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18
园区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水土保持方案篇一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尤其是环城露天矿山大量固体废弃物被排弃在排土场,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周围大气和水体被污染,并严重破坏矿山周围的自然景观,威胁周围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与此同时,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矿山废弃地的综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治理维护费用的投入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姑山铁矿的钟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及示范,通过示范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彻底解决了排土场生态环境破坏对居民生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和危害,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改变了综合治理“投入大、产出小”的局面,减轻了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经济负担,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类似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区概况1.1 研究区简介姑山铁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马鞍山市,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开采规模为150万t/a。
钟山排土场主要排弃姑山铁矿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已于20xx 年停止排土,排土场南北长约550m,东西宽约350m,共形成5个排土平台,标高分别为20m(1平台)、30m(2 平台)、40m(3 平台)、50m(4 平台)及60m(5 平台)。
排土场总占地面积约22.8hm2,其中4平台是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约5hm2。
钟山排土场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 053mm,最大年降雨量1 895.5mm,最大1d 降雨量316.1mm。
梅雨期最长达43d,梅雨量最多达530.9mm,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
降水季节性强,5~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
所在地区年平均风速2.46m/s,最大风速39.9m/s,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NE 和10.75%,年次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和8.98%。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录前言 (1)1方案编制总则 (2)1.1 编制目的及原则1.2 编制依据1.3 设计采用技术标准2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6)2.1 建设项目概况2.2 建设项目区概况3 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21)3.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的划分3.2 预测的内容和方法3.3 综合分析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3)4.1 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4.2 防治责任范围及设计深度4.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施总体布局4.4 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4.5 水土保持方案论证分析4.6 施工组织设计和分年实施计划4.7 水土流失监测5 工程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52)5.1 工程投资概算5.2 效益分析5.3估算结论6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62)6.1 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6.2 技术保证措施6.3 监督管理措施6.4 资金保证措施7 结论及建议 (64)7.1 结论7.2 建议8 附图及附件 (67)前言綦江县鱼栏咀水利工程位于重庆綦江北部,水库位于三角镇古柏村附近的通惠河上,距县城16km,距三角镇5km,地理座标东经106°44′,北纬29°05′。
项目以灌溉为主,兼有城乡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主要由水库枢纽和灌渠两大部分组成,水库总库容2520万m3,正常蓄水位352m,设计灌溉面积7.45万亩,解决县城、场镇及农业人口20.33万人和27.92万头牲蓄饮水。
工程建设可保障綦江县五个乡农用水源,缓解綦江县用水紧张的矛盾,对改变綦江县面貌,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重庆江河水电咨询公司委托我院编制鱼栏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接受委托后即派员进行现场踏勘,对工程情况进行了解,编制出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因考虑本工程目前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本方案设计深度按可行性深度进行设计。
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精选7篇)2023农村水土保持策划方案书篇11、基本情况1.1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
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
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184.9km2。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
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21.8℃,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01.9mm。
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
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
1.2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
河道整治长度8.96km,新建堤防长度14.65km。
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8.96km,堤防建设14.65km;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30471.21万元。
2、防治分区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3、水土流失预测3.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水土保持策划书3篇篇一《水土保持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生产力,特制定本水土保持策划书。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1)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2)进行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评估,明确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和主要原因;(3)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方案;(4)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挡土墙、排水沟等;(5)推广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技术,如免耕、覆盖种植等;(6)建立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
