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烯丙胺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2
烯丙胺C3H7NCAS登记号:107-11-9 中文名称:烯丙胺; 3-氨基丙烯; 2-丙烯基胺; 2-丙烯-1-胺RTECS号:BA5425000UN编号:2334EC编号:612-046-00-4 英文名称:LL YLAMINE; 3-Aminopropene; 2-Propenylamine;2-Propene-1-amine原中国危险货物编号:31048分子量:57.1 化学式:C3H7N危害/接触类型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火灾高度易燃。
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禁止明火、禁止火花和禁止吸烟。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爆炸蒸气/空气混合物有爆炸性。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型电气设备和照明。
不要使用压缩空气灌装、卸料或转运。
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接触严格作业环境管理!一切情况均向医生咨询!# 吸入咳嗽。
咽喉痛。
灼烧感。
头痛。
恶心。
呼吸困难。
呼吸短促。
症状可能推迟显现(见注解)通风,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新鲜空气,休息。
半直立体位,给予医疗护理。
# 皮肤发红。
疼痛。
严重皮肤烧伤。
可能被吸收!防护手套,防护服。
先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冲洗。
立即给予医疗护理。
# 眼睛引起流泪。
发红。
疼痛。
视力模糊。
严重烧伤。
视力丧失。
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 食入口腔和咽喉烧伤。
咽喉和胸腔有灼烧感。
腹部疼痛。
呕吐。
腹泻。
休克或虚脱。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进食前洗手。
漱口,不要催吐。
给予医疗护理。
泄漏处置撤离危险区域!向专家咨询!转移全部引燃源。
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
个人防护用具:气密式化学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包装与标志不易破碎包装,将易破碎包装放在不易破碎的密闭容器中。
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文版)查询系统》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Chinese version) Search System1、什么是《国际化学品安全卡》?《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合作机构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PCS)与欧洲联盟委员会(EU)合作编辑的一套具有国际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片。
卡片扼要介绍了2000多种常用危险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接触可能造成的人体危害和中毒症状、如何预防中毒和爆炸、急救/消防、泄漏处置措施、储存、包装与标志及环境数据等数据,供在工厂、农业、建筑和其他作业场所工作的各类人员和雇主使用。
在全世界推广使用国际化学品安全卡已经被国际劳工组织列为《全球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信息的传播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的化学品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包括哪些内容?ICSC共设有化学品标识、危害/接触类型、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泄漏处置、包装与标志、应急响应、储存、重要数据、物理性质、环境数据、注解和附加资料14个项目。
化学品的标识数据提供了一种化学物质的CAS登记号、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号(RTECS)、UN编号、欧盟编号(EC)和中英文化学品名称。
卡片(中文版)还提供了中国危险货物编号等信息,供使用者检索查询ICSC数据。
危害类型指发生火灾、爆炸时,可能造成的危险。
急性危害/症状介绍了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和经吸入、经皮肤、眼睛和食入四种途径可能造成的急性危害和症状;预防概述了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的措施以及预防化学品接触危害的措施;急救/消防急救指对化学物质中毒人员的急救处理办法;消防指发生化学物质火灾和爆炸时,应使用的灭火剂和灭火办法。
苯胺C6H7NCAS登记号:62-53-3 中文名称:苯胺; 氨基苯RTECS号:BW6650000UN编号:1547EC编号:612-008-00-7英文名称:ANILINE; Benzeneamine; Aminobenzene; Phenylamine 原中国危险货物编号:61746分子量:93.1 化学式:C6H7N危害/接触类型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火灾可燃的。
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禁止明火,禁止与强氧化剂接触干粉、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爆炸高于70℃,可能形成爆炸性蒸气/空气混合物。
高于70℃,使用密闭系统、通风。
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接触避免一切接触!#吸入嘴唇发青或手指发青。
皮肤发青,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惊厥,心跳增加,呕吐,虚弱,神志不清。
症状可能推迟显现(见注解)。
通风,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新鲜空气,休息。
给予医疗护理。
#皮肤可能被吸收!发红。
另见吸入。
防护手套,防护服脱去污染的衣服,冲洗,然后用水和肥皂清洗皮肤。
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发红,疼痛。
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食入另见吸入。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进食前洗手。
漱口。
催吐(仅对清醒病人!),给予医疗护理。
见注解。
泄露处置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
化学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包装与标志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欧盟危险性类别:T符号 N符号 R:20/21/22-40-48/23/24/25-50 S:1/2-28-36/37-45-61联合国危险性类别:6.1 联合国包装类别:Ⅱ中国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性物质中国包装类别:Ⅱ应急响应运输应急卡:TEC(R)-62。
