口定义了一组方法,但没有实现它们。
一个类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这意味着它提供了这些方法的具体实现。
这有助于实现多态性。
8. 异常处理(Exception Handling):异常处理是处理程序运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式,如运行时错误或异常条件。
异常处理有助于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设计模式是解决常见问题的最佳实践。
它们是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程序员创建高效、可维护的代码。
10. 数据抽象(Data Abstraction):数据抽象是一种隐藏数据的内部表示而只显示其外部特性的方法。
第一章计算机、程序和java概述1.程序设计就是创建(或者开发)软件,软件也称为程序。
2.计算机是存储和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3.一台计算机是由以下几个主要的硬件组件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主存),存储设备(例如磁盘和光盘),输入设备(例如鼠标和键盘),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和打印机),通信设备(例如调制解调器和网卡)4.数据和电信号通过总线在计算机的各个部分之间传输。
5.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
他从内存中获取指令,然后执行这些指令。
CPU 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控制单位和算术/逻辑单元。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和协调其他组件的动作。
算术/逻辑单元用于完成数值运算(加减乘除法)和逻辑运算(比较)。
6.核是处理器中实现指令读取和执行的部分。
7.二进制数字系统中的数,称为比特(bit,二进制数)8.计算机中字节(byte)是最小的存储单位。
每个字节由8个比特构成。
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数字和字符)都被编码成字节序列。
9.计算机的存储能力是以字节和多字节来衡量的。
KB<MB<GB<TB10.计算机的内存由一个有序的字节序列组成,用于存储程序及程序需要的数据。
11.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使用这个地址确定字节的位置,以便于存储和获取数据。
因为可以按任意顺序存取字节,所以内存也被称为随机访问存储器。
12.计算机的内存是一种易失的数据保存形式,程序和数据被永久的存放在存储设备上。
但是从内存中读取比从存储设备读取要快得多。
13.存储设备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USB闪存驱动器。
14.驱动器是对存储介质(例如,磁盘和光盘)进行操作的设备。
存储介质物理的存储数据和程序指令。
驱动器从介质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在介质上。
15.硬盘用于永久的存储数据和程序。
CD指光盘,有三种CD:只读光盘驱动器、可录光盘、和可复写光盘。
可以将数据写到光盘上,然后用新的数据覆盖掉这些数据。
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书本知识点汇总Java本科专业教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书本知识点汇总参考第一章Java语言概述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1 对象、类、消息、封装、继承、多态2. Java语言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前景3. Java语言的特点简单、面向对象、分布式、健壮性、结构中立、安全性、可移植、解释的、高性能、多线程、多态性4. Java虚拟机概念,Java程序的执行过程5. Java应用程序分类:Application和Applet6. Java程序的开发环境:JDK,IDE课后习题:2. 解释几个概念:对象、实例、类、消息、封装、继承、多态。
4. 简述Java语言的主要特点。
5. 简述Java语言与C/C++语言的主要差异。
7. 简述Java程序的运行过程。
第二章Java语言基础1. 标识符与保留字1.2 标识符命名语法规则与Java推荐的标识符命名规则1.3 Java中的关键字2. 数据类型byte, short, int long, char, float, double, boolean注意点:Java中所有数据类型是确定的,与平台无关,没有sizeof操作,其中特别注意char类型是2字节Unicode编码,与C++不同;知道基本类型都有对应的默认值。
整型数的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值的表示。
实型数的十进制、十六进制与科学计数法表示,注意实型常量默认类型为double型。
3. 运算符与表达式算术运算符:+ - * / % ++ --关系运算符:= = == !=逻辑运算符:|| !| 注意短路计算与非短路计算的差别位运算符:| ^ ~ 要认识异或(^)与按位取反(~)运算符赋值运算符:+= -= *= /= %= = |= ^= = = =要注意赋值运算符中包含了强制转换:若:int k = 1;k += 44.232D;则相当于:k = (int) ( k + 44.232D);条件运算符:exp ?stat1 :stat2 要注意stat1与stat2要求类型相兼容且不能为void类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让计算机程序更具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的编程范式。
其中,基于类和对象的概念是核心要素。
本文将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类与对象、封装与继承、多态和抽象等。
