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的演变
- 格式:pdf
- 大小:206.08 KB
- 文档页数:2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李若昭 6002210019【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
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
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
【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
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
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
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
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
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
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
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
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
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
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
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李若昭 6002210019【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
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
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
【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
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
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
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
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
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
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
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
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
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
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
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现英国女王自从光荣革命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何如此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高全喜教授指出:英国的国王、贵族并非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他们恰恰是英国现代民主制下,承载人们对文明、秩序、传统的寄托。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他们的贵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英国前现代社会的贵族,也就是标准意义上的封建社会的贵族,是旧贵族;现代社会中的贵族,是新贵族。
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的两大皇族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爆发玫瑰战争,导致旧贵族所剩无几。
因此,伴随光荣革命新兴的上层中产阶级,以及旧贵族中的小贵族,两者合流就构成了新贵族。
通过剥夺旧王权制下的天主教财产,以及给予当时国教新财富和新特权,新贵族真正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贵族,而不再是以土地经营方式为主的封建贵族。
王权作为贵族制的象征,而新贵族是两方势力的合流,在英国转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代替了旧制度中的老贵族,另一方面也不同于新兴的市民阶级,成为英国社会转型期的中坚力量。
新贵族代表了当时最有创造力的生产方式,当时的贵族是土地所有者、国教人士、军官、银行家、大商人,是英国持续近百年过程中的精英团体,是社会的主导。
其实美国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贵族政治,属于隐秘的贵族政治。
因为美国是新世界,没有历史包袱,所以不存在封建贵族,但这并不表明美国不会在自我生长中发展出精英力量。
美国没有英国那样因为血统而产生的权力精英,但美国仍然是精英统治,美国总统的权力要远远大过英国国王。
只是美国的参议员、众议员和其他政治家不由血缘关系连接,他们仍然是少数人,仍然遵循着“精英”圈子的特定规则。
在英国社会,贵族与国王和人民是如何协调在一起的?英国议会有三个部分:国王(王在议会)、贵族院(上院)和平民院(下院)。
英国历史中的王权斗争英国历史上的王权斗争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自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成功征服英格兰开始。
这场斗争展现了英国君主制度的演变和权力较量,同时也成为英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诺曼底入侵与威廉一世的王权巩固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于1066年成功征服英格兰,建立了现代英国的基石。
他通过法制改革和控制贵族的土地,巩固了自己的王权。
威廉一世引入别动队系统,有效监督贵族,并通过制定《朝廷封建法》等法律,强化王权,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亨利二世与托马斯·贝克特的争斗12世纪的英国,亨利二世成为强大的国王,试图通过扩大自己的王权来控制教会。
然而,他与担任大主教的托马斯·贝克特产生了冲突。
贝克特坚决维护教会的独立地位,这导致了与国王的严重对立。
最终,亨利二世放任下属将贝克特杀害,但此举引起了各方的愤怒,并迫使亨利二世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
三、英王约翰与大宪章的签订在13世纪初,约翰成为英国国王,他的统治充满争议。
贵族们对他的统治不满,加上外交失败和征税过重,导致了王权的持续动荡。
在这个背景下,约翰被迫同意签署《大宪章》,承诺不侵犯贵族特权,保护教会权益,并限制自己的权力。
这一事件被视为君主专制受到制约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后续英国立宪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约洛条约与权力分享14世纪初,英王爱德华三世无子嗣,导致继位问题引起争议,形成了约洛战争。
最终,英格兰和法国的贵族达成了约洛条约,规定法国王位将归英格兰国王的王储拥有。
这一条约虽然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被废弃,但体现了权力分享的尝试和对君主专制的质疑。
五、斯图亚特王朝与议会的崛起17世纪,英国爆发了斯图亚特王朝的骚乱。
斯图亚特王朝威权主义的统治方式引起了国内外各方的不满。
经过内战和光荣革命,英国议会的权力逐渐得到增强,君主的权力逐渐被限制。
《英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批准,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基本框架,标志着英国王权斗争的一个重要节点。
总结:英国历史中的王权斗争反映了君主权力和其他力量之间的较量,塑造了今天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试分析近代以来英法政治制度的演变内涵及特点一、英国的政治制度内涵及特点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近代英国制度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议会制度的确立英国现代议会制度的形成是在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开始的。
英国资产阶级在17世纪革命初期就把议会的下院作为与国王斗争的阵地,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
这样,《权利法案》以成文法的形式宣布英国现代议会制度的确立。
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现代议会制度形成了,可以看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与国王的斗争中,议会的权力不断扩大,最终超越国王,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二是在议会中,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
英国的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它所确立的制度和形式成为其他国家纷纷仿效的样板。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利法案》,对王权进行了种种限制,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1701年,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除了安排王位继承顺序外,还规定:“国王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做出决定了,他所有的决定只有经过枢密院成员的签署才能生效;为了避免国王的权利凌驾于法律权威之上,议会取代国王拥有了任命法官的权利;国王的赦免权也受到了挑战,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国王就不能随意赦免了。
”这就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至此,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确立。
在17世纪,英国是历史上第一个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3.现代政党形成和政党制度的发展英国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这与其议会制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名称出现了。
然而,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因为它们仍然只是指一些不固定的议会派别,既没有政治纲领,也没有固定的组织,更没有权威的领袖。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
3.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论点: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了专制王权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中英内阁的不同英国的内阁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而中国明代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是皇权强化的体现。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1.古代英国王室起源- 英国王室起源于11世纪的威廉征服者,他成为英格兰国王,建立了诺曼底王朝。
- 英格兰王室的继承权传递规则逐渐形成,根据血缘关系和继承顺序确定下一任国王。
2.名义上的王权与议会权力- 英国王室在中世纪时期具有实际政治权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议会日益获得权力,国王的权力逐渐限制。
- 英国1649年发生的英国内战导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使英国王室一度被废除。
3.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君主立宪制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确立,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接受了议会的限制,实行国王与议会共治。
- 《权利法案》确保了国会的法律制定权和财政控制权,国王的权力进一步降低。
4.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继位于1837年,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国王,将英国王室的影响力和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期统治期间,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帝国,并扩大殖民地和领土。
5.哈密尔顿-泰奇特王室委员会- 由于20世纪初英国君主的姓氏变化,国王乔治五世成立了哈密尔顿-泰奇特王室委员会,确定了英国王室的官方姓氏为“温莎”。
6.现代英国王室- 当代英国王室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领导,她于1952年继位,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 现代英国王室以公益事业、外交活动和代表英国的象征形象为主要职责。
