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行业相关)
- 格式:ppt
- 大小:715.00 KB
- 文档页数:68
建筑电气专业资料:架空送电线路勘测中一般交叉跨越测量规定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中一般交叉跨越测量规定有哪些?1、一般交叉跨越测量,可采用直接丈量、红外测距和视距法等方法测定其距离和高差。
当采用视距法测量时,应就近桩位一测回施测。
2、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或穿过)已有电力线,应测量中线交叉点最高线(或最低线)的线高。
当线路不是正交,且左右杆不等高时,尚应测量左右边线有影响一侧交叉点的线高以及风偏点的线高。
当交叉跨越杆塔时,应测量杆塔顶高程及平面位置。
3、送电线路跨越弱电线路,应测量交叉点的线高。
当左右杆不等高时,尚应选测风偏点的线高。
对一、二级弱电线应施测其交叉角,并记录两侧杆号、杆面型式、材质及通向。
当跨越弱电线路杆位时,应施测其杆顶高程,并在送电线面平断面图上予以注明。
4、送电线路交叉跨越一般通航河流和水库时,应配合设计与水文专业按照第四章高程联测的要求进行洪水位联测,并实测水位,注明施测日期。
当采取多档跨越,河中立塔时,应根据设计和水文专业的需要,进行河床断面的施测。
5、送电线路交叉跨越铁路和主要公路时,应施测交叉点轨顶和路面高程,并注记铁路被交叉跨越处的里程。
6、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房屋时,应测量交叉点屋顶高程,注记屋顶的建筑材料、结构类型、房屋间数(边线外5m以内)。
7、送电线路通过林区时,选测注记主要树种的名称和高度,并表明范围。
8、送电线路跨越电缆,油、气管道等地下管线时,根据调查了解和设计提出的位置,施测其平面位置、交叉点地面高程及交叉角,并注记管线名称和通向。
9、送电线路跨越架空索道、特殊管道、渡槽等建构筑物时,应施测交叉点顶部的高程,并注记被跨越物的名称、通向和材料等。
10、当送电线路交叉跨越拟建或正在建设的设施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指定的位置进行测绘。
第35卷2007年4月云 南 电 力 技 术Y UNNAN ELECT R I C P OW ER Vol 135No 12Ap r 12007 收稿日期:2006-12-28架空送电线路中交叉跨越的测量方法陈鸿兴(云南省电力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011)摘要:概述了架空送电线路中交叉跨越测量的各种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并提出在棱镜无法到达跨越点情况下,线高测量的新方法。
关键词:跨越点 平距 天顶距中图分类号:T M 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345(2007)02-0046-021 交叉跨越测量111 常规方法众所周知跨越物高度的测量需测定测站至跨越点的平距(D )及测站到跨越物的天顶距(V ),量取测站仪器高(i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H 跨越物=H 测站+D ÷TanV +i(公式1,H 表示为高程)跨越物高度的测量精度取决于平距D 及天顶距V 的测量精度,通常我们在同一测站对上述两项进行一个测回的观测即可满足跨越物高度的精度要求。
112 带电设备附近测量方法在变电所或电厂测量龙门架及母线夹高度的时候,通常设备带电,棱镜不宜到达,此时可用全站仪激光测距模式,直接对准跨越物进行测量。
此方法既安全又方便,但考虑到电磁影响,平距需多测几测回,在测回较差不大的情况下取平距均值;全站仪激光测距模式测程较短,一般在100m 以内,所以设站不宜距观测点太远。
113 仰角较大时的测量方法1)测站距跨越物较近、仰角大且无法观测跨越点的天顶距时,可以在线路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重新传一颗便于观测交叉跨越的桩,然后再于该桩设站,用111所述常规方法测量(如果测站是转角,也可以在前进方向的反向延长线重新传桩设站测量)。
2)测站距跨越物较近、仰角大但还能观测跨越点的天顶距时,不宜采用111所述常规方法测量,此时可采用11311方法重新传桩后再设站测量,当仰角小于10°时,即使平距D 有2m 的误差,跨越物高度误差只在013m 范围内;当然也可以采用112方法,用激光测距模式直接对准跨越点测量,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规程目次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总则4 选择路径方案室内选择路径方案现场选择路径方案5 选线及定线测量选线测量定线测量6 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视距法测距光电测距高差测量7 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平面联系测量高程联系测量8 平断面测量平面测量断面测量9 交叉跨越测量10 定位及检查测量11 CAD技术12 GPS测量应用范围技术要求定线测量定位测量数据处理13 技术检查和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技术检查资料整理、提交及归档附录A(标准的附录) 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检验附录B(标准的附录)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附录C(标准的附录) 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图式附录D(标准的附录) 送电线路平断面图样图附录E(标准的附录) 大跨越分图样图(见插页)附录F(标准的附录) 拥挤地段平面图样图附录G(标准的附录) 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样图附录H(标准的附录) 通信线路危险影响相对位置图样图附录J(标准的附录) 塔基断面图样图附录K(标准的附录) 测量标桩规格附录L(标准的附录) 测量报告提纲附录M(提示的附录) 相关标准条文说明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的测量工作。
