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模式、现金周转期(1)
- 格式:docx
- 大小:26.54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现金管理二、现金的持有动机(一)交易动机——取决于企业销售水平即为保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下的支付能力而持有的现金。
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缴纳税款、偿还到期债务、派发现金股利等。
(二)预防动机即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或意外事件)而需要保持的现金支付能力。
三、现金的成本(一)持有成本——投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可通过资本成本率、证券投资收益率等指标确定。
持有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同向变化。
(二)转换成本——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没有关系。
(三)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
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四、现金的日常管理(一)现金的收款管理——加速账款的收回账款的收回包括:客户开出支票、企业收到支票、支票交付银行、银行收妥款项。
现金回笼时间包括:支票邮寄时间、支票在企业停留时间、支票结算时间。
措 施:邮政信箱法、银行业务集中法、电汇、大额款项专人处理、企业内部往来多边 结算、集中扎抵、减少不必要银行账户等。
现金管理总成本=平均持有机会成本+ 交易成本()()2Q T TC K F Q TC Q T K F =+:现金管理总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有价证券利息率(机会成本):有价证券每次交易成本三)现金周转模式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前提条件:(1)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稳定进行,现金支出均匀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少,未来年度的现金总需求可以根据产销计划比较准确地预计;(2)根据往年的历史资料,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算出现金周转次数,并且未来年度和历史年度的周转效率基本一致或者变化率可以预计。
1.计算现金周转期——买材料到售产品之间的时间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 2.计算现金周转率——一年中现金的周转次数现金周转率=360/现金周转天数3.计算目标现金持有量目标现金持有量=年现金需求额/现金周转率现金的周转期第三节应收账项管理一、应收账项的内容及产生原因应收账项及预付款,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中发生的应收回而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供货单位以及其他单位和职工暂时占用的资金。
(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1。
概念也称司库制度,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资金集中(基础)、内部结算、融资管理、外汇管理、支付管理等.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包括:统收统支模式(规模较小)、拨付备用金模式(规模较小)、结算中心模式(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内部银行模式(较多责任中心)、财务公司模式(四)、现金收支管理1、现金周转期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其中:存货周转期=平均存货/每天的销货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天的购货成本2、收款管理收款浮动期:从支付开始到企业收到资金的时间间隔。
(1)邮寄浮动期;(2)处理浮动期;(3)结算浮动期。
【提示】以现金支票为例来理解。
【提示】还可以采取电子支付方式.3、付款管理(1)使用现金浮游量(指企业账户上现金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示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2)推迟应付款的支付(3)汇票代替支票(4)改进员工工资支付模式(5)透支(6)争取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同步(7)使用零余额账户三、应收账款的管理(目标是求得利润.)(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1、功能:增加销售;减少存货2、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3、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商业竞争、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二)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 (: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1、5C信用评价系统: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2、信用条件: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由信用期间、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三个要素组成。
【提示】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宽松,可能会对不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的客户提供赊销,因此会增加随后还款的风险并增加坏账费用。
(三)信用政策的选择【★】本质:收益与成本的博弈。
涉及到信用期间和现金折扣两个方面.【因素一】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财务管理》第五章第二节讲义2现金收支管理五、现金收支管理(一)现金周转期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其中:存货周转期=平均存货/每天的销货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每天的销货收入应付账款周转期=平均应付账款/每天的购货成本流动项目需用额=周转额/周转次数【例·多选题】(2010年考题)下列各项关于现金周转期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减慢支付应付账款可以缩短现金周转期B.产品生产周期的延长会缩短现金周转期C.现金周转期一般短于存货周转期与应收账款周转期之和D.现金周转期是介于公司支付现金与收到现金之间的时间段[答疑编号3261050301]【答案】ACD【解析】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所以选项A、C正确,选项B不正确;现金周转期就是指介于公司支付现金与收到现金之间的时间段,所以选项D正确。
【例·单选题】(2007年考题)在营运资金管理中,企业将“从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开始,到以现金支付该货款之间所用的时间”称为()。
A.现金周转B.应付账款周转期C.存货周转期D.应收账款周转期[答疑编号3261050302]【答案】B【例·单选题】现金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都有关系。
一般来说,下列会导致现金周转期缩短的是()。
A.存货周转期变长B.应收账款周转期变长C.应付账款周转期变长D.应付账款周转期变短[答疑编号3261050303]【答案】C【解析】根据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为选项C。