一、类与对象类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单位,是对一类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的抽象描述。
类可以看作是对象的模板或蓝图,它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对象则是类的实例化,是具体的实体。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类包含两个主要的成员:属性和方法。
属性是类的特性,描述了对象的状态;方法是类的行为,描述了对象的操作。
通过封装属性和方法,类实现了对数据和行为的封装,使得程序的逻辑更加清晰和灵活。
二、封装与继承封装是将类的属性和方法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
通过封装,我们可以隐藏类的内部实现细节,只暴露必要的接口给外部使用。
这种数据与行为的封装增强了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程序的耦合性。
继承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继承,一个类可以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
继承关系可以形成类的层次结构,其中父类被称为超类或基类,子类被称为派生类。
派生类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或添加自己的方法,实现对父类的功能增强。
三、多态和抽象多态是指同一种类型的对象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通过多态,我们可以根据对象的具体类型调用相应的方法,而不关心对象的具体实现。
多态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程序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抽象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化为一个易于理解的模型。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抽象提供了接口和抽象类两种机制。
接口定义了一个类应该具有哪些方法,但不提供具体的实现;抽象类则是一种中间状态,既可以有定义了方法的具体实现,又可以有定义了接口的抽象方法。
通过接口和抽象类,我们可以实现代码的分离和模块化,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复用性。
Java面向对象知识点Jav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它是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的代表之一。
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编程范式,它将程序组织为对象的集合,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协作。
在Java中,面向对象编程是核心的编程方式。
本文将介绍Java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知识点。
1. 类和对象在Java中,类是对象的抽象模板,用于描述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组对象。
对象则是类的实例化结果,即根据类创建的具体实体。
通过定义类,我们可以创建多个对象,并在对象中封装特定的数据和功能。
2. 封装性封装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通过将数据和行为封装在类中,隐藏了内部实现细节,并提供了公共接口。
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在Java中,使用访问修饰符(public、private、protected)来控制类中成员的可见性。
3. 继承性继承是一种重用代码的机制,它允许一个类获取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
通过继承,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扩展和修改。
Java中使用关键字`extends`来实现继承。
4. 多态性多态性是指相同的操作可以在不同的对象上有不同的行为。
它允许使用一个父类型的引用来引用不同子类型的对象,以达到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Java中,多态性通过继承和方法重写来实现。
5. 抽象类和接口抽象类是用于模板化一组具有相似属性和行为的类的抽象。
它可以包含抽象方法和非抽象方法。
抽象方法只有方法签名而没有方法体,需要在子类中实现。
接口则是一组方法的规范,类似于抽象类,但接口中的方法都是抽象的,没有方法体。
Java中,一个类可以继承一个抽象类但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6. 方法重载和方法重写方法重载是指在同一个类中,可以有多个方法名相同但参数类型或个数不同的方法。
方法重载实现了方法的多态性。
方法重写是指子类可以重写父类的同名方法,以实现自己的特定逻辑。
第一章计算机、程序和java概述1.程序设计就是创建(或者开发)软件,软件也称为程序。
2.计算机是存储和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3.一台计算机是由以下几个主要的硬件组件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内存(主存),存储设备(例如磁盘和光盘),输入设备(例如鼠标和键盘),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和打印机),通信设备(例如调制解调器和网卡)4.数据和电信号通过总线在计算机的各个部分之间传输。
