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币对照表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26.30 KB
- 文档页数:38
中国古钱币大全图谱齐刀尖首刀燕明刀磬折刀六字刀三字刀赵刀(郢爰)圜钱“共”字圜钱(魏)“垣”字圜钱(魏)黍垣一釿齐圜钱(耸肩尖足平首布 1 )(耸肩尖足空首布)(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圆足布)三孔布(方足布)(桥足布)(秦半两)榆荚半两榆荚半两(四铢半两)(西汉五铢)(东汉五铢)(小泉直一)(第布八百和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太货六铢太和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周元通宝唐国通宝隋五铢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乾元重宝(背朱雀)乾元重宝(背星文)大历元宝宋元通宝淳化元宝(金币)淳化元宝(金币背面)皇宋通宝(九叠篆)政和通宝建炎通宝嘉定通宝(折十大钱)淳祐通宝(大钱)天禄通宝承安宝货1、2正隆元宝淳化元宝(草书)淳化元宝(楷书)大观通宝皇宋通宝至道元宝(行书)至道元宝(草书)绍圣元宝(对钱)泰和通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正之宝(权钞钱)天佑通宝大义通宝大中通宝(大明通行宝钞)洪武通宝洪武通宝当十钱(天启通宝)(永昌通宝)(隆武通宝)(永历通宝)(崇祯通宝)(一串)( 道光通宝)(同治重宝)咸丰元宝咸丰通宝(咸丰大钱)(新疆红钱)太平天国(楷书)太平天国(宋体)。
西周铜贝、原始空首布春秋晋:空首布战国齐:齐刀、齐圆钱三种燕:明刀、针首刀、齐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 秦:重一两十四铢、两锱、文信、长安、半两楚:印子金、连布、殊布当十、蚁鼻钱赵: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直刀、圆钱韩:锐角布,方足布魏:桥足布、方足布、圆钱中山:大尖首刀东周:东周圆钱、东周方足布西周:西周圆钱西汉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 三铢半两、榆荚半两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少帝(刘恭) 前187~前184 八铢半两少帝(刘弘) 前183~前180 五分钱(六铢半两)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 四铢半两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武帝(刘彻) 前140~前87 三铢、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昭帝五铢废帝(刘弗贺)前74宣帝(刘询) 前73~前49 宣帝五铢、小五铢元帝(刘大) 前48~前33 四出五铢成帝(刘骜) 前32~前7哀帝(刘欣) 前6~公元1平帝(刘刊) 公元1~公元6(刘婴)公元6~公元8新王莽 9~20 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更始帝(刘玄) 21-23 更始五铢、公孙述铁半两、铁五铢东汉光武帝(刘秀) 23~57 建武五铢明帝(刘庄) 58~75 五铢章帝(刘怛) 76~87 五铢和帝(刘肇) 88~105 五铢殇帝(刘隆) 106~106 五铢安帝(刘佑) 107~125 五铢少帝(刘懿) 125 五铢顺帝(刘保) 126~144 五铢冲帝(刘炳) 144~145 五铢质帝(刘缵) 146~146 五铢桓帝(刘志) 147~167 五铢灵帝(刘宏) 168~189 五铢、中平四出五铢废帝(刘辨) 189献帝(刘协) 190~220 五铢、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魏文帝(曹丕) 220~226明帝(曹睿) 227~239 魏五铢齐王(曹芳) 240~254 魏五铢高贵乡公 254~260吴大帝(孙权) 222~252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会稽王(孙亮) 252~258景帝(孙休) 258~264末帝(孙皓) 264~280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 蜀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后主(刘禅) 223~263 直百五铢、直百、直一西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惠帝(司马衷) 290~306 西晋五铢怀帝(司马炽) 306~313愍帝(司马邺) 313~316东晋元帝(司马睿) 317~322明帝(司马绍) 322~325 沈充造“沈郎五铢”成帝(司马衍) 325~342康帝(司马岳) 342~344穆帝(司马聃) 344~361哀帝(司马丕) 361~365海西公(司马奕) 365~370孝武帝(司马曜) 372~396安帝(司马德宗) 396~418恭帝(司马德文) 418~420后赵石勒铸:丰货成汉李寿铸:汉兴北凉沮渠蒙逊铸:凉造新泉夏赫连勃勃铸:大夏真兴宋武帝(刘裕) 420~422少帝(刘义符) 422~424文帝(刘义隆) 424~453 四铢孝武帝(刘骏) 453~464 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前废帝(刘子业)465 永光、景和 两铢、永光 明帝(刘阈) 465~472后废帝(刘昱) 472~477顺帝(刘准) 477~479南齐武帝(萧赜) 482~493 刘悛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明帝(萧鸾) 493~498东昏侯(萧宝卷) 498~501和帝(萧宝融) 501~502梁武帝(萧衍) 502~549 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简文帝(萧纲) 549~551元帝(萧绎) 552~554敬帝(萧方智) 555~557 四柱五铢、两柱五铢陈武帝(陈霸先) 557~559文帝(陈倩) 560~566 天嘉五铢废帝(陈伯宗) 567~568宣帝(陈顼) 569~582 太货六铢后主(陈叔宝) 583~589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386~409明元帝(拓跋嗣) 409~423太武帝(拓跋寿) 423~452文成帝(拓跋睿) 452~465献文帝(拓跋弘) 466~471孝文帝(元宏) 471~499 太和五铢宣武帝(元恪) 500~515 永平五铢孝明帝(元诩) 516~528孝庄帝(元子攸) 527~530 永安五铢长广王(元晔) 530-531节闵帝(元恭) 531安定王(元朗) 531~532孝武帝(元修) 532~534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534~550 小样永安五铢 西魏文帝(元宝炬) 535~551 大统五铢废(元钦) 551~554恭帝(元廓) 554~557北齐文宣帝(高洋) 549~559 常平五铢废帝(高殷) 559~560孝昭帝(高演) 560~561武成帝(高湛) 561~564后主(高纬) 564~577幼主(高恒) 577 承光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57 五行大布明帝(宇文毓) 557~560武帝(宇文邕) 560~578 永通万国、北周布泉宣帝(宇文贇) 578~579静帝(宇文衍) 579~581隋文帝(杨坚) 581~604 置样五铢、五铢白钱、隋五铢 炀帝(杨广) 604~617 隋五铢恭帝(杨侑) 617~618唐高祖(李渊) 618~626 开元通宝太宗(李世民) 626~649 开元通宝高宗(李治) 649~683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中宗(李显) 684 开元通宝睿宗(李旦) 684~690 开元通宝则天皇帝 690~705 开元通宝玄宗(李隆基)712~756 开元通宝肃宗(李亨) 756~762 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代宗(李豫) 762~779 开元通宝、大历通宝德宗(李适) 779~805 开元通宝、建中通宝顺宗(李诵) 805 开元通宝宪宗(李纯) 805~820 开元通宝穆宗(李恒) 820~824 开元通宝敬宗(李湛) 824~827 开元通宝文宗(李昂) 827~840 开元通宝武宗(李炎) 840~846 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背有: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字共23局种,为各铸地州名。
中国古代钱币等级(珍稀程度)一览表(收藏级)各钱品的等级,按通用“十级制”评定。
为了一目了然,十级中的特珍、大珍、极罕、罕见、甚稀、稀见、甚少、少见、较多、多见分别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代替。
(见下表)多见较多少见甚少稀见甚稀罕见极罕大珍特珍钱币的等级,是各钱品多寡优劣的集中反映,是各钱品标价的重要依据。
一种钱币的标价随其等级而定。
但同一等级的钱币的价位仍有高低之分,故不可一概论之。
一、夏商周贝币钱币名称等级货贝十骨贝八石贝九玉贝六铝贝七小型铜贝七大型铜贝六大型包金贝五包金贝六大型银贝—金贝一二、春秋战国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原始空首布二平肩弧足空首布二“武”字弧足空首布四“安臧”弧足空首布三“贞”字弧足空首布二斜肩弧足空首布三尖足空首布(无文)三尖足空首布(有文)一“八”字耸肩尖足空首布三“丄”字耸肩尖足空首布三平肩小型尖足布六平肩大型尖足布三平肩方足布七燕国方足布六右明新冶一小型圆足布三大型圆足布二三孔布一“宋子”三孔布一桥足半釿布一安邑一釿(背安)四安邑二釿五晋阳一釿三晋阳二釿二甫反一釿三小型山阳一大型山阳一梁夸釿五十当寽四春秋战国(2)梁半尚二百当寽三旆布当釿二四布当釿一“公”字锐角布六“垂”字锐角布四“洮百涅”锐角布一“百涅”锐角布三齐法化五齐之法化四安阳之法化三节墨法化三节墨之法化三齐返邦张法化一尖首刀六春秋战国(3)针首刀四燕明刀八齐明刀一博山刀一背成白明刀一“甘丹”刀六“甘丹化”刀五“白人”刀五"白人化”刀五“白化”刀五“白”刀五“王化”刀二“蔺”刀一“晋阳化”刀一“晋阳新化”刀一“成白”刀五“垣”字園钱五“共”字園钱三“共屯赤金”圜钱一“安臧”園钱一“济阴”圜钱三“西周”圜钱一“东周”圜钱一“蔺”字圜钱一“离石”園钱一重一两型園钱一“半瞏”圜钱一春秋战国(4)“賹化”圆钱六“—化”圆钱八“明化”圆钱七“明四”圆钱一“文信”圆钱二“长安”圆钱二“两甾”圆钱五大型“半两”圆钱四“半两”圆钱六“ ”字蚁鼻钱八“ ”字蚁鼻钱七“君”字蚁鼻钱六“行”字蚁鼻钱四银质大布一三、秦代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半两八厚重大型半两五四、汉代货币钱币名称等级榆荚半两九八铢半两九四铢半两九铁半两七三株五郡国五铢十上林三官五铢十赤仄五铢八小五铢九四出五铢九传形五铢七传形剪边五铢七涎环五铢十一刀平五千二契刀五百四大泉五十九大泉十五八大泉五十合背大泉五十四出文六小泉直一九幺泉一十二幼泉二十二中泉三十一壮泉四十三小布一百三幺布二百三幼布三百三序布四百三差布五百三中布六百三壮布七百三第布八百三次布九百二大布黄千八货泉十货泉合背七货泉传形八布泉九布泉合背五布泉重好六国宝金匮直万一金五铢一银五铢一五、三国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咬金”五铢八直百五铢八犍为五铢六传形直百六传形五铢七直一三大泉五百七大型大泉五百六大泉当千七大型大泉当千五特大型大泉当千一大泉二千二大泉五千一太平百钱七世平百钱二平当五铢八定平一百八六、两晋货币钱币名称等级沈郎五铢九丰货五直读汉兴六横读汉兴四大夏真兴一凉造新泉二七、南北朝钱币钱币名称等级四铢七面双星四铢五小型孝建四铢七大型孝建四铢七两铢一永光一景和一天监五铢八公式女钱九铁五铢八两柱五铢八四柱五铢六陈五铢八太货六铢六太和五铢五永平五铢八永安五铢八小型永安五铢七永安五铢背四出七永安五铢背“土”五大统五铢七常平五铢九常平五铢合背五布泉八五行大布七小型五行大布八五行大布合背六永通万国六宽缘永通万国五永通万国合背五“五金”五铢八“五五”五铢八“五工”五铢八银五铢一八、隋唐货币钱币名称等级置样五铢八白钱五铢九开元通宝十当十开元一开炉开元大钱一乾封泉宝六乾元重宝十大型乾元四乾元背十—乾元背祥云五乾元背瑞雀四重轮乾元重宝八重轮乾元面背八星四重轮乾元背祥云五乾元重宝合背五大历元宝四建中通宝三会昌开元通宝常见者十会昌开元通宝背反京七会昌开元通宝背永四会昌开元通宝背下平(倒字)七会昌开元通宝背上福七会昌开元通宝背下福五会昌开元通宝背右福四会昌开元通宝背桂八会昌开元通宝背上丹七会昌开元通宝背右丹六会昌开元通宝背下丹六会昌开元通宝背蓝三云四会昌开元通宝蓝大王三咸通玄宝一得壹元宝五得壹元宝背四星三顺天元宝背月七顺天元宝素背六顺天元宝阔缘大型五顺天元宝背四月文二高昌吉利一金开元一银开元一九、五代十国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