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清淤方式比选
- 格式:docx
- 大小:54.05 MB
- 文档页数:41
河道清淤建议书一、河道清淤方法选择河道清淤是保持河道通畅、防治水患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河道清淤前,应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淤方法。
常见的河道清淤方法有干淤法和水下清淤法两种。
干淤法是将河道内的水排干后进行清淤,适用于清淤量较小且两岸堤防不会因干涸而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水下清淤法则是在不排干河道的情况下,采用专门的清淤设备进行清淤,适用于大型清淤工程或清淤量较大的情况。
在选择清淤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河道的实际情况和安全性,以确保清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河道清淤时间安排河道清淤的时间安排应充分考虑河道的季节性特点和水文特征。
一般来说,河道清淤工作应避开雨季和洪水期,选择在枯水期或平水期进行。
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应考虑河道的潮汐、水流等因素,尽量选择在潮汐较弱或无水流的时间段进行清淤,以减少清淤难度和工作量。
同时,应合理安排工期,确保清淤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对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三、河道清淤质量保证河道清淤的质量是衡量清淤效果的重要标准。
为了确保清淤质量,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首先,应选择技术实力强、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进行清淤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其次,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施工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再次,应对清出的淤泥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最后,应建立完善的验收制度,对清淤工程进行严格的验收和质量评估,确保达到预期的清淤效果。
四、河道清淤安全保障河道清淤工作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首先,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其次,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再次,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最后,应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确保施工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五、河道清淤环保措施河道清淤工作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
河道清淤实施方案
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河流被大量损毁和污染,导致许多
河流出现了淤积,这不仅影响水质,还会引起水患等问题。
因此,对
于河流清淤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河道清淤的实
施方案。
方案
1. 机械清淤
机械清淤是一种通过机械设备将淤泥和废物从河道中清除的方法。
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它的迅速性:大约每天可以清理数百吨的泥沙
和垃圾。
通过机械清淤可以使河道达到整洁的效果,从而改善周边环境。
2. 生态清淤
生态清淤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清淤方式。
与机械清淤相比,
这种清淤方法更加自然和环保。
方法是利用天然植被和动物来生态学
的方式来清淤、减轻水流压力和保持河道土壤的条件。
这也为生物提
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进一步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和
发展。
3. 河道刷洗
河道刷洗是在河底表面喷水并彻底搅动底泥以清除淤积的方法。
这种方式降低了出现沉积层的机会,并可以回收水资源,到达环保的
效果。
当前市面上也有许多高端的机器人型刷洗设备,可以远程操控进行清淤作业,非常适用于复杂地形、窄小的溪流或是深水区域。
结论
综上,对于一个有效率的河流清淤方案应该结合多方面的方法来进行清理。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清淤不仅可以解决淤泥问题,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从机械学的角度来看,机械清淤可以快速清除大量淤泥和垃圾。
总之,一个成功的河流清淤项目需要合理使用这些不同的技术,来保证清理工作的全面、迅速和环保。
这样才能改善周围环境和确保河道的可持续发展。
河道清淤施工方法1. 简介河道清淤是指通过清除河道中的淤泥、杂物和障碍物,恢复和改善河道的水流条件和水质,维护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防止和减轻河道洪涝灾害的一系列工作。
河道清淤施工方法的选择对整个清淤工程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河道清淤施工方法。
2. 机械清淤机械清淤是一种常见的高效率河道清淤方法。
它主要利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清淤作业。
机械清淤的优点是作业速度快、效率高,可以快速清除大量淤泥和杂物。
但机械清淤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会对河床和河岸造成一定的损坏,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3. 自然疏浚自然疏浚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河道清淤方法。
它通过人工引导,让河流在一定范围内自然冲刷沉积物。
自然疏浚的优点是无需使用机械设备,对环境污染较小。
但自然疏浚的作业周期较长,效率较低,不适用于急需清淤的情况。
4. 水力冲淤水力冲淤是一种使用水流冲刷淤泥和杂物的清淤方法。
它主要通过调整水流速度和流量,利用水流的动力将淤泥冲刷到河道外。
水力冲淤可以采用高压水枪、水泵等设备进行。
水力冲淤的优点是不会对河床和河岸造成太大的损害,还可以起到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流的操作要精确控制,以避免对河道造成破坏。
5. 生物清淤生物清淤是一种利用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清淤方法。
常用的生物清淤方法包括水生植物治理、浮游生物治理等。
