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在生活的大潮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人打交道,很多人都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他们或是带给我们启迪,或是让我们感觉朴实,或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人间真爱。
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了解文章所写的来龙去脉是抓住文章中人物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
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外貌:外貌又称肖像,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以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语言: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动作:阅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好多人物都是抓住他(她)的动作来写的。
因为人物的动作同样能明显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因此,阅读文章时,要多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注意,并品味琢磨其特别的地方,即不同职业和性格的人物,不仅仅语言不同;反过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又会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活动:人物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
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而突出其个性的。
心理活动刻画得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深人细致,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细节:细节指那些对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生活小事、动作、语言、神态等。
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人物丰满和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
读者对一个生动的细节进行分析品味,会感到人物思想品质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会对文章理解更深。
环境:人物的一切活动都与他(她)所处的环境分不开,并受到环境的制约。
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要点,把握思路。
做记叙文阅读时,先看题再读文,带着问题看文章,具有明确的阅读目标,从中找出答题的关键点。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归纳要点,把握思路。
做记叙文阅读时,先看题再读文,带着问题看文章,具有明确的阅读目标,从中找出答题的关键点。
在读文章时要注意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
另外,阅读时可以按照时、地、原因、人、事的顺序进行,抓住文章的故事性和情节性。
2.理解段落或句子,分析作用。
在读文章时要明确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重点句子,然后从全文结构上分析,句子或段落是否具有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后呼应等作用。
从内容上看,一般重点段落在开头则具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的作用;在文中则是埋下伏笔,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在文末,则是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
3.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十分重要,阅读全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文中展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句子。
如人物描写的句子,可以通过这些描写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环境描写,可能都对人物形象起到映衬烘托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记叙文开头的作用记叙文开头作用:1、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2、为下文作铺垫。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有的开头就是设置悬念的单一作用,有的和上述结合在一块。
文章此点容易读出和解答,不再赘述。
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五种表达:1、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2、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3、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4、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5、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如何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好以人为主的记叙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
记叙文通常是通过叙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因此,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自己发生过的真实事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历。
2.确定故事的结构。
记叙文可以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也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回忆。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开始部分可以通过引入人物或背景信息来吸引读者的注意;中间部分是故事的主体,要交代事件的经过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尾部分可以总结故事的教训或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3.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因此需要给人物赋予个性、动机和情感。
可以通过描写外貌、言行举止、思考方式等来塑造人物形象。
同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营造出真实的情感氛围。
4.运用生动的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手法,可以通过形象的描绘来使故事更加生动。
可以运用五感知觉来描写场景和人物,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同时,避免使用过于庞杂的词汇和长句,保持语言简练、流畅。
5.把握好节奏和转折。
故事的节奏要合理把握,既要有紧凑的叙述,又要适度放慢节奏,给读者喘息的时间。
同时,要运用转折点和高潮来提升故事的吸引力和张力。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次修改和润色,确保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同时检查逻辑关系和段落结构的合理性。
最后,建议多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不断积累阅读和写作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预习: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按照记叙的对象可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
二、知识讲解考点1写人记叙文的特点:通过描述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体会人物的特点,塑造人物形象体现文章主题。
写人记叙文的类型:①一人一事一品质;②一人几事一品质;③写自己;④写他人;⑤写群体。
考点2刻画人物形象常用方法: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②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特点;③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人物的特点。
考点3常见考查题型以应对方法: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人物+事件+结果②细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主旨。