美国消防协会法规:H3(健康危险性);F2(火灾危险性);R0(反应危险性)易燃性3活性毒性2储存与强氧化剂、强酸、食品和饲料分开存放。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三烯丙基胺化学品英文名:triallylamine;tri(2-propenyl)amine化学品别名:三烯丙胺;三(2-丙烯基)胺CAS No.:102-70-5EC No.:203-048-2分子式:C9H15N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毒。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急毒性-吸入,类别3;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道刺激,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吸入会中毒,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吸入蒸气(尤其是长期接触)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偶尔出现呼吸窘迫。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烯丙胺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烯丙胺化学品英文名:3-aminopropene;allylamine供应商名称:天津****化工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天津市**区**路**号**室供应商电话:4571-5858****邮编:248***供应商传真:4571-5858****电子邮件地址:4527**************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药品的中间体,及有机合成和制作溶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致命,吸入会中毒。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1:吞咽会中毒H331:吸入会中毒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应急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
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30:漱口。
P304+P340: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丙烯胺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胺化学品英文名:Allylamin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吸入会中毒。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3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3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31 吸入会中毒。
H411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40 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烯丙胺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简介烯丙胺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用途,例如用作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原料,以及药物领域中的中间体。
然而,由于其化学特性,烯丙胺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性物理性质烯丙胺的化学式为C3H5N,分子量为69.08,外观为无色液体,有弱的刺激气味,密度为0.8 g/cm3,熔点为-70℃,沸点为55℃。
烯丙胺在空气中能快速挥发,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烯丙胺是一种碱性化合物,具有亲核亲和力强的特性,能与电子亲和力强的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同时,烯丙胺也具有容易聚合、易氧化等特性。
烯丙胺的危险性主要来自于其不稳定性,容易与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危险的化学反应。
安全措施防护措施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烯丙胺时应注意必要的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眼镜、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同时,需要保持操作区域通风,避免烯丙胺挥发造成的毒性和爆炸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将烯丙胺与氧化剂、酸等物质接触,避免发生危险的化学反应。
存储和运输烯丙胺应存放在避光、阴凉、通风良好的贮存室中,远离火源、热源、火花和静电。
烯丙胺的运输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要求,使用特定的容器和装置运输,防止泄露和事故发生。
废物处置烯丙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妥善处置。
未被使用的烯丙胺应储存在符合要求的容器中,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应急处置原则溢漏清除在烯丙胺泄漏或溢出发生时,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首先应采取措施包括停车、切断电源、清除泄漏物等。
应扩大现场防护区域,分析泄漏状况,采用合适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
如果有人员接触烯丙胺,并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往医院治疗。
灭火方法在火灾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烯丙胺着火后,可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且难以控制。
因此,不建议使用水、干粉等灭火方法。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毒性数据索引编者说明:为了便于读者查阅危险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和生态毒性数据,现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hemID数据库等国外权威机构文献资料,汇编整理了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全部化学品的急性毒性数据和生态毒性数据。
在没有国家认可的符合《合格试验室规范原则(GLP)》试验室提供的实际测试数据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参考这些数据判定相关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和生态毒性;或者用来编制相关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使用者可根据卡片编号和中文名称进行检索。
