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造林技术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9
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为了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水土保持林是指在山区、丘陵、沙化地区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被恢复等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首先,进行科学的区域划分和选址。
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水土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科学划分水土流失危险区、植被恢复区和重点保护区,确定水土保持林的建设范围和重点区域。
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植被恢复措施,确保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效果。
其次,进行土地治理和准备工作。
在确定好建设范围和选址后,需要对土地进行治理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除杂草、石头等杂物,进行地表平整和改良土壤等工作,为后续的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还需要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如植物篱、沟渠等,加强土壤固定和水土保持效果。
接下来,进行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工作。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土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草本植被进行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
在植树造林时,要注意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合理布局,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在植被恢复方面,要注重草本植被的选择和种植密度,加强地表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最后,进行水土保持林的养护和管理。
水土保持林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是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定期对水土保持林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维护和修复,保证水土保持林的长期效果。
同时,还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利用,合理安排林地的经营活动,保证水土保持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土地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加强养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水土保持林的长期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开展20XX工程建设领域标准规范制定、修订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规范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国家资源战略安全,使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态效益而制定的。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和《工程建设标准出版印刷规定》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对水土保持林工程的基本术语、专业调查、小班区划调查、栽植材料调查、总平面图设计、新建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低效水土保持林改造工程设计、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其它工程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XX国建设部批准实施,由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负责具体管理工作,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调查规划设计院。
参编单位:XX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主要起草人:王宏伟、桑和会、杜滨宁、郭祥胜、赵有贤、薛秀康、蒋代书、高作峰、丰庆荣、宋菲、李建华等目录1 总则42 术语和定义53 综合调查63.1 一般规定63.2 专业调查63.3 小班区划调查73.4 栽植材料调查84 总平面图设计84.1 一般规定84.2 总平面图设计84.3 总平面设计图图面要求105.1 一般规定105.2 新建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115.3 低效水土保持林改造工程设计126.1 一般规定136.2森林防火136.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46.4 其它灾害防治147 配套工程设计157.1 一般规定157.2 管护用房157.3 道路工程167.4 其他工程16本规范用词说明17附录A 水土保持林工程综合调查因子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水土保持林工程造林模型树种配置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C 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选择表19附录D 水土保持林工程造林整地规格及应用条件表20附录E 水土保持林工程主要树种适宜密度表 <株/HM2>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土保持造林技术规程
1、土地选择:应根据水土保持要求,选择土地条件良好、土