35kV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工作可参照执行。
本规程不含大跨越及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遇有大跨越和航空摄影测量时,应执行现行的标准DL/T5049和DL/T5138。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总则3.0.1 为了统一架空送电线路(以下简称送电线路)工程中的测量技术要求,满足送电线路建设中设计的需要,及时、准确地为设计各阶段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测绘资料,特制订本规程。
3.0.2 送电线路的勘测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分为初勘(初步设计)和终勘定位(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程是指在架设大跨越电力线路时,必须进行的勘测过程和技术规范,以确保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技术规程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大跨越勘测的范围和项目:包括电力线路的长度、起点和终点、跨越的道路、河流、桥梁、建筑物、管道等。
2.大跨越勘测的技术参数:包括跨越水平和垂直距离、线路高度、线路类型、线路载荷和钢塔类型等。
3.大跨越勘测的勘测方法:包括现场勘测、测量、计算、模拟等。
4.大跨越勘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收集和整理现场数据、利用计算机模拟等分析数据得出最终的线路规划方案。
5.大跨越勘测的技术评价和安全评估:包括对线路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该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大跨越电力线路的勘测过程,确保电力线路在架设前可以满足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架空送电线路作为电能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电力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准确的测量技术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供电,因此对于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即引言、正文一、正文二、正文三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概述,并简要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
正文一至正文三将详细探讨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的各个要点。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的相关知识和要点,并详细解释其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规程,提高对线路测量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该规程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运行安全。
以上是关于“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正文一:2.1 第一个要点在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的测量技术规程中,第一个要点是关于架空送电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架空送电线路是指将高电压输送到各个地区的主要输电通道,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输电塔、导线、绝缘子、金具和地线等。
这些元素相互配合,形成了稳定可靠的供电网络。
2.2 第二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是介绍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中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在进行测量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导线高度测量、跨越距离测量、金具接触压力测量以及接地电阻测量等。
2.3 第三个要点第三个要点是说明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条件、安全措施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环境条件是指在不同气候和场地条件下进行测量时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和风力等。
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是运输一定数量电力的重要运输媒介,对支撑它们的钢支架构成了非常重要的支撑系统。
在铁塔的设计、施工、维护和使用过程中,为保障其安全可靠的运行,需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勘测、审查和检测,以确保构筑物的安全性。
本文旨在介绍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的勘测技术规程,以及所需的勘测技术和操作要求。
二、 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1、总体要求(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勘测工作。
(2)确保勘测安全,质量可靠,保证钢支架的正确使用和安全可靠的运行。