开平通宝一开平元宝一天成元宝一官铸天福元宝六私铸天福元宝七官祷大样天福元宝三汉元通宝八汉元通宝背孕月纹六周元通宝九周元通宝合背七周元通宝背星月纹七永平元宝一通正元宝七天汉元宝八光天元宝八铁光天元宝七乾德元宝八乾德元宝小字背月七咸康元宝八广政通宝一铁广政通宝四大蜀通宝一天策府宝一铁天策府宝二楚铁乾封泉宝五楚乾封泉宝素背一楚乾元重宝一闽开元通宝一闽铁开元四闽铅开元大型六闽铅开元小型七永隆通宝一铁永隆通宝三铅永隆通宝二天德重宝一铁天德重宝二天德通宝一乾亨重宝五铅乾亨重宝九铅乾亨通宝二大齐通宝一保大元宝一铁保大元宝二永通泉货隶书二永通泉货篆书一唐国篆书大钱三唐国隶书大字背星六唐国通宝平钱九大唐通宝大样七大唐通宝宽缘大样五大唐通宝背月七南唐大唐通宝八南唐开元通宝八南唐大唐通宝八南唐开元通宝八南唐开元通宝当十四永安一十(孤品)一铁永安一十三永安一百三铁永安一百六永安五百(孤品)一铁永安五百二永安一千二铁永安一千五铁顺天元宝背月千二铁货布五应天元宝一应圣元宝一乾圣元宝一十、北宋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北宋一般铜、铁平钱十宋元通宝铁母三宋元通宝右挑元四太平通宝合背六太平通宝铁范铜一铁太平通宝背巨星四缩水淳化三铁淳化元宝折五五至道元宝合背六咸平元宝阔缘厚肉四咸平元宝合背六铁景德元宝折十七祥符元宝背星月六祥符元宝铁母一铁祥符元宝折三六铁天禧通宝折二六天禧通宝铁母一天圣元宝铁母一铁明道元宝折二五铁景祐元宝折二七皇宋通宝折二篆书一皇宋通宝九叠篆一铁康定元宝平钱六庆历重宝铁母一至和重宝铁母二至和重宝铁母背虢一至和重宝铁母背坊一铁至和重宝背同三治平元宝四出六熙宁元宝背衡六熙宁通宝铁母一元丰通宝大字篆书五元丰通宝大字隶书四元丰通宝行书铁母三元丰重宝篆书一元祐通宝背陕三元祐通宝行书铁母二元祐通宝篆书铁母二绍圣元宝行书铁母二绍圣通宝背施一绍圣重宝隶书折二一元符通宝隶书铁母一元符重宝(样钱)一圣宋元宝行书铁母一圣宋元宝长冠宝一圣宋元宝长点宋一圣宋通宝当伍一建国通宝一崇宁通宝平钱六崇宁通宝平钱(美制)三崇宁通宝折十九崇宁通宝合背六崇宁通宝铁母三崇宁通宝阔缘大字三崇宁重宝十崇宁重宝背十二崇宁重宝铁母二崇宁元宝平钱一崇宁元宝折二铁母一大观通宝折二七大观通宝折三七大观通宝折五六大观通宝折十八大观通宝合背六大观通宝行书一大观通宝铁母二政和通宝铁母二政和重宝铁母一重和通宝篆书三重和通宝隶书四重和通宝样钱四宣和通宝背陕四宣和元宝篆书四宣和元宝隶书四靖康元宝平钱隶书一靖康元宝平钱篆书一靖康通宝平钱隶书一靖康通宝平钱篆书一靖康元宝折二、折三一靖康通宝折二、折三篆书一靖康通宝折二隶书一应运元宝一铁应感通宝三应感通宝一银质宋元通宝一金质淳化元宝一银质崇宁元宝一银质政和通宝一金质宣和通宝一银质宣和通宝一十一、南宋货币钱币名称等级南宋一般铜、铁平钱九建炎通宝点建小平六建炎通宝点建折二六建炎通餓建折三(瘦金体) 四建炎通宝铁母一建炎通宝背川五建炎元宝真书二建炎元宝篆书二建炎重宝四绍兴元宝平钱真书二绍兴元宝平钱篆书二绍兴通宝折五一绍兴通宝折十一铁隆兴通宝七乾道元宝铁母二乾道元宝背正六乾道通宝折五一铁乾道通宝折二四淳熙元宝隶书版一铁纯熙元宝七淳熙元宝铁母二绍熙元宝背四一绍熙通宝背四一绍熙通宝铁母二背“三”庆元通宝折三一庆元通宝折三背永一庆元通宝铁母一庆元元宝铁母一嘉泰通宝铁母二嘉泰元宝铁母一嘉泰通宝瘦金书折三八开禧通宝折十背利一开禧通宝铁母一开禧元宝铁母一铁圣宋重宝当五一嘉定通宝铁母二嘉定元宝背折十四嘉定元宝铁母二大宋通宝背当拾一铁宝庆元宝六铁绍定元宝折二型七铁绍定元宝折三型七端平元宝铁母二端平通宝铁母一端平重宝三嘉熙重宝四出四嘉熙重宝四出四淳祐通宝背当百五铁淳祐通宝背当百五临安府行用二百文一临安府行用三百文二临安府行用五百文二铜招纳信宝二金质隆兴通宝一十二、辽代货币钱币名称等级通行泉货一天赞通宝一天显通宝一会同通宝小平铜钱一天禄通宝二应历通宝一保宁通宝二统和元宝三统和元宝大样三重熙通宝五清宁通宝六咸雍通宝六大康通宝六大康元宝五大康六年三大安元宝七长“安”大安六寿昌元宝六乾统元宝七乾统元宝折十一天庆元宝六大辽天庆当十一天朝万顺二银天朝万顺一“天正”钱一助国元宝三壮国元宝三十三、西夏货币钱币名称等级福圣宝钱三大安宝钱四大安通宝一贞观宝钱一元德通宝三元德重宝折二一大德通宝一天盛元宝八天盛元宝背星六铁天盛元宝背西五铁天盛元宝八天盛元宝铁母一乾祐宝钱四乾祐元宝三乾祐元宝大字一乾祐元宝行书三乾祐元宝铁母二铁乾祐元宝八天庆宝钱四天庆元宝四皇建元宝六皇建元宝大样五光定元宝楷书六光定元宝篆书一十四、金代货币钱币名称等级正隆元宝九五笔正隆四大定通宝九大定通宝背申五大定通宝二横酉七大定通宝背酉八大定通宝合背五大定通宝铁母二大定通宝折二四大定通宝折三四铁大定通宝七泰和通宝三泰和通宝折三三泰和通宝折十一泰和重宝五阜昌元宝三阜昌通宝三阜昌重宝四崇庆通宝一崇庆元宝一至宁元宝一贞祐通宝一贞祐通宝折三一十五、元代货币(一)方孔圆钱钱币名称等级大朝通宝一银大朝通宝三中统元宝真书一中统元宝篆书一中统元宝特小型三至元通宝平钱汉文四至元通宝平钱蒙文三至元通宝折二汉文三至元通宝折二蒙文四至元通宝折三汉文二至元通宝折三蒙文四元贞通宝汉文四元贞通宝供养钱五元贞通宝折二汉文三元贞通宝折三蒙文三元贞元宝折三汉文二大德通宝三大德通宝折二二大德通宝折三二大德通宝折五蒙文二大德元宝供养钱五至大通宝八至大通宝折二二至大元宝小型五至大元宝折二二大元通宝一大元通宝折二二大元通宝折十蒙文七铅大元国宝素背一大元国宝背龙纹一大元国宝背至大一皇庆元宝四延祐元宝五延祐元宝大样三延祐元宝折二型二延祐通宝四延祐通宝大样三延祐贞宝四至治元宝四至治通宝小型四至治通宝—大元至治四出三至治元年五泰定元宝五泰定通宝五泰定通宝大样三泰定元年大样四致和元宝四天历元宝四至顺元宝四至顺通宝大样三至顺壬申背护圣五至元通宝五至元通宝背玉三至元通宝背星月四至元通宝折二二至元通宝背四体书二至正通宝背寅四至正通宝背卯八至正通宝折二背午六至正通宝折二背寅八至正通宝折三背寅四至正通宝折三背午六至正通宝折三背辰七至正通宝背二八至正通宝背三四至正通宝背五四至正通宝背亥、五三至正通宝背亥、十三至正通宝背十、一两重三至正之宝背吉、权钞、伍分一至正之宝背吉、权钞、壹钱二至正之宝背吉、权钞、壹钱伍分二至正之宝背吉、权钞、贰钱伍分二至正之宝背吉、权钞、伍钱二交钞半分三(二)纸币钱币名称等级中统钞壹拾文一中统钞叁佰文一中统钞伍佰文一中统钞一贯二至元钞叁拾文一至元钞伍拾文一至元钞壹佰文一至元钞贰佰文二至元钞叁佰文一至元钞伍佰文二至元钞壹贯二至元钞贰贯三十六、元末群雄钱钱币名称等级龙凤通宝三龙凤通宝折二一龙凤通宝折三二龙凤通宝折三大样二天启通宝二天启通宝折二一天启通宝折三真书三天启通宝折三篆书一天定通宝五天定通宝折二五天定通宝折三五大义通宝五大义通宝折二五大义通宝折三五天佑通宝背一四天佑通宝背威二天佑通宝背叁四天佑通宝背五四十七、明代货币(一)制钱钱币名称等级大中通宝九大中通宝背京二大中通宝背桂一六大中通宝折二八大中折二背二、福三大中折二背广、二三大中通宝折三八大中折三背北平二大中折三背三、福二大中通宝折五七大中折五背济二大中折五背桂、五二大中通宝折十八大中折十背鄂、十五大中折十背十、广三洪武通宝九洪武通宝背鄂二洪武通宝背二钱八洪武通宝背广、二二洪武通宝背三钱八洪武通宝背桂、三二洪武通宝折五(光背)四洪武通宝背五三洪武通宝背五钱八洪武通宝背桂、五二洪武通宝背十五洪武通宝背十、一两七洪武通宝背北平、十六永乐通宝九永乐通宝背三钱一宣德通宝九省一宣德五弘治通宝九嘉靖通宝九嘉靖通宝背二钱二嘉靖通宝背三钱二嘉靖通宝背五钱二嘉靖通宝背十、一两二嘉靖通宝背十、一两雕母一特大型嘉靖通宝二隆庆通宝八万历通宝九万历通宝背正四万历通宝背厘八万历通宝背月五万历通宝合背四万历通宝大字八万历通宝雕母一万历通宝宽缘大样五万历通宝折二八万历通宝折二背月孕星四万历通宝折五十一泰昌通宝九泰昌通宝背月八泰昌通宝合背五心泰泰昌三背“万历通宝”合背钱五泰昌通宝宽缘折二四天启通宝九天启通宝背星六天启通宝背京四天启通宝背密五天启通宝合背六背“万历通宝”合背钱五背“泰昌通宝”合背钱五天启泰昌合文钱四天启通宝背一钱一分二天启折二背星、二二天启通宝背一钱二分五天启通宝折十七天启通宝折十背十七天启折十背十、一两四天启折十背十、一两、密三崇祯通宝十崇祯通宝三点通七崇祯通宝背一钱九崇祯通宝背工八崇祯通宝样钱四崇祯通宝背京三跑马崇祯六崇祯通宝背二九崇祯通宝背监、二六崇祯通宝背二、户二崇祯通宝背户、五七崇祯通宝背监、五八崇祯通宝背工、五六崇祯通宝折十三(二)南明钱币钱币名称等级弘光通宝背星九弘光通宝背凤七弘光通宝折二背贰五折二行弓弘光一隆武通宝九隆武通宝背工九隆武通宝背南三隆武通宝背留一隆武通宝折二七永历通宝九永历通宝背御六永历折二背二厘八永历通宝折三型七永历折五背五厘八永历折十背壹分八永历通宝折二篆书七大明通宝六大明通宝背户六大明通宝背工六大明通宝背帅五大明通宝背招一(三)明末农民起义军政权铜钱钱币名称等级永昌通宝八永昌通宝折五七大顺通宝八大顺通宝背工八。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字序:一三么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次至西利壮孝宋序良两周定延招明治直金长阜保咸契宣建政昭洪皇致贞重飞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清祥第统绍货通景开隆顺嗣会祺万圣裕道一刀战国燕一刀平五千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铢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年)铸。
么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么布二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中通宝大元至治大元国宝大元通宝大布黄千大吉铢大安元宝大安通宝大安宝钱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大定通宝大明通宝大泉五十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大唐通宝大夏真兴大康元宝大康通宝大朝通宝大顺通宝大义通宝大蜀通宝大齐通宝大德通宝大德元年大历元宝大辽天庆大观通宝布一百小泉直一中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
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
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
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
东晋夏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
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元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公元1206~1259年)铸。
[中学教育]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中古虽虽速虽虽照表国字序一三虽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 :次至西利孝宋序良周定延招明治直金虽阜保咸契宣建政壮两昭洪皇致虽重虽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祥第虽虽虽清通景虽隆虽嗣会圣寿广丰宝祺万裕道雍靖嘉虽熙福端虽穆虽虽虽一刀虽国燕一刀平五千西虽孺子居虽二年公元年虽。
(7)三虽西虽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年虽。
(14)虽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年虽。
(10)虽布二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年虽。
(10)大中通宝吴元朝朱元璋宋虽虽年虽公元年虽。
(1356~1367)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虽公元年虽。
(1308~1311)大元元国宝朝武宗至大年虽公元年虽。
(1308~1311)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虽公元年虽。
(1308~1311)大布黄国千新朝王莽始建二年公元年虽。
(10)大吉虽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年虽。
(557)大安元虽宝代道宗大安年虽公元年虽。
(1083~1091)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虽公元年虽。
(1076~1085)大安宝虽西夏惠宗大安年虽公元年虽。
(1076~1085)大宋元宝宝南宋理宗虽年虽公元年虽。
(1225~1227)大宋通宝宝南宋理宗虽年虽公元年虽。
(1225~1227)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虽公元年虽。
(1161~1189)大明通宝国南明虽王虽元年公元年虽。
(1646)大泉五十西虽孺子居虽二年公元年虽。
(7)大泉五百三大国吴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泉千当国吴三大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泉二千三大国吴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泉五千三大国吴帝嘉禾五年公元年虽。
(236)大唐通宝国五代十南唐玄宗中虽年虽公元年虽。
