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高等燃烧学导论和基础 [兼容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874.96 KB
- 文档页数:20
《高等燃烧学》习题集与解答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燃烧?答:燃烧标准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
答:燃烧的本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它的特征是:放热、发光、发烟并伴有火焰。
3、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答: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原始燃烧的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提出一下防火和灭火的方法:防火方法: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清除点火源灭火方法:a、隔离法;b、窒息法;c、冷却法;d、抑制法4、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答:我国目前能源环境现状: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是分布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
虽然在生产方面,自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仅为每人每年0.9吨标准煤,而1 吨标准煤的能量大概可以把400吨水从常温加热至沸腾。
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从目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
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的危害已十分突出: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另一种污染——酸雨;能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教学目的1掌握多元混合反应系统条件下,在全混流以及柱塞流反应器中构造燃烧模型的方法2逐步学会在多元混合系统条件下构造复杂燃烧反应模型的方法3掌握进行着火、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研究的经典燃烧学理论和研究方法4逐步学会自己搭建实验系统或设计反应模型进行燃烧过程研究的方法燃烧学的背景知识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物理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过程的理论模化目的:1模拟燃烧过程并发展对各种条件下燃烧行为的预测模型2解释和理解所观察到的燃烧现象3取代困难或昂贵的试验4指导燃烧试验的设计5有助于确定各独立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燃烧模型的基本组成围绕【控制方程1、守恒方程2、输运方程】的条件:1初始条件;2状态方程;3动力学参数;4材料性质和结构特性;5经验知识;6热力学和输运特性;7边界条件。
湍流问题的另外考虑1湍流流体微团的输运——湍流力学课程讲授:湍流动能的输运;湍流动能和耗散率的输运;雷诺应力的输运;概率密度函数的输运;瞬时脉动量的输运。
随着湍流模型的发展还会有其它物理量输运。
2湍流反应流的处理:统计矩方法——统计求解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概率密度函数法——应用联合PDF方程封闭方程组。
教学内容1化学热力学2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理论3多组分反应系统的守恒方程4预混气体的缓燃波和爆震波5气体的层流火焰6湍流火焰7两相流燃烧理论基础8点火理论9实际火焰中煤的燃烧理论学时安排1.化学热力学4学时2.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理论7学时(含1学时讨论课)3.多组分反应系统的守恒方程7学时(含1学时讨论课)4.预混气体的缓燃波和爆震波4学时5.气体的层流火焰5学时(含1学时讨论课)6.湍流火焰2学时7.两相流燃烧理论基础7学时(含1学时讨论课)8.点火理论4学时9.实际火焰中煤的燃烧理论5学时(含1学时讨论课)参考资料课程内容主参考书:《燃烧原理》,陈义良等,航空工业出版社;《粉煤燃烧与气化》,J.G.斯穆特,科学出版社;《燃烧物理学基础》,付维彪等,机械工业出版社辅助参考书:《燃烧理论与化学流体力学》,周力行,科学出版社;《高等燃烧学》,岑可法等,浙江大学出版社;《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学》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1、本章学习提示(1)燃烧过程的特点:1反应中放出大量热能2具有较高的反应速率3高温下存在反应离解和平衡(2)能量的变化机理:1旧化学键的分裂——吸收一定的能量;2新化学键的建立——放出一定的能量;3键能的差额——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在燃烧学中,化学热力学解决燃烧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数量、方向和化学平衡问题(4)在研究生阶段,重点解决存在化学平衡的高温反应条件下能量变化的数量、方向和化学平衡问题需要同学们学习的内容1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放热量?2在反应物和产物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求解燃烧反应放热?3如何确定燃烧的反应产物组成及反应进行的程度?4如何求解绝热燃烧温度?5如何提出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专题一 如何定量描述反应放热2、有关概念的回顾化合物的生成焓定义:当化学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构成一种化合物时生成或吸收的能量。
高等燃烧学第三章王辉2016-11第三章多组分反应系统的守恒方程1、本章学习提示⏹多组分系统的扩散系数、扩散方程⏹三维系统下多组分燃烧的方程组及其定解条件⏹典型一维多组分系统的守恒方程及其定解条件:一维沉降炉的燃烧模型及其定解条件。
⏹二维反应边界层的控制方程⏹泽尔多维奇变换、广义雷诺比拟、非均相燃烧的相界面无迁移假设及其误差分析需要同学们学习的内容⏹如何处理多组分系统的扩散系数及扩散方程?注意扩散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的关系。
⏹如何确定三维系统下多组分燃烧的方程组及其定解条件?⏹如何对典型一维多组分反应系统进行求解?⏹如何确定二维反应边界层的控制方程?方程有哪些简化?⏹如何应用泽尔多维奇变换、广义雷诺比拟、非均相燃烧的相界面无迁移假设进行方程简化?如何处理多组分系统的扩散系数及扩散方程?2多组分系统中浓度速度和质量、多组分系统中浓度、速度和质量通量的定义⏹质量浓度(单位体积中所含i 组分的质量)i ρ⏹摩尔浓度(单位体积中i 组分的摩/i i i C M ρ=尔数)⏹质量分数(质量相对浓度)(i 组分/i i Y ρρ=的质量浓度除以混合物的总质量密度)⏹=摩尔分数(摩尔相对浓度)(i 组分的摩尔浓度除以混合物的总摩尔浓度)/i i X C C在流动系统中,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给定组分相对⏹于和的速度,而不是相对于静止坐标系的v*v 速度。
扩散速度表示了i 组分相对于混合物流体当地运动的速度。