方法:人物+事情+情感+事理③分析人物形象。
方法:抓描写方法,抓典型事例(注意多件事中的详略部分),抓情感态度。
三、例题精析【例题1】落第不灰心曾巩,北宋江西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胞弟、表弟共6人,几次在科举考试中都未考中进士。
有一年,曾巩与大弟应试,,不料又名落孙山。
他的家乡有个不喜欢曾家子弟的人,作了一首诗讽刺曾巩。
诗云:三年一度科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
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曾巩对此并不介意,也不灰心,一再教育诸弟要经得住失败的考验,在学习上要永不懈怠,刻苦攻读。
嘉佑初,曾巩与胞弟、表弟共6人,都被当地举荐应试。
在赴京参加省试前夕,6人一同来到堂屋,拜别曾巩母亲。
曾母感叹地说:“你们6人当中,只要有一人金榜题名,我就心满意足了!”考试张榜:曾巩兄弟6人都中进士,且名次都在前列。
【题干】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幅对联中所讲的“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
【答案】项羽勾践【解析】这幅对联很有励志性,对联写了历史上两个很有名的故事以及人物,通过我们的积累可知“破釜沉舟”是项羽,“卧薪尝胆”是勾践。
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巩“落榜不失志”,找出相关语句。
阅读理解——记叙文五步阅读法我们来重温一遍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在本册学习中,记叙文阅读是我们的学习重点,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深度学习记叙文阅读。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记叙文阅读的五大方法。
记叙文的五步阅读法这是一种根据文章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记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
如:游记、日记、人物传记、参观记等等。
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面5个步骤:(一)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中,确定是以哪个为主。
如:《爬山虎的脚》一文,属于状物的记叙文,主要围绕“爬山虎的脚”展开描述。
《爬天都峰》一文,属于记事的记叙文,主要围绕“我”、爸爸和素不相识的一位老爷爷互相打气爬上天都峰一事展开讲述。
(二)抓记叙要素记叙文的内容,无论是哪种记叙类型,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只有弄清文章的六要素,才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对事情的叙述。
如:《麻雀》一文,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起因),它的母亲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经过),“我”深受感动,带走了猎狗(结果)。
(三)理叙述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补叙五种,最常见的是前三种。
在阅读时,只有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事。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重点学习)倒叙:先写事情的结果,再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
(非重点)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事件有关的事,然后再接着记叙。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能突出中心。
(非重点)(四)分文章层次准确地划分文章层次,对于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章主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写人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写人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细读题目
阅读前,先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确定题目类型。
如果是判断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词,如"是"、"不是"等;如果是填空题,要注意题干中的空格,看看空格前后有什么提示性词语。
2.重点阅读关键句
阅读记叙文时,一般要重点阅读关键句,这些句子通常包含了文章的核心信息。
如果是判断题,一般会出现在文章中间,如果是填空题,一般会出现在文章开头或结尾。
3.注意人物的性格特征
记叙文中的人物通常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描写的。
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人物的言行举止,从中推断人物的性格特征。
4.运用常识判断
记叙文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熟悉的地名、人名、事件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
小学语文各类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1写人类文章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阅读方法:1.感悟人物的外在形象。
2.读懂人物语言。
3.分析人物动作。
4.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
5.关注人物所处环境。
6.分析细节描写。
7.抓住文章主要情节。
2记事类文章记事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四大要素的交代给我们的有效阅读提供了重要信息。
阅读方法:1.仔细地去阅读,去发现作者将要告诉我们的事情。
2.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基本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能够比较精确地概括出文段的段意,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能根据作品中提供的事情或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
3咏物类文章以描摹物体的形状、状态、色彩等元素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称为咏物类记叙文。
阅读方法:1.理解作者具体写了什么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写物的整体,后写物的部分;还是先写物的部分,后写物的整体;是先上后下,还是与之相反,等等。
3.要明白作者“咏”的物是什么,是怎样由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咏”的;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通过联想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仔细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绘景类文章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大自然的各种风物景致、社会环境中的人文建筑、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
阅读方法: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从景物的哪些方面来写其特点的。
2.分析描写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等顺序)。
3.理解作者在文章里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作者是怎样把对景物的感情融合到景物中去的,用了哪些生动的语言。
4.仔细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议理类文章议理类散文,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的、历史的小故事来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写人的作文技巧写人的作文技巧1。
观察周围的人,注意他们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生活习惯等。
2。
对写人的记叙文的阅读分析,要了解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性格,以及他们的爱好、情趣、品格等。
3。
把人物写进作文中,必须把人物当做你写作的主体,决不能写成“流水账”。
4。
如果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来,要写出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5。
要选择真实的材料,做到有真情实感。
6。
要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主后次的顺序安排材料。