壤条件适宜、水源充足、地形适宜等具备造林条件的土地。
2、树种选择:应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层深度及降雨等因素,取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3、造林设计:应针对所选用的树种,合理设计造林方案,包
括行距、株距、植树密度等要素。
4、地面准备:应对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去掉大石块、杂草、枯叶等。
5、植树施肥:应对植树区域进行施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6、植树操作:应确保植树操作严谨,质地好,避免断根、破
枝等不良现象。
7、浇水管理:应对新植树进行浇水管理,特别是在旱季应注
意补充水分,避免导致植树死亡。
8、防治病虫害: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造林效果。
9、养护管理:应对造林区域进行定期的养护管理,包括修枝、整形、除草、水源管理等。
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栽植工艺流程:清理场地→ 定点放线→ 整地挖穴→ 选种→ 运苗→ 栽植苗木→ 施基肥→ 施保水剂→ 踩实→ 浇水→ 覆土→ 养护管理→ 验收1、整理用地:整地时间应安排在雨季之前。
整地方式应根据项目区的立地条件和树种来确定。
鱼鳞坑的整地规格为50×30厘米。
在整地时,应将表土和心土分开放。
回填时,应先填表土,再填心土。
活土层的深度在大坑为35厘米,小坑为25厘米。
坑内不应有杂草、石块、灌木根等杂物。
2、放线:根据图纸标出种植地段、位置及品种的轮廓,并进行放线。
定点放线应严格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明确,标记明显。
定点放线后,应由设计和监理工程师验点,合格后方可施工。
3、挖坑:1)种植穴规格:树穴的直径和深度应根据苗木情况来决定。
乔木树穴的直径和深度,应根据土球的直径加入40cm,深度至少为70㎝,或根系底部距坑底深20㎝;灌木坑应按根系和土球的直径加大一倍,有足够深度,土球或根系底部距坑底深至少15cm。
2)施工工艺:挖种植穴应垂直下挖,穴槽壁要平滑,上下口径要一致,底部水平。
挖出的表土、河底土分别堆放。
穴底应留一层活土。
4、起苗:1)号苗:所有植物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
鱼生长有丰满干支体系和茁壮的根系,无缺损树节、擦破树皮、受风冻伤害或其它损伤。
植物应生长健壮,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适当的修剪。
A.乔木的质量标准:树干应挺直,枝杈应良好发育,不应有明显弯曲,无蛀干害虫和大于直径20cm未愈合的机械损伤。
树冠应丰满,枝条分布均匀、无严重病虫害危害。
移植时,根系或土球大小应为树木胸径的8—10倍。
B.灌木的质量标准:根系应发达,生长茁壮,无严重病虫危害。
灌丛应匀称,枝条分布合理。
从生灌木枝条至少在4—5根以上,有分干的灌木主干应明显。
2)起苗:A、裸根起苗:要求尽量保留主根,保持须根完好。
根系大小应为干径1.3m处的8—10倍。
尽量缩短根部暴露的时间,根系掘出后喷保湿剂或沾泥桨,用湿草包裹。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1.工程背景和目的(1)保护土壤资源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土壤侵蚀和土壤质量的退化。
(2)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增加,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3)提高耕地保育和风景园林的建设质量,提供美化环境,改善人居环境。
2.工程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设计应符合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科学原则:设计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选择适合的生物、技术和管理措施。
(3)可持续原则:设计应注重工程的长期效益,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4)区域协调原则:设计应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其他相关工程项目,实现协同发展和资源整合。
3.工程设计步骤(1)调查和评估: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地理、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工程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水土保持状况。
(2)设计方案: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符合工程要求的设计方案,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3)设计计算: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包括植被配置、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尺寸等方面的计算。
(4)设计图纸:根据设计计算结果,绘制设计图纸,包括工程剖面、工程平面和施工图等。
(5)施工和验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设计要求和技术措施(1)保持地表覆盖: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和植被密度,保持地表的覆盖度,减少土壤暴露和水土流失。
(2)控制坡面径流:采取适当的排水和排沟措施,减少坡面径流的速度和冲击力,防止坡面侵蚀。
(3)防止地块流失:根据地块的坡度和长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梯田、防护网等,防止地块的整体流失。
(4)改善水质:通过植被和土壤的滞留作用,减少农药和肥料等污染物在径流中的含量,改善水质。
(5)合理利用水资源:设计应注重水的循环利用,合理设置水源和灌溉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管理和维护要求总之,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制定的设计规范。
水土保持造林施工方案范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水土保持造林施工方案范本,以指导相关施工人员在执行水土保持造林工作时,确保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该方案范本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水土保持造林项目,包括森林防护林带、植物园、生态公园等。
