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88.34 KB
- 文档页数:18
环评项目中的环境影响缓解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环评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各种社会建设和工业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环评项目中的环境影响缓解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环评项目中常见的环境影响缓解措施,并探讨它们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生态保护措施生态系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
在环评项目中,常见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动物迁移通道的建设和生态保护区的划定等。
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动物迁移通道的设计和建设,可以帮助保护和维护动物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动物迁移的干扰。
生态保护区的划定,可以落实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控,确保环评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 水资源保护措施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环评项目通常会涉及到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了保护水资源,环评项目中常见的保护措施包括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污染治理等。
节约利用水资源可以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来实现。
例如,在建设水电站项目时,可以采用多级泵站和高效节能设备,以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水污染治理主要包括对废水和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管理。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完善污水排放管控制度,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大气污染防控措施环评项目中常见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减排和治理措施。
减排措施主要通过改善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排放物的产生和排放量。
例如,在燃煤发电项目中,可以采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硫设备,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
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空气污染治理设施和监测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控制。
例如,建设自动监测站和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能够及时监测和治理大气污染物,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 土壤资源保护措施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而环评项目通常会涉及到土地的开垦和利用。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1 空间管制根据分析,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区域未涉及文物古迹等相关保护区。
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控制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要求,评价结合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在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划定空间管制区,进行分级管制。
空间管制区划分及管制要求如下:(1)禁建区:本次产业园内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范围内市政设施用地、西气东输燃气管线两侧各50米防护绿地、郑少高速沿线两侧各50米的防护绿地等。
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污染环境的项目建设,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允许以保护该区域为目的的工程建设活动,鼓励在该区域内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
(2)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指在规划区中划定的,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地区,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在该范围内规划开发建设项目。
限制建设区包括缓冲绿化带及一般农业生产用地、独立工业用地,以及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等。
限建区内禁止对自然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的开发建设。
限建区内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应遵序《土地管理法》进行管制;鼓励该区域内的居民逐步向城镇转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范与管理,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禁止多占宅基地和侵占耕地;强化对该区域的监管,禁止随意更改土地用途;经布局在该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应逐步向规划的工业区搬迁,已废弃的工业厂房要复垦;达到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的允许进行开发建设。
(3)适建区:适建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需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及相关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规模、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该区域可以进行城镇建设、工业布局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用于城镇、交通等建设,城镇建设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守相应的法律与法规;城镇发展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据点,应积极采取行政、科技、金融和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本区域的发展;遵循逐步开发的原则,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严格限制污染型、高耗能型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节能型、节地型、污染治理技术高的产业和企业在城镇发展区的发展,在各级城镇之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联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区域内农用地应按原用途继续使用,不得撂荒、废弃,对土地占而不用达两年以上必须收回;执行其它国家和地方对建设用地的其它政策和规定;应逐步制定适合该区域的其它政策和措施。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维护人类健康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要点:1.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妨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政府和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推动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
