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抗凝药物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5
抗凝剂的种类及用途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防止血液凝结或减少凝血过程。
它们在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和手术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剂及其用途。
二、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防止血液凝结。
它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此外,普通肝素还常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等过程中,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三、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与普通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的抗凝剂。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因此更易于使用和控制。
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更稳定,不需要频繁的实验室监测。
四、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来延长凝血时间。
它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
华法林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目标范围内,避免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凝血因子,具有快速起效、作用可逆性好、剂量稳定等优点。
它们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栓塞症状,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
六、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的治疗。
七、结论抗凝剂的种类繁多,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是常见的抗凝剂,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也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抗凝剂,可以减少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突然被血栓、空气栓塞物或其他物质栓塞,导致肺血管堵塞,引起肺循环血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肺栓塞患者需要紧急护理和病情观察,以保证患者安全和加快康复。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患者护理的要点以及病情观察的重点内容。
一、护理要点1. 确保患者安全:肺栓塞可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因此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在患者入院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给予氧疗:氧疗是肺栓塞患者治疗的基础,有助于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呼吸困难。
根据患者氧饱和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和浓度。
常见的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面罩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3. 给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可预防和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4. 提供有效的镇痛:肺栓塞患者常伴有胸痛和呼吸困难,给予适量的镇痛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5. 鼓励早期活动:对于稳定的肺栓塞患者,早期进行适量的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但必须注意活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6.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对于肺栓塞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或报告医生。
二、病情观察1. 生命体征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的监测。
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缓慢、呼吸急促等现象,并与患者的平时情况进行比较。
2. 呼吸情况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等症状。
注意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是否有窒息的表现。
3. 血氧饱和度观察:通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氧合。
肺栓塞最新指南(二)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针对肺栓塞的最新指南(二)旨在提供一种更加全面和更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来阐述该指南的内容,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其在肺栓塞中的作用2. 肺动脉狭窄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常见原因3. 与肺栓塞相关的风险因素和潜在病因4. 其他少见但可能导致肺栓塞的病因5. 外源性风险因素及其与肺栓塞的关系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 典型和非典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2. 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及其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3. 肺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成像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4. 肺栓塞的分型及其对患者管理的意义5. 非肺栓塞病症的鉴别诊断和常见误诊情况三、治疗原则:1.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目标和原则2. 抗凝治疗在肺栓塞中的作用和应用3. 祛栓治疗及其适应症和禁忌症4. 支持治疗方式和病情监测策略5. 手术治疗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应用价值四、药物治疗:1. 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案2. 抗凝治疗中的剂量调整和监测指标3. 非口服抗凝药物在肺栓塞中的应用4. 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和适应症5. 其他辅助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应用五、手术治疗:1. 溶栓手术的指征和手术前准备2. 对抗栓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技术要点3. 支架植入和导管取栓手术的应用范围和疗效评估4. 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术后管理5. 手术治疗后的康复和预后评估总结:肺栓塞最新指南(二)为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指导,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满足多样化的临床需求。
肺栓塞抗凝治疗指南(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特征为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塞,并导致肺循环血流受阻。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本文将从药物选择、剂量调整、治疗时间等方面进行阐述。
1. 药物选择:- 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抗凝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有效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其优点是血药浓度易监测,但需要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并调整剂量。
- 肝素可分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前者需要静脉注射,后者可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具有预防血栓的优势,在肺栓塞的早期治疗中常被推荐使用。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酯)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且安全性良好。
但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
2. 剂量调整:- 华法林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调整。
开始治疗时,一般先给予大剂量以快速达到治疗剂量,然后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