2. 施工前准备2.1 项目背景描述项目的地理位置、土地类型和原有植被等基本情况,以便了解所需施工措施的具体要求。
2.2 目标和任务明确水土保持造林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例如保护土壤、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
2.3 技术要求和施工标准列出水土保持造林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标准,包括选用植物品种、设置防护措施、施工工艺等。
2.4 施工方案编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造林时间、施工方法、设备清单、施工流程等,确保施工过程有条不紊。
3. 施工过程3.1 土地准备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草和其他垃圾,确保土地整洁。
对于坡度较大的区域,需要进行地势整平和防护措施的设置。
3.2 植树造林按照预定的设计方案,在施工区域内按照设计密度进行植树造林。
选用可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并确保树苗质量良好。
3.3 防护措施设置根据土壤类型和施工区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固土措施、护坡措施、排水措施等。
确保植株生长过程中不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
3.4 养护管理在植树造林完成后,对新栽培的树木进行养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确保植物能够良好生长,并尽快形成稳定的植被。
4. 施工后评估4.1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已完成的水土保持造林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植物生长情况、水土流失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4.2 效果评价对水土保持造林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估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评价结果总结经验,为后续的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5.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个水土保持造林施工方案范本,通过合理的施工措施和科学管理,可实现对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的最大化。
水土保持林造林技术流程咱们今天来讲讲水土保持林造林的事儿。
这就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保护衣呢。
一、选地。
咱们得找个合适的地方种树。
这个地方呀,最好是那种容易水土流失的地儿。
比如说,在一些小山坡上,一下雨,土就跟着水流走了。
还有那些河边的地,土也很容易被冲走。
就像我家旁边的那个小土坡,每次下大雨,坡上的土就会被冲到下面的小路上,弄得路脏兮兮的。
要是在这样的地方种上树,树的根就像小手一样,紧紧抓住土,不让土乱跑啦。
二、选树种。
选树种也很重要呢。
咱们要选那些生命力强的树。
像杨树就很不错,杨树长得高高的,它的根能扎到很深的地方。
还有柳树,柳树喜欢水,种在河边再好不过了。
我爷爷就种过柳树,他说柳树就像个小卫士,守着河边的土。
而且柳树的枝条还可以编筐呢。
再就是松树,松树四季常青,它的叶子像针一样,它的根也很厉害,能在石头缝里扎根,在那些土比较少的山坡上种松树可合适了。
三、育苗。
育苗就像是照顾小娃娃一样。
咱们要先找一块小小的地,把种子种下去。
要给种子浇水,就像每天给小娃娃喂水喝。
阳光也要充足,种子就像小朋友一样,喜欢晒太阳。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种小树苗,我们刚开始没给小树苗浇够水,小树苗都有点蔫了,后来我们多浇了水,小树苗又精神起来了。
等小树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就像小朋友长大了一样,就可以把它们移栽到咱们选好的地方去啦。
四、造林。
把小树苗移栽到选好的地方的时候,要小心地挖个坑。
坑不能太浅,要是太浅了,小树苗的根就站不稳。
就像我们盖房子,地基要打牢一样。
把小树苗放进去,然后把土填好,再轻轻踩一踩,就像给小树苗的脚站稳了。
种的时候呀,小树苗之间的距离也要合适,不能太挤,太挤了它们就没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啦。
就像我们在教室里,每个小朋友都要有自己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一样。
五、养护。
小树苗种好后,可不能不管它们哦。
要经常给它们浇水,特别是在天气比较干的时候。
还要看看有没有小虫子来欺负小树苗。
我看到过一棵小树上爬满了小虫子,树叶都被吃光了。
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设计提案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对土地和水资源进行保护和治理,以防止地质灾害,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可持续发展。
经济林工程设计则是利用经济作物建立植被,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质和提高环境生态的作用。
本文将提出一份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设计提案,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保护。
一、概述本提案主要包括植物选择、区域布局、土壤改善、施工方案和后期管理等问题。
在设计方案中,选取以草本植物为主,树木为辅,建立以雨水流向为主的林分,以达到更好的水土保持和土地改良效果。
二、植物选择1. 草本植物:选择生长迅速,具有较强适应性以及抗寒、抗旱的草本植物。
具体品种包括蓝冰草、紫茎泽兰、青杆芦等。
2. 树木:选择生长快、抗寒、抗旱和能够形成地下根系的树木种类。
具体选用的品种有樟树、松树、水杉等。
三、区域布局水土保持经济林的布局应该根据地形、土质、植被等因素进行调查和测量,确保植被能够最好的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应选取具有较高的地形起伏,具有内部水源的区域作为建设地点。
