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案例临床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26.89 MB
- 文档页数:7
压疮个案分析范文压疮是由于长时间压力作用于皮肤和组织上造成的损伤,是医院和养老院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护理负担。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压疮的个案,分析其病情和护理措施。
个案是一位70岁的女性患者,因患有脊髓损伤住进养老院。
这位患者的脊髓损伤造成了下肢肌肉功能障碍和清醒状态下无法主动调换体位的问题。
由于长期卧床不起,患者的坐骨部位出现了一处压疮。
据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描述,疮面呈现红色,周围组织有肿胀和渗液。
根据压疮的分级标准,该患者的压疮可以被分为一级。
一级压疮表现为皮肤表层损伤,疮面通常呈红色,但不会破皮。
对于这位患者,一级压疮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和摩擦力作用于皮肤上造成的。
在进行护理措施前,护理人员需要先对该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观察疮面的大小、颜色和渗液量,以及疼痛程度和疼痛位置。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活动能力、营养状况和个人卫生习惯的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护理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对于这位患者,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治疗和预防压疮的进一步恶化。
首先,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其次,保持合适的营养和水分摄入,以提供皮肤修复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这位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以加强自身免疫力。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每隔一段时间将患者的体重从压疮部位上减轻,以减少压力。
定期按摩和皮肤保养也是必要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修复。
最后,如果疮面破溃或感染严重,可能需要使用局部抗菌剂或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
他们应该向患者解释压疮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己的护理过程。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主活动能力,减少长时间卧床的风险。
总之,压疮是一种常见且可预防的疾病。
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压疮的病情和护理措施。
压疮案例分析
压疮,又称褥疮、床疮,是指因持续受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的皮肤和组织损伤。
它通常发生在长期卧床的病人身上,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压疮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压疮的预防和处理。
患者张某,男性,65岁,因患有严重的脊髓损伤,长期卧床。
他的主要症状是腰部以下肌肉无力,行动不便。
由于长期卧床不动,他的臀部和腿部出现了红肿、破溃的情况,经医生诊断为压疮。
首先,我们来分析导致这一压疮案例的原因。
长期卧床不动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皮肤长时间受到压迫,易受损。
而且,患者自身可能对皮肤感觉减退,无法及时感知到局部的不适,加重了压疮的发生风险。
其次,我们来讨论这一压疮案例的处理方法。
对于患有压疮的患者,首先要减轻压力,保持患部干燥清洁,避免摩擦。
其次,要根据压疮的程度进行合理的伤口护理,如使用适当的敷料、药物等进行处理。
同时,患者的营养状况也需要得到重视,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伤口的愈合。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预防压疮的措施。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受压。
此外,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也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手段。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压疮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压疮的认识,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度,做好压疮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为患者的康复健康保驾护航。
压疮案例分析
压疮是指由于长时间的压迫或摩擦导致皮肤和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
本文将通
过一个真实的压疮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望能够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患者为一名七旬老人,因长期卧床不起,导致出现了一处压疮。
在接诊时,患
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破溃,伴有疼痛和瘙痒感。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医生诊断为压疮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首先,针对患者的压疮部位,医生进行了局部清洁和消毒,并使用了特殊的敷
料进行包扎。
同时,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瘙痒感,医生还给予了相应的药物治疗。
此外,为了预防压疮的进一步恶化,医生还对患者的体位和护理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调整,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在随访观察期间,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局部皮肤红肿和破溃情况有
所好转,疼痛和瘙痒感也逐渐减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压疮最终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我们应
该加强对其体位和护理的评估和调整,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其次,一旦出现了压疮,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和护理,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防止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最后,随访观察和评估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才能够最终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总之,压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我们应该加强对其认识和
处理,以期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对压疮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也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时间:2016-12-21地点:脑外科示教室主持人:黄蓉参加人:全体压疮组员组题:疑难病例讨论病案1王书鹏、男、?岁2015年4月4号因“脑梗塞后遗症、帕金森综合征”入住我院心内科治疗,当时患者皮肤完整,住院期间嘱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皮肤进行护理,防止患者长期卧床导致压疮,患者家属不予配合,于4月17号患者骶尾部皮肤出现7c m×10cm硬结,右侧髋部皮肤0.5 cm×1c m水泡,左侧髋部皮肤0.5cm×1c m水泡,4月30号骶尾部皮肤出现破溃并有渗液,右侧髋部皮肤3 c m×5c m破溃,左侧髋部皮肤3 c m×2c m 破溃,遂邀请本院压疮组会诊,看过病人后建议予以生理盐水、碘伏、双氧水清理破溃的皮肤,患者破溃的皮肤未及时得到清理,5月中旬患者皮肤组织破溃的面积扩散并可见脓性分泌物附着,并且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5月底患者破溃进一步加重,破溃至组织筋膜,后经压疮组积极治疗,2016.1.20患者两侧髋部坏死组织处出现新的肉芽组织生长,骶尾部创面仍有液体渗出,左足拇指处皮肤1c m×2c m溃烂,2016.2月份患者再次入住我院,经精心治疗于10月出院时皮肤好转。