现将表中相关术语的涵义和数据来源说明如下:急性毒性:LD50:半数致死剂量(lethal dose 50 percent kill)。
LC50: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 percent kill)。
LD Lo:已公布的最低致死剂量( lowest published lethal dose)。
LC Lo:已公布的最低致死浓度(lowest published lethal concentration)。
TD LO:已公布的最低中毒剂量(lowest published toxic dose)。
TC LO:已公布的最低中毒浓度(lowest published toxic concentration)。
pph:百分之一(v/v)( parts per hundred (v/v))。
ppm:百万分之一(v/v)(parts per million(v/v))。
生态毒性:LC50:半数致死浓度。
对水生生物中鱼类或水蚤类的急性毒性评价指标。
EC50: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使藻类生长或生长率比对照下降50%时的受试物浓度。
TLm:半数致死浓度( lethal concentration 50% kill)。
对水生生物中鱼类或水蚤类的急性毒性评价指标。
B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指微生物通过生物化学过程分解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数量。
三烯丙胺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爆炸刺激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三烯丙胺(三(2-丙烯基)胺)TriallylamineC9H15NCAS号:102-70-5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70 闪点:39.4 沸点(℃):155~156相对密度(水=1):0.80(20℃)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危险特性本品为无色液体。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本品蒸气或雾对鼻、喉和肺部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
中毒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液体、雾或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重者可致灼伤;可经皮吸收引起中毒,摄入本品液体,引起口腔及消化道烧灼感,并出现恶心、头痛、眩晕等症状。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
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浓度MAC(mg/m3):未制订标准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队:119人民医院:120危险性标志三烯丙胺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存在三烯丙胺,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三烯丙胺Triallylamin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本品蒸气或雾对鼻、喉和肺部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
中毒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丙烯醛ICSC: 0090 (3月 2001)烯丙醛败脂醛CAS登记号:107-02-8UN编号:1092EINECS编号:203-453-4急性危害预防消防火灾与爆炸高度易燃。
蒸气/空气混合物有爆炸性。
与碱、酸或强氧化剂接触,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禁止明火,禁止火花,禁止吸烟。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型电气设备和照明。
使用无火花手工具。
使用抗溶性泡沫。
使用干粉。
使用二氧化碳。
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从掩蔽位置灭火。
严格作业环境管理! 所有情况下,均请咨询医生!症状预防急救吸入灼烧感。
咳嗽。
呼吸困难。
呼吸短促。
喉咙痛。
恶心。
症状可能推迟显现。
见注解。
采取通风、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新鲜空气,休息。
半直立体位。
给予医疗护理。
皮肤接触发红。
疼痛。
水疱。
皮肤烧伤。
防护手套。
防护服。
脱掉污染的衣服。
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就医。
眼睛接触发红。
疼痛。
严重深度烧伤。
戴防护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取下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食入咽喉和胸腔有灼烧感。
惊厥。
恶心。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进食前洗手。
漱口。
不要催吐。
就医。
泄漏处置分类与标签撤离危险区域! 向专家咨询! 个人防护:包括自给式呼吸器的化学防护服。
移除全部火源。
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
尽可能将泄漏和遗洒液体收集在有盖的容器中。
用沙子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夜。
然后按照当地规定储存和处置。
按照联合国GHS标准运输联合国危险性类别联合国危险性类别:6.1; 联合国次要危险性:3; 联合国包装类别:I储存耐火设备(条件)。
与强氧化剂、强碱、强酸和食品和饲料分开存放。
阴凉场所。
沿地面通风。
只能稳定后储存。
包装不易碎包装。
将易碎包装放在密封的不易碎容器中。
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海洋污染物。
英文版,由EU(欧洲联盟)财政支持,由代表ILO(国际劳工组织)和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专家组编写。
烯丙胺
C3H7N
CAS登记号:107-11-9 中文名称:烯丙胺; 3-氨基丙烯; 2-丙烯基胺; 2-丙烯-1-胺RTECS号:BA5425000
UN编号:2334
EC编号:612-046-00-4 英文名称:LL YLAMINE; 3-Aminopropene; 2-Propenylamine;
2-Propene-1-amine
原中国危险货物编号:31048
分子量:57.1 化学式:C3H7N
危害/接触
类型
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
火灾高度易燃。
在火焰中释放
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
气体)。
禁止明火、禁止火花和禁止吸
烟。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爆炸蒸气/空气混合物有爆炸
性。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型电气
设备和照明。
不要使用压缩空
气灌装、卸料或转运。
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
却。
接触严格作业环境管理!一切情况均向医生咨询!