四、土壤改善为了增加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的效果,需要改善土壤结构。
具体工作包括加入优质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调节土壤pH值等。
改善土壤后能够增加植物的生长和蓄水能力,从而发挥更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五、施工方案1. 参考样板,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2. 根据地形起伏及雨水流向,进行开挖沟渠、填筑坡地并进行绿化,加强对土壤和水的保持;3. 采用合适的栽植方式,确保植物的生长。
六、后期管理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后期管理是关键。
应该加强植物生长的监测和调验,加强土壤保育,并定期进行绿化的维护和保养。
总结:本文提出的水土保持经济林工程设计提案,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的植物品种,在构建雨水流向为主的林分,从而更好地达到水土保持和土地改良效果。
在施工和后期管理方面,都应该加强监测,确保植物生长。
在实践中,应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5.5.1造林设计原则与标准(1)设计原则①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林分环境,改善实地土地质量为目标。
②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
③营建复层林相,充分利用养分空间,建立稳定的生态体系。
④充分发挥各种实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8]。
(2)造林标准设计立地类型:阳向缓坡地、阳向陡坡、阴向缓坡地、阴向陡坡、梁峁顶。
整地时间:前一年雨季穴状整地。
造林季节:雨季植苗造林,全部承受养分袋植苗,植苗时将养分袋去掉,保持养分土完整。
幼林抚育:造林后三年内对幼林进展抚育。
5.5.2分水岭防护林分水岭是土壤侵蚀严峻地段,又是产生径流的发源地。
所以要严峻对待分水岭的水土保持。
通常分水岭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营造防护林为主依据分水岭的地形、土壤、土壤利用状况营造不同的防护林。
地形起着打算作用,例如,浑圆而开阔的分水岭可以在坡度陡段设置防护林,而尖削的分水岭,其林带最好设在分水岭的四周。
带宽一般不小于 6m。
由于条件恶劣,林带设计的树种选择、造林技术都要保证林带自身保护要求。
为了使林带正常生长,可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造林。
条件最恶劣的分水岭,可以只承受灌草或纯灌木形式,分水岭常有道路通过,分水岭下部又有农田分布。
所以分水岭防护林布置与道路、农田防护林三者相结合。
乔、灌、草;田、林、路、全面考虑,综合安排。
并不是全部的分水岭都要造防护林,依据侵蚀状况分段布置。
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见图 5.9。
图 5.9表 5.3树种类别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分水岭防护林配置表树种配置比例苗木用量造林面积(万株) (hm2)乔木白榆0.016 0.00163/2灌木沙棘0.021 0.00105.5.3侵蚀沟防护林(1)沟头防护林:大的荒溪沟头防护林也叫进水凹地造林[9]。
造林的目的是削减进入沟头的径流和降低流速,以阻挡沟头的溯源侵蚀。
其作用是使近水凹地形成局部拦蓄径流的地形。
在侵蚀进展到一、二阶段时,或者是较大的侵蚀沟时,沟头以上进水凹地面积较大,往往分水路和凹地两局部,水路可用灌木密植。
谈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摘要: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
是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作用表现在﹕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
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降落在林地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
本文对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
是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作用表现在﹕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
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降落在林地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
我国各地造林经验证明,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密度、精细栽植、抚育管理等基本措施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而适地适树、深整地、合理稀植、营造混交林则是水土保持造林的关键。
一.细致整地1.细致整地是保证造林成活和幼树生长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解决旱期土壤水分不足,改善以土壤水分为中心的生境条件。
只有通过细致整地,改变地形,拦蓄径流,同时翻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透水性和持水量,才能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保证幼树的成活和生长。
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预先整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气性和含水量后,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从而使有效氮、磷、钾的含量增加。
整地后,杂草明显减少,也减免了杂草对水分、养分的争夺。
为提高造林质量创造条件。
通过整地,清除了石块、草根,疏松了土壤,又将表土集中放置在栽植点周围,使直播、植苗时易于做到深栽、踩实,造林后也便于松土除草。
2.整地方法水平阶。
适用于坡面较为完整的地带。
水平阶是沿等高线里切外垫,作成阶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成反坡;阶宽1.0~1.5m;阶长视地形而定,一般为2~6m;深度40cm以上;阶外缘培修20cm高的土埂。