(958~961)大夏真真虽虽晋夏虽元年公元年虽。
(419)大康元虽宝代道宗大康年虽公元年虽。
(1074~1082)大康通宝虽代道宗大康年虽公元年虽。
(1074~1082)大朝通宝国号元朝蒙古未改大元以前公元年虽。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三孔布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
“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
新币十一铢为王莽篡权时候铸造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大泉五千,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传世极少,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
“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
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
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
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
大唐镇库币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所铸造(铸造的具体时间约为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即公元943-957年)“乾封泉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存世量相当之少。
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
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
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闽开元大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永隆通宝背闽铜钱五代直径52mm,美品。
五代初期,人称“白马三郎”的王审知继其兄王潮占据福建,受梁封闽王。
保大背天五代十国古钱币。
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
南唐保大元宝背天,折五型直径33mm,折拾型直径45mm,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字序: 一三么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次至西利壮孝宋序良两周定延招明治直金长阜保咸契宣建政昭洪皇致贞重飞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清祥第统绍货通景开隆顺嗣会祺万圣裕道雍靖嘉寿汉熙福端广庆穆兴龙应丰宝一刀战国燕一刀平五千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铢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年)铸。
么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么布二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中通宝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国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布黄千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吉铢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
大安元宝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
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安宝钱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宋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宋通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
大明通宝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大泉五十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大泉五百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当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二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五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唐通宝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
大夏真兴东晋夏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
大康元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康通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朝通宝元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公元1206~1259年)铸。
大顺通宝明朝大西国张献忠(公元1644年)铸。
中国年号铸币表朝代帝王在位时间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夏商周夏朝(前2070~前1600) 天然贝壳(前2070~商朝(前1600~前1046) 骨贝、铜贝、石贝前256) 周朝(前1046~前256) 空首布、平首布、陶贝、玉贝春秋战国魏国(前403~前225) “蒲反一釿”圆跨布、安邑二釿布齐国(前1046~前221) “齐之法化”刀币、墨刀、安阳刀燕国(前1046~前222) “明刀”刀币赵国(前403~前228) “晋阳半”尖足布币、邯郸刀楚国(前1042~前224) “郢爰”饼币、蚁鼻钱、陈爰饼韩国(前403~前229) “平阴”方足布币秦始皇帝(赢政) 前221~前210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前221~206) 二世皇帝(赢胡亥)前209~前207整顿半两钱的规章制度三世皇帝(赢子婴)前207~前206西汉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三铢半两・榆荚半两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前221~23) 少帝恭(刘恭)(吕后摄政)前187~前184八铢半两少帝弘(刘弘)(吕后摄政)前183~前180五分钱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四铢半两景帝(刘启)前156~前141武帝(刘彻)前140~前87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三铢钱・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始元、元凤、元平昭帝五铢昌邑王(刘贺) 前74宣帝(刘询)前73~前49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宣帝五銖、小五铢元帝(刘奭) 前48~前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四出五銖33成帝(刘骜) 前32~前7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哀帝(刘欣) 前6~公元1建平、元寿平帝(刘衎) 公元1~公元6元始孺子婴(刘婴) 公元6~公元8居摄、初始新王莽9~20 始建国、天凤、地皇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8~23)国宝金匮直万・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更始帝(刘玄) 21-23 更始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东汉光武帝(刘秀) 23~57 建武、建武中元建武五铢明帝(刘庄) 58~75 永平(25~220) 章帝(刘炟) 76~87 建初、元和、章和和帝(刘肇) 88~105 永元、元兴殇帝(刘隆) 106~106 延平安帝(刘祜) 107~125 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少帝(刘懿) 125順帝(刘保) 126~144 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冲帝(刘炳) 144~145 永熹质帝(刘缵) 146~146 本初桓帝(刘志) 147~167 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灵帝(刘宏) 168~189 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四出五铢废帝(刘辩) 189 减边五铢、延环五铢献帝(刘协) 190~220 初平、兴平、建安、延康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三国魏文帝(曹丕) 220~226 黄初沿用汉五铢明帝(曹睿) 227~239 太和、青龙、景初压五压金五铢(220~265)齐王(曹芳) 240~254 正始、嘉平高贵乡公(曹髦) 254~260 正元、甘露元帝(曹奂)(陈留王) 260~265 景元、咸熙吴大帝(孙权) 222~252 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会稽王(孙亮) 252~258 建兴、五凤、太平(222~280)景帝(孙休) 258~264 永安末帝(孙皓) 264~280 元兴、甘露、宝鼎、建衡、凤凰、天册、天玺、天纪蜀(汉) 昭烈帝(刘备) 221~223 蜀五铢・直百五铢・直百・直一· 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221~363)后主(刘禅) 223~263西晋、东晋、十六国西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 泰始、咸宁、太康、太熙、沿用旧钱惠帝(司马衷) 290~306 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265~316)怀帝(司马炽) 306~313 永嘉愍帝(司马邺) 313~316 建兴东晋元帝(司马睿) 317~322 建武、大兴、永昌赵王石勒造“丰货”明帝(司马绍) 322~325 永昌、太宁沈充造“沈郎五铢”(317~420)成帝(司马衍) 325~342 太宁、咸和、咸康成汉李寿造“汉兴”钱康帝(司马岳) 342~344 建元穆帝(司马聃) 344~361 永和、升平哀帝(司马丕) 361~365 隆和、兴宁海西公(司马奕) 365~370 太和简文帝(司马昱) 370~372 咸安孝武帝(司马曜) 372~396 宁康、太元安帝(司马德宗) 396~418 隆安、元兴、义熙北凉造“凉造新泉”恭帝(司马德文) 418~420 元熙夏造“大夏真兴”南北朝 (420~581)南朝武帝(刘裕) 420~422 永初少帝(刘义符) 422~424 景平宋文帝(刘义隆) 424~453 元嘉四铢孝武帝(刘骏) 453~464 孝建、大明孝建四銖、大明四铢前废帝(刘子业) 465 永光、景和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420~479)明帝(刘彧) 465~472 泰始、泰豫后废帝(刘昱)(苍梧王)472~477 元徽順帝(刘准) 477~479 升明高帝(萧道成) 479~482 建元武帝(萧赜) 482~493 永明刘悛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齐明帝(萧鸾) 493~498 建武、永泰东昏侯(萧宝卷) 498~501 永元 (479~502) 和帝(萧宝融) 501~502 中兴武帝(萧衍) 502~549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简文帝(萧纲) 549~551 大宝 梁 元帝(萧绎) 552~554 承圣(502~557) 敬帝(萧方智) 555~557 绍泰、太平 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武帝(陈霸先) 