生物清淤的优点是无需使用机械设备,对环境影响小。
此外,生物清淤还可以改善河道水质,并提供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但生物清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达到治理效果,适用于对水体污染不严重的河道。
6. 人工疏浚人工疏浚是一种利用劳动力进行清淤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使用铲子、簸箕等工具进行。
人工疏浚的优点是无需使用机械设备和消耗能源,适用于清淤面积较小的河道。
然而,人工疏浚的作业时间长,效率低,适用范围有限。
7. 结论不同的河道清淤施工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清淤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河道情况、预算、工期等因素。
第9章河道底泥清淤工程9.1设计依据9.1.1法律法规、标准(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国水法》(5)《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788 号)(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 5085.3-2007)(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9)《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96)(1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18)《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324-96)(19)《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 321-96)(20)《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 320-96)9.1.2规性管理文件(1)《岩土工程勘察规》(GB 50021-2001)(2)《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SL 17-1990)(3)《疏浚工程技术规》(JTJ 319-99)(4)《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规》(HG/T 2490-2011)(5)《疏浚用金属或织物增强橡胶软管和软管总成规》(ISO 28017-2011)(6)《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JTS 181-5-2012)(7)《水运工程测量规》(JTJ 131-2012)(8)《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JTJ 312-2003)(9)《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GB 50335-2002)(10)《水环境监测规》(SL 219-2013)(11)《堤防工程设计规》(GB 50286-2013)(12)《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 348-2006)(13)《抓斗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5-2012)(14)《绞吸/斗轮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6-2012)(15)《耙吸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9135-2012)9.2源污染概述设计依据9.2.1源污染控制要求源污染主要指的是河道部沉积的淤泥,淤泥是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降雨形成的地面冲刷等原因造成的,严重的甚至淤积河道,不仅破坏了水系的生态系统,造成水体恶臭,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削弱了河道的过水能力,增加了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
河道清淤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河道常常受到淤积问题的困扰。
河道淤积不仅影响了水流的顺畅,还可能引发洪水等安全隐患,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河道清淤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种可行的河道清淤方案,帮助城市解决这一问题。
一、调查与分析在制定河道清淤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河道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淤积情况、淤积原因以及受到影响的区域范围。
通过测量河道宽度、深度,了解沉积物的厚度和构成成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机械清淤机械清淤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大型挖掘机、抽砂船等设备来将沉积物从河道中清除。
在进行机械清淤时,需要注意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避免对生物及周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
此外,清淤后产生的淤泥也需要妥善处理,避免对周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
三、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河道清淤方式,它通过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来加速河道沉积物的分解和降解。
这些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吸收水中过多的养分,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同时还能促进水体自净能力的提升。
生物修复具有环保、经济等优势,然而,由于其工程周期较长,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在制定河道清淤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式。
四、定期维护河道清淤不应只是一次性工作,而应该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定期维护河道的清淤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沉积物的积累,维持河道的畅通。
定期维护包括清理河道的垃圾、杂草,以及对淤积情况的监测与分析。
只有通过定期维护,才能保证河道的长期健康。