三、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1)成立水土保持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2)制定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3)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评估。
2. 第二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1)根据调查与评估结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方案;(2)组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3)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
3. 第三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1)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进行验收和评估;(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和完善水土保持规划和实施方案;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保障项目的资金需求。
3.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项目实施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4.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5.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五、预期效果1. 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⒈引言⑴项目背景说明项目的背景和目的,介绍为什么需要进行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⑵目标明确本方案设计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⒉可行性研究⑴土壤类型和特征描述项目区域的土壤类型和特征,包括质地、持水能力和侵蚀性等。
⑵气象条件分析项目区域的气象条件,包括降雨量、温度和季节变化等。
⑶地形和水文条件研究项目区域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包括坡度、流域分析和水文循环等。
⑷环境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源保护、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⑴水土保持技术选择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选择适合项目区域的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植被恢复、坡面防护和沟道治理等。
⑵工程措施设计设计具体的工程措施,包括排水系统、防护结构和沟渠建设等。
⑶农业措施设计制定农业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合理耕作和轮作制度等。
⑷教育与培训制定教育与培训计划,提高相关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⒋实施计划⑴项目时间表确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时间表,包括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
⑵资源分配确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所需的人力、财力和物资资源。
⑶风险评估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⒌监测与评估⑴监测指标确定监测指标,包括土壤侵蚀程度、植被恢复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率等。
⑵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频率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⑶评估方法制定水土保持效果评估方法,对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⒍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技术手册和监测数据表格等。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⑴水土保持法指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对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⑵环境影响评估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过程。
水土保持方案优秀4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这里是作者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水土保持方案优秀4篇,仅供参考。
水土保持方案篇一一、水土保持方案设计1.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由扰动地貌和破坏植被引发土壤侵蚀加剧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由弃渣不合理堆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组成,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地点为疏勒县巴合齐乡辖区河段,工程区内水土流失侵蚀类型以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为主,前者危害主要受自身环境因素影响,项目区以西北风为主,春季风速较大,灌区表层土壤干燥,常有沙尘天气,且天然植被无法得到充足的地下水补给,生长缓慢,因此风蚀加剧,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也会增加水土流失量;后者因河道防洪工程多为土堤,抗冲能力差,因此也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根据对主体工程报告的评估,对其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前瞻预测,由于工程建设临时施工道路等原因,项目区原地貌植被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再有,对于施工料场和生活区,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以防止出现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主体工程报告,结合项目区自然条件、主体工程布局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划分水土保持分区,主要分为河道护岸工程区、料场区、临时生产生活区和施工道路区共4个防治类型区。
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本身是一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应在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内,即将主体工程布置设计包括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也视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工程开发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做出防治安排,各分区措施布局如下:①河道护岸工程区。
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针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河道护岸工程,采用单排井柱加格宾石笼防冲顺坝护岸形式,对紊乱的河进行调整道,稳定主槽流路并减少河岸坍塌,进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②料场区。