5.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
他从内存中获取指令,然后执行这些指令。
CPU 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控制单位和算术/逻辑单元。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和协调其他组件的动作。
算术/逻辑单元用于完成数值运算(加减乘除法)和逻辑运算(比较)。
6.核是处理器中实现指令读取和执行的部分。
7.二进制数字系统中的数,称为比特(bit,二进制数)8.计算机中字节(byte)是最小的存储单位。
每个字节由8个比特构成。
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数字和字符)都被编码成字节序列。
9.计算机的存储能力是以字节和多字节来衡量的。
KB<MB<GB<TB10.计算机的内存由一个有序的字节序列组成,用于存储程序及程序需要的数据。
11.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使用这个地址确定字节的位置,以便于存储和获取数据。
因为可以按任意顺序存取字节,所以内存也被称为随机访问存储器。
12.计算机的内存是一种易失的数据保存形式,程序和数据被永久的存放在存储设备上。
但是从内存中读取比从存储设备读取要快得多。
13.存储设备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USB闪存驱动器。
14.驱动器是对存储介质(例如,磁盘和光盘)进行操作的设备。
存储介质物理的存储数据和程序指令。
驱动器从介质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在介质上。
15.硬盘用于永久的存储数据和程序。
CD指光盘,有三种CD:只读光盘驱动器、可录光盘、和可复写光盘。
可以将数据写到光盘上,然后用新的数据覆盖掉这些数据。
16.DVD指数字化多功能光盘或者数字化视频光盘。
(类型有:可录和可复写)一张DVD上可以保存的信息要比一张CD上可以保存的信息多。
17.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允许用户将多种外部设备连接到计算机。
B闪存驱动器是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的设备。
19.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让用户可以和计算机进行通信。
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是键盘和鼠标,而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和打印机。
20.计算机程序称为软件,是告诉计算机该做什么的指令。
21.计算机的原生语言就是机器语言。
22.汇编语言使用短的描述性单词(称为助记符)来表示每一条机器语言指令。
汇编语言的出现降低了程序设计的难度。
但是需要使用一种称为汇编器的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代码。
23.高级语言中的指令称为语句。
24.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或源代码。
由于计算机不能运行源程序,源程序必须被翻译为可执行的机器代码。
翻译可以由另外一种称为解释器或者编译器的编程工具来完成。
25.解释器从源代码中读取一条语句,将其翻译为机器代码或者虚拟机器代码,然后立刻运行,注意来自源代码的一条语句可能被翻译为多条机器指令。
26.编译器将整个源代码翻译为机器代码文件,然后执行该机器代码文件。
27.操作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最重要的程序,它可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活动。
28.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控制和监视系统活动、分配和调配系统资源、调度操作。
29.多道程序设计、多线程、多处理。
多道程序设计允许多个程序通过共享同一个CPU同时运行。
多线程允许单个程序同时执行多个任务。
多处理类似多线程。
区别在于多线程是在单个程序中并行运行多个线程,而多处理是采用多个处理器来并行运行多个程序。
30.J ava是简单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解释型的、健壮的、安全的、体系结构中立的、可移植的、高性能的、多线程的和动态的。
31.JDK由一组独立程序构成,每个程序都是从命令行调用的,用于编译、运行和测试java 程序。
运行java程序的程序称为JRE。
32.J ava是从类中的main方法开始执行的。
33.类名都是以大写字母开头的。
main方法是程序开始执行的入口。
方法是包含语句的结构体。
分号(;)称为语句结束符。
34.保留字或关键字对编译器而言都是有特定含义的,所以不能在程序中用于其他目的。
35.注释帮助程序员进行相互沟通以及理解程序。
有行注释、块注释、java文档注释。
36.J ava源程序是区分大小写的。
37.J ava源程序保存为 .java文件,编译为.class文件。
Class文件由Java虚拟机(JVM)执行。
38.源文件的扩展名必须是.java文件,而且文件名必须与公共类名完全相同。
39.J ava编译器将java源文件翻译成java字节码文件。
Javac Welcome.java用来编译Welcome.java。
40.J ava程序开发过程由重复的创建/修改源代码、编译和执行程序组成。
41.在编译和运行程序前必须先安装和配置JDK,编译器会生成扩展名为.class的字节码文件。
42.虚拟机不是物理机器,而是一个解释java字节码的程序。
Java字节码可以在不同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
Java源代码编译成java字节码,然后java字节码被JVM解释执行。
43.执行java程序就是运行程序的字节码,可以在任何一个装有JVM的平台上运行字节码,JVM就是解释器。
它一次只将字节码中的一个指令翻译为目标机器语言代码,而不是将整个程序作为一个单元。