综上所述,制定一套有效的河道清淤方案对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调查分析,机械清淤、生物修复和定期维护等方式的结合,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河道淤积问题,保证城市河道的通畅与健康。
河道清淤不仅关乎城市的环境和安全,更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美丽、更宜居的城市。
城市河道清淤方法及比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工业逐渐发展,河道污染及底泥淤积日益严重,及时进行河道清淤工作,对于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概括了河道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危害,介绍了河道清淤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
标签:河道清淤;方法;比较1现状目前,我国绝大多城市都是傍水而建,河流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资源和环境载体,对于城市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工业逐渐发展,大量的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使河流水体的污染负荷远远大于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染物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且底泥表层重金属、营养物和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较高,使河流水体中的动植物大量死亡,河流水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城市河道水体黑臭现象、水华现象频频发生,进入河道的污染物和垃圾的大量沉积导致河道淤泥层增厚、过水断面减小,河道的防洪排涝、航运功能也深受影响。
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生态化环境友好型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与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及时进行城市河道清淤工作,改善城市内部河流生态,充分发挥其水系作用,对于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2污染物河道的淤泥中沉积着大量的有机、无机污染物,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加上部分污染物和垃圾的毒害作用,使水体中动植物大量死亡,河道水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水体水华现象、黑臭现象频频发生。
淤泥的污染主要在于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挥发性硫化物,其经阳光照射就会释放到水中。
通常,淤泥如果未被大量搅动,污染物主要集中在表土的半米内,在直流和干流的交汇处,污染物会淤积较厚。
2.1污染物种类黑臭河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质,主要有C、H、O、N、P、S等元素组成,主要分为营养元素、重金属、有机物三大类。
2.1.1营养元素。
经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的N、P等营养元素,相当一部分沉积到底泥中,水生植物的生长会吸收部分营养成分,其余大部分仍与水体保持动态平衡,当水体污染源得到一定控制后,N、P则可能主要来自底泥的释放,严重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第9章河道底泥清淤工程9.1设计依据9.1.1法律法规、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788 号)(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 5085.3-2007)(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9)《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96)(1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18)《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324-96)(19)《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 321-96)(20)《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 320-96)9.1.2规范性管理文件(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1990)(3)《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 319-99)(4)《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规范》(HG/T 2490-2011)(5)《疏浚用金属或织物增强橡胶软管和软管总成规范》(ISO 28017-2011)(6)《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JTS 181-5-2012)(7)《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131-2012)(8)《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 312-2003)(9)《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10)《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2013)(1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12)《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 348-2006)(13)《抓斗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5-2012)(14)《绞吸/斗轮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6-2012)(15)《耙吸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9135-2012)9.2内源污染概述设计依据9.2.1内源污染控制要求内源污染主要指的是河道内部沉积的淤泥,淤泥是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降雨形成的地面冲刷等原因造成的,严重的甚至淤积河道,不仅破坏了水系的生态系统,造成水体恶臭,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削弱了河道的过水能力,增加了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