(3)根据不同的勘测任务,合理选择勘测方法,选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以保证勘测精度。
(4)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记录制度,落实责任制,保证勘测质量。
2、勘测范围(1)架空线路勘测范围包括:路基、道路、路堤、线路支架、架空线上的各种装备和线路变电站等构筑物,以及与架空线路有关的所有构筑物。
(2)线路勘测内容:(1)架空线路的基础构成:线路支架的设计、施工、维护和使用;(2)各种特殊险情的登记、监测;(3)电气负荷的实时监测和报告。
3、勘测技术(1)基本规范: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线路支架的设计、施工、安全使用、维护和运行质量。
(2)勘测工具:采用专业的检测仪表和计算机测试系统,根据不同的勘测任务,选择合适的勘测仪器和专业测试技术,以确保勘测质量。
(3)勘测操作:建立勘测工作制度、规程和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确保勘测安全可靠。
4、勘测报告(1)勘测工作应按要求完成后及时编制详细报告,包括勘测数据、勘测结果、相关指标、小结等内容。
(2)勘测报告应按照预定义的规范要求,对勘测结果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线路隐患,以监督线路的安全使用。
三、结论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的勘测技术规程,是确保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条件。
认真落实有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合理选择勘测方法、技术手段、勘测工具,以及建立勘测报告,是保障架空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
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是指在输电线路建设或维护过程中,对500千伏(kv)架空送电线路进行勘测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该技术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1. 勘测范围:明确勘测的线路范围,包括线路的起止点、各塔位和各个部位的参数测量等。
2. 勘测方法:详细介绍勘测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地面勘测、航测、悬挂式勘测等。
3. 勘测数据的处理:对勘测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要求,包括数据的传输、整理、修正等。
4. 勘测成果的报告:对勘测成果进行整理和报告的要求,包括基本情况的描述、勘测数据的图表和文件等。
5. 安全要求:在勘测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包括勘测人员的防护、设备的使用等。
6. 环境保护:对勘测操作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控制措施的要求,包括保护植被、保护野生动物等。
7. 质量控制:对勘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设备的校准、数据的验证等。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具体规定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异。
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
操作,并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和安全标准。
第一节 概述发电厂或水利枢纽发出的电能,须通过高压输电线路送达变电站,然后再输送至用户。
送电线路分为地下电缆和架空输电线路两种。
目前,我国常用的送电线路的额定电压为35KV、110KV、220KV、330KV、500KV等几种。
送电线路的主要元件有杆塔、导线、绝缘子和金属器具等。
送电线路的电压的高低可以通过绝缘子片数了解到,绝缘子片数越多说明输送电压越高,反之越低。
绝缘子片数与电压关系表2203301319送电线路测量主要工作 11.选线测量22、定线测量33、平断面测量44、交叉跨越测量5、定位测量第二节 路径方案的选择1.室内选线2、实地踏勘(勘察)第三节 选定线测量1、直接定线2、间接定线(1)矩形法定线(2)三角形发定线3、坐标定线4、GPS定线5、标桩和角度测量1、直接定线(1)矩形法定线(2)三角形发定线3、坐标定线4、GPS定线5、标桩和角度测量第四节桩间距离及高程测量返回下一节第五节平断面测量2.1.3 纵断面图的绘制2.2 横断面测量第六节塔杆定位测量 1、塔杆定位返回下一节2、定位测量第七节 塔杆基坑放样 1、分坑数据计算2、�901、在杆塔桩安置仪器,瞄准辅助桩A、B ;2、转动照准部 ,沿垂直方向定辅助桩 ;3、在线路垂直方向上量F、F ’距离得N1 、N2点 ;4、在N 1 、N 2处将标尺横放在地上,向两侧各量出距离a/2,定1、2;3、4桩5、依同法定另一则的坑位桩。
、、、D D C C ′′3、x第八节 拉线放样oo第九节 导线弧垂的放样与观测悬挂在两杆塔之间的导线,是不可能拉成平直的,中间自然会向下垂,如果企图用力拉平,不是将导线拉断就是将杆塔拉倒。
从悬挂点到导线下垂最低点的铅垂距离称为弛度,俗称弧垂,一般用f表示。
如果两悬挂点等高时,弛度恰好产生在档距中央;如果两悬挂点不等高时,则有两个弛度,如上图中f A、f B。
的读数上,通过望远镜进行观测。
设测站M的地面高程为Hm,仪器高为i,而测站至导线中点C的平距为D,则由高差公式可算得天顶距为:二、全站仪悬高弧垂测量法课程要求学问——学会问问题!。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
对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的测量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
1. 电场测量方法:
- 电位法测量:通过测量电场中不同位置的电位差来确定电场强度。