附件:1.英国王室谱系图2.维多利亚女王的官方肖像照片3.哈密尔顿-泰奇特王室委员会成立公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君主立宪制: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
2.光荣革命:指1688年英格兰发生的政治事件,威廉三世接替国王詹姆斯二世,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权利法案:于1689年通过的英国法案,为国会赋予立法权和财政控制权。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
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
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
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
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
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
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
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
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
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
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
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
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
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
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一、“光荣革命”1.议会制由来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
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
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
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
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
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
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
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
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
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
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
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
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演变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形成背景首先,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英国议会的前身,是起源于13世纪的“大会议”,它是按1215年的《大宪章》建立的。
《大宪章》的主导精神是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骑士和市民的部分利益,把王权置于封建习惯法的约束之下,由此产生了法的地位高于主权的概念。
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由僧俗大贵族参加的上院和由下级贵族与市民参加的下院。
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
虽然这一时期的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但是种种事实表明,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并且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演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其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斗争的必然结果。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的有利位置,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并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15世纪末在英国开始的大规模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出现了很多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形成。
由于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他们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
他们对君主专制统治日益不满,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利。
再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1688年的“光荣革命”,用和平的手段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
革命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即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但是,他们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
新的国王是由议会缔造的,没有议会,新国王不会登上王位。
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不再是议会屈从于国王,而是国王从属于议会。
《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
故D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答案】D2.(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考点】英国议会改革【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题干中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等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政议政,由此引发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从中获取较大权益。
故D表述符合题意要求。
ABC均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不是工业革命引发的。
【答案】D3.(2013·海南单科·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故选D。
课时分层作业(七)(限时35分钟)1.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不能称为“革命”,只不过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土地贵族为了夺取政权而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
这场“政变”() 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B.消除了英国君主的影响C.实现了议会独掌大权局面D.废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A[1688年“光荣革命”后,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从此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中“消除”太过绝对,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中“议会独掌大权”不符合史实,“光荣革命”后议会并未实现独掌大权,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中“废除了”太过绝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这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对此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下面解释最准确全面的是()A.通过立法开始限制君主财政、军事、立法等权力B.君主世袭,内阁取代君主行使最高的行政权力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D.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其权力受到议会限制D[英国君主立宪制一方面延续了王位世袭制,另一方面使王权受到议会所制定的法律的限制,D项符合题意。
]3.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
材料表明该法案()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D.无益英国的民主化进程C[题干材料“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体现了《权利法案》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故选C项;《权利法案》只是法案而非宪法,A项排除;《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有利于民主化进程,B、D两项说法错误。
]4.“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这说明()A.英国没有建立民主政治B.英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C.议会掌握立法司法大权D.英国没有实现真正普选D[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君权,保证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民主制度初步确立,但民主制度还不完善,故A、B两项说法错误,排除;议会掌握了立法和司法大权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排除;在1689年获得选举权的人很少,故材料说其是“寡头政治”,因此D项符合题意。
光荣革命的评价光荣革命是17世纪末英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政治变革,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绝对王权的终结。
这场革命在历史上被视为一次意义深远的胜利,为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国内政治环境动荡不安。
国王詹姆斯二世推行绝对主义,追求个人专制,不顾国家民众的权益。
他的宗教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不满,特别是加害于国教派别的天主教倾向引发了抗议。
英国国内的政治局势日益紧张,人民渴望改革和自由。
光荣革命的核心人物是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他们作为荷兰的统治者,被邀请来英国担任共同君主。
威廉三世是一个聪明、果断的领导者,他的到来改变了英国政治的走向。
他们在1688年登陆英格兰,得到了英国国内各阶层的支持。
面对威廉三世的军队,詹姆斯二世的势力迅速崩溃,他被迫流亡法国。
光荣革命的胜利使英国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转型。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在登基后签署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主权,限制了君主权力。
这一法案保障了国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合理的司法程序。
光荣革命结束了长期的王权专制,为英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奠定了基础。
光荣革命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英国本土,它对整个欧洲乃至全球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后世国家的民主转型提供了范例,成为了其他国家追求自由的榜样。
光荣革命的成功启示了世界,证明了专制政权并非不可动摇,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推翻专制统治的。
回顾光荣革命,我们可以看到它代表了人民对自由和公正的追求。
它是一次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政治改革的典范。
光荣革命的评价应当是光辉的,因为它改变了世界,并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它让我们明白,只有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