济南市小清河主城区段河道清淤方案优选刘玲;谢飞;张晓琳【摘要】小清河是济南市唯一排洪通道,对城市河道进行清淤,需要在清淤船的种类、输送设备、脱水技术、底泥处理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优化。
通过不同方案比选,选择适合小清河特点的方案,使小清河达到“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环境,从而提升济南市的城市形象。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3页(P13-14,24)【关键词】环保清挖;输送;生态脱水;底泥处理【作者】刘玲;谢飞;张晓琳【作者单位】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小清河城市主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多年未进行清淤,随着河道多年行洪、排涝沉积物的影响以及部分污水排放的影响,目前城区段河道淤积较为严重。
为保证小清河治理成效,考虑到小清河河道清淤问题影响面较广,工艺较为复杂,需进行方案比选分析论证。
小清河济南市段流经槐荫、天桥、历城、章丘四个区,全长70.5 km,流域面积2 792 km2,是济南市城区唯一的排洪通道。
自2007—2012年,实施完成了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段自睦里闸至济青高速公路桥,全长31 km。
工程建成后河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河道干流实现全线截污,两岸绿化及配套设施基本建成,景观面貌大幅度提升,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1 淤积情况小清河主城区段位于市区北部,自西外环桥至洪园闸,全长17 km,现已建成为游客游览、市民休闲的公共场所,截至目前,已运行6年多,根据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济南市小清河淤泥规律研究方案论证测量报告》测量成果。
测量范围:二环西路桥到菜园桥东侧,长16.7 km,淤积总量126万m3,淤泥平均厚度0.97 m。
其中林家桥东西两侧、西泺河入清口至还乡店桥东河道范围淤积量较大,淤积厚度为1.05~1.34 m。
水利工程—河道清淤的技术方式分析我国中小河道淤积现象比较普遍,河道原有的调蓄洪水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有所减弱。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治理力度,其中清淤工程作为主要措施被广泛实施。
一、常规清淤方式1、干式清淤干式施工法将河道进行分段并修筑围堰,之后利用水泵将围堰范围内的河泊积水排干,将水排干之后再进行清淤施工,清淤常根据施工现场场地条件采用长臂式挖掘机开挖或人工开挖的方式沿河道两岸进行清淤。
干式清淤法的优点是清淤彻底,易于控制清淤深度,污泥浓度高,运输成本低,因而工程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是,由于需要围堰排水,对两岸护坡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施工也会对两岸已建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的损坏,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施工也需要对河道进行局部断流,因此,不适合雨季施工,也不适合不宜断流的河道施工。
由此可见,干式清淤法较为适合两岸具有一定空间且便于断流施工的小型河道清淤。
2、半干式清淤与干式清淤法类似,半干式清淤法也需要将河道进行分段并修筑围堰,区别在半干式清淤法不需要将河道积水完全排干,而是排至足够搅拌深度即可。
施工方式采用高压水枪对河底淤泥进行冲刷破坏,再采用泥浆泵将泥浆抽吸排至淤泥集中处理区。
对于河底无法冲刷破坏的渣土可采用人工清理或长臂式挖掘机开挖的方式,吊运至运渣车外运处理。
半干式清淤的优点在于清淤彻底,操作简便,便于穿过桥梁和其他河道障碍物,使用管道输送泥浆也可避免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减少对河道两侧居民的干扰。
缺点是高压水枪、泥浆泵、加压泵等设备耗电量大,人工费用高。
同时,施工也需要对河道进行局部断流,因此,不适合雨季施工,也不适合不宜断流的河道施工。
由此可见,半干式清淤法较为适合便于断流施工的小型河道清淤,对于两岸的操作空间也有一定要求。
3、湿式机械清淤湿式机械清淤法无需进行围堰排水,在带水环境下采用挖泥机械进行清淤施工。
根据工作装置、底盘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将典型的小型湿式机械分为下图中几类。
河道清淤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许多城市的河道出现了淤泥堆积、水质恶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水质,并确保水流通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河道清淤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清淤的必要性、清淤方法以及清淤后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清淤的必要性河道是城市的血脉,对于城市生态和人民生活都非常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管理,许多河道出现了淤积、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的自然流动,还对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清淤是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改善水质的必要步骤。
第二部分:清淤的方法1. 机械疏浚机械疏浚是一种常用的清淤方法,通过人工操作使用各种机械设备进行疏浚作业,可以有效地清除河道中的淤泥和废物。
机械疏浚具有作业效率高、清淤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大型河道的清淤作业。
2. 生态疏浚生态疏浚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的清淤方法,通过植被修复和生物控制等手段,使得河道内的生态系统自行修复和保护。
生态疏浚的优点在于可以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降低河道清淤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三部分:清淤后的管理1. 河道巡查清淤后,应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以确保河道的顺利通行和水质的稳定。
巡查人员需要关注河道的淤积情况以及水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河道养护为了保证河道的持续畅通,需要进行河道的养护工作。
这包括定期清理河道上的水草、水藻等植被,以及修复和加固河岸,防止再次发生淤积现象。
3. 水质监测河道清淤后,还需要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达到相关标准。