2.促进环境教育: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使每个人都能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减少环境影响。
学校、社区和媒体可以在环境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减轻环境负担的重要措施。
包括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能源和水资源的管理,以及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等。
4.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排放气体。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如提倡垃圾分类回收、推广可降解材料使用等。
5.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及时监测和评估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力度。
这包括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控制污染物的传播等。
6.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传统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少相应的污染。
7.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许多重要资源和服务,如水、食物和空气净化。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和海洋等,是维护环境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8.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污染和资源短缺等全球环境挑战。
9.建立环境法律和政策:制定环境法律和政策,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和政策应该鼓励环保行为,并惩罚环境破坏行为。
10.提高公众参与度:公众的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鼓励和促进公众的参与,使公众能够参与环境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建筑施工的环境影响减缓技术在当今社会,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各种影响,如噪音污染、粉尘排放、土壤破坏、水资源污染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减轻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一系列环境影响减缓技术应运而生。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噪音控制技术。
建筑施工现场往往充斥着各种机械设备的轰鸣声,如起重机、钻孔机、搅拌机等,这些噪音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还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降低噪音,施工单位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选择低噪音的施工设备是首要之选,一些新型设备在设计上就注重减少噪音的产生。
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也能有效降低噪音。
在施工现场设置隔音屏障,能够阻挡声音的传播,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音作业,也是一种人性化的举措。
粉尘是建筑施工中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土方开挖、物料运输和装卸等过程中,大量的粉尘会飘散到空气中,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
为了控制粉尘排放,施工现场可以配备洒水车,定期对地面和道路进行洒水,使粉尘湿润而不易飞扬。
对容易产生粉尘的物料进行覆盖或密闭存放,能有效减少粉尘的扩散。
在施工区域设置围挡,并在围挡上安装喷雾装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粉尘。
建筑施工还可能对土壤造成破坏,如土地开挖导致的土壤侵蚀、土壤结构改变等。
为了保护土壤,施工前可以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土地开挖。
对于需要开挖的区域,采取有效的护坡和排水措施,防止土壤流失。
在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避免有害物质进入土壤。
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水资源的保护在建筑施工中同样至关重要。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混凝土搅拌废水、车辆清洗废水等,如果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周边的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环境影响分析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表4-6 车型分类标准车型 总质量(GVM ) 小 ≤3.5t 以下,M1,M2,N1 中 3.5t ~12t ,M2,M3, N2大>12t ,N3注:M1,M2,M3,N1,N2,N3和GB1495划定方法相一致。
摩托车、拖拉机等应另外归类。
(3)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a) 第I 类车等效声级的预测模式16]lg[10)lg(10)lg(10)()(),(5.721-∆++++=ψψL L h L r T V N i oE i Aeq ii π式中:L Aeq (h )i ——第i 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i oE L )(——第i 类车速度为V i ,km/h ;水平距离为7.5米处的能量平均A 声级,dB(A);N i ——昼间,夜间通过某预测点的第i 类车流量,辆/h ; r ——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m ; V i ——第i 类车的平均车速,km/h ; T ——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 ;Ψ1、Ψ2——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rad),如下图所示:图中AB 为路段,P 为预测点;ΔL——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可按下式计算: ΔL=ΔL 1+ΔL 2+ΔL 3 ΔL 1=ΔL 坡度+ΔL 路面ΔL 1=A atm + A gr + A bar + A musc 式中:ΔL 1——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dB(A); ΔL 坡度——公路纵坡修正量,dB(A);注:表中修正量为i oE L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测得结果的修正。
③地面覆盖物吸收衰减因子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地面覆盖物的吸收产生衰减,公路两侧主要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土质松散,取α值为0.5。
④声波传播途径引起的衰减量L ∆2a)障碍物衰减量A bar①声屏障衰减量(A bar )计算()⎪⎪⎪⎪⎩⎪⎪⎪⎪⎨⎧>=⎥⎥⎦⎤⎢⎢⎣⎡-+-≤=⎥⎥⎥⎥⎥⎦⎤⎢⎢⎢⎢⎢⎣⎡+--=dB c f t t t t dBc f t t t t A bar,1340,)1(ln 2)1(3lg 10,1340,)1()1(arctan 4)1(3lg 10222δπδπ式中,f 声波频率,Hz 。
附件1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一、会东县成方矿业有限公司红果乡石灰机械化竖窑厂1. 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1)煤炭堆场产生的粉尘项目煤炭堆场在卸料、堆存及中转过程均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类比相关资料,粉尘产生量约1.5t/a 。
环评要求,煤炭堆存设置彩钢瓦顶棚,四周三面建设1.5m 砖混结构围挡,围挡上沿至顶棚由彩钢瓦遮挡,另一面敞开作进出料通道。
该半封闭结构可有效降低堆场内风速,减少起尘量;并且产生的粉尘可在煤炭堆场内纵深沉降。
同时,采用移动式软管对煤炭堆场进行洒水控尘,每天洒水6 次,洒水量为0.5L/m 2·次。
采取上述控制措施后,项目煤炭堆场粉尘控制效率可达80%,粉尘排放量为0.3t/a 。