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写人的作文技巧2。
写好人物语言我们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好人物的语言:一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捕捉人物的语言。
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口吻,还要认真揣摩人物的特定的心情。
二是要抓住人物特定的心情状态下的语言,如欢乐、惊奇、愤怒、委屈等。
三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写出人物的语言特色。
例如写母亲说的话时,可以抓住她平时很少说而只在关键时刻才说的那些话,表现她在关键时刻总是心中有儿女。
写父亲的语言,要写出父亲沉默寡言,在家庭生活中往往处于支配地位,但在外边却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一是要有联想和想象。
也就是说,在作文之前,作者头脑中应展开一幅人物生活的画面,并将自己融入其中。
二是选择典型事例。
所谓典型事例,即最能反映人物思想品质,或性格特征的事例。
它包括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神态、处境等。
如:你可以通过一件事来写一个人;也可以选择一个片断,来表现一个人的某种精神。
为了便于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作者可以选取最能反映这种精神的典型事例。
另外,文章还应该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避免套话,废话。
二是要在表达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鲜明生动。
常用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比喻、拟人、夸张等。
第一,多用比喻。
用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使读者更容易接受,记得更牢。
第二,多用拟人。
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教学江苏省靖江市东兴镇惠丰小学 万成燕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写人记叙文的文体特点,选择有效的策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研究文本、发展思维的同时,习得阅读文本的策略,掌握表达形式,感悟到文本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并逐步受到感染。
在教学写人类文章时,要单篇讲读,精心研读细节,关注文本特色。
如果注意以下这几点,可提高教学效果。
一、抓住人物的外表特征,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人物的外表包括容貌、神情、体态、衣着等,往往是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的活动。
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中有这样一段:“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这段文字正是使用了外貌描写,这样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让大作家萧伯纳非常喜欢,所以同她玩了很久。
二、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1.“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海水淹了。
”“火呢?”“灭了。
”“机器怎样?”“停了。
”这几段话是哈尔威船长和洛克机械师的对话,简短有力,思路清晰,突出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
这几段话的描写也很有特色,没有一个提示语,全部采用短句,显得干净利索,果断有力,突出表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如果加上提示语,反而会让人感觉啰嗦无力,缺乏紧张感。
2.动作描写同样能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最后的姿势》中有这样一句描写谭千秋老师的:“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拉”“撑”“护”三个动词的准确运用,表现了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
3.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靠心理描写来突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个性如《钱学森》一文中:“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我们可以体会到钱学森的思念之情、爱恋之情、急迫之情。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阅读记叙文(散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清文章结构:记叙文(散文)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来组织文章。
在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散文)往往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时要关注这些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3. 把握文章主题:记叙文(散文)的主题通常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来体现的。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和感受,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4. 赏析语言艺术:记叙文(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优美、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感受语言的魅力。
5. 联系生活实际:记叙文(散文)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阅读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6. 勤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记录下来,这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也方便日后复习和回顾。
总之,阅读记叙文(散文)需要我们细心品味、用心感悟,通过不断地阅读和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怎样阅读写人类文章我们这里所讲得写人类文章,主要就是指以记人为主要内容得记叙文。
写人得记叙文主要就是通过对典型事件得叙述与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得描写,反应人物得思想品质或性格爱好。
阅读写人类记叙文要注意一下几点:1、准确把握人物得形象人物形象得刻画,一般就是通过对人物得外貌、动作、语言与心理等得描写来完成得。
外貌就就是人物得外形特征、面容、体态、衣着等;人得动作时受人得思想感情支配得,能具体表现人物得思想感情与性格特点;语言就是人得思想感情与个性得直接而具体得表现;心理活动则能表现出人物得精神面貌与内心活动。
分析好作品中对人物得外貌、动作、语言与心理得描写,就能较好地把握作品所刻画得人物得形象。
2、准确抓住人物得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得特点,而且就是多方面得。
我们可以从人物得身份、职业、年龄、外貌、动作、语言、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考虑,并抓住文中所叙述得典型事件进行分析、把握。
3、准确抓住对人物得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就是对人物得外貌、语言、动作、姿态与表情等细小环节作细致而具体得描写。
准确地抓住对人物得细节描写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作品中人物得性格与思想感情。
*例题1聪明得农家女有一个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一个金钵,她心想着“如果我把金钵送给国王,国王一定会赏给我很多钱。
”农夫得女儿很聪明,她说:“我们只有金钵没有金杵,我担心国王会怀疑您把金杵藏起来了。
”农夫不相信女儿得话,坚持要拿金钵去见国王,国王果然怀疑农夫偷藏金杵,就把农夫关进大牢。
农夫十分懊悔,就在大牢里不停喊着:“当初真应该听女儿得话。
”这话传到国王耳朵里,国王很好奇,就对农夫说:“假如您得女儿真得那么聪明,就让她来救您出去吧!”国王出了一个难题,她说:“您到皇宫来,不准穿着衣服,也不准光着身子:不准骑马、乘车,也不能走路。
如果您能做得到,我就放了您父亲。
”农家女想了一个办法,她把自己得衣服脱掉,这样她就没穿衣服,然后她再拿一张大渔网,把自己得全身裹起来,这样就不算光着身体了。
写人阅读抛砖引玉写人的文章,一般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通过一件或者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