557~559 永定文帝(陈蒨)560~566 天嘉、天康 天嘉五铢 陈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 567~568 光大 (557~589) 宣帝(陈顼) 569~582 太建太货六铢后主(陈叔宝) 583~589 至德、祯明 北朝 道武帝(拓跋珪) 386~409 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 409~423 永兴、神瑞、泰常北魏 太武帝(拓跋焘) 423~452 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太和五铢(北魏)495年文成帝(拓跋濬) 452~465 承平、兴安、兴光、太安、和平(386~534) 献文帝(拓跋弘) 466~471 天安、皇兴孝文帝(元宏) 471~499 延兴、承明、太和 宣武帝(元恪) 500~515 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永平五铢孝明帝(元诩) 516~528 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孝庄帝(元子攸) 527~530 建义、永安 永安五铢(北魏)529年 长广王(元晔) 530-531 建明 节闵帝(元恭) 531 普泰 安定王(元朗) 531~532 中兴 孝武帝(元脩)532~534 太昌、永兴、永熙孝静帝(元善见) 534~550 天平、元象 小样永安五铢东魏 (534~550) 文帝(元宝炬)535~551 大统 大统五铢(西魏)540年 西魏 废(元钦) 551~554 —— (535~557) 恭帝(拓跋廓) 554~557 ——文宣帝(高洋) 549~559 天保 常平五铢(齐)553年废帝(高殷)559~560 乾明北齐孝昭帝(高演) 560~561 皇建武成帝(高湛) 561~564 太宁、河清(550~577)后主(高纬) 564~577 天统、武平、隆化幼主(高恒) 577 承光孝闵帝(宇文觉) 557 ——五行大布(北周)547年明帝(宇文毓) 557~560 武成北周武帝(宇文邕) 560~578 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布泉(北周)561年宣帝(宇文贇) 578~579 大成(557~581)静帝(宇文阐) 579~581 大象、大定永通万国(北周)579年隋文帝(杨坚) 581~604 开皇、仁寿置样五铢、五铢白钱炀帝(杨广) 604~617 大业(581~618)恭帝(杨侑) 617~618 义宁唐高祖(李渊) 618~626 武德开元通宝太宗(李世民) 626~649 贞观高宗(李治) 649~683 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乾封泉宝(618~907) 中宗(李显)684 嗣圣705~710 神龙、景龙(复国号唐)睿宗(李旦) 684~690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武后执政) 710~712 景云、太极、延和则天皇帝(改国号周) 690~705 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玄宗(李隆基) 712~756 先天、开元、天宝肃宗(李亨) 756~762 至德、乾元、上元乾元重宝·(史思明)得一元宝・順天元宝代宗(李豫) 762~779 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大历通宝(有内地与新疆铸两种)德宗(李适) 779~805 建中、兴元、贞元建中通宝(新疆铸)順宗(李诵) 805 永贞尚有“大”、“中”、“元”字钱宪宗(李纯) 805~820 元和穆宗(李恒) 820~824 长庆敬宗(李湛) 824~827 宝历文宗(李昂) 827~840 宝历、太和、开成武宗(李炎) 840~846 会昌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23局宣宗(李忱) 846~859 大中懿宗(李漼) 859~873 大中、咸通僖宗(李儇) 873~888 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昭宗(李晔) 888~904 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哀帝(李柷) 904~907 天佑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全忠) 907~910 开平、乾化开平元宝附刘仁恭铸: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順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907~923)末帝(朱友贞) 911~923 乾化、贞明、龙德附徐知诰铸:大齐通宝五代・十国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后唐庄宗(李存勖) 923~926 同光(923~936)明宗(李嗣源) 926~934 天成、长兴天成元宝闵帝(李从厚) 934~935 应顺(李从珂年号清泰,934-937)附南汉铸: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五代・十国附后蜀铸:广政通宝·大蜀通宝后晋高祖(石敬瑭) 936~944 天福天福元宝(936~946) 出帝(石重貴) 944~947 天福、开运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五代・十国附吴越铸:铅开元后汉高祖(刘知远) 947~948 天福、乾佑汉元通宝(947~950) 隐帝(刘承祐) 948~951 乾佑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五代・十国附南唐铸: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南唐开元后周太祖(郭威) 951~954 显德周元通宝(951~960)世宗(柴荣) 954~960 显德太祖(赵匡胤) 960~976 建隆、乾德、开宝宋元通宝北宋太宗(赵光义) 976-997 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960~1127) 真宗(赵恒) 998~1022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仁宗(赵祯)1022~1063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英宗(赵曙)1064~1067治平治平元宝·治平通宝神宗(赵顼)1068~1085熙宁、元丰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哲宗(赵煦)1086~1101元佑、绍圣、元符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徽宗(赵佶)1101~1125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欽宗(赵桓) 1126~? 靖康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南宋高宗(赵构) 1127~1162建炎、绍兴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孝宗(赵昚) 1163~1190隆兴、乾道、淳熙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光宗(赵惇) 1190~1194绍熙绍熙元宝·绍熙通宝(1127~1279) 宁宗(赵扩)1195~1224庆元、嘉泰、开僖、嘉定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理宗(赵昀)1225~1264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度宗(赵禥)1265~1274咸淳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恭宗(赵显) 1275 德佑端宗(赵昰)1276~1278景炎帝昺(赵昺)1278~1279祥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907~926 神册、天赞、天显、通行泉货·天显通宝太宗(耶律徳光) 926~947 天显、会同、大同会同通宝?(907~1125)世宗(耶律阮) 947~951 天禄天禄通宝穆宗(耶律璟) 951~969 应历应历通宝景宗(耶律贤) 969~982 宝宁、乾亨宝宁通宝圣宗(耶律隆绪) 982~1031 乾亨、统和、开泰、太平统和通宝兴宗(耶律宗真) 1031~1054景福、重熙景福通宝·重熙通宝道宗(耶律洪基) 1054~1101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天祚帝(耶律延禧) 1101~1125乾统、天庆、保大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西夏景宗(李元昊) 1032~1048显道、广运、大庆、天授礼法延祚(1038~1227) 毅宗(李谅祚)1048~1067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duo都、拱化西夏文福圣宝钱・惠宗(李秉常)1067~1086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崇宗(李乾順) 1086~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1139 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仁宗(李仁孝) 1139~1193大庆、人庆、天盛、乾佑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桓宗(李纯祐) 1193~1206天庆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襄宗(李安全) 1206~1211应天、皇建皇建元宝神宗(李遵顼) 1211~1223光定光定元宝献宗(李徳旺) 1223~1226乾定末主(李睍) 1226~1227宝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1115~1123收国、天辅(1115~1234) 太宗(完颜晟)1123~1135天会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熙宗(完颜亶)1135~1149天会、天眷、皇统海陵王(完颜亮)1149~1161天德、贞元、正隆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世宗(完颜雍)1161~1189大定大定通宝章宗(完颜景)1189~1208明昌、承安、泰和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卫绍王(完颜永济)1208~1213大安、崇庆、至宁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宣宗(完颜珣)1213~1223贞佑、兴定、元光贞佑元宝、通宝哀宗(完颜守绪)1223~1232正大、开兴、天兴末帝(完颜承麟) 1232 ——太祖( 铁木真)1206~1227——睿宗(拖雷) 1228 ——太宗(窝阔台)1229~1241——定宗(贵由)1241~1246——宪宗(蒙哥)1251~1259——元世祖(忽必烈) 1260~1294中统、至元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孛儿只斤氏成宗(铁穆耳)1294~1307元贞、大德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1279~1368) 武宗(海山)1308~1311至大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1320皇庆皇庆元宝英宗(硕德八剌)1321~1323延佑延佑元宝、通宝泰定帝(也孙贴木儿)1323~1328至治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天顺帝(阿速吉八) 1328 泰定泰定通宝、元宝文宗(图贴睦尔)1328~1329致和明宗(和世La)1329~1332天顺宁宗(懿麟质班) 1332 天历顺帝(妥欢贴睦尔)1333~1368至顺、元统、至元、至正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大周张士诚1353 天佑通宝大宋韩林儿1355 龙凤通宝天完徐寿辉1358 天启通宝·天定通宝汉陈友谅1360 大义通宝吴王朱元璋大中通宝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洪武洪武通宝恵帝(朱允炆) 1399~1402建文成祖(朱棣) 1403~1424永乐永乐通宝(1368~1644)仁宗(朱高炽) 1425 洪熙洪熙通宝宣宗(朱瞻基) 1426~1435宣德宣德通宝英宗(朱祁镇) 1436~1449正统景宗(朱祁钰) 1450~1457景泰英宗(朱祁镇) 1457~1464天顺憲宗(朱见深) 1465~1487成化孝宗(朱祐樘) 1488~1505弘治弘治通宝武宗(朱厚照) 1506~1521正德世宗(朱厚熜) 1522~1567嘉靖嘉靖通宝穆宗(朱载垕) 1567~1572隆庆隆庆通宝神宗(朱翊钧) 1573~1620万历万历通宝光宗(朱常洛) 1620 泰昌泰昌通宝熹宗(朱由校) 1621~1627天启天启通宝毅宗(朱由检) 1628~1644崇祯崇禎通宝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南明1644~1662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三藩1673~1680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清太祖(努尔哈赤) 1616~1626天命天命汉钱、天命通宝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1626~1643天聪、崇德天聪汉钱(1616~1911) 世祖(福临)1644~1661顺治顺治通宝圣祖(玄烨)1661~1722康熙康熙通宝世宗(胤禛)1723~1735雍正雍正通宝高宗(弘历)1736~1795乾隆乾隆通宝仁宗(顒琰)1796~1820嘉庆嘉庆通宝宣宗(旻宁)1821~1850道光道光通宝文宗(奕詝)1851~1861咸丰咸丰通宝·重宝·元宝穆宗(载淳)1862~1874同治同治通宝·重宝德宗(载湉)1875~1908光绪光绪通宝·重宝恭宗(溥仪) 1909~宣统宣统通宝1911太平天国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中华民国(1912~1949) 民国通宝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人民币(纸币、硬币)。