道路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道路交通建设工程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道路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道路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其中水土保持是其中之一。
因此,做好道路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方案以某城市某道路工程项目为背景,旨在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的实施,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和沉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证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项目地区环境特点项目地区位于某城市的市中心区域,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为充裕,多集中在夏季。
地形起伏不大,地势较平坦,土壤主要以黄壤为主。
周边的植被较为繁茂,有不少地方处于水源保护区域范围。
三、水土保持方案1. 水土保持规划首先,对道路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进行科学规划,要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施工图,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
2. 土地整治对施工用地的土地整治,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在整治过程中不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土壤结构,减少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3. 绿化工程在道路工程项目完成后,进行绿化工程,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保持地表的稳定,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4. 地形保护在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地形保护,通过设置固定施工区、封闭开挖区域,减少水土流失。
5. 地表覆盖在施工现场进行地表覆盖,减少裸露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6. 施工工序控制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的施工工序控制,减少人为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减少施工活动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7. 雨水管理道路工程项目的雨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通过合理的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减少雨水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冲刷。
8. 定期监测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后,要定期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和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水土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XX市,总占地面积为XXXX亩,拟建设XXXX。
项目规划包括XXX。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不仅关系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
因此,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二、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在项目建设期间,可能会引起大量的土地开发和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能会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不良后果。
因此,必须对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
1. 土地开发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开发,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土地植被和土壤结构。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土地开发面积,保留原有植被,并设置合理的植被恢复和保护措施。
2. 土壤侵蚀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土壤侵蚀问题,特别是在雨季。
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例如,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同时加强植被覆盖,减少土地裸露。
3. 生态环境破坏项目建设可能会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等。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周边环境,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水土保持方案基于项目环境影响分析的结果,我公司制定了以下水土保持方案:1. 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尽量减少土地的开发面积,保留原有的植被。
对于已破坏的植被,要进行及时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同时,禁止在敏感土地开发区进行土地开发,如山地、湖泊等。
2. 植被恢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为此,我们将在项目周边地区进行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工作,同时设立保护区域,禁止随意砍伐原有的植被。
3. 排水系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通过沟渠、堤坝等措施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同时,对于水库等水域,将加强管理,确保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4. 生态环境保护在项目周边地区,我们将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区,禁止随意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法项目方案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和整治水土流失,合理使用水土资源,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___境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___,并___实施。
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第五条___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