那么阅读的时候,我们有哪些方法来帮助我们阅读呢?一、通过人物的特点来体会人物的个性及品质。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事、物,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时,就得去仔细认真的去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多方面的描写,从而进一步的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抓住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是必然离不开记事的,人是文章的中心,而事,则是为表现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写人的文章一般会用事来表现人物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特征。
所以阅读的时候,要抓住的事例,认真的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道德情操!三、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看其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抓住关键词句。
写人文章里写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其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
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
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一、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huán hái)……”“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liàng liang)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写人记叙文的结构方式(5篇范文)第一篇:写人记叙文的结构方式写人记叙文的结构方式文章的结构方式,也就是文章的骨架。
有了中心,有了材料,就需要有一个骨架把它们支撑起来。
写人记叙文可分为写单人和写群体的。
写单个人可以“以一事写一人”或“以多事写一人”。
写群体的文章就像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实际上是写一个团体的共性,我们不主张大家写群体。
写人文章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两种。
1.多事一人——总分总式总分总式适用于用几件事写人的文章。
写多事通常也就代表着多角度,我们建议大家用相互联系的几件事情来写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典型特征。
所谓的总分总式,即开头点明题旨,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
接下来的主干部分通常包括好几个小段,每一小段相对独立,分别叙述几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
这是整篇文章的重点,具体的写法还须运用其他的写作知识来斟酌。
结尾部分总结中心,加强文章的力量,同时也可以照应到开头部分,做到首尾呼应。
如例文一。
文章是我们班的吴梅娟写的。
开头部分使我们了解作者描写的对象是自己的“高”。
主体部分写了三件事,具体描写自己外貌高、学习高、品德高,结尾总结,表达自己爱高、追求高的精神,与开头呼应。
例这就是我我,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高人”。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高”时时刻刻都陪伴着我。
在外貌上,我长得“高”。
仅仅只有十三岁的我,却已具有同龄人的破记录——一米七。
这对于一个女生来说是多么不幸,可我却十分喜欢。
刚迈入中学,高挑的我第一时间就让老师同学们对我的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体育课时,我的高为我夺得了荣誉——跑步时,我迈开大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大家远远地甩下了;跳远时,我长腿轻轻一蹬就合格了……我爱我的“高”。
在学习上,我追求“高”。
中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崭新的字眼。
每门功课,我都努力地学,努力地让每个老师都认识我;在作业上,我以百分之百的认真攻破道道难关,考试时,我更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一丝不苟地做,终于获得老师一次次的赞扬。
终于,老师看到了我的存在。
情到深处爱无言——写人记叙文阅
读指导
一、情到深处爱无言——写人记叙文阅读指导
1. 文章结构: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描述一个深深爱着对方却无法表达出来的故事。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始,讲述了作者在当时的心理活动,接着以一种朦胧的态度,通过不同的情境,来揭示了作者对对方的深情;最后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用平静的语调来表达了作者对对方的爱意。
2. 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充满深情却无法表达的故事,通过不同的情境,来揭示作者对对方的深情。
文章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用平静的语调来表达了作者对对方的爱意,传达出“情到深处爱无言”的主题。
3. 文章重点:本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始,讲述了作者在当时的心理活动,接着以一种朦胧的态度,通过不同的情境,来揭示了作者对对方的深情,最后以一种豁达的态度,用平静的语调来表达了作者对对方的爱意,传达出“情到深处爱无言”的主题。
4. 阅读技巧:
(1)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发展,弄清文章中的人物关系和主题;
(2)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3)仔细分析文章中字句的意义,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
(4)留心文章中提及的相关背景信息,明白文章的脉络。
记叙文中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⒉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了新意。
⒊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象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
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
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
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⒋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
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⒌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⒍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现代文分类阅读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3、记叙顺序的作用一、顺叙通过事情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和按照认识的发展来叙述二、倒叙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三、插叙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
回答句式: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4、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可算做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全方位地表现主题。
但是,第三人称也有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
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
5、记叙线索:以物件为线索(题目)、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文中变化的词语有时鲜明)、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6、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7、开头作用:A:(倒叙)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写人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分析人物的外貌外貌描写(亦即肖像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神态)、姿态、服饰(衣着)等方面的描绘。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