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字序: 一三么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次至西利壮孝宋序良两周定延招明治直金长阜保咸契宣建政昭洪皇致贞重飞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清祥第统绍货通景开隆顺嗣会祺万圣裕道雍靖嘉寿汉熙福端广庆穆兴龙应丰宝一刀战国燕一刀平五千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铢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年)铸。
么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么布二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中通宝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国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布黄千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吉铢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
大安元宝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
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安宝钱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宋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宋通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
大明通宝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大泉五十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大泉五百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当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二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五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唐通宝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
大夏真兴东晋夏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
大康元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康通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朝通宝元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公元1206~1259年)铸。
大顺通宝明朝大西国张献忠(公元1644年)铸。
东晋(317~420)帝王: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发行钱币及备注: 赵王石勒造“丰货”帝王:明帝(司马绍)年号:永昌、太宁发行钱币及备注: 沈充造“沈郎五铢” 帝王:成帝(司马衍)年号:太宁、咸和、咸康发行钱币及备注: 成汉李寿造“汉兴”钱帝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发行钱币及备注: 北凉造“凉造新泉”帝王:恭帝(司马德文)年号:元熙发行钱币及备注: 夏造“大夏真兴”南北朝 (420~581)南朝:宋(420~479)帝王: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发行钱币及备注: 四铢帝王: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发行钱币及备注: 孝建四铢、大明四铢帝王:前废帝(刘子业)年号:永光、景和发行钱币及备注: 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南朝:齐(479~502)帝王:武帝(萧赜)年号:永明发行钱币及备注: 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南朝:梁(502~557)帝王:武帝(萧衍)在位时间:502~549 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帝王:敬帝(萧方智)在位时间:555~557 年号:绍泰、太平发行钱币及备注: 四柱五铢、两柱五铢南朝:陈(557~589)帝王:文帝(陈倩)在位时间:560~566 年号:天嘉、天康发行钱币及备注: 天嘉五铢帝王:宣帝(陈顼)在位时间:569~582 年号:太建发行钱币及备注: 太货六铢北朝:北魏(386~534)帝王:太武帝(拓跋寿)在位时间:423~452 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和五铢北魏 495年帝王:宣武帝(元恪)在位时间:500~515 年号:景明、正始、永平、延昌发行钱币及备注: 永平五铢帝王:孝庄帝(元子攸)在位时间:527~530 年号:建义、永安发行钱币及备注: 永安五铢(北魏)529年东魏(534~550)帝王:孝静帝(元善见)在位时间:534~550 年号:天平、元象发行钱币及备注: 小样永安五铢北朝:西魏(535~557)北朝:北齐(550~577)帝王:文宣帝(高洋)在位时间:549~559 年号:天保发行钱币及备注: 常平五铢(齐)553年北朝:北周(557~581)帝王:孝闵帝(宇文觉)在位时间:557 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 五行大布(北周)547年帝王:武帝(宇文邕)在位时间:560~578 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发行钱币及备注: 布泉(北周)561年帝王:静帝(宇文衍)在位时间:579~581 年号:大象、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注: 永通万国(北周)579年隋:(581~618)帝王:文帝(杨坚)在位时间:581~604 年号:开皇、仁寿发行钱币及备注: 置样五铢、五铢白钱唐(618~907)帝王:高祖(李渊)在位时间:618~626 年号:武德发行钱币及备注: 开元通宝帝王:高宗(李治)在位时间:649~683 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发行钱币及备注: 乾封泉宝帝王:肃宗(李亨)在位时间:756~762 年号:至德、乾元、上元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元重宝.(史思明)得一元宝顺天元宝帝王:代宗(李豫)在位时间:762~779 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发行钱币及备注: 大历通宝帝王:德宗(李适)在位时间:779~805 年号:建中、兴元、贞元发行钱币及备注: 建中通宝(新疆铸)帝王:顺宗(李诵)在位时间:805 年号:永贞发行钱币及备注: 有“大”、“中”、“元”字钱帝王:武宗(李炎)在位时间:840~846 年号:会昌发行钱币及备注: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23局五代十国后梁(907~923)帝王:太祖(朱全忠)在位时间:907~910 年号:开平、乾化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平元宝附刘仁恭铸: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帝王:末帝(朱友贞)在位时间:911~923 年号:乾化、贞明、龙德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徐知诰铸:大齐通宝后唐(923~936)帝王:庄宗(李存勗)在位时间:923~926 年号:同光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帝王:明宗(李嗣源)在位时间:926~934 年号:天成、长兴发行钱币及备注: 天成元宝帝王:闵帝(李从厚)在位时间:934~935 年号:应顺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南汉铸: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后晋(936~946)帝王:高祖(石敬塘)在位时间:936~944 年号:天福发行钱币及备注: 天福元宝帝王:出帝(石重贵)在位时间:944~947 年号:天福、开运发行钱币及备注: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后汉(947~950)帝王:高祖(刘知远)在位时间:947~948 年号:天福、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汉元通宝帝王:隐帝(刘承佑在位时间:948~951 年号: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帝王:太祖(郭威)在位时间:951~954 年号:显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周元通宝北宋(960~1127)帝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960~976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帝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间:976-997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帝王:真宗(赵恒)在位时间:998~1022 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帝王:仁宗(赵祯)在位时间:1022~1063 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帝王:神宗(赵顼)在位时间:1068~1085 年号:熙宁、元丰发行钱币及备注: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帝王:哲宗(赵煦) 在位时间:1086~1101 年号:元佑、绍圣、元符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帝王:徽宗(赵佶)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帝王:钦宗(赵桓)在位时间:1126~. 