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932.50 KB
- 文档页数:38
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二节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生于瑞士纳沙特尔,自幼聪慧过人,有科学神童之称。
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五百多篇論文及五十多本书的作者,“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位心理学家”之一。
•1921年瑞士日內瓦卢梭教育科學研究學院主任請他擔任研究組組長,當時皮亞傑才25歲。
這是一所新興的師範學院,研究兒童發展、訓練教師。
皮亞傑在1922~1932的十年間,一面教學一面觀察紀錄孩童的言行舉動,並與孩童對話以了解他們的想法。
他认为人生而有理性,儿童就像小科学家。
這十年間,他結婚,生了三個小孩。
皮亞傑和妻子觀察他們的小孩。
皮亞傑為什麼會跑去研究小孩子如何想?他的本意並不是要像心理學家一樣研究小孩子,他最关心的問題是:认识是怎样发生和起源的以及认识是如何逐渐发展的?要怎麼研究呢?總不能去把古人找來研究吧?所以皮亞傑模仿生物學裡胚胎學的研究,從胚胎的形成過程來瞭解生物的演化。
皮亞傑想到研究小孩子,研究孩子知識的形成過程,從小孩子知識形成的過程來瞭解歷史上知識是怎麼發生的,所以皮亞傑把他自己這一套叫知識胚胎學。
皮亚杰和6岁的Van之间的交流P:为什么夜晚是黑的?V:因为我们要睡得更好,所以屋子里应该是黑的。
P:黑暗是从哪里来的?V:因为天空变得灰暗。
P:是什么使天空变得灰暗?V:云变黑了。
P:怎样变的?V:上帝使云变黑了。
皮亚杰以兒童為師,一生都致力于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研究,通过对孩子是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的长期探索,通过分析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皮亚杰成功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成了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
一、发生认识论智慧(思维):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来自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第一部分感知觉一、选择题1.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叫()。
A.前庭觉B.触觉C.视觉2.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岁时才达到最好水平。
A.5—6岁B.10—12岁C.14—19岁3.70%-75%的信息是通过()得到的。
A.听觉B.触觉C.视觉4.()岁婴儿的视敏度才接近成人A.1岁B.2岁C.3岁5.()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
A.5—7岁B.3—4岁C.4—5岁6.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来研究婴儿的形状知觉。
A.悬崖装置B.注视箱C.靶形图7.婴儿特别偏好下面()形状。
A.人脸B.宠物的脸C.长方形8.视觉悬崖的实验发现,()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A.6 B.7 C.89.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婴儿的()经验特别有关。
A.翻身B.爬行C.站立10.()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A.5 B.6 C.411.()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A. 4-5岁B. 5-6岁C.6-7岁12.多通道感知典型地表现在()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A.同一B.不同C.两个13.2个月与()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10 B.9 C.814.()是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A.感觉剥夺B.感觉轰炸C.感觉过多二、判断题1.嘴和手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两个重要工具。
2.婴幼儿的听力不如成人的敏锐。
3.新生儿怕热不怕冷。
4.女孩的肤觉比男孩敏感。
5.抓握是婴儿最初有方向的运动,是形成操作物体和发展成复杂动作的基础。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嗅觉具有个别差异。
7.20周的胎儿就已经具备听觉能力。
8.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10.幼儿年龄越小,视敏度越好。
11.儿童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12.色盲具有性别差异,通常男孩的颜色视觉比女孩强。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理学明确认知概念及其组成,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定义,掌握婴幼儿感知觉的种类及发展;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教学重点:1、感知觉的概念,婴幼儿感知觉发展;2、婴幼儿的记忆发展3、幼儿的思维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多通道感与自我效能感2、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包含着认知、情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全部过程。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是认知、情感、社会化发展的最后成果。
本课程以0~6岁的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主体,重点阐明婴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化发展的内容,也会涉及个性有关因素的知识。
在心理学中,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和知识。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知识是认识过程的结果。
认知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
在实际心理活动中,人的认知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过程。
为了学习起来方便一些,我们有必要将认知分成:感觉、知觉(统称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具体过程来说明。
第一节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心理学上把单一的内外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就叫感觉;把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称作为知觉。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无类是鸟类还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发展都遵循着同样的顺序:肤觉——前庭——嗅觉、味觉——听觉——礼觉。
一、婴幼儿的感知觉(一)肤觉肤觉是一组复合的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
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
新生儿对身体接触,尤其是对手心、脚心的刺激十分敏感,其发展水平已经与成人接近。
新生儿的触觉很快就分化得很精细。
10~12天的新生儿就能分辨出舌唇与面颊、下颚等部位刺激的不同。
一个月的婴儿通过有节律的吸吮动儿能准确地辨别不同质地的奶头。
3个月的婴儿就能分辨出下肢与胸部刺激的不同。
温觉是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
新生儿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
假如新生儿出生后不马上给他们穿上衣服,他们就会哭闹不安。
一般说来,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幼儿园婴幼儿早期教育教学教案第一章:婴幼儿早期教育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了解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内容:1.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探讨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4. 总结和反思:分享学习心得和思考。
作业:2. 收集有关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的信息。
第二章:婴幼儿认知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过程。
2. 掌握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3. 了解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和观察方法。
教学内容:1.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过程。
2. 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3.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和观察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过程。
2. 讲解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3. 小组讨论:分享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和观察方法。
4. 实践环节:进行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观察和评估。
作业:2. 设计一份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表。
第三章:婴幼儿语言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过程。
2. 掌握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3. 了解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评估和观察方法。
教学内容:1. 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过程。
2. 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3. 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评估和观察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过程。
2. 讲解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3. 小组讨论:分享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评估和观察方法。
4. 实践环节:进行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观察和评估。
作业:2. 设计一份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评估表。
第四章:婴幼儿情感和社会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过程。
