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22.6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体态语真实、直观、丰富, 但有时又很含糊和膝胧, 正是由于体态语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比语言更耐人寻味, 是语言无法取代的。体态语有共性的东西, 也有许多个性的东西, 有其地区、民族、文化等特点。大童的实例都能说明认知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正、负面效应, 从而使人们对体态语的认知更加具体和真实, 更加重视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体态语;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功能

一、引言

体态语在英语中有bo d y la n g u a 罗, b o d y m ov e -m e n ts , b o dy b e ha v io r , b o d y a e tio n , g e s tu re , n o nv e th al c o m m u ni e a tio n , s ile nt lan g u a 罗, p a ral a n 即a g e k i- n e s ie s , k in e s io s 等说法。在汉语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态势语、手势语、体语学、身势学、身动学川等说法。它指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眼神、面部表情、眉宇间和鼻子的变化、手势、头势所表达的意义。“人体是一个信息发送站, 人的动作、姿态、表情等‘人体语言’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通讯手段”t2] 。体态语是在外界的刺激下, 人们的心理和神经对其发生反应, 随之产生的极为复杂的感情。这些感情体现在人们的面部表情、一举一动之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体态表现出来的是最为原始的, 没有修饰的信息, 要比语言更加真实、直观、丰富。但体态语有时又是那样的含糊和朦胧。正是由于体态语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比语言更耐人寻味, 是语言无法取代的。

二、研究体态语的现实意义

体态语原本先于文字语言, 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有丰富的手势语, 并用其传递信息。因为口语和书面语都需要经过后天学习, 特别是书面语只有在出现文字记载后才可以学习, 而体态语习得的先天成分较多。如当一个人悲伤时都会哭, 高兴时都会笑,无论男女老少反应都相同。几乎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存在体态语, 只是使用的频繁程度不同而已。麦克·阿尔奇发现在1 个小时的谈话中芬兰人做手势1次、意大利人做80 次、法国人做12 0 次、墨西哥人做180 次‘3 1’,。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比安也有公式: 信息的全部表达二7 % 语言+ 38 % 声音+ 5 % 表情、动作、举止‘4 , 。而Bird w h is te ll 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意义和感情的表达中65 % 以上是依靠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和姿势等体态语完成的。

也就是说人们在传递信息时体态语远远超出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可见体态语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占有额很大。但由于地域和交通的制约, 更广泛地认知和使用体态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特定的体态语长期以来只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和人群等小范围内应用。体态语在跨民族、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不足,其跨文化交际功能长期被忽略。

在全球化的今天,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面对面交际日益频繁, 对体态语的认知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对体态语的广泛研究也有其现实意义。

三、体态语离不开文化和语境

有些体态语是约定俗成的, 如聋哑人的手语、体育裁判的手语和交通指挥中的手语都是规范统一的, 使用起来不会引起麻烦。除上述三种外, 世界上许多体态语也有许多共性的特点, 比如高兴时都会笑, 而悲伤时都会哭, 但也有很多体态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其意义有所差异, 或完全不同。同样是翘大拇指在中国表示赞赏, 而在日本则是“老爷子”的意思,在一些英语国家则表示要搭车, 在非洲则表示极大的尊敬。体态语的功能主要是辅助有声语言交际,表情达意, 使理性信息具体化, 调节交际过程, 参与礼仪交往, 在一定的语境中, 还可以代替语言, 甚至否定有声语言的意义。

体态语是复杂的、多变的, 具有民族特点。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 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谈话双方身体接触的次数多少因文化不同而各异; 在目光接触这一方面也有许多规定: 看不看对方, 什么时候看, 看多久, 什么人可以看, 什么人不可以看。在一般情况下, 在中国和绝大多数讲英语的国家里无论是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赞同、满意、

高兴、愉快, 但是在某些场合, 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笔者在澳大利亚曾经遭遇过这样的尴尬: 一个小女孩在一家商店外摔倒, 笔者见她很是可爱, 就很自然地冲着她笑了笑, 不料在旁边的母亲一脸的不满, 嘴里还鼓鼓囊囊地说: “有啥好笑的。”笔者急忙道歉, 并解释说只是看她可爱, 不由自主地乐了而已, 才算了结此事。