(2)破碎筛分工序产生的粉尘本项目破碎筛分工序粉尘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见表5-5 。
3)石灰石、煤炭混配、上料工序产生的粉尘项目加料仓给料、石灰石和煤炭皮带输送、石灰石和煤炭料仓给料及混料、卷扬小车受料及运输过程均会产生少量的粉尘。
类比同类行业,石灰石、煤炭混配、上料工序粉尘产生量约为5t/a 。
环评要求,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工艺的前提下,石灰石、煤炭混配及上料工序应采用彩钢瓦对四周及顶部进行封闭,产生的粉尘可在封闭的厂房内纵深沉降。
同时,对运输皮带设置彩钢瓦皮带通廊,并控制皮带运输速度;尽量降低物料卸料高差。
采取上述控制措施后,石灰石、煤炭混配及上料工序粉尘控制效率约60%,粉尘排放量约2t/a 。
(4)竖窑煅烧产生的烟气,布料、出灰产生的粉尘项目竖窑煅烧产生的烟气主要为烟尘、CO、SO2、NO X。
项目共设置2 座竖窑,各竖窑产生的烟气,布料、出灰产生的粉尘,均采用 1 台喷淋塔进行水浴除尘。
本项目喷淋塔塔高5m,DN4000,玻璃钢结构,采用水作为喷淋液。
喷淋塔采用 3 级喷淋,共设置30个喷头,喷水流量为3m3/h ·个,总喷水流量为90m3/h 。
喷淋塔气流通道面积为12.56m 2,气体流速约为0.24m/s ,液气比为8.4L/m 3,除尘效率约90%。
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咱都知道这环境啊,现在变得越来越让人揪心。
就说我住的那地儿吧,以前有条小河沟,小时候那水清亮清亮的,能瞅见河底的小石头,还有小鱼小虾在里头乱窜,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
我那时候就老爱在河边蹲着,看那些小鱼游来游去,心里可舒坦了。
可现在呢?那河沟里的水变得黑乎乎的,还散发着一股臭味儿,就像有人在里头倒了一桶馊掉的泔水。
每次路过那儿,我都得捂着鼻子,快走几步。
那些小鱼小虾啊,早都没影了,我心里就空落落的,感觉像失去了一群老朋友。
所以啊,我就琢磨着,咱得做点啥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我自己呢,就先从身边的小事儿开始干起。
比如说扔垃圾这事儿,以前我也是随手就扔,觉得反正有清洁工打扫呢。
但现在我可不这么想了,我每次手里拿着垃圾,就跟拿着个烫手山芋似的,非得找到垃圾桶才肯扔掉。
有一回,我在路上吃个苹果,吃完了手里捏着苹果核。
我就四处瞅垃圾桶,这时候我一朋友在旁边瞧见了,就笑我:“你咋这么较真儿呢,就一个苹果核,扔地上也没啥大不了的。
”我一听就不乐意了,我就跟他说:“你可别小看这苹果核,你扔一个,他扔一个,这地上不就成垃圾场了嘛。
再说了,这要是扔到土里,说不定还能长出棵苹果树呢。
”我朋友一听,挠挠头,还觉得挺有道理。
还有啊,我出门的时候,只要不是太远的地儿,我就尽量走路或者骑自行车。
咱都知道汽车尾气那玩意对空气可不好了。
我就想着,我少开一次车,这空气中就少一点污染物。
我骑自行车的时候啊,就感觉自己像个大侠似的,在马路上穿梭。
风呼呼地吹在脸上,虽然有时候会吹乱我的头发,把我发型都给搞没了,但我心里可美了。
我还在我家阳台上种了好些花花草草呢。
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儿就是去瞅瞅那些花,看看有没有新的花苞冒出来。
这些花花草草啊,就像我的小宝贝一样。
它们不仅让我家看起来更有生气,还能净化空气呢。
我就想啊,要是每家每户都种点花花草草,这城市不就像个大花园了嘛。
我还跟周围的邻居唠这个事儿呢。
有一回,在小区里碰到个大妈,我就跟她说:“大妈,您知道不,咱们平时用的那些塑料袋啊,对环境危害可大了,您以后买菜的时候,能不能带上个布袋子呀?”大妈就笑着说:“小伙子,你还挺操心环境的呢。
环境保护行业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减缓措施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环境保护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环境影响评价和减缓措施成为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行业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减缓措施的应用。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开展新项目或进行重大决策前,评估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可以全面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避免或减少环境损害。
具体而言,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帮助环境保护行业做到以下几点:1.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环境问题,从而确保项目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
2. 防止环境污染:通过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噪音、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在项目实施前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3.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帮助鉴定项目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 可视化风险与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提前预判可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避免可能的环境灾害。
二、环境减缓措施的应用环境减缓措施是为了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环境保护行业中,环境减缓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 污染物排放控制:针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污染物治理设施、提高排放标准等,以达到减少污染的效果。
2. 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对于可能产生的废物,应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等,以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3. 节能与资源利用:环境减缓还包括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的措施。
通过采用高效能源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4. 生态恢复与保护:对于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项目,应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如进行植被恢复、采取保护性施工等,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主要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流系统及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
重点是煤的集中转换以及煤的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考虑重点考虑污水集中处理、深度处理与回用系统,以及废水排放的优化布局和排放方式的选择。
如在选择更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的同时,考虑增加土地处理系统、强化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
对典型工业行业,可根据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原理从原料输入、工艺流程、产品使用等进行分析,提出替代方案与减缓措施。
道路工程保护环境和减缓环境影响措施一、环境保护技术措施(一)建立环境保护保证体系,成立环境保护工作小组。
按照谁施工、谁居住、谁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
从生产、生活、区域抓起,横向问题找部门找作业队,纵向问题找个人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网络,进而来保护环境保护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对施工弃土的利用和堆放对于本工程所产生的施工弃土,应根据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要求,对其进行处理,能够合理利用的,运到利用地点堆放,等待施工利用,不能够利用的采用机械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堆存,必须保证弃料场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对施工区及生活区的卫生设施及粪便、垃圾的治理措施。