可以使用电场探测器或电场传感器进行测量。
- 电场计测量:使用电场计仪器,如电场仪表,直接测量电场的强度。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评估电场的分布情况。
2. 磁场测量方法:
- 磁力计测量:使用磁力计仪器,如磁场仪表,测量磁场的强度。
磁力计可以测量静态磁场和交变磁场的强度,并可以提供磁场的空间分布图。
- 磁感应线圈测量:使用磁感应线圈和信号放大器来测量磁场的变化。
通过测量磁感应线圈感受到的磁场变化,可以得出磁场的强度。
在实际测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
同时,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要遵守相关的测量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和保持安全距离。
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设计外业技术规定为了统一勘测设计流程和工作深度,避免外业返工和差错,进一步提高勘测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执行标准1、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 5076-2008;2、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GB 50548-2010;3、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 5451-2012;4、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 5463-2012。
二、可研踏勘和初步设计初勘1、外业期间以设计为主。
设计人员在出发前应打印出线路路径方案图,除自己携带外,还要分发给测量人员。
如果现场有业主参加,应给业主1份。
2、可研期间外业:对影响路径方案成立的有关协议区、拥挤区、大跨越(较大河流、较大档距等)、重要交叉跨越等复杂地段进行踏勘。
3、初设期间外业:对影响工程量计算较大的因素进行实地测量,如拥挤区平面图、跨河段平断面图、变电站进出线平面图等。
4、若业主要求初设应满足施工图设计深度时,初设应按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执行。
三、施工图设计1、设计人员在出发前应打印出线路路径图,除自己携带外,还要分发给测量和接桩人员(施工、监理、业主等)。
2、测量和设计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分别编写测量大纲和定位手册,经室主任工程师(或室主任)审核并报副总工程师批准后,下达给外业人员(设计、测量)。
为不影响外业设计的正常进行,定位手册一般应在初步设计评审会设计原则审定后开展编制工作,内容应涵盖本工程的外业和定位需求(可按《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中规定的具体内容增删)。
没有定位手册且未履行放行程序(放行程序:由于非个人原因或其它特殊原因,领导批准先放行后补办)的不允许开展施工图外业。
3、无特殊情况,出发三日前,设计外业负责人召集全体外业人员召开外业出发前布置会,室主任工程师、室主任参加(220kV及以上工程邀请副总工程师参加)。
由设计人对外业工作做总体要求,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对测量的要求,说明工程测量难点,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形成统一意见,避免在外意见分歧,影响外业工作和进度。
架空高压输电线路的测量方法摘要:针对架空高压输电线路测量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简单易行。
关键词:架空高压;输电线路;测量方法前言我们都知道,发电站的电能是通过高压送电线路输送到用电中心的变电所,经过变电所降压,再送给用户的。
送电线路分为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两种。
电缆线路一般是将导线铺设于地下,造价较高;架空线路是用杆塔把导线悬挂在空中,易于发现故障和检修。
所以,远距离送电一般都采用架空输电线路(以下简称输电线路或线路)。
一、初勘测量初勘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地形图上初步选择的路径方案,进行现场实地踏勘或局部测量,以便确定最合理的路径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
在输电线路的起讫点之间选择一条能满足各种技术条件、经济合理、运行安全、施工方便的线路路径是线路初勘测量的主要任务,所以线路初勘测量也称为选择路径方案测量。
1、收集资料,在对线路的选择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资料搜集的工作,这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勘察的前提保证。
搜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线路可能经过地区的地形图(2)线路可能经过地区已有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资料(3)了解线路两端变电站(或发电厂)的位置,进出线回路数和回路的位置,变电站线路可能经过地区(或发电厂)附近地上、地下设施以及对线路端点杆塔位置的要求。
(4)了解线路附近的通信线路网,并绘制输电线路与通信线路的相对位置图,以便计算输电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
2、选线测量,在搜集到充足的资料后确定基本线路,需要对选择的线路实施测量,检查是否与在图上有差别。
选线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路径方案,在地面上选定转角点的位置,钉转角桩。
转角桩桩顶应与地面齐平,并在桩旁插红白旗作为标志。
如遇树木、房屋等障碍物,转角点之间不能通视时,可在线路路径方向上另选方向点竖立标志,用来作为定线测量方向目标。
二、定线测量1、定线测量的主要工作定线测量应在选线测量之后进行。