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体态语离不开交际双方的文化特点, 要进行有效的交际, 作为交际的甲方就得站在说话对象(乙方) 的角度, 来认知说话对象(乙方)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甲方在用体态语传情达意时应考虑到乙方对某一具体体态语的认知, 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有些权威人士认为体态语与话语两者相互依存,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对的。但在某些情况下, 人体动作与所说的话不一致, 口头说的与体态语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这时就要借助其他信息或从整个语境猜测说话人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切体态语都要放在一定的情境下去理解, 否则就会发生误(解。比如一个人在进门时手里托了个玻璃器具, 在关门时不小心将其打碎, 这时他手一拍大腿, 嘴里还说: “真倒霉”。再如, 一位年轻的小姐一进门就对迎面走来的男友说: “瞧, 我已买到了音乐会的票”。男友把大腿一拍, 大声说“太好了! 太好了! ”同样是拍打大腿这一体态语, 意义却完全不同。前者拍大腿是表示“生气”, 而后者则表示“高兴”, 而且是非常地高兴, 以至高兴得失控。

拍大腿也好, 跺脚也罢,都是内心情绪失控感情突然进发的表现。正确地认知和使用体态语还要与一定的语境和话语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 不至于造成误解。

四、认知面部表情

面部是一个人身体中最能传情达意的部位。据说人的面部可以表达25 0 0() 0 种表情。面部表情和人们的心理感受息息相关, 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心\ 理信息和思想感情。面部表情认知包括脸色、眼神、口型, 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标示‘5 , 。其实还应该包括眉宇间、鼻子和舌头的种种变化和表现形式, 这些都是人的内心世界“活动”的外部表现。通过一个人的脸色、眼神、口型、眉宇间、鼻子等的种种变化,我们可以析出其内心的喜、怒、哀、乐、赞成、反对、踌躇和抉择等信息。张敬慈等认为人的面部表情是通过脸上的可变线条表示出来的, 千变万化的面部表情是由眼睛、眉毛、弃子、嘴巴以及脸上的肌肉线条变化而形成。他们把脸上的可变线条分为3 类, 即平行的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安静庄重; 曲线给人的感觉是柔和优美; 硬的直线给人的感觉是生气愤怒131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这些信息, 理解其微妙的、深刻的变化, 我们便可以及时调整话语和交际策略以达到交际目的。

面部表情是非常复杂的。孙雁雁就将笑分为4类, 并列举了30 多种, 如按程度区分的微笑、莞尔一笑、眯眯笑、抿嘴笑、哈哈大笑、狂笑; 按性质区分的暗笑、惨笑、嘲笑、耻笑、干笑、憨笑、欢笑、奸笑、苦笑、冷笑、狞笑、浅笑、窃笑、傻笑、失笑等。每一种笑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映ts1。目前心理学家已经记录了18 0 多种笑。

张敬慈等对笑也有过较贴切描述,认为狂笑是一种纵情大笑; 狞笑是凶狠恶毒地笑; 皮笑肉不笑是嘴巴虽然在笑, 而眼睛、眉毛、弃子以及脸上的肌肉却并未配合, 是虚假的笑; 苦笑是心情不快而勉强做出笑容; 讥笑是嘴角一端上扬, 眼睛斜视, 表现出讥讽和嘲笑; 冷笑是吸着鼻子阴毒地笑‘, l, 2 。

在上述提到的各种各样的笑中, 微笑的使用是最广的, 微笑的含义几乎在全球都是一致的, 无论是在太平洋的各个小岛国, 还是在美洲、欧洲、非洲或亚洲都一样, 微笑是高兴和友好的象征, 是心情偷悦的表现。但微笑也要注意场合。

法斯特就将微笑看成是交际中向外界展示的假面具, 而且认为用面部和动作表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能是一种反常行为。况且有一些民族刻意克制着他们的情感外露, 比如一些亚洲人, 特别是男子常常控制自己的感情。在日本和中国, 微笑除了通常所表达的功效外, 还可以用来回避回答问题, 或是用微笑来掩盖恼怒、悲哀和讨厌。而在韩国笑得多了会被认为是轻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