1.在施工区、生活区,根据人口居住密度,设置卫生设施(垃圾池、厕所),成立环保专业服务队,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设专门垃圾箱存放,并加盖,每日清运。
2.施工期间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定点堆放,分类处理。
3.施工期间产生的废钢材、木材,塑料等固体废料予回收利用。
对于会产生有毒气体的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不准随意焚烧,运到指定垃圾场进行掩埋。
4.严禁将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料。
(四)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饮用水、生活及生产废水)1.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合理发置排水明沟、排水管,道路及场地适当放坡,做到污水不外流,场内无积水。
2.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
排放的废水先排入沉淀地,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河道中。
3.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渠道中。
所有排水均要求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4.临时食堂附近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先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5.在厕所附近设置砖砌化粪池,厕所污水和粪便均排入化粪池,然后进行沉淀分解,最后排水渠道中。
6.对于饮用水,必须进行二次净化,净化后方可饮用。
7.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8.水源的周围不能有建筑物。
污水、废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严禁废弃物向水源倾倒。
第九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9.1.1 空间管制根据分析,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区域未涉及文物古迹等相关保护区。
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控制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要求,评价结合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在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划定空间管制区,进行分级管制。
空间管制区划分及管制要求如下:(1)禁建区:本次产业园内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范围内市政设施用地、西气东输燃气管线两侧各50米防护绿地、郑少高速沿线两侧各50米的防护绿地等。
禁建区原则上禁止任何污染环境的项目建设,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允许以保护该区域为目的的工程建设活动,鼓励在该区域内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活动。
(2)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指在规划区中划定的,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地区,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在该范围内规划开发建设项目。
限制建设区包括缓冲绿化带及一般农业生产用地、独立工业用地,以及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等。
限建区内禁止对自然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的开发建设。
限建区内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应遵序《土地管理法》进行管制;鼓励该区域内的居民逐步向城镇转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范与管理,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禁止多占宅基地和侵占耕地;强化对该区域的监管,禁止随意更改土地用途;经布局在该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应逐步向规划的工业区搬迁,已废弃的工业厂房要复垦;达到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的允许进行开发建设。
(3)适建区:适建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需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及相关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规模、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该区域可以进行城镇建设、工业布局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用于城镇、交通等建设,城镇建设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守相应的法律与法规;城镇发展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据点,应积极采取行政、科技、金融和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本区域的发展;遵循逐步开发的原则,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严格限制污染型、高耗能型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节能型、节地型、污染治理技术高的产业和企业在城镇发展区的发展,在各级城镇之间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联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区域内农用地应按原用途继续使用,不得撂荒、废弃,对土地占而不用达两年以上必须收回;执行其它国家和地方对建设用地的其它政策和规定;应逐步制定适合该区域的其它政策和措施。
9.1.2 总量控制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氨氮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的要求,结合现状环境污染特征和产业园规划主导产业,确定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总量管控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4项。
9.1.3 产业园项目引入原则及负面清单9.1.3.1 项目引进的原则产业园区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为指导,引进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要求;(2)结合产业园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可靠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的生产项目;(3)提高产品的关联度,发展系列产品,力求发挥各项目间的最佳协同效应;(4)鼓励具有先进科学环境管理水平并符合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定位的企业入驻;鼓励在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内建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符合经济规模的生产装置;(5)根据本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控制园区合理的发展规模,坚持节约和优化水资源利用及低废水污染物排放负荷为原则,避免进行排污负荷高且难以处理的工业企业;(6)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必须坚持规划的产业定位,实行绿色招商,严格控制入区项目,对入区企业的生产规模、装备水平及环保治理措施进行严格控制,积极引进资源能源消耗低、技术水平高、污染轻、符合园区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工业企业,高层次、高起点建设该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同时设定相应的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工业产业园定位和发展目标的产业从严控制。