线路各类测量及计算方法第一讲测量的基本知识一、线路测量的内容线路测量分设计测量和施工测量设计测量:包括路径选择中的定位测量,选定线路路径后进行的线路沿线的平、断面图的测量。
施工测量:主要是复测分坑和杆位测量、测定杆塔基础及观察驰度。
二、施工测量的具体内容有:1、复测杆塔中心桩位置和测量档距。
2、复测重要处的标高和线路对跨越物的交叉距离;3、补定丢失的杆塔中心桩;4、对全线的杆塔基础和拉线基础进行分坑、基坑操平和施工基面标高的测量;5、架完线一,对杆塔倾斜、导线弧垂、交叉跨越及对地距离。
三、测量有关名词解释:1、绝对高程:高程或海拔,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2、相对高程:假设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的起算面,地面点到这个假设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3、高差:地面上两点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的差值。
第二节视距、高差测量一、水平视距测量水平视距计算公式:L=KlL——观测点到目标点的水平距离。
单位:mK——视距乘常数。
K=100l——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截尺距离。
(上丝-下丝)单位:cm倾斜视距测量L=Klcos²aL——观测点到目标点的水平距离。
单位:mK——视距乘常数。
K=100l——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截尺距离。
(上丝-下丝)单位:cma——垂直倾斜角高差计算公式:H=LtanθL——观测点到目标点的水平距离。
单位:mθ——垂直倾斜角第三节分坑测量一、分坑测量有关名词解释直线桩:标志线路直线的桩,均在相邻两转角点上,一般用符号Z表示。
转角桩:标明线路转角点位置的桩,一般用符号J表示。
转角度:表示线路转角点偏转的角度,即线路转角的外角为线路的转角度。
以线路前进方向为准,向左偏转的角度为左转角度值,向右偏转的角度为右转角度值。
方向桩:位于转角桩两侧,指示线路方向的桩,一般用符号C表示。
杆位桩:也称杆塔中心桩,标明杆塔位置的中心点的桩,一般用符号O 表示。
辅助桩:也称施工控制桩,在杆塔中心桩的纵向和横向增加的桩位。
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35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将逐渐成为我国电力传输主要方式之一。
发电厂生产的电能,是通过高压送电线路输送到用电中心的变电所,经过变电所降压,再送给用户。
送电线路分为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两种,电缆线路一般是将导线敷设于地下,造价较高;架空线路是用杆塔把导线悬挂在空中,易于发现故障和检修,所以,远距离送电一般都采用架空输电线路。
由于特高压技术具有节约线路走廊、经济性价比较高、损耗小等优势,同塔双回、多回线路等在特高压输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4]。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感应电压过大严重影响测量绝缘电阻精度的现象[5],不利于特高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而《1 000 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中明确规定在采用地线绝缘运行方式时,需要限制地线上的感应电压和电流,同时选用合适放电间隙,以保证地线安全运行。
因此,必须要做好架空输电线路的感应电压分析与测量,并设法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降低感应电压值[6]。
该文根据《1 000 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计了架空输电线路的感应电压分析与测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准确度评估。
1 架空输电线路绝缘状态模型被测量线路对地的感应电压与它对所相应地容量成反比,与带电线路电容量成正比,可以通过在被测试线路与地之间并接电容将感应电压降低。
如图1所示,被测线路的感应电压是带电线路相电压在停电线路与大地间电容量和停电线路与带电线路间电容量12之间分压得到。
在被测试线路与地之间并接电容时,感应电压为:1212m e mC E E C C C =++式中:E 0为带电线路相电压,根据计算可推导出:1212()m e mE C C C C E =⨯-+①作者简介:何良兴(1977—),男,广西桂林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工作。
架空线路试验第十一章架空线路试验第一节概述新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投入运行之前,一般都要进行绝缘电阻测量、相序相色核对和工频参数测量等项目试验。
电力系统的发展,输电线路走廊也越来越拥挤,双回路同杆架设或在同一输电线路走廊平行走向的情况就难于避免。
由于它们之间电磁耦合的作用,停电线路上会有感应电压产生,这给参数测量工作带来困难。
为了测试的安全和准确,参数测试之前应测量线路的感应电压。
如果感应电压接近于试验电压的数量级时,测量的误差将大到不可允许。
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是工频电压作用下线路的电阻、电抗、电导和电纳等数值,它们与线路的长度、导线型号、相间距离、对地高度、排列方式、有无避雷线以及杆塔类型等有关。
试验之前应事先参照同类型线路或设计资料对参数进行估算,以便合理地选择试验设备和制定正确的试验方案。
第二节导线接头试验一、接触电阻测量架空线路的导线;引线和母线的接头是按照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连接的,交接时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运行中的安全。
导线的接头,要求其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本身抗拉强度的90%。
对接头的接触电阻要做电阻比测量,接头处的电阻不应大于导线本身等长段的电阻值。