# 吸入咳嗽。
咽喉痛。
灼烧感。
头
痛。
恶心。
呼吸困难。
呼吸
短促。
症状可能推迟显现(见
注解)
通风,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
护。
新鲜空气,休息。
半直立体位,
给予医疗护理。
# 皮肤发红。
疼痛。
严重皮肤烧
伤。
可能被吸收!
防护手套,防护服。
先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
后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冲洗。
立即给予医疗护理。
# 眼睛引起流泪。
发红。
疼痛。
视力模糊。
严重烧伤。
视
力丧失。
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
护。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
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 食入口腔和咽喉烧伤。
咽喉和
胸腔有灼烧感。
腹部疼痛。
呕吐。
腹泻。
休克或虚脱。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进食前洗手。
漱口,不要催吐。
给予医疗护理。
泄漏处置撤离危险区域!向专家咨询!转移全部引燃源。
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
个人防护用具:气密式化学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包装与标志不易破碎包装,将易破碎包装放在不易破碎的密闭容器中。
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欧盟危险性类别:F符号T符号N符号R: 11-23/24/25-51/53 S:1/2-9-16-24/25-45-61 联合国危险性类别:6.1联合国次要危险性:3联合国包装类别:I
易燃性
4
活性
毒性
1
3
中国危险性类别:第6.1项毒性物质中国次要危险性:第3类易燃液体中国包装类别:I
GHS分类:信号词:危险图形符号:火焰-腐蚀-骷髅和交叉骨-健康危险
危险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致命;吸入有毒;造成严重皮肤灼
伤和眼睛损伤;可能造成呼吸刺激作用;对心脏造成损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应急响应美国消防协会法规:H4(健康危险性); F3(火灾危险性); R1(反应危险性)
储存注意收容灭火产生的废水。
耐火设备(条件)。
与强氧化剂、强酸、食品和饲料分开存放。
严格密封。
储存在没有排水管或下水道的场所。
重要数据物理状态、外观:无色至黄色液体,有刺鼻气味。
物理危险性:蒸气比空气重,可能沿地面流动,可能造成远处着火。
化学危险性:燃烧时该物质分解,生成含有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
水溶液是一种中强碱。
与强酸、氧化剂和氯发生剧烈反应。
浸蚀金属铝、铜、锡、锌。
职业接触限值:阈限值未制定标准。
最高容许浓度未制定标准。
接触途径:该物质可通过吸入其蒸气、经皮肤和经食入吸收到体内。
各种接触途径均产生严重的局部影响。
吸入危险性:20℃时,该物质蒸发相当快地达到空气中有害污染浓度。
短期接触的影响:催泪剂。
该物质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
食入有腐蚀性。
吸入可能引起肺水肿(见注解)。
接触可能造成严重咽喉肿胀。
该物质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影响,导致心脏病和功能损伤。
影响可能推迟显现。
需进行医学观察。
长期或反复接触的影响:反复或长期与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皮炎。
该物质可能对呼吸道和肺有影响,导致慢性炎症和功能损害。
物质性质沸点:52~53℃
熔点:-88℃
相对密度(水=1):0.8
水中溶解度:混溶
蒸气压:20℃时26.3kPa
蒸气相对密度(空气=1):2.0
蒸气/空气混合物的相对密度(20℃,空气=1):1.3 闪点:-29℃(闭杯)
自燃温度:371℃
爆炸极限:空气中2.2%~22%(体积)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03
环境数据该物质对水生生物是有毒的。
强烈建议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
注解不要将工作服带回家中。
肺水肿症状常常经过几个小时以后才变得明显,体力劳动使症状加重。
因而休息和医学观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