陈芳:1.床单位不整洁,更换不及时2.家属年老体弱3.伤口处理不当(渗出液多,材料不足)4.护理人员懈怠,督促后有改善欧阳兰:1.家属不予配合2.护理人员过度遵从家属意愿李高兰:1.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2.清创不彻底3.伤口渗出液多,更换不及时莫迎:1.压疮高危病人未早期干预2.交接班翻身不及时侯丹丹:早期预防黄蓉:面对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家属,护理人员不应懈怠。
高危压疮的患者应及早预防,发生压疮积极治疗。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邀请会诊,忌闭门造车。
护理人员应对压疮予以绝对重视。
压疮组监管不够。
带入,发生压疮24小时压疮组应早期指导干预,督促治疗要落实。
病案2邹银富、男、?岁2016年7月18号因“??????、压疮”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当时患者压疮皮肤处于不明分期,骶尾部皮肤破溃范围4 c m×5c m,右侧髋部皮肤破溃范围6 cm×5cm,左侧髋部皮肤破溃范围5 c m×7cm,破溃处有脓性分泌物。
中医治疗压疮案例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压疮的案例:
患者男性,78 岁,因脑中风长期卧床,导致骶尾部皮肤出现压疮。
压疮面积约4cm×5cm,创面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
治疗方法:
1. 清创:首先对创面进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
2. 中药外敷: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收口等作用的中药制成膏剂,敷于创面。
3. 艾灸:对创面周围的皮肤进行艾灸,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创面愈合。
4. 翻身护理:定期帮助患者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经过2 周的治疗,患者的压疮创面明显缩小,脓性分泌物减少,周围皮肤红肿消退。
继续治疗2 周后,创面完全愈合。
在这个案例中,中医采用了中药外敷、艾灸等方法,结合翻身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压疮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同时要结合良好的护理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消化内科压疮个案分析报告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姓名:王性别:男年龄:65岁诊断信息:消化内科疾病(胃溃疡)入院日期:20XX年X月X日出院日期:20XX年X月X日二、主诉及就诊原因王主诉长期胃痛,伴有食欲不振、食物摄入量减少等情况。
王因此前一直未引起重视,直到近期疼痛加重,才就诊消化内科。
三、入院检查和诊断入院时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胃镜检查、血液检查和胃活检。
检查结果显示:胃溃疡在胃底部形成,且溃疡面积较大。
胃镜检查还发现患者胃黏膜变薄,胃壁局部出血,炎症明显。
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王被诊断为胃溃疡,并且了解到溃疡存在一定的感染和炎症情况。
四、治疗措施及效果1.患者初始治疗:王入院后,立即开始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酸药物和消炎药物的口服治疗。
患者还接受了静脉注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的扩散。
2.饮食调理:在饮食方面,患者被告知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导流护理:由于王疾病严重,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特别容易导致压疮。
为了避免压疮的发生,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了常规换位、按摩肌肤,保持皮肤清洁等护理措施。
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症状有所缓解,胃痛明显减轻,食欲也开始逐渐恢复。
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趋于正常范围。
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积减小,胃壁炎症程度相对减轻。
经过医生评估,王情况良好,可以选择出院。
五、病情分析及护理建议根据王病情,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胃黏膜炎症情况较严重:胃溃疡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
王胃壁炎症较严重,需要进一步控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黏膜的受损程度。
2.饮食调理不足:尽管医生已经告知王要避免辛辣食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可能还是会经常摄入刺激性的食物。
需要医护人员再次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3.压疮防治不完善:由于王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
压疮的临床案例和实践我科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近1年的时间里共收治压疮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70〜92岁,压疮面积为2cmX6cm〜3cmX8cm,来我院就诊。
第一例患者,男性,82岁,因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11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维持性血透合并多处压疮于2009年2月入我科监护治疗。
入科后对病人进行了全面体检:昏睡状态,活动明显受限,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四肢厥冷肤色青紫,血糖波动明显。
全身共有大小不等的压疮4处。
遵医嘱给予抗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全身营养支持,局部使用比亚芬换药,加强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例为股骨骨折老年患者,行DHS内固定术,术后卧床休息,因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身体固定、制动使活动受限,6小时后发现舐尾部出现红肿区,触痛明显。
对有皮肤损伤危险的患者每天进行评估。
我们采取局部皮肤降温:用乳胶手套内装自来水,然后扎紧袋口使其不漏水,将其放入冰箱冷冻30分钟左右,使温度降至2(TC0当患者侧卧位时,可同法冰敷。
连续冰敷24小时,在此期间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红肿、温度、颜色和疼痛的变化情况。
护理后结果:在使用敷贴保护患者皮肤,局部冷疗降温治疗后,患者皮肤温度降低,能尾部的压疮触痛明显减轻,红肿范围缩小;1天后,能尾部的压疮完全消失,皮肤温度正常,疼痛消失。
第三例为冠心病患者带有压疮入院,既往有脑血栓偏瘫史。
查体见撕尾部有一处3cπιX3cπιI11度压疮。
给予常规压疮治疗,效果欠佳。
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压疮创面清创后,给予局部吹氧治疗,用塑料袋罩住并固定四周,通过一小孔向袋内吹氧,氧流量为5~6L∕min,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治疗完毕后局部用无菌吠喃西林纱布湿敷,保持疮面湿润。
护理后结果:在利用高流量直接吹氧治疗5天后,局部组织明显红润,疮面缩小,并逐渐形成痂皮,18天后,完全愈合。
给予全面的营养支持,给予压疮常规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后,有效的预防了压疮的发生,压疮愈合率提高了38%o第四例患者,男性,63岁,患糖尿病4年余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入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