___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依法承担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第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培养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人才。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___。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第十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
第十一条___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___全国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公告前应当将调查结果报___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xx小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 综合讲明11.1 主体工程概况、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11.2 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21.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判结论2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畴及面积 21.5 水土流失推测结果31.6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要紧工程量 31.7 水土保持监测41.8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41.9 结论与建议52 方案编制总则72.1 编制方案的目的及意义 72.2 编制依据 72.3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的确定 112.4 指导思想 112.5 方案编制原则112.6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113 项目概况133.1 项目差不多情形 133.2 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概况143.3 施工组织设计163.4 工程征占地193.5 土石方平稳与流向193.6 主体工程投资233.7 项目进度安排233.8 拆迁与安置234 项目区概况234.1 自然条件 234.2 社会经济概况304.3 水土流失及防治现状31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与评判325.1 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判325.2 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判335.3 主体工程土石方平稳与施工评判335.4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分析与评判34 5.5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阻碍因素分析365.6 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366 防治责任范畴及防治分区376.1 防治责任范畴确定的原则376.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畴确定的依据376.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畴结果376.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结果387 水土流失推测397.1 推测范畴和推测时段397.2 水土流失推测内容和方法407.3 水土流失量推测结果447.4 降雨入渗量运算 467.5 水土流失阻碍因素分析 487.6水土流失危害推测结果及综合分析49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50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50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设原则 518.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518.4 水土保持新增措施528.5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工程量548.6 施工组织 558.7 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569 水土保持监测589.1 监测目的 589.2 监测原则 589.3 监测时段 589.4 监测范畴和监测分区589.5 监测方法 599.6 监测内容和方案 599.7 监测设备、人员及费用估算629.8 监测制度 6210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6310.1 编制依据原则与方法6410.2 投资估算表 6610.3 效益分析7011 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7211.1 落实设计与明确责任7211.2 工程监理与水保监测7211.3 监督治理与资金治理7311.4 竣工验收与后期管护7412 结论与建议7412.1 要紧结论7512.2 建议 751 综合讲明1.1 主体工程概况、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1.1 主体工程概况(1)工程差不多情形****项目位于**区。
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一、项目基本情况本项目为某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主要涉及道路修建、土方开挖和填方等工程。
工程建设涉及的区域地势较为复杂,土地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定的水土保持隐患。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因工程施工给农田和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特编制此水土保持方案,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二、项目水土保持分析1.项目区域地形该项目位于山地和平原交接处,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
部分施工区域处在山脚或山丘附近,易受降雨和地质作用的影响。
同时,施工区域土壤大多为壤土和黏土,不易固化,存在较大的刷方风险。
2.周边生态环境项目周边有农田和林地,且水域众多,绿化率较高。
此外,还有居民点和村庄,以及交通要道、水源保护区等。
为保护这些自然资源不受工程影响,有必要合理规划水土保持措施。
三、水土保持目标1.确保水土保持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调,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2.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土地的影响,保障农田和林地的基本功能。
3.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泥沙流失,保证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安全。
4.采用合理的水土保持技术,降低工程造价。
四、水土保持措施1.地形保护针对地形起伏大的区域,采用梯田或地垅耕作方式,以减少水土流失。
在山脚、山丘等易受降雨影响的区域,设置防滑梯田,并保护山脉旁稻田,减缓水流和泥沙的冲击。
2.植被保护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保护周边的林地和绿化带。
在土地开挖和填方区域,按照计划进行绿化,加强草本植被的种植和保护,以减少土壤侵蚀。
同时,对于植被破坏的区域,加强护坡措施,避免裸露的坡面加速土壤侵蚀。
3.排水系统建设合理规划泥浆池等排水设施,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泥浆和污水。
同时,对排水渠道进行设计,降低雨水对施工区域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周边水域和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施工排水的监控,确保水质不受影响。
4.土方管理在土方开挖和填方过程中,加强对土方质量的控制,避免土壤质量不达标。
同时,对于土方的运输和堆放,选用合理的土方运输车辆,控制土方坡度,避免土方的滑坡和崩塌。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报告表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可持续发展。
项目涉及的区域为某地区,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实施计划与时间表、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二、区域水土保持现状该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三、潜在水土流失分析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情况,潜在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坡面侵蚀、沟谷侵蚀、风力侵蚀等。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四、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等。