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抓住“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这样的语句来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见父亲虽受折磨却依然坚定慈祥。
<二> 分析人物的动作人的动作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能具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如《一夜的工作》“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从这段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周总理审阅记录稿是多么地认真仔细,总理对工作是多么负责任。
<三> 读懂人物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
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从父亲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把革命工作放在第一,全然不顾个人安危。
<四> 分析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
对人的心理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
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个性的。
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窃读记》“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呆下去……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段心理活动描写,让读者深刻地了解到“我”渴望阅读热爱阅读的思想感情。
<四> 分析人物所在的环境人物的一切活动都与他(她)所在的环境分不开,并受到环境的制约。
读书了解人物时,分析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语言以及心里活动。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环境如此恶劣,母亲、朋友都劝父亲离开北京,可父亲坚决留下来,可见父亲视革命工作胜过自己的生命,完全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五> 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相对于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而言。
它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特定人物形象,从侧面间接表现特定人物形象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由于侧面描写是含蓄地表现特定人物形象,因而更能够自然地、潜在地诱导读者的思想情绪,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获得极高的审美情趣,所以又称为“烘云托月”。
如《顶碗少年》“一切重新开始。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中……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加线词句就虽没直接写少年顶碗动作之难、技艺之精,但通过对观众表情和动作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出来。
快速阅读训练(一)毛主席爱读书毛主席小时候十分喜欢读书。
他特别喜欢阅读我国的古代小说。
13岁那年,他白天在田里劳动,非常辛苦;夜晚在油灯下认真读书。
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他总是坚持读书。
有一次,毛主席在野外放牛。
他让牛在田边吃草,自己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起书来。
看着,看着,他竟忘记了他的牛。
突然,有人大喊:“牛吃菜啦!牛进我家菜园里吃菜啦!”毛主席听到了喊声,知道自己闯祸了。
1.文中的“闯祸”是指什么?2.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毛主席在野外放牛,为什么到了别人的菜园里吃菜都不知道?(二)战胜命运的孩子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埋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身边经过,听到了他们的埋怨。
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聋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 "接着,他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
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
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
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觉得失明反倒有利。
因为,他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睛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们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的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 突然( )伤心( ) 避免( )高度集中( ) 闻名天下( )2.在两个孩子埋怨命运不好时,老人对他们说了一些话,使他们开始新的追求,用横线画出来。
3.给第一大段选择恰当的段意。
( ) 两个孩子命运不幸,一个耳聋了,一个眼瞎了,十分痛苦。
两个孩子的理想破灭了。
他们感到失望,埋怨命运不好。
两个孩子都非常伤心,十分痛苦。
4.概括二,三大段的段意。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三)爱迪生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是美国人,小时侯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
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
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得一些瓶子罐子。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
火车有一节专供乘客吸烟的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
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翻了。
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
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
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并没有动摇。
他重新搞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查一点弄瞎了他的眼睛。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继续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格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只做了多少次实验。
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十几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灯丝。
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等1000多种的东西。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顽强()不懈()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因为他4.仔细阅读短文,想一想: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大发明家?。
(四)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bēi bèi)回家。
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答应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fēn fèn)量才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shān shàn)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慢慢――( ) 友情――()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3.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里打“√”。
(1)毛驴说的。
()(2)牛大哥说的。
()(3)老山羊说的。
()4.请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5.毛驴听了牛大哥和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