电阻比测量通常采用电压降法,即在一段导线上通以大电流,测量接头段CD,和同一导线等长度段AB的电阻压降,如图11—1所示。
电压用0.5级毫伏表测量,测量连接点必须在电流连接点的内侧,并要离开一定距离,避免电流连接点发热或接触电阻压降影响毫伏表的测量精确度。
电源采用交流或直流均可,必须有足够大的容量,可输出600—1000A以上(电压5—6V)或更大。
电流回路的导线截面应足够大,连接要紧固。
通上电流后应先检查各接头的发热状况,选其温度较高的接头进行电阻比测量。
如用交流电源,应防止大电流发生器的磁场和测量回路中电感的影响,导致测量的误差。
减小电压回路的包围面(见图11—2中的影线部分),将电压引线纽绕以尽可能减少磁通穿过电压回路引起附加的感应电压。
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一、引言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是电力工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对电力线路走向、塔位和地形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为电力线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就架空送电线路勘测的技术规程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
二、架空送电线路勘测的意义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线路的勘测,可以获取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地形地貌特征、土壤条件、气象条件等数据,为电力线路的选线、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准确勘测的数据还可以为线路的维修、巡视和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三、架空送电线路勘测的内容和方法3.1 勘测内容架空送电线路勘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电力线路的走向测量:通过实地勘测和GPS测量等方法,确定电力线路的走向。
2. 塔位测量:对电力线路塔位的位置、标高、塔型等参数进行测量。
3. 地形地貌测量:对线路所经过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测量,如山脉、河流等。
4. 土壤条件测量:对线路所经过的土壤的类型、含水量、承载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分析。
5. 气象条件测量:通过对气象站点的建设和数据采集,获取气温、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参数。
3.2 勘测方法架空送电线路勘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1. 实地勘测法:勘测人员实地走访、测量,通过直接观察和测量,获取勘测数据。
2. GPS测量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线路的走向、塔位等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3.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技术,获取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数据,可以大范围、快速获取勘测信息。
四、架空送电线路勘测的规范要求4.1 数据精度要求架空送电线路勘测的数据精度要求较高,以保证线路设计和运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勘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测量,并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2 数据保存要求勘测数据的保存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环节,数据的有效保存对于线路的后续设计、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电气专业资料: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中定线测量规
定
500kV架空送电线路勘测中定线测量规定有哪些?
1、定线测量方法可采用直接定线或间接定线。
以相邻两直线桩中心为基准延伸直线,其偏离直线方向的角值不应大于1801。
2、直线桩应设在便于距离测量、高差测量、平断面测量、交叉跨越测量、定位测量和能较长期保存处,其桩间距离不宜超过400m.当地形条件不许可时,可适当放长。
3、直线桩(Z)、转角桩(J)、杆塔位桩(G)应分别按顺序编号。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应适当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桩。
测量标桩的规格可视情况,参照附录四选用。
4、用经纬仪正倒境分中法进行直接定线测量时,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照准的前、后视目标必须立直,宜瞄准目标的下部。
当前、后视距离出现小于30m时,仪器应严格对中、整平,照准的目标应直、细(如用测钎等)。
5、直线定线测量后,应施测水平角半测回,以检查直线,其角值不应大于1801。
6、间接定线可采用四边形法或等腰三角形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注:1.当量距边短于20m时,应采用J2型经纬仪,并照准远方目标。
2.当量距边大于80m时,应相应地提高量距精度。
7、转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8、当采用前视法加定直线桩时,必须注意:
一、只有在正倒镜分中法定好前视直线桩后,才允许在其间加定直线桩。
二、所加直线桩,必须采用正倒镜前视分中法。
桩间距离,应力求均匀,且不宜过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