具体措施包括修建挡土墙、种植植被、实施农业技术等。
五、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评估结果表明,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也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六、实施计划与时间表该项目的实施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等。
具体时间表如下:前期准备阶段(X个月)、施工阶段(X 个月)、验收阶段(X个月)。
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该项目的投资估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措施费用、生物措施费用、农业措施费用等。
效益分析表明,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也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风险评估与对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风险和挑战,如自然灾害、技术难题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如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技术水平等。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九、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报告表的编制和评估工作,我们认为该项目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且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一、项目概况某某公司拟对其位于某地的工厂进行改建工程,改建工程包括厂房、道路、排水系统等一系列设施的更新和改善。
改建工程将涉及大量的土地开挖、填方和土石方的运输等工作,因此需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不良影响。
二、详细方案1.项目区水土资源概况分析对改建工程所在区域的水土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型、地表水体和地下水资源等。
通过对水土资源的分析,确定改建工程对水土资源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水土保持问题。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基于对水土资源的分析,制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应包括:(1)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工程施工区域、临时堆放场地、开挖区域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
(2)地表和地下水保护: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和废水的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3)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对工程施工完成后可能出现的土地退化和植被减少问题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计划。
3.施工过程水土保护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地开挖、填方和土石方的运输等工作实施水土保护措施,包括:(1)土地开挖和填方:在进行土地开挖和填方工作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避免过度开挖和填方导致的土地破坏。
(2)土石方运输:合理规划土石方运输路线,减少对土地资源和地表水体的影响,采取防尘和防止土石方散落的措施,避免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3)施工废水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合理处理,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工程竣工后的水土保持管理在工程竣工后,对改建工程施工区域进行水土保持管理,包括:(1)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对施工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工作,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地退化和植被减少问题。
(2)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施工区域进行水土保持效果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确保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市的一片山区,是一处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的建设工程。
该项目规划为一个工业园区,包括工厂厂房、道路、绿化带等配套设施。
然而,由于地势较为陡峭,并且降雨量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对该项目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十分必要。
二、水土保持工程的目标1.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流失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稳定山体,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3.保护周边水体,减少污染;4.提升生态环境,促进周边植被的生长和恢复。
三、水土保持工程的方案1. 绿化工程针对山区地势陡峭的特点,我们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植被的保护和种植工作。
在工程结束后,我们将在山体上进行大面积的绿化,选用具有抓土力强、抗风性好的树种,如柳树、松树等。
通过提升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并且稳定山体,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 护坡工程在山区的道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采用陡坡短级、梯田式、台阶式等不同类型的路堤,结合配套的排水系统,有效固定坡体,提高坡面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3. 排水系统由于山区地域复杂,降雨量大,排水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
我们将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合理的排水沟、雨水花园等设施,以便及时排除雨水,保护山体并减少水土流失。
4. 土石方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合理利用施工现场产生的土石,通过填埋、平整等方法,为山体提供更多的支撑,防止山体塌方。
5. 监测和维护在项目建设结束后,我们将设立专门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通过定期巡检和维护来保障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水土保持工程方案的实施,我们预期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提高山体稳定性,保护周边水体、提升生态环境,并且为未来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
五、结语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山区的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我们将严格按照以上方案要求,全力保障工程的质量和长期稳定性,为当地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恢复做出积极贡献。