【例·计算题】某商业企业2010年的有关资料如下(单位:万元):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和现金周转期。
[答疑编号3261050304]【答案】(1)存货周转期=6000/(18000/360)=12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3000/(21600/360)=50(天)应付账款周转期=2000/(18000/360)=40(天)【注】由于期初期末存货余额相同,故全年销售成本等于购货成本。
现金管理模式(掌握)一、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一)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目的企业作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营利组织,实施“收支两条线”主要出于两个目的:第一,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
(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构建企业“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可从规范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程三个方面入手:1.资金的流向方面。
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各部门或分支机构在内部银行或当地银行设立两个账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并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进入收入户,收入户资金由企业资金管理部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所有的货币性支出都必须从支出户里支付,支出户里的资金只能根据一定的程序由收入户划拨而来,严禁现金坐支。
2.资金的流量方面。
在收入环节上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账外小金库”。
另外,还要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沉淀量;在调度环节上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在支出环节上,根据“以收定支”和“最低限额资金占用”的原则从收入户按照支出预算安排将资金定期划拨到支出户,支出户平均资金占用额应压缩到最低限度。
有效的资金流量管理将有助于确保及时、足额地收入资金,合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和有效调剂内部资金。
3.资金的流程方面。
资金流程是指与资金流动有关的程序和规定。
它是收支两条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关于账户管理、货币资金安全性等规定;②收入资金管理与控制;③支出资金管理与控制;④资金内部结算与信贷管理与控制;⑤收支两条线的组织保障等。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作为一种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与企业的性质、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以管理有效性为导向。
现金管理模式
☆考点精讲
一、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一)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目的
企业作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营利组织,实施“收支两条线”主要出于两个目的:第一,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二,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
(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
构建企业“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可从规范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程三个方面入手:
1.资金的流向方面。
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各部门或分支机构在内部银行或当地银行设立两个账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并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进入收入户,收入户资金由企业资金管理部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所有的货币性支出都必须从支出户里支付,支出户里的资金只能根据一定的程序由收入户划拨而来,严禁现金坐支。
2.资金的流量方面。
在收入环节上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账外小金库”。
另外,还要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沉淀量;在调度环节上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在支出环节上,根据“以收定支”和“最低限额资金占用”的原则从收入户按照支出预算安排将资金定期划拨到支出户,支出户平均资金占用额应压缩到最低限度。
有效的资金流量管理将有助于确保及时、足额地收入资金,合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和有效调剂内部资金。
3.资金的流程方面。
资金流程是指与资金流动有关的程序和规定。
它是收支两条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关于账户管理、货币资金安全性等规定;②收入资金管理与控制;③支出资金管理与控制;④资金内部结算与信贷管理与控制;
⑤收支两条线的组织保障等。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作为一种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与企业的性质、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以管理有效性为导向。
二、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实质上是集团管理是集权还是分权管理体制的体现,也就是说,在企业集团内部所属各子企业或分部是否有货币资金使用的决策权、经营权,这是由行业特点和本集团资金运行规律决定的。
现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统收统支模式
在该模式下,企业的一切资金收入都集中在集团总部的财务部门,各分支机构或子企业不单独设立账号,一切现金支出都通过集团总部财务部门付出,现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
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企业规模比较小的公司。
(二)拨付备用金模式
拨付备用金模式是指集团按照一定的期限统拨给所有所属分支机构或子企业备其使用的一定数额的现金。
拨付备用金模式相当于企业的报销中心,相比统收统支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这种模式也通常适用于那些经营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三)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通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内部各成员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
结算中心帮助企业集中管理各分、子公司的现金收入和支出。
分、子公司收到现金后就直接转账存入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的账户。
当需要资金的时候,再进行统一的拨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