⏹质量扩散速度:i i V v v=- ⏹摩尔扩散速度:**i i V v v=-⏹i 组分的质量(或摩尔)通量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i 组分质量(或摩尔数),它是一个向量。
相对于静止坐标系的质量通量和摩尔通量分别为:"i i i m v ρ= "i i i nC v =⏹相对于混合物质心的质量通量和摩尔通量则定义为:()i i i i i i iJ v v V YV ρρρ=-== ***()i i i J C v v C V =-= i i*""N j nX n =- *N = 1i i i j J =∑1i i J =∑Fick 定律的一般的表达式的一维形式:"""()"""A A AB AB Am Y m m D Y ρ=+-∇=-∇ 质量通量表达式()A A A B AB An X n n CD X +摩尔通量表达式所有组分扩散通量之和应该等于零:0AB A AB BD Y D Y ρρ-∇-∇= ,0i diff m ''=∑ 以上扩散过程是双组分的分子扩散,由浓度梯度引起,即普通扩散或常规扩散。
教材: 内燃机燃烧科学与技术,自编教材,2004 年 4 月。
涉及教材中的第 1、3、4、5、6、7、11、12 章李向荣发动机实验室202室T e l:5713li x r@b i t.e d u.c n参考文献:(1)蒋德明著。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7(2)傅维镳等。
燃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4(3)张平编著。
燃烧诊断学。
兵器工业出版社,1988.12(4)徐旭常等编。
燃烧理论与燃烧设备。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1988.10(5)何学良等编著。
内燃机燃烧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5。
T K407.9/2(6)龚允怡编。
内燃机燃烧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TK401/16(7)陈家骅等编。
内燃机燃烧。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86。
T K413.2/2(8)陈义良等编译。
燃烧原理。
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
TK16/17(9)常弘哲等编。
燃料与燃烧。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10)魏道远主编。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
TK401/19(11)魏象仪编。
内燃机燃烧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TK401/20(12)解茂昭著。
内燃机计算燃烧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2(13)岑可法著。
高等燃烧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2(14)周校平等编著。
燃烧理论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15)汪亮编著。
燃烧实验诊断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5(16)岑可法等编著。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参考文献:(1)许晋源等。
燃烧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5。
T K16/4=2(2)(美)威廉斯著。
燃烧理论-化学反应流动系统的基础理论。
科学出版社,1990.6。
0643.2/2=2(3)何学良等编著。
内燃机燃烧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5。
T K407.9/2(4)张斌全编著。
燃烧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燃烧学是研究燃烧现象和燃烧过程的一门学科,它是热力学和化学的交叉领域,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燃烧学导论是燃烧学这门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了燃烧现象、燃烧原理、燃料和氧化剂的选择以及燃烧过程中的热学和动力学问题。
本文将对燃烧学导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燃烧现象1.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通常伴随着火焰、热量和光的释放。
燃烧过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火焰、热量和光。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见光和热辐射,是燃烧的主要特征之一。
热量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它使燃料和氧化剂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从而产生新的化合物。
光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见光和紫外光,它是燃烧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2.燃烧的基本要素燃烧的基本要素包括燃料、氧化剂和点火源。
燃料是指能够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通常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氧化剂是指能够与燃料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最常用的氧化剂是空气中的氧气。
点火源是指能够使燃烧反应开始的能量来源,通常包括火花、高温或者化学助燃剂。
3.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燃料的种类、氧化剂的供应和点火源的质量。
燃料的种类是指不同类型的燃料对于燃烧过程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
氧化剂的供应是指氧气对于燃烧过程的供应,如果氧气供应不足,燃烧反应将受到限制。
点火源的质量是指点火源对于燃烧过程的起始作用,质量好的点火源可以使燃烧反应更加迅速和充分。
二、燃烧原理1.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它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热量的释放是由于燃料和氧化剂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而产生的。
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用燃烧热和生成热表示,燃烧热是指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生成热是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新化合物所释放的热量。
2.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燃料和氧化剂发生反应形成新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燃料和氧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的化合物和释放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