xx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概况 (1)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分析与评价 (3)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4)1.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4)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4)1.6水土保持监测 (4)1.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5)1.8结论与建议 (5)2方案编制总则 (7)2.1方案编制的目的 (7)2.2编制原则 (7)2.3编制依据 (8)2.4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10)2.5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10)3项目概况 (11)3.1工程特性 (11)3.2项目功能及规模 (11)3.3项目区现状 (13)3.4项目总体布局 (14)3.5施工规划 (18)3.6工程占地 (20)3.7土石方平衡及取土、弃渣规划 (20)4项目区概况 (22)4.1自然概况 (22)4.2社会经济概况 (24)4.3水土流失概况 (24)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29)5.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29)5.2工程建设合理性评价 (30)5.3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31)5.4结论与建议 (33)6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35)6.1工程占地 (35)6.2防治责任范围的界定 (35)6.3水土保持防治分区 (35)7水土流失预测 (37)7.1影响因子分析 (33)7.2预测时段的划分 (37)7.3预测范围及分区 (37)7.4预测内容和方法 (38)7.5水土流失预测 (39)7.6综合分析 (43)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44)8.1防治目标 (44)8.2水土保持方案 (44)8.3防治措施设计 (45)8.4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 (51)9水土保持监测 (54)9.1监测目的 (54)9.2监测的意义 (54)9.3监测规划 (54)9.4监测成果及其报送 (56)9.5监测的实施 (57)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59)10.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59)10.2效益分析 (65)11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67)11.1组织领导与管理措施 (67)11.2保障措施 (68)11.3资金来源及管理 (70)11.4监督保障措施 (70)12结论和建议 (72)12.1结论 (72)12.2建议 (72)13附件 (73)13.1附件1委托书 (73)13.2附件2相关附件 (73)13.3附件3投资估算附表 (73)13.4附件4附图 (73)1综合说明1.1项目概况1.1.1项目基本情况xx项目是由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住宅区,项目位于交界处,东面与xx市中心城仅一河之隔,不到5分钟步行路程。
项目区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书1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1.1 自然条件项目区地质构造属川中褶带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区。
区内包括有龙凤场向斜、中心镇背斜、钱塘镇向斜和大石桥背斜及合川向斜;它们以龙女寺背斜为核心,呈半环状的构造形迹。
项目区大地构造区域属四川中台坳,亦称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
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和遂宁组。
沙溪庙组面积最大,主要由紫红、棕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紫灰、黄灰、灰棕色中至细粒长石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结核,砂岩中大型斜层理发育。
遂宁组主要分布在峨眉小流域,岩性单一,以棕红色厚泥岩为主,剥蚀风化深,以保水保肥力差的红石骨子为主要成土方式,土壤粘、廋、干旱、缺有机质。
北部地貌为台地、中部地貌为高丘、南部地貌为丘陵。
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但从未进行过综合治理。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及耕地坡度组成情况见下表:表1-1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注:耕地坡度是指耕作面坡度。
项目区的气候,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其特点是: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风小湿度大。
春有连阴雨,夏常有伏旱,秋多绵雨,冬少寒潮。
表1-4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气温: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7.8℃,一年之中1月最低,日均温度为7.2℃,8月最高,多年日平均温度为28.3℃。
历年极端温度,1961年1月17日最低为-3.7℃,1972年8月27日最高为41.4℃。
日照:项目区地处亚热带低纬度、日照资源本应丰富,但是,因受西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交汇影响,造成秋、冬、春三季天空云层多且低厚,雾日持续时间长。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89h。
降水:项目区降水季节性、地区性差异明显、夜间降雨多于白天。
液态水多,固态水(雪、冰雹)少。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28mm,其中1968年最高,为1428mm;1961年最低,为828mm。
6-8月为暴雨最多时期,最早暴雨5月即可出现,由于降雨不均,暴雨多,强度大,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旱洪灾害几乎年年都有。
项目区洪水由暴雨形成,历时一般为一天左右,洪水发生季节与暴雨相应。
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09mm,3-6h最大降雨量为72mm;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135mm,3-6h 最大降雨量为86mm。
项目区属涪江、嘉陵江水系。
涪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253 kg/m3;输沙率为665 kg/s,最大为2930 kg/s;输沙量为2112万t/a,最大为9240万t/a;浸蚀模数为731.1t/km2,最大为3130t/km2。
嘉陵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9 kg/m3,最大为5.24 kg/m3;输沙率为5356kg/s,最大为11800 kg/s;输沙量为16910万t/a,最大为37400万t/a;浸蚀模数为1077.4t/km2,最大为2368t/km2。
1.2 自然资源项目区主要成土类型是灰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泥土,只有峨眉小流域是红棕紫色水稻土和红棕紫泥土。
灰棕色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为上下沙溪庙组的紫色砂泥岩风化的坡积物或残积物。
土层深厚,矿质养分含量丰富,潜在肥力高,保肥供肥性好,是项目区水稻生产和水旱轮作的主要基地,自然植被为柏树、桉树、竹类、青杠、马尾松、马桑等。
灰棕紫泥土主要分布在各向斜轴部及两翼的丘陵坡地,光热资源丰富,是旱粮作物和多种经营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成土母质为棕紫、灰棕紫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砂岩,母质风化度不深,矿质养分丰富,先天肥力高,胶体品质好,保水保肥力强,宜种性广。
自然植被有柏树、青杠、桉树、马尾松、泡桐、香樟、竹类等;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苕、胡豆、豌豆和其它各种杂粮;经济作物有辣椒、地瓜、南瓜、白菜等;经济林有广柑、梨、桑树等。