反坡梯田。
适用于坡面较为完整的地带。
一般多修成连续带状,田面向内倾斜成12°~15°反坡,田面宽1.5~2.5m;在带内每隔5m筑一土埂,以预防水流汇集;深度40~60cm。
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土保持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水土保持林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的内容。
1. 选址。
水土保持林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选择地势较高、坡度较陡、土壤较薄或者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进行种植。
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植被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种植水土保持林的地块。
2. 树种选择。
在水土保持林的种植过程中,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常见的包括杨树、松树、柏树等。
这些树种对于保持土壤稳定、减少水土流失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施方案中应该对树种的选择进行详细规划。
3.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树木的数量,密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水土保持林的效果。
一般来说,在坡度较大的地区,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以增强水土保持的效果。
4. 养护管理。
水土保持林的养护管理是保证其效果的关键,需要定期对水土保持林进行修剪、施肥、除草等管理工作,确保水土保持林的健康生长。
5. 效果评估。
在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中,需要对种植后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水土保持林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三、结语。
水土保持林的实施方案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对于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保持林实施方案,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水土保持林学》造林技术设计一:前言二:设计地区概况及立地分析三:造林技术设计(一)立地类型划分(二)造林类型设计(附)造林类型(典型设计)表四:结束语(小结)造林技术设计(作业)一、前言⊙主要阐述造林技术设计的重要性:林业生产周期长﹑造林成功与否关系到几十年上百年的大事,应以科学为依据。
因此,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并为以后的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稳定高效的林分结构,进一步提高人工林的产量、质量、各种效益必须要进行设计。
⊙造林技术设计要在充分调查社会自然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分别立地条件类型编制造林类型。
⊙设计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认真调查研究立地条件及林种的生物学特性,并广泛搜集群众的造林经验。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及树种特点提出相应的造林技术设计。
⊙造林技术(措施)设计作业包括:①树种的确定及树种选择设计;②群体结构设计;林分组成设计――单纯林,混交林(混交方式等)密度及种植点配置设计③整地技术设计:方法﹑规格﹑季节等;④造林方法设计:造林方法﹑季节﹑种苗规格及数量;⑤幼林抚育管林:松土除草等等一系列措施;二、涉及地区概况及立地条件通过造林地区概况分析进一步明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为完成上述设计提供依据。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条件降水特性、雨量、气候是否干旱﹑温度﹑热量等;分析地形地貌条件海拔高度、坡度大小、地形是否完整等;分析土壤条件土壤厚度、土壤水分、养分、矿质含量等;分析水文状况地表水、地下水、有无灌溉条件等;分析植被状况为树种选择提供依据关键要找出立地限制因子和主导因子:降水少﹑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应选择抗干旱树种营造生态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本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经济状况、主要产业,分析劳动力状况、交通状况等。
三、造林技术措施设计(一)立地类型划分:(本作业结合2个立地类型)Ⅰ、海拔>700m-阴坡-土层厚度>30cm(水源涵养林);Ⅱ、海拔<700m-阳坡-土层厚度<30cm(水土保持林);为每一立地类型设计一个造林类型(可以是多个造林类型);(二)造林类型设计(典型设计)1、林种设计立地类型Ⅰ:水源涵养林;立地类型Ⅱ:水土保持林;2、树种选择及林分结构设计(1)树种组成及混交类型、方式(方法)及混交比例⊙ 树种组成单纯林混交林(立地Ⅰ、立地Ⅱ)⊙ 混交类型、方法及比例(立地Ⅰ、立地Ⅱ)如:乔灌混交(类型)、带状混交(方式)、混交比例(乔木:灌木=x:y)(2)造林密度及种植配置(立地Ⅰ立地Ⅱ)⊙ 密度可用株行距表示;⊙ 种植点可以三角形和方形(正方形、长方形)(3)造林图式单纯林-造林图式混交林-造林图式即在树种组成密度及种植点配置确定以后,画图表示。
造林技术方案范文一、方案背景:二、方案目标:1.提高植被覆盖率:将目前的植被覆盖率由30%提高到60%以上,减缓土壤侵蚀速度。
2.提高水土保持能力:通过种植具有较强抗风固沙和固土的树种,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引入经济效益较好的树种,带动当地居民的收入提升,增加就业机会。
三、方案实施步骤:1.土地准备:(1)进行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类型和肥力情况,为后续树种选择和施肥提供依据;(2)清理杂草、疏伐植物,使土地准备种植。