年号:靖康发行钱币及备注: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南宋(1127~1279)帝王:高宗(赵构)在位时间:1127~1162 年号:建炎、绍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帝王:孝宗(赵shen)在位时间:1163~1190 年号:隆兴、乾道、淳熙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帝王:光宗(赵敦)在位时间:1190~1194 年号:绍熙发行钱币及备注: 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帝王:宁宗(赵扩)在位时间:1195~1224 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帝王:理宗(赵昀)在位时间:1225~1264 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帝王:度宗在位时间:1265~1274 年号:咸淳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帝王:恭宗(赵显)在位时间:1275 年号:德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帝王:端宗在位时间:1276~1278 年号:景炎发行钱币及备注:帝王:帝丙(赵丙)在位时间:1278~1279 年号:祥兴发行钱币及备注:辽(907~1125)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位时间:907~926 年号:神册、天赞、天显、发行钱币及备注:通行泉货.天显通宝帝王:太宗(耶律徳光)在位时间:926~947 年号:天显、会同、大同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通宝帝王:世宗(耶律阮)在位时间:947~951 年号:天禄发行钱币及备注: 天禄通宝帝王:穆宗(耶律璟)在位时间:951~969 年号:应历发行钱币及备注: 应历通宝帝王:景宗(耶律贤)在位时间:969~982 年号:宝宁、乾亨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通宝帝王: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时间:982~1031 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帝王:兴宗(耶律宗真)在位时间:1031~1054 年号:景福、重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景福通宝.重熙通宝帝王: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时间:1054~1101 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乾统、天庆、保大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西夏(1038~1227)帝王:毅宗(李谅祚)在位时间:1048~1067 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宝钱.帝王:惠宗(李秉常)在位时间:1067~1086 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帝王:崇宗(李乾顺)在位时间:1086~1139 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帝王:仁宗(李仁孝)在位时间:1139~1193 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帝王:桓宗(李纯佑)在位时间:1193~1206 年号:天庆发行钱币及备注: 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帝王:襄宗(李安全)在位时间:1206~1211 年号:应天、皇建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建元宝帝王:神宗(李顺顼)在位时间:1211~1223 年号:光定发行钱币及备注: 光定元宝金(1115~1234)帝王:太宗(完颜晟)在位时间:1123~1135 年号:天会发行钱币及备注: 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帝王: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时间:1149~1161 年号:天德、贞元、正隆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帝王:世宗(完颜雍)在位时间:1161~1189 年号: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注: 大定通宝帝王:章宗(完颜景)在位时间:1189~1208 年号:明昌、承安、泰和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时间:1208~1213 年号:大安、崇庆、至宁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帝王:宣宗在位时间:1213~1223 年号:贞佑、兴定、元光发行钱币及备注: 贞佑元宝、通宝元(1279~1368)帝王:世祖(忽必烈)在位时间: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帝王:成宗(铁穆耳)在位时间: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帝王:武宗(海山)在位时间:1308~1311 年号:至大发行钱币及备注: 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帝王:仁宗在位时间:1311~1320 年号:皇庆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帝王: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1~1323 年号:延佑发行钱币及备注: 延佑元宝、通宝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在位时间:1323~1328 年号:至治发行钱币及备注: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在位时间:1328 年号:泰定发行钱币及备注: 泰定通宝、元宝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在位时间: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明(1368~1644)帝王: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间:1368~1398 年号:洪武发行钱币及备注: 洪武通宝帝王:成祖(朱棣)在位时间:1403~1424 年号:永乐发行钱币及备注: 永乐通宝帝王: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1425 年号:洪熙发行钱币及备注: 洪熙通宝帝王:宣宗(朱瞻基)在位时间:1426~1435 年号:宣德发行钱币及备注: 宣德通宝帝王:考宗在位时间:1488~1505 年号:弘治发行钱币及备注: 弘治通宝帝王:世宗(朱厚璁)在位时间:1522~1567 年号:嘉靖发行钱币及备注: 嘉靖通宝帝王:穆宗(朱载厚)在位时间:1567~1572 年号:隆庆发行钱币及备注: 隆庆通宝帝王:神宗(朱翊钧)在位时间:1573~1620 年号:万历发行钱币及备注: 万历通宝帝王: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1620 年号:泰昌发行钱币及备注: 泰昌通宝帝王:熹宗(朱由校)在位时间:1621~1627 年号:天启发行钱币及备注: 天启通宝帝王:毅宗(朱由检)在位时间:1628~1644 年号:崇祯发行钱币及备注: 崇祯通宝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发行钱币及备注: 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帝王:南明在位时间:1644~1662 发行钱币及备注: 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帝王:三藩在位时间:1673~1680 发行钱币及备注: 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清(1616~1911)帝王: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间:1616~1626 年号:天命发行钱币及备注: 天命汉钱、天命通宝帝王:太宗(皇太极)在位时间:1626~1643 年号:天聪、崇德发行钱币及备注: 天聪汉钱帝王:世祖(福临)在位时间:1644~1661 年号:顺治发行钱币及备注: 顺治通宝帝王:圣祖(玄烨)在位时间:1661~1722 年号:康熙发行钱币及备注: 康熙通宝帝王:世宗(胤禛)在位时间:1723~1735 年号:雍正发行钱币及备注: 雍正通宝帝王:高宗(弘历)在位时间:1736~1795 年号:乾隆发行钱币及备注: 乾隆通宝帝王:仁宗(顒琰)在位时间:1796~1820 年号:嘉庆发行钱币及备注: 嘉庆通宝帝王:宣宗(旻宁)在位时间:1821~1850 年号:道光发行钱币及备注: 道光通宝帝王:文宗在位时间:1851~1861 年号:咸丰发行钱币及备注: 咸丰通宝.重宝.元宝帝王:穆宗(载淳)在位时间:1862~1874 年号:同治发行钱币及备注: 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重宝帝王:德宗(载湉)在位时间:1875~1908 年号:光绪发行钱币及备注: 光绪通宝.重宝帝王:(溥仪)在位时间:1909~1911 年号:宣统发行钱币及备注: 宣统通宝太平天国帝王:洪秀全 发行钱币及备注: 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中国古钱币名称速查表(按拼音分类)B布一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半两战国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铸。
半两秦朝始皇帝(公元前221〜前210年)铸。
半两秦朝二世皇帝(公元前209〜前207年)铸。
半两西汉高帝(公元前204〜前195年)铸(榆荚半两)。
半两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始铸(八铢半两)。
半两西汉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始铸(五分钱)。
半两西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铸(四铢半两)。
半两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始铸(有郭半两)。
半环战国秦(公元〜年)铸。
布泉新朝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始铸。
布泉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始铸。
保大元宝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保大年间(公元943~957年)铸。
保宁通宝辽代景宗保宁年间(公元968~977年)铸。
宝庆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铸。
铁钱,分小平、折三两种C次布九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始铸长安战国秦(公元〜年)始铸。
重和通宝北宋徽宗重和年间(公元1118年)铸。
重熙通宝辽代兴宗重熙年间(公元1032~1055年)铸。
差布五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始铸。
崇宁元宝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铸。
崇宁通宝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铸。
崇宁重宝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铸。
崇祯通宝明朝思宗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铸。
崇庆元宝金朝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铸。
崇庆通宝金朝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铸。
常平五铢南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铸。