红棕紫色水稻土成土母质系侏罗系遂宁组,主要岩石为红棕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钙质或石英粉砂岩,底部为砖红色石英粉砂岩。
本土属土壤粘重,通透性差,易滞水遭受湿害,且酸碱度较高,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锌的有效性低,水稻易缺锌坐蔸,小麦发黄。
红棕紫泥土成土母质为侏罗系遂宁组的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泥质或石英砂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土壤胶体品质差,土内含有岩石碎屑,风化度浅,土质瘦,背肥,作物长势差。
自然植被稀少,只有零星柏树和杂树以及竹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苕、豆类以及一般蔬菜。
1.3 社会经济情况渝南项目区位于合川市西部,嘉陵江与涪江之间,国道212线、遂渝铁路、合武高速路(在建)均从中穿过,有中型水库(白鹤水库)一座,符合“四沿”战略规划。
项目区涉及三庙、古楼、太和、隆兴、大石等5个镇,46个行政村,分为白鹤、宝龙、峨眉、南溪河、骑龙河、阜陵、盆古、桐梓沟、望仙等9条小流域。
其中:白鹤、南溪河、骑龙河、阜陵、桐梓沟5条小流域属世界银行贷款水土保持合川项目区。
总人口10.52万人,农业人口9.74万人,农业劳动力5.40万个。
项目区农业人均耕地0.17 hm2,农业人均基本农田0.06 hm2,农业人均经果林地0.007 hm2。
1.农村产业结构。
2004年,项目区农业总产值12903.0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743.7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0%;林业产值608.9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牧业产值4076.6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6%;渔业产值473.6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
农业人均产粮663公斤,农业人均纯收入1910元。
2.农业生产。
项目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09.31hm2,粮食总产量64531.26t。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2.68 hm2,总产量90.08t。
经果林面积652.63 hm2,年产量1733.33t。
牧业养殖主要有猪、牛、羊等,最主要的是饲养猪,以农户饲养为主,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专业户集中饲养。
项目区有养殖水面356.56hm2,年产鲜鱼592.12t。
项目区农业生产情况见下表:项目区粮食在满足自给基础上有所剩余,剩余部分用于出售。
用材林地仅85.23 hm2,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遭严重破坏;仅有经果林652.32 hm2,基本上是新栽植或对原有果园改造而成,但种植比较分散,无论是大石、古楼的枇杷,还是大石、隆兴、太和现有的蚕桑,尽管局部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发展,但从整体上讲还是未集中成片,规模较小。
项目区应该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做大做强水产产业,形成以“库塘为主,稻田为辅”的生产格局,重点抓特色鱼的发展。
1.4 水土流失特点项目区位于合川市西部,属中强度侵蚀区。
侵蚀类型主要为面蚀,侵蚀面积达111.89km2,占幅员面积的59.3%,其中:轻度侵蚀21.24 km2,中度侵蚀38.44km2,强度侵蚀33.90 km2,极强度侵蚀14.58 km2,剧烈侵蚀3.73km2。
土壤侵蚀模数为2630t/(km2·a),年土壤侵蚀总量达49.64万t。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上,坡度越大流失强度越强,另外荒山荒地、疏幼林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在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主导因子分区方法,项目区划分为北部台地强度侵蚀区、中部高丘极强度侵蚀区和南部丘陵中强度侵蚀区。
北部台地强度侵蚀区包括白鹤、宝龙两条小流域。
土地总面积为4870.69 hm2,水土流失面积为2785.56 hm2,占类型区总面积的57.2%。
其中轻度流失597.80 hm2,占流失面积的21.5%;中度流失852.74hm2,占流失面积的30.6%;强度流失743.29hm2,占流失面积的26.7%;极强度流失469.88hm2,占流失面积的16.9%;剧烈流失121.85hm2,占流失面积的4.4%。
选择宝龙小流域作为典型小流域进行设计。
中部高丘极强度侵蚀区包括峨眉、南溪河、桐梓沟、骑龙河四条小流域。
土地总面积为8106.12 hm2,水土流失面积为5163.91hm2,占类型区总面积的63.7%。
其中轻度流失758.19hm2,占流失面积的14.7%;中度流失1959.51hm2,占流失面积的37.9%;强度流失1615.52hm2,占流失面积的31.3%;极强度流失667.27hm2,占流失面积的12.9%;剧烈流失163.42hm2,占流失面积的3.2%。
选择南溪河小流域作为典型小流域进行设计。
南部丘陵中强度侵蚀区包括阜陵、盆古、望仙三条小流域。
土地总面积为5898.41hm2,水土流失面积为3239.78 hm2,占类型区总面积的54.9%。
其中轻度流失768.20 hm2,占流失面积的23.7%;中度流失1031.81hm2,占流失面积的31.9%;强度流失1030.97hm2,占流失面积的31.8%;极强度流失321.15hm2,占流失面积的9.9%;剧烈流失87.65hm2,占流失面积的2.7%。
选择盆古小流域作为典型小流域进行设计。
1.5 水土保持治理现状等项目区地处合川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59.3%,年土壤侵蚀总量达49.64万t,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地农民群众生活比较贫困的根源。
大量的泥沙输入涪江、嘉陵江,不仅造成下游河床抬高,淤塞水库、塘堰,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使项目区旱灾、洪灾频繁,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差,项目区农业人均纯收入仅有191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863元,是合川市扶贫重点地区之一。
据我们调查,发生了水土流失的地块,与没有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块相比较,前者要多施肥料40%左右,而产量比后者低25%左右。
1993年,发生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达80%,减产1600万kg粮食。
项目区没有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但当地政府组织栽种了一些柏、桑等,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
由于治理规模小,分布零星,治理效果不明显,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合川市经过10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水土保持机构,培养造就了一批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才。
其中,合川市级水保机构共有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8人,项目区镇级水土保持技术人员10人。
合川市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已有十多年。
在十多年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全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技为先导,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建成了一批以小安溪、灵凤河、海子溪为代表的示范小流域,在全市形成了较大影响,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在合川市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有管理优势,有人才优势,有技术优势,更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将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