2.树种选择:(1)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树种;(2)优先选择一些经济效益好的树种,如果木、桉树等;(3)同时引入一些具有固土保水功能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提高植被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3.播种和栽植:(1)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和要求,采用适当的种植方式:播种、苗木移栽等;(2)根据地形的起伏,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和浇灌设备,确保植物的生长需要得到满足。
4.管护措施:(1)定期进行施肥和浇水,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2)定期对植被进行修剪、杂草清理等工作,保持林地整洁;(3)加强监测和防治树木病虫害的措施,避免大规模的损失。
5.返还激励机制:(1)鼓励当地村民和居民参与造林工作,通过发放补贴、提供种苗等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2)建立实施效果评估机制,对参与造林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奖励,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造林工作中。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的实施步骤和措施,预期在数年后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起到良好的固土保水作用,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对当地的生态系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有效的返还激励机制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了造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一个针对地区的造林技术方案,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选择树种、加强管护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
《水土保持林学》造林技术设计
一:前言
二:设计地区概况及立地分析
三:造林技术设计
(一)立地类型划分
(二)造林类型设计
(附)造林类型(典型设计)表
四:结束语(小结)
造林技术设计(作业)
一、前言
⊙主要阐述造林技术设计的重要性:林业生产周期长﹑造林成功与否关系到几十年上百年的大事,应以科学为依据。
因此,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并为以后的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稳定高效的林分结构,进一步提高人工林的产量、质量、各种效益必须要进行设计。
⊙造林技术设计要在充分调查社会自然经济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分别立地条件类型编制造林类型。
⊙设计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认真调查研究立地条件及林种的生物学特性,并广泛搜集群众的造林经
验。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及树种特点提出相应的造林技术设计。
⊙造林技术(措施)设计作业包括:
①树种的确定及树种选择设计;
②群体结构设计;
林分组成设计――单纯林,混交林(混交方式等)
密度及种植点配置设计
③整地技术设计:方法﹑规格﹑季节等;
④造林方法设计:造林方法﹑季节﹑种苗规格及数量;
⑤幼林抚育管林:松土除草等等一系列措施;二、涉及地区概况及立地条件
通过造林地区概况分析进一步明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为完成上述设计提供依据。
⊙自然条件:
分析气候条件降水特性、雨量、气候是否干旱﹑温度﹑热量等;
分析地形地貌条件海拔高度、坡度大小、地形是否完整等
分析土壤条件土壤厚度、土壤水分、养分、矿质含量等;
分析水文状况地表水、地下水、有无灌溉条件等;
分析植被状况为树种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要找出立地限制因子和主导因子:降水少﹑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应选择抗干旱树种营造生态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
⊙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本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经济状况、主要产业,分析劳动力状况、交通状况等。
三、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一)立地类型划分:(本作业结合2个立地类型)Ⅰ、海拔>700m-阴坡-土层厚度>30cm(水源涵养林);
Ⅱ、海拔<700m-阳坡-土层厚度<30cm(水土保持林);
为每一立地类型设计一个造林类型(可以是多个造林类型)
(二)造林类型设计(典型设计)
1、林种设计
立地类型Ⅰ:水源涵养林;
立地类型Ⅱ:水土保持林;
2、树种选择及林分结构设计
(1)树种组成及混交类型、方式(方法)及混交比例
⊙ 树种组成单纯林混交林(立地Ⅰ、立地Ⅱ)
⊙ 混交类型、方法及比例(立地Ⅰ、立地Ⅱ)
如:乔灌混交(类型)、带状混交(方式)、混交比例(乔木:灌木=x:y)
(2)造林密度及种植配置(立地Ⅰ立地Ⅱ)⊙ 密度可用株行距表示;
⊙ 种植点可以三角形和方形(正方形、长方形)(3)造林图式
单纯林-造林图式
混交林-造林图式
即在树种组成密度及种植点配置确定以后,画图表示。
如混交图式:(某一立地类型)
3、造林地施工设计
(1)整地设计
①整地方式、方法(带状﹑块状﹑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等)
②整地规格(长﹑深﹑度00截面形状)
③整地季节时间等:⊙划出整地图式
(2)造林(栽植)设计
①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容器苗、裸根苗(是否截干等))
②造林季节与时间春﹑雨﹑秋及具体月份
③种苗规格、要求苗龄、苗高、地径及其他质量
要求
4、幼林抚育管理设计
⊙说明抚育管理的年限﹑年次数﹑时间及具体要求
⊙主要内容
①松土、除草
②平茬、除萌蘖
③是否补植(成活率41%~84%要补植)、提出补
植树种、规格及补植时间等
④病虫害防治
5、投资经费概算(可以不做)
(三)(最后要附)“造林类型设计表”-把所有内容列表表示
附造林类型表:
1、适用立地条件(立地Ⅰ或Ⅱ)
2、造林设计
3、造林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