淳化元宝北宋太宗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铸。
淳佑元宝南宋理宗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铸。
淳佑通宝南宋理宗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铸。
淳熙元宝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铸。
淳熙通宝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铸。
秦朝:(^221-205)秦半两「径一寸二分J重十二铢西仪;越221~23)帝王:高祖(刘邦)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崔;三铢半两•榆英半两帝王:少帝恭(刘恭)年帛;无发行钱币及备崔:八铢半两帝王:少帝弘(刘弘)年导:无发行钱币及备崔:五分钱帝王:文帝(刘恒)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崔:四袜半两帝王:武帝(刘彻)年皋:題元、元光、元朔、元狩.元弟.元封、太初、天权、太胎、征和、后元发行钱币浚备注:三探钱郡国五铢济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帝王:昭帝(刘勢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株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鹿、神爵、五凤、甘爾、黃龙发行践币及备注:宣帝五株、小五株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发行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新〔8~23)帝王:王莽(莽巨君)年号:贻逢国、天凤、地皇发行黴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贺泉・国圭金匮言万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帝王:更始帝 <刘玄)年号:更始发行钱币及备崔:更贻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东权:1^5^220)帝王:光武帝 < 刘秀)年号:逮武、建武中元发行钱币及备注:逞武五铢帝王:灵帝(刘宏)年吕:題宁、直平、光和、中平发冇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帝王:废帝噩币及备崔:诚边五铢、延环五袜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冥平.建安.延康发行钱币及备崔:董卓五铢(无文小栽)三国魏1220-265)帝王:文帝〔嘗丕)年号:萤初塡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汉五铢帝王:明帝(W)年号:太和、書龙、長初歿行钱币及备注:压五压金五铢吴(222-280)帝王:大帝(賊)年号:韻、置龙、嘉禾、赤臥扳、神凤撕戰币及备阻大泉五百点泉当千以泉二千,大泉五千蜀(汉)(221-363)帝壬:勰釈刘备)年号:发锻币賭注:蜀五镣直百五镣直百直一太平百钱-世平碉-太平百金-定平-百西晋、东晋、十九园西晋(265^316)帝王:武釈司马炎)年号:泰蛛咸宁、太康、太照、麹贱币跆注常用I晦帝壬:惠帝(司费)年号:永照、来平、元康、永庇永宁、太安、永安、齟、妙、光照发磺币庚备泊」类小型磅泉泉、货货、货泉、槻、货布可能为当瞒蹒造东晋(317M20)帝王氏叙W)年号:M大兴、永昌发锚币璐注;飪确造嘩鉀帝壬:明叙司驰)年号:永昌、太宁发龜币及备泊沈充造“沈郎五栄帝王:成叙司马衍)年号:太宁、咸和、購发犢币及备注诚双李寿造噸兴”姣帝王;安帝(司強宗)年号;隆克元兴、义照麴贱币及备注讹能噸造新欷帝王:恭叙司马敵)年号:元照发慣币及备世:夏造'吠夏真密南北朝(420-581)南朝:箱42W4T9)帝王戊帝(眦隆)年号:越发横币跆总m帝王:疑帝(W)轄:孝棗旭发碗币玻逾:鏈嘛、大明疇帝王:前歸(聊业)年号:永光、鞠发冊币及备泊两除永光、鞠、肄(二劇南朝:齐(4酥502)帝王甩叙觸)年爭永明发横币跆注;四丿蟻山崩齐五株南朝:粱(502-55D帝王:武釈Sfii)战时间:502-549年号:天监、晋適、犬if、中大迟大同、中大同、楠断験币玻备注:天监五株、公式女撇靓賤五镣、太湃乐帝王遨帝(萧旖)在删间:555-557年号:蘇、太平发嶺币及备总四柱甜、南朝:陈(557-589)帝王:文帝〔陈倩)在位时间:560^566年号:天嘉、天康发廣币及备注:天嘉五株帝王:宣帝(陈顼)在怔时间:569-582年号:太建发石钱币及备泄:太货六铢北朝:itig (386-534)帝王:太武帝(拓跋寿)在位时间:423M52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預君正平发窝币及备注:太和五铢(j瀧)495年帝王:宣武帝(元恪)在位时间:500^515年号康明、正始、永平、延昌发行锚币及备注:永平五誅帝壬:孝圧帝(苗攸)在位时间:52TV0年号:建义、永安发行钱币及备建:永安五株(北魏)529年北朝:东:l®34-550)帝王:孝静帝(元善见)在位时间:534-550年号:天平、元象发石钱币及备注:小祥永安五硃北朝:西溉炉55T)北朝:北齐妙577)帝王:文宣帝(髙洋)在位时间:544559年号:天保发廣币及备注:常平五株(齐)55拜北朝:北周〔557~581)帝王:孝闵帝(宇文觉)在位时间:557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五行竝(北周)諭年帝王:武帝(宇文邕)在位时间:560-578年号:俣定、天和、逢徳、宣政发各钱币及备注:布北周)561年帝王:静帝(宇文衍)在位时间:沁51年号:犬象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性:永通万歐北周)579年fg:(581-618)帝壬:文帝(杨坚)在位时间:581^604年号:开皇、七寿发廣币及备建:駢五株、五株白钱3(618-907)帝王:高祖(李抑在位时间:618^626年号:武德的钱币及雒:开元通宝帝壬:髙宗(李治)竝时间:64W83年号:永徽、显庆、龙朔、瞬、鞫、总章、咸気上元、仪凤、调觴、永险开 耀、朮淳、弘道沟钱币及备注邀封泉宝在便时间:756〜762年号:至德、戏元、上元发行钱币及备注:更元重至•(史思明)得」元至顺天元至 花位时间:762-779年号:壬应、厂德、永泰、大历发行钱币及备注:犬历邇宝花位时间:779-805年号:題中、兴元、贞元发行钱币及备性:建中適宝(新SS )花位时间:805年号:永贞发行钱币及备左有吠、呻”、“元”字锚花位时间:840-846年号:会昌发行毀币尺备注: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SL 棗越.貳兖:涣B 泓瓠平;兴.累犠福;风丹.桂共23局五代+1后粱刖7~923)帝王:太祖(朱全忠)在位时间:907^910年号:开平、葩化沟毀币璐注:开平元宝附刘仁恭豪永安-十、-百、五 忌1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眛(仿獭祥)帝王:未帝(朱友贞)在便时间:91i~923年号:范化、贞明.龙徳发行钱币及备注:附佚知诰蒔:犬齐通呈后虜(923^936)帝王:圧宗(李存晶)在位时间:923-926年号:同光发不黴币及备性:附前蜀痔:永平元宝•逋正元宝•天没元宝•光天元 宝•咸庚元宝■葩徳元宝在位时间:92674年号:天宓长兴发廣币及备注:天成元宝 在位时间:934M35年号:应顺发行Wfi 璐注:附南滿:铅开元醛-齡重宝-騎通宝 在位时间:936^944年号:天福发离币轴也天福元宝 在位时间:944~947年导:天獵开运対钱币及甜:附聯:芥元通宝背恥福-永矗通宝-天徳重呈帝王:肃宗(李歹) 帝王:代宗(李號) 帝王:徳宗(李适) 帝王:顺宗(李诵) 帝王:武宗(李炎) 帝王:明宗(李嗣源) 帝王点帝(執幻后晋(936-946) 帝王:髙祖(石敬塘) 帝王:岀帝(石重贲)® (947-950)耗:髙祖(刘航)战时间:94T-948年号:天福、Efi发磯陋讎:翫通宝枉:歸(刘承祐战时间:948-951年号:就菠砖币及备注:附餓:肮通宝小織-觀泉宝大齡・瑚府宝H:太祖(輔)在位时间:951-954年号:雖拔蹄币及备注调越宝1^(960-1127)H:太祖(超酬)在位丽:9M 年号:建陰範徳淮发确就讎:宋元通宝f£:太宗佩光义)SEffi : 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鶴、做靴、至道断断及备注汰平懸・訛元宝・至道猛(颈)应运元宝帝王:騙(遊)我时间:998-1022年号:咸平、競、犬中祥张玮、黠斷断及备住咸平走•雕元宝・糊猛・天驪宝帝王;仁宗(齣)我时间:1022-1063年号;天圣、明道、灵惊宝元、錠、甌、fife至秫就发嶺币琳世琏元宝・明道无宝・鼬元宝・皇雜宝・康定无宝・艇宝・皇ffil宝・至磋・至櫃宝、SfflS・戟元宝・就2£帝王:神宗(姒)战时间:1068-1085年号:照宁、元丰賄織币璐总照宁元宝-照宁通宝・照宁重宝-元轆宝・元丰重宝帝王:器(辦)Sffli: 1086-1101年号:元林铝虽元符賄戰币璐注:元ffiS宝-貂圣元宝-铝圣通宝-疵重宝■元符11宝・元符重宝耗:赚(赵佶)战时间:1101-1125年号准悔国、計、M 曲、M宣和麴斷用讎嗟11宝•圣宋芯-圣宋通宝-計通宝-祟宁重宝-詩元宝-1«5・W£ -政和通宝・曲重宝-・宣柢宝-宣和通宝帝王唆宗(融)在醐间:1126"年号:觴麹師及备注:競元宝・髄甌南宋0127-1279)帝王:高宗(赵枸)蛊位时间:1127-1162年号:題炎、绍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適宝•逢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帝王:孝宗C^hen)在位时间:1163-1190年号:隆兴、乾道、淳熙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或道元宝■荐熙元宝•淳熙通宝帝王:光宗t赵敦)在位时间:1190-1194年号:绍熙发行黴币及备注:绍照元宝■绍熙逋宝帝王:宁宗(赵扩)在位时I间:1195-1224年号:庆元、蘇、开僖、斋定发行疲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適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信元宝-嘉定逋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帝王:理宗(赵陶)在位时间:1225〜1264年号:宝庆、绍定、谛平、嘉照、淳佑、宝佑、开庆、杲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夭宋元宝■犬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逋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苗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杲定元至帝王:度宗在位肘间:1265-1274年号:咸库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帝王:恭宗(赵显)在位时间:1275年号:德佑境行钱币及备注:帝王:端宗在位时间:1276-1278年号:杲炎发行钱币及备注:帝王:帝丙(赵丙)在位时间:1278〜1279年号:祥兴拔:行钱币及备注:辽〔907~11 ⑸帝王:宏祖C耶律阿保机)在位时间:907〜926年号:神册、天赞、天显、发行钱币及备注:通行泉货•天品通圭帝王:太宗C耶律徳光〉在位时间:926-94T年号:天显、会同、大同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迪宝帝王::世宗〔耶律阮)在位时伺:947〜951年号:天禄歿行钱币及备注:天禄適宝帝王:穆宗C耶律璟)在位时间:951~969年号:应历发行钱币及备注:应历逋宝帝王:杲宗〔耶律贤)在位时伺:969^982年号:圭宁、乾歹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逋宝帝王: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时间:982T031年号:或亨、统和、开泰、太平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帝王:兴宗(耶健宗真)在位时伺:1031-1054年号:杲福、1EB发行钱币及备注:長福通圭・重照通圭帝王: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时间:1Q54~11CI1年号:港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洁宁通宝•咸苑通宝・犬康通宝•犬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在位时间:1101-1125年号:乾统、天庆、保大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西夏(1038-1227)帝王:數宗(車谅祜)在位时间:1048^1067年号:延嗣宁国、天祐垂圣、福圣预道、拱北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圭钱 帝王;惠宗(李秉常) •大安通宝帝王:祟宗(李乾顺) 在也时间:1139-1193年号:犬庆、人庆、天盛、范祐发行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战■天盛、乾祐 在位时间:1193-1206年号:天庆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天庄圭钱•天庆元宝 在位时伺:1206^1211年号:应天、皇題拔:行我币及备注:呈建元圭 在位时间:1211-1223年号:光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光定元宝 在隹对间:1123-1135年圣:天合境行黴币及备注:伪齐刘穆:皇昌元宝、通宝、重宝 帝王: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时间:1149-1161年号:天德、贞元、正隆发行钱币及备崔:夭巻逋宝、元宝■皇统元宝帝王:世宗(在位时间:1161-1189年号: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帝王:章亲(完颜最)在也时间:H89-1208年号:明昌、承安、泰和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圭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时间:1208-1213年号:犬安、崇庆、至宁发行贱币及备注:奈庆元宝■亲庆通宝•至宁元宝 帝王:宣亲在位时阖:1213-1223年号:贞怙、兴定、元光发行钱币及备注:贞祐元圭.