9.1.3.2 负面清单及环境准入条件结合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的产业定位、区域的资源分布及环境情况,本着“高水平、高起点”的原则,扶持低污染、高效益的环保型、清洁型地循环经济技术产业、促进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结合《环保部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要求、关于印发《新密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密办〔2018〕36号的通知、新密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准入条件和负面清单,具体见表9.1-1和表9.1-2。
表9.1-1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工业项目环境准入条件一览表项目类别项目准入条件鼓励类①鼓励有利于产业园产业链条延伸的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入驻;②鼓励利用产业园产生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入驻;③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使用环保型水性涂料;④鼓励清洁生产水平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要求的项目入驻。
限制类限制国家产业政策中限制类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项目禁止类①禁止新增传统煤化工(甲醇、合成氨)、耐火材料、陶瓷、氧化铝有色金属冶炼、铸造、沥青防水卷材等高污染、高耗能等产能;②禁止入驻列入城西产业园负面清单中的项目。
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鼓励发展与产业园产业定位相关联的上下游配套的符合园区环境管理要求的产品类项目。
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先进性要求①在工艺技术水平上,要求入驻产业园的项目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②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最小经济规模要求。
清洁生产水平①应选择使用原料和产品为环境友好型的项目,避免产业园大规模建设造成的不良辐射效应,诱使国家明令禁止项目在产业园周边出现;②入产业园新建项目的单位产品水耗、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等清洁生产指标应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③按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建议与产业园区产业定位项目能够形成良好循环经济链条的项目可优先入园。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①新建项目的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必须在提高区域内现有工业污染负荷削减量或城市污染负荷削减量中调剂;②禁止发展环境污染严重、无污染治理技术或治理技术在技术经济上不可行的项目;③入驻项目“三废”治理必须可靠、成熟和经济的处理措施。
土地利用①入园项目必须达到《河南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②入园项目用地必须符合产业园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投资强度满足《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豫政[2015]66号)的要求。
表9.1-2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负面清单一览表类别负面清单管理要求①禁止入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项目;②禁止建设《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明确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③禁止新增非集中供热性质的燃煤锅炉;④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制革、印染、造纸、炼焦、电镀、塑料加工、染料、农药等“八小”企业;⑤禁止入驻不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产业。
装备制造①禁止不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行业入驻;②禁止含一类污染物的电镀项目入驻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生物医药产业①禁止新建大型发酵罐的传统发酵类制药项目,如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维生素B2、维生素B12、氨基酸类等;②禁止入驻化学合成原料药项目;③禁止单纯提取类制药项目入驻;④禁止建设P3、P4生物安全实验室;⑤禁止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中强毒性的微生物疫苗的实验、研发。
9.2 环境保护减缓措施9.2.1环境保护对策和减缓措施的遵循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产业园规划环境保护对策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依照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的优先顺序,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消除不利影响因素,使环境影响最小化。
(2)清洁工艺原则为把产业园建成省内领先的工业产业园,要利用产业园产业的特点,合理的选择产品链,提高入区产业科技含量,选择能耗低、转换率高、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满足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
(3)生态产业园原则按照生态产业园模式进行产品布局,充分有效的利用经济手段并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法规,开发关键点技术,使产品链之间形成绿色产业链,通过不懈的协调和整合,使产业园的能源和资源多次循环、重复利用,形成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产业园。
(4)工业循环经济原则在产业园发展过程中,要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所有物质、能源在不断进行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挖掘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使一个厂的废料成为另一个厂的原料,使企业之间形成能源和资源上互相依存、互相依靠,废料、废能互相利用,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双赢或多赢局面。
基本原则为“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
(5)环境保护一体化原则环境保护一体化,对产业园的废水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环境保护设施进行一体化整合或完善,形成统一的环保调度中心以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中心,统一处理产业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
(6)严格环保准入原则限期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严格环保准入原则,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
新密市城西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实施后,在为新密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产业园或新密市带来不利的环境影响。
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评[2016]150号),为适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根据“通知”要求,本次评价结合前文分析内容,提出相应环境保护对策管理要求如下:9.2.1 环境质量底线控制管理要求9.2.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要求双洎河远期考核目标为为Ⅲ类水体。
根据预测章节的分析结果,在只考虑产业园规划污水处理厂排水情况下,其排水经一维模式削减流至双洎河下游马鞍洞市控断面可以满足水质功能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