翻译完一步之后就立即执行这一步。
Java Welcome命令用来运行字节码。
44.在运行一个Java程序时,JVM首先会用一个称为类加载器的程序将类的字节码加载到内存中。
当加载该类后,JVM使用一个称为字节码验证器的程序来检验字节码的合法性,确保字节码没有违反java的安全规范。
45.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正确的文档使程序更易阅读,并且能帮助程序员避免错误。
程序设计风格决定程序的外观。
文档是一个关于程序的解释性备注和注释的结构体。
46.缩进用于展示程序中组成部分或语句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47.程序设计错误可以分为三类:语法错误、运行时错误和逻辑错误。
48.在编译过程中由编译器检测出来的错误称为语法错误或编译错误。
49.运行时错误是引起程序非正常终止的错误。
输入错误是典型的运行时错误。
50.当程序没有按预期的方式执行时就会发生逻辑错误。
第二章基本程序设计1.算法描述的是如果要解决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执行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的执行顺序。
算法可以帮助程序员在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之前进行规划。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或者伪代码(即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代码混在一起使用)描述。
2.变量代表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的一个值。
每个变量都有名字、类型、大小和值。
直到给它赋一个数值时,该变量才被定义。
3.在源代码中,字符串常量不能跨行。
4.从控制台读取输入,使得程序可以从用户处获得输入。
5.调用对象的方法就是让这个对象执行某个任务。
6.有两种类型的import语句:明确导入(指定单个的类)和通配符导入(使用*作为通配符,导入一个包里的所有类)。
声明明确导入和声明通配符导入在性能上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7.标识符是为了标识程序中诸如类、方法和变量等元素而采用的命名。
标识符命名规则:(1)标识符是由字母、数字、下划线和美元符号构成的字符序列。
(2)标识符必须以字母、下划线或美元符号开头,不能以数字开头。
(3)标识符不能是保留字。
(4)标识符不能是true、false或null。
(5)标识符可以为任意长度。
8.标识符用于命名程序中的变量、方法、类和其他项。
具有描述性的标识符可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不要用字符$命名标识符。
习惯上,字符$只用在机器自动产生的源代码中。
9.变量用于表示程序中可能被改变的值。
变量用于表示某种类型的数据。
变量声明通知编译器根据数据类型为变量分配合适的内存空间。
10.在赋值给变量之前,必须声明变量。
方法中声明的变量在使用之前必须被赋值。
每个变量都有使用范围,变量的使用范围是指可以引用该变量的程序部分。
11.赋值语句将一个值指定给一个变量。
要给一个变量赋值,变量名必须在赋值操作符的左边。
12.表达式表示包含值、变量和操作符的一次计算。
赋值语句也称为赋值表达式。
在赋值语句中,左边变量的数据类型必须与右边值得数据类型兼容。
13.命名常量是一个代表不变值的标识符。
常量必须在同一条语句中声明和赋值。
使用常量的好处:1)当一个值多次使用的时候,不必重复输入;2)如果必须修改常量值(例如,将PI的值从3.14改为3.14159),只需在源代码中的一个地方做改动;3)给一个常量赋一个描述性名字会提高程序的易读性。
14.使用小写字母命名常量和方法。
驼峰命名法。
类名中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常量中的所有字母大写。
15.操作数是被操作符操作的数。
(就是计算的数字)16.字面值是程序中直接出现的常量值。
为了表示一个long型的整型字面值,需要在其后加字母L或l。
17.为了提高可读性,java允许在一个数值型字面值的两个数字之间使用下划线。
下划线必须置于两个数字之间。
18.浮点数在计算机内部都是以科学计数法的形式进行存储的。
19.Java表达式的求值和数学表达式求值是一样的。
20.可以通过调用System.currentTimeMillis()返回当前时间。
获得一个long类型的以毫秒为单位的当时时间值。
21.通过显式转换,浮点数可以被转换为整数。
总是可以将一个数值赋给支持更大数值范围的类型的变量。
22.类型转换是将一种数据类型的值转换为另一种数据类型的值的操作。
将范围较小的类型转换为范围较大的类型称为扩展类型,反之则称为缩小类型,但是缩小类型必须显示完成。
23.类型转换不改变被转换的变量(double d = 4.5; int i = (int)d; d在类型转换之后值不变)。
24.只要整型字面值是在目标变量允许的范围内,那么将整型字面值赋给short型或byte 型变量时,就不需要显式的类型转换(int i = 1; byte b = i;)。
25.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包括需求规范、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部署和维护。
开发软件产品是一个工程过程。
26.需求规范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旨在理解软件要处理的问题,以及将软件系统的功能详细记录到文档中。
系统分析旨在分析数据流,并且确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实现是将系统设计翻译成程序。
实现也称为编码(编写代码)。
测试确保代码符合需求规范。
部署使得软件可以被使用。
维护是对软件产品进行更新和改进。
27.为变量选择最合适的数据类型。
28.将一个double型的数转换为int型的数可能会损失精度,会导致不精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