元(1279-1368)世祖(忽必型)在位时间:1260-1294年号:中统、至元发冇我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圭■至元邇宝 成宗(铁穆耳)在宦时I 间:1294-1307年目:元贞、大徳发冇栽帀及备崔:元贞元宝、通宝•大徳元宝、通宝 武宗(海山)在位对间:1308-1311年号:至大发行馥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 仁宗在位时间:1311-1320年号:皇庆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1-1323年号:延佑发行钱币及备崔;延怖元宝、通宝泰罡帝(也孙贴木儿)在位时间:1灵3~1323年号:至治炭行黴币及备注:至治元宝、通宝•犬元至治天顺帝(阿速吉丿I )在也时间:1328年号:泰定发行裁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在位时间:1067-1086年目:葩道、天賜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圣发行钱币最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 在位时间:1086-1139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r 雍宁、元德、正德、大德发行钱币及 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r 重宝■大德逋宝 帝王:仁亲(李仁孝)元宝帝王:桓宗(車純佑)帝王:饗亲(車安全)帝王;神宗(挙顺顼)金(1115-1234)帝王:太宗(完濒晟) W 14J 14J EL CL 14-1 14-1 m m m m 帝帝帝帝帝帝帝帝壬:顺帝(妥欢贴腔尔)在位时间:1333-1368年号:至顺、元抚、至元、至正发行钱币及备建:至顺元宝、逋宝、至元元 宝、適宝•至正通宝、之宝明(13687644)帝壬 帝王 帝王 帝壬 帝王 帝王 帝壬帝王帝王帝壬帝王 帝王 帝王 帝王太祖(努尔盼赤)在位时间:1616-1626年号:天命发行钱币及备忙:天命汉毀、天命通宝 太宗(星太极)在位时间:1626-1643年号:天聪、奈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聽没钱 世祖(辐临) 圣祖(玄脾)世宗(M ) 髙宗(弘历) 仁宗(顒琰) 宣宗(昱宁) 文宗在位时间:1851-1861年号:咸丰发行轅币旻备连:咸丰通宝■重宝•元宝穆宗(麟)在位时间:1862-1874年号:同治发窝币及謎鴻祥通恙祺祥重宝、同治通宝-重宝11(0)在位时间:1875-1908年号:光绪撕较币玻甜诜躇通宝-11 (浦仪)在翊间:19S1911年号:韵发战币及备注:宣统通宝太平天国帝王:洪秀金发锚币玻备注:天国通宝•夭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昱 太趙(朱元瓊)在位时间:1368-1398年号:洪武发石钱币及备注:洪武邇宝 成祖(朱疲)花位时间:1403-1424年号:永乐发行機币及备注:永乐通宝 仁泉(朱鬲炽)在位时间:1425年号:洪熙发行我币及备注:洪熙通宝 宣宗(朱膽基)在位时间:1426-1435年号:宣德发石钱币及备注:宣德邇宝 考宗在位时间:1488-1505年号:弘治发行皴币玻备注:弘治通宝 世宗(朱厚珊) 穆宗(朱载,厚) 神宗(朱翊钧) 光泉(朱第洛) 競(朱由校) 毅宗(朱由检)在位时间:1522-1567年号:爲靖发行钱币及备注:爲靖通宝 在位时间:1567-1572年号:隆庆发石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 在位时间:1573-1620年号:万历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 在位时间:1620年号:泰昌发行毬币及备注:泰昌通宝 在位时间:1621-1627年号:天启发石钱币及备注:天启邇宝 在位时间:1628-1644年号:崇祯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邇宝李自成、张献忠起兴发廣币购阻猖通宝■大砸宝■西壬赏功南明在位时间:1644-1662发衍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逋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適宝 三藩在位时间:1673~168Q 发行裁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邇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S (1616-1911)帝王帝壬帝壬帝王帝壬帝壬帝王帝壬 帝•王花位时I 间:1644-1661年号:顺治发行铁币及备建:顺治通宝 在位时间:1661-1722年号:鹿熙发行毬币及备注:康熙通宝 花位时间:1723-1735年号:雍正发行错币及备注;雍正通宝 花位时I 间:1736-1795年号:畝隆发行钱币及备建:戏隆通宝 在位时|间:1796-1820年号:嘉厌发行毬币及备注:嘉厌通宝花位时间:1821-1S50年号:道光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 帝王 帝王帝王。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字序: 一三么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次至西利壮孝宋序良两周定延招明治直金长阜保咸契宣建政昭洪皇致贞重飞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清祥第统绍货通景开隆顺嗣会祺万圣裕道雍靖嘉寿汉熙福端广庆穆兴龙应丰宝一刀战国燕一刀平五千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铢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年)铸。
么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么布二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中通宝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国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布黄千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吉铢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
大安元宝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
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安宝钱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宋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宋通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
大明通宝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大泉五十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大泉五百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当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二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五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唐通宝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
大夏真兴东晋夏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
大康元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康通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朝通宝元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公元1206~1259年)铸。
大顺通宝明朝大西国张献忠(公元1644年)铸。
中国历代王朝钱币大全!帝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帝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间: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太平通宝金钱中国最早发现宋代“淳化元宝”佛像金钱是在1988年春。
当时一个建筑施工队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台顶(即翠岩峰)佛塔旧址清理塔基时,挖出一千多枚在背面刻有两尊佛像的金钱,经考古学家和钱币专家鉴定,这就是中国宋代淳化年间铸造的“淳化元宝”佛像金钱(图一)。
从实物看,该钱径24mm,厚1.2mm,穿径5mm,佛像凸出浮雕2mm,每枚重12g,成色在96%以上。
该钱出土后曾被民工私分并倒卖,后来贩到香港钱币市场,一枚金钱刻换一辆高级轿车,其珍贵程度令人咋舌。
我国当代收藏家、著作家、钱币鉴定家华光普先生在其专著《彩照中国古钱目录》(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中,把该钱评定为一级。
每枚价值10万元人民币。
这种佛像金钱以其造型独特,雕刻细腻,图案精美和花纹精细的特有魅力,以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赢得广大佛教信徒和钱币爱好者的青睐。
宋代是中国古代金属铸币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
由实物图,我们可以看到,钱币正面刻有行书“淳化元宝”四字。
字体为宋太宗赵光义御笔亲书,笔法隽永流连,十分洒脱。
宋太宗一生酷爱书法,他即位后,留意翰墨,叫人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帖。
于淳化三年编刻成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拓赐给大臣,由此重刻翻摹,使帖学开始在宋代盛行。
钱币背面的两尊佛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右边为手持莲花,正结枷跌坐于八叶莲花宝座之上的观音菩萨。
宝座底下祥云缠绕。
左边为头上结发,双手合十,颜貌天真活泼,身体微向右侧站立在莲花瓣座上的善财童子,好一幅“童子拜观音”的画图。
宋初的淳化元宝有宋太宗亲自书写的真、行、草三种书体,即所谓御笔钱。
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的多种钱币都是宋徽宗所书,铁画银钩,号称瘦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