婴幼儿早期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第二章“婴儿认知发展”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婴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的发展特点与训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儿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方面的发展特点。
2. 掌握针对婴儿各感官发展的训练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婴儿制定合适的早期教育计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儿感官发展的具体训练方法。
教学重点:婴儿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方面的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儿发展图谱、感官训练教具(如彩色球、摇铃、触感球等)。
2. 学具:婴儿早教手册、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儿成长视频,让学生了解婴儿在不同阶段的感官发展情况,引发学生兴趣。
细节:播放视频2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婴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发展。
2. 理论讲解:讲解婴儿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方面的发展特点。
细节:每个感官发展特点讲解5分钟,配合教材图片进行说明。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婴儿感官发展设计早教游戏。
细节:每组讨论15分钟,设计出至少两个早教游戏,并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以视觉训练为例,讲解如何为婴儿设计视觉发展游戏。
细节:讲解5分钟,展示游戏示例,引导学生思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发展设计相应游戏。
六、板书设计1. 婴儿感官发展特点视觉:对颜色、形状敏感听觉:对声音、音调敏感触觉:对触感、温度敏感味觉:对味道、口感敏感嗅觉:对气味敏感2. 感官训练方法视觉:彩色球、图片等听觉:摇铃、音乐等触觉:触感球、不同材质的物品等味觉:不同口味的食物等嗅觉:香味瓶、花香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或亲友的婴儿设计一份早期教育计划,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的训练游戏。
2. 作业要求:计划需包含至少5个游戏,每个游戏需说明针对的感官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婴儿感官发展的特点和训练方法,但实践操作中仍需加强。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第二章:婴儿期心理发展2.1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了解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对后期学习的影响2.2 婴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婴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婴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三章:幼儿期心理发展3.1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幼儿期的思维、语言和学习能力发展了解幼儿期的认知特点和对教育的启示3.2 幼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幼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幼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4.1 个性发展概述了解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4.2 社会性发展概述理解社会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5.1 心理健康概述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掌握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5.2 心理障碍概述理解心理障碍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识别和处理心理障碍的方法第六章:感知与注意力发展6.1 感知觉概述理解感知觉的基本概念掌握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意义6.2 视觉与听觉发展探讨视觉与听觉的发展过程分析视觉与听觉对幼儿认知的影响6.3 注意力的发展认识注意力及其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教育策略第七章:语言发展7.1 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理解语言发展的重要性7.2 语音、词汇与句子发展探讨语音、词汇与句子的发展过程分析语言发展对幼儿认知的影响7.3 语言教育与促进掌握语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第八章:认知发展8.1 思维发展理解思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掌握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8.2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发展探讨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8.3 智力发展与评估掌握智力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智力评估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第九章:情绪与情感发展9.1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理论理解情绪与情感的定义与区别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特点9.2 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探讨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幼儿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9.3 情绪教育与心理健康理解情绪教育的目标与方法探讨情绪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十章: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10.1 亲子关系概述理解亲子关系的类型与特点掌握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10.2 家庭教育概述探讨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分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0.3 家庭教育策略与案例分析掌握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以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第十一章:同伴关系与社交发展11.1 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特点理解同伴关系的定义和发展阶段掌握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1.2 社交技能的发展探讨社交技能的培养和重要性分析社交技能对幼儿适应环境的作用11.3 同伴冲突与解决策略认识同伴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方法第十二章: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2.1 道德发展的理论基础理解道德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道德发展的心理过程12.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实践原则分析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12.3 道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掌握道德教育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第十三章:游戏与学习13.1 游戏理论概述理解游戏的意义和功能掌握游戏发展的心理理论13.2 学习理论概述探讨学习的类型和过程分析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3.3 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游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掌握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第十四章: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与发展14.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与分类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常见类型和特点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原则和方法14.2 智力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症探讨智力障碍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和表现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14.3 语言障碍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认识语言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和影响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和支持方法第十五章: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15.1 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前学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分析未来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5.2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讨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实施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方法15.3 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素养与培养理解学前心理学家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探讨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培养和教育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