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08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讲)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在论述国民收入决定时,涉及产品、货币、劳动和国际四个市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指抛开货币、劳动、国际市场,仅从产品市场出发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
本章涉及以下六个问题: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三、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四、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论五、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六、四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第一节均衡产出(均衡的国民民收入)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1)经济社会只有居民和厂商(两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和外贸(国外部门)。
消费和储蓄在家庭发生;生产和投资在厂商发生。
(2)投资是自发或外生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的常数。
(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
◆(这和萨伊定律是对立的)如:现在(短期)mp4, 500元/个,只要你想买,可以买无数个,而价格不变。
二、均衡产出(均衡收入)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这时,社会总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总支出(总需求),厂商生产就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意愿存货减少,就增加生产当产出=需求,产出为均衡的产出。
见下图。
E=总支出(总需求)IU=存货均衡是不再变动的状态。
即图中非意愿存货IU =0的情况。
或,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
公式表示:y =E= c + i 。
注意:小写字母:意愿消费和投资。
大写字母:实际支出。
三、投资等于储蓄均衡时:y = E E = c + I y = c + s所以:c + i = c + s i = s意义:要经济达到均衡,必须:计划投资=计划储蓄,这个条件是宏观经济稳定战略的前提条件。
注意: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中,是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有I =S,是必然的会计核算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十一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 Model]本章内容又被称之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所谓简单是指仅从产品市场的角度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不考虑货币市场和要素市场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总需求决定论——决定国民收入或产出水平及其变动的基本力量是社会总需求。
本章内容属于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分析, 即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四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一节均衡产出一、均衡产出概念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即与全社会所有居民和厂商的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两部门( 居民户和企业) 经济——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Y=C+I (C+I=总支出[AE])Y——收入, C+I——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总支出]AE=Y [总收入]AE=C[计划消费]+I [计划投资] 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I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SAE 100AEY=AEY—AE=UI(非计划存货)UI>0EAE100UI<045。
45。
0 100 Y 0 100 Y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消费函数概念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递增函数。
C=C(Yd) C——消费, Yd——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5:AD45EIU>0IU<0iOyoy假设消费者函数C=a+byd,税收函数T=To+ty,AD=c+i+g=[a+i+ g+b(trC1=WL某YLWLcNL1;C2=某YLc;(gNL2ypydytptp2yy1000750250)–To)]+b(1-t)y,如图1----45所示.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时的需要线,B[agb(trTo)]b(1t)y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图中的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MPCcc或MPC)y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c(APC)y。
边际消费倾向总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MPCcc0)(MPC1)yy,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yc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因此ccc1101yyy,只要y不等于1或0,就有y,所以y。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yo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o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c1而这时y。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经济,即与外国有贸易往来或其他的经济往来的经济。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即:
nx g i c y +++= (13.28)
式中,nx 指净出口,为出口与进口之差额:m x nx -=,它现在成了总需求的一部分,其中出口表示本国商品在外国的销售,代表着国外对本国商品的需求。
在总需求中为什么要引入进口这一因素呢?这是因为g i c ++虽然代表了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全部支出,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支出一定会全部花费在本国生产的商品上,企业可能会购买外国设备,政府可能购买外国武器,家庭可能购买外国的消费品。
因此,应当从国内总支出)(g i c ++中扣除进口部分的支出,才是真正代表对本国产品的总支出或总需求。
于是,m x g i c -+++才成为对本国产品的真正需求。
显然,进出口变动也会同其他变量(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税收、储蓄等)一样,影响国民收入。
在净出口nx 中,当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时,一般可假定nx 会减少,而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时,nx 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m x nx -=中,出口x 是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的,本国难以左右,因而一般假定是一个外生变量,即x x =。
反之,进口却会随本国收入提高而增加,因为本国收入提高后,人们对进口消费品和投资品(如机器设备、仪器等)的需求会增加。
影响净出口的除了本国收入,还有汇率。
当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比例发生变化时,进口和出口都会受到影响。
关于这方面情况,留到本书后面讲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时再讲。
这里只讨论净出口和收入的关系。
这样,可以把进口写成收入的一个函数:
y m m γ+=0 (13.29)
上式中0m 为自发性进口,即和收入没有关系或者说不取决于收入的
进口部分,例如本国不能生产,但又为国计民生所必需的产品,不管收入水平如何,是必须进口的。
γ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即收入增加1单位时进口会增加多少。
有了净出口以后,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m x g i c y -+++=
d y c βα+=
r d t t y y +-=
t t =
i i =
g g =
r r t t =
x x =
y m m γ+=0
得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
)(11
0m x t t g i y r -+-++++-=ββαγβ (13.30)
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由上述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可以得到:
γ
β+-=11x d dy (13.31) 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由于公式中01>>γ,因此
γ
ββ+->-1111。
由公式(13.31)可见,有了对外贸易之后,不仅出口的变动,而且投资、政府支出、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与封闭经济相比,也发生了变化。
在封闭经济中,投资、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β-11,而现在成了γβ+-11,乘数更小了。
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