水质监测应涵盖水的透明度、溶解氧含量、PH值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结论:河道清淤是确保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机械疏浚和生态疏浚的方法,可以有效清除淤泥和废物,改善水质,并确保水流通畅。
清淤后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包括河道巡查、河道养护和水质监测等方面,以保证河道的持续健康发展。
咨询完毕,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河道底泥清淤工程设计依据法律法规、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788 号)(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GB 5085.3-2007)(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9)《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1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1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1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96)(1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18)《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324-96)(19)《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 321-96)(20)《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 320-96)规范性管理文件(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1990)(3)《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 319-99)(4)《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规范》(HG/T 2490-2011)(5)《疏浚用金属或织物增强橡胶软管和软管总成规范》(ISO 28017-2011)(6)《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JTS 181-5-2012)(7)《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131-2012)(8)《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 312-2003)(9)《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10)《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2013)(1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12)《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 348-2006)(13)《抓斗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5-2012)(14)《绞吸/斗轮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8966-2012)(15)《耙吸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29135-2012)内源污染概述设计依据内源污染控制要求内源污染主要指的是河道内部沉积的淤泥,淤泥是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降雨形成的地面冲刷等原因造成的,严重的甚至淤积河道,不仅破坏了水系的生态系统,造成水体恶臭,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削弱了河道的过水能力,增加了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
对内河进行清淤工程整治,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对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的泄洪排涝能力具有显着意义。
底泥是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源和汇,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等方式进入湖泊,大部分沉积于底泥中,富集成为水体内源污染物,其中积累的主要污染物有机物、氮磷化合物、重金属等,其含量比背景值高出几个数量级,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底泥中难降解的有机物除腐殖质和纤维素外,大多是毒性比较大的有机物,沉积于底泥后容易积累,导致长期的毒理效应。
难降解有机物中的多环芳烃PAH、多氯有机物、有机氯农药、有机染料等化合物的处理,目前仍然是国际上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调查表明,河道底泥污染物的种类而言,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重金属:包括Mn、Pb、Cd、Zn等。
重金属通过吸附、络合、沉淀等作用而沉积到底泥中,同时与水保持动态平衡。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重金属极易再次进入水体中,成为二次污染源。
(2)营养元素:经各种途径进入水体中的N、P等营养元素,相当一部分沉积到底泥中。
水生植物的生长会吸附部分营养成分,但大部分仍与水保持动态平衡。
当水体污染源得到一定控制后,N、P则可能主要来自底泥的释放,严重时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难降解有机物:聚芳香碳氢化合物(PAH)、聚氯联苯化合物等有机物,由于疏水性强、难降解,在底泥中大量积累。
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有毒有机物可以在生物体内达到较高的水平,从而产生较强的毒害作用,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
河底清淤的目的是清除河底受污染的底泥,受污染底泥中含有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清除了受污染底泥即清除了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了底泥中的污染物向水体中释放。
国内外河道、湖泊、水库底泥疏浚技术发展已趋成熟。
福州地势北沿山岭大多是陡立山,自西向东连成一线,依次是新店的湖顶山(601m)、新店与岭头交界的鲤鱼峰(606m)、七星坪(598m)和鼓山的珠顶峰(919m)。
新店片区九条河道均源自北峰山区,河道比降较陡,河道顺直,流速较快,尽管大多数河段多年未曾清淤,但相较于福州江北城区下游内河,淤塞情况稍好,河段穿越城郊结合部,周边部分农村、城中村片区存在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往河中倾倒的现象。
部分河道断面底泥淤积情况如下图所示:新店溪部分河段马沙溪部分河段夏坊溪部分河段汤斜溪部分河段汤斜支流部分河段园后溪部分河段解放溪部分河段杨廷溪部分河段本次内源污染控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河道垃圾清理工程、清淤及疏浚工程。
本次项目涉及河道垃圾清理工程是指对沿河垃圾进行清理、河道内生物残体及漂浮物进行清理,并消除河道沿线生活垃圾污染;河道疏浚工程是对水体流动性较差、受阻断的河段进行疏通,形成较好的水力条件,增加水体流动性,同时提升河道行洪能力;河道清淤工程是对污染淤泥进行清除,淤泥是河道最大的内源污染源。
在河道清淤的同时,同步对沿河垃圾进行清理,在必要的河段进行生态疏浚,从而不仅达到控制内源污染的目的,亦可提升河道水文及人文功能。
内源污染分布总说明根据调查情况,将该区所有河流划分为清淤段、垃圾清理段、河道疏浚段,如内源治理总图所示。
放解琴亭湖晋安河晋安河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各河段清淤疏浚量淤泥勘查及特征概述底泥勘测与污染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对工程区底泥进行物理、化学指标分析,查明工程区内底质土层性质。
物理指标包括:底泥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指标包括:底泥物理状态、营养盐、含水率,TN,TP,铜、锌、镍、铬等重金属及有机类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等,以了解工程区底质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底泥的分布情况,为工程区污染底泥清淤范围、清淤深度、以及清淤量等的确定提供基础资料。
底泥层次划分及特征描述:底泥从垂直方向根据污染程度一般分为污染底泥层(A)、污染过渡层(B)和正常湖泥层(C)。
污染底泥层(A 层):污染最为严重的一层。
一般情况下,在有机质及营养盐严重污染地区,该层颜色为黑色至深黑色,其上部为稀浆状,下部呈流塑状,有臭味。
采样设备目前污染底泥的采样方式一般分为人力与机械二种。
对于工程区底泥物理力学指标测定所需样品的采集主要采用机械采样方式,采样设备包括工程钻机及污染底泥快速取土装置。
对于工程区底泥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所需样品的采集,在风浪较小,环境条件较好,而且水深浅、污染底泥厚度较薄的湖泊河流可采用人力方式采样,由采样人使用安装在连接杆上的采样器进行采样。
人力方式底泥采样器主要有抓斗和柱状采样器两种。
抓斗取样深度一般为表层10cm,主要用于清淤工程区重点疏浚区域确定;柱状采样器可以采集不同深度底泥样品,主要用于底泥垂直污染特征研究,确定工程区污染底泥的疏挖深度。
采样点布置与检测方法清淤后淤泥的处理方式要求了解河道底泥的分部特征,生态疏浚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疏浚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在河道水生态系统中底泥受到污染的背景下,运用发展生态理论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其本质是以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来解决城市河道水体的可持续发展或称河道“生态位”的修复。
在污染底泥沉积层,采用工程措施,通过底泥的疏挖最大可能地将储积在该层中的污染营养物质移出水体以外,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改善水生态循环,遏制河道稳定性的退化,并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该技术在实施中必须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保护,以不破坏水生生物自我修复繁衍为前提,同时又为生物技术介入创造有利条件。
沿河道从上游到下游,每隔1000米左右钻探一个孔取泥样,进行分析。
解放琴亭湖备表1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3 底泥检测指标试验方法及设备表2清淤后淤泥的处理方式要求了解河道底泥的分部特征,生态疏浚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疏浚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在河道水生态系统中底泥受到污染的背景下,运用发展生态理论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其本质是以工程、环境、生态相结合来解决城市河道水体的可持续发展或称河道“生态位”的修复。
在污染底泥沉积层,采用工程措施,通过底泥的疏挖最大可能地将储积在该层中的污染营养物质移出水体以外,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改善水生态循环,遏制河道稳定性的退化,并为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
该技术在实施中必须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保护,以不破坏水生生物自我修复繁衍为前提,同时又为生物技术介入创造有利条件。
淤泥性质分析对布置的23样点进行淤泥的检测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含水率、pH、有机质、铜、锌、铅、铬、镉、镍、砷、汞等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4 淤泥监测分析表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3486-2009)》,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GB/T 25031-2010)》相关指标,其中重金属等指标均满足相关回用的要求,表明该区域河道底泥经后续脱水等工艺处理后可用于园林绿化用途或制砖。
清淤工程量设计原则根据整个河道的走势,确保河流通畅,允许存在深潭浅滩,局部河段纵坡可以平缓或水平;保留河道的现状流势,避免大量开挖、回填;对于有防洪排涝达标要求的河段,可根据两岸地面高程及防洪排涝要求合理确定防洪排涝水位线,根据防洪排涝流量相应确定河道清淤疏浚的纵、横断面;对于未污染的泥土充分进行利用,回填基坑或两边河岸,对于污染严重的底泥进行安全处理,避免污染物对环境的再污染。
设计思路各河道规划布置控制尺寸详见总体布置。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结合现有河势按设计断面尺寸进行,有宽有窄,清淤疏浚后断面尺寸原则要求不小于规划设计布置控制尺寸。
1、清淤深度确定:清淤深度按照以下两个参数进行确定:①规划河底标高h1,②经结构专业复算不造成驳岸坍塌的最大清淤深度h2。
原则上按照规划河底标高进行清淤,但是在清淤过程中,如果按照规划河底标高进行清淤会造成驳岸坍塌,则按照不造成驳岸坍塌的最大清淤深度确定,即清游标高=max (h1,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