- 肝素的剂量需根据体重以及血液凝固功能指标来调整,通常需经验性给予起始剂量,然后根据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调整。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剂量相对固定,通常无需调整,但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剂量。
3. 治疗时间:- 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来确定。
对于初次发生的肺栓塞,一般建议至少进行3个月的抗凝治疗;而对于反复发作的肺栓塞,需延长抗凝时间至6个月或更长。
- 部分特殊情况下,抗凝治疗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如存在某些诱因使患者更易发生血栓形成,需要长时间抗凝以预防复发。
4. 重点监测指标:- 在抗凝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以确保抗凝剂量调整的准确性。
- 对于华法林治疗,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对于肝素治疗,需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抗十凝酶活性。
- 此外,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等也是重要的。
5. 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抗凝治疗容易引起出血并导致其他不良反应。
1.患者女性,73岁,因“双下肢水肿”入院,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查凝血图,对该疾病的诊断,特异性不高,灵敏度很高的是:()(单选)A.D-二聚体B.INRC.APTTD.TTE.FIB2.典型的肺栓塞三联征临床表现包括:()(单选)A.胸痛、头晕、恶心B.胸痛、呼吸困难、大汗C.胸痛、呼吸困难、咯血D.胸痛、头晕、大汗E.胸痛、大汗、咯血3.患者女性,67岁,体重54kg,扩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房颤,肌酐78umol/L,近期拟加用胺碘酮,下列药物需要加强监测并可能需要调整的是:()(单选)A.呋塞米B.螺内酯C.沙库巴曲缬沙坦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E.达比加群酯4.患者男性,78岁,因深静脉血栓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2.5mgqd,规律门诊随访,INR控制在2.0-2.5之间,今日患者诉有牙龈出血,查INR 4.3,追问患者服用的药物,可能引起INR波动的药物是:()(单选)A.阿莫西林胶囊B.氨溴索口服溶液C.阿司匹林肠溶片D.阿托伐他汀钙E.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5.患者男性,57岁,突发胸闷不适入院,肺CTA提示右肺主干充盈缺损,诊断肺栓塞;派特CT提示肺部多发结节,考虑肺ca,手术治疗后病理活检提示肺腺癌,根据肿瘤相关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治疗指南,该患者出院后华法林需要使用多长时间:()(单选)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E.无限期抗凝6.患者男性,57岁,乙肝30余年,此次因腹胀、恶心、全身发黄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肝功Child-pugh评分8分,右下肢超声提示腘静脉血栓,拟抗凝治疗,宜选药物为:()(单选)A.阿司匹林B.华法林C.达比加群D.利伐沙班E.阿哌沙班7.患者女性,72岁,因长期卧床,使用依诺肝素钠预防深静脉血栓,早上9点皮下给予依诺肝素钠0.4ml,10点患者出现血便,立即予以鱼精蛋白拮抗,用量较合理的为是()(单选)A.20mgB.30mgC.40mgD.50mgE.60mg8.患者男,78岁,体重57kg,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5年,肌酐维持在160umol/L,此次因“胸闷不适”入院治疗,进一步胸部CTA明确诊断“ 肺栓塞”,给予抗凝治疗,不宜选择的抗凝药物是:()(单选)A.华法林B.达比加群C.利伐沙班D.肝素E.磺达肝葵钠9.患者女性,30岁,妊娠5周,出现下肢水肿,彩超提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药物宜选择:()(单选)A.低分子肝素B.华法林C.利伐沙班D.达比加群E.阿哌沙班10.( )患者,女,68岁,高血压病史20年,逛早市时突感心悸、气短、头晕、乏力。
常见抗凝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抗凝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液凝结相关的疾病。
不同的抗凝药物有着不同的剂量和疗程,下面将针对常见抗凝药物进行详细讨论。
一、肝素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其剂量和疗程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肝素的剂量通常以国际单位(IU)计量,主要分为常规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两类。
1. 常规肝素常规肝素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给药,一般建议的剂量为每天15,000-20,000 IU,分2-3次进行。
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重症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至每天20,000-30,000 IU。
2.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给药,常用的药物包括依诺肝素、达肝素等。
一般来说,每日剂量为体重每公斤0.1-0.2 mg,分1-2次进行。
具体剂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肾功能、病情等进行个体化调整。
二、华法令华法令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常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
华法令的剂量和疗程选择遵循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的控制。
1. 剂量控制华法令的起始导入剂量通常为5 mg/天,口服给药。
根据INR值的监测结果,可逐步调整剂量。
一般来说,目标INR值在2-3之间,但对于特定患者如机械心脏瓣膜患者,目标INR值可能需要调整至2.5-3.5。
2. 疗程华法令的疗程一般为长期服药。
对于心房颤动患者,需要终身使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的发生。
三、华法林华法林也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疾病。
华法林的剂量和疗程选择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INR 值进行调整。
1. 剂量控制华法林的起始剂量通常为每天10-15 mg,口服给药。
根据INR值的监测结果,逐步调整剂量以达到目标INR值。
通常目标INR值在2-3之间,但对于特定患者可能需要调整。
2. 疗程华法林的疗程和剂量控制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对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疗程一般为3-6个月,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复发风险进行决定。
抗凝剂的种类
抗凝剂是一种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它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并保持血液流动性。
在临床上,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属于维生素K拮抗剂。
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阻止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华法林的作用时间较长,需要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并调整剂量,以避免出现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2.肝素
肝素是一种注射剂,属于直接抗凝剂。
它可以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防止血液凝结。
肝素的作用时间较短,常用于急性血栓的治疗和手术前后的预防。
但是,肝素也有出血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
3.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改良版,它的分子量较小,作用时间较长,
且出血的风险较低。
低分子肝素常用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预防,以
及心脏手术等高危人群的预防。
4.新型口服抗凝剂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剂的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些抗凝剂不需要
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剂量也相对稳定,且出血的风险较低。
目前,常
用的新型口服抗凝剂有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
总的来说,不同种类的抗凝剂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医
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同时,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及时向医生汇报出现的不适症状,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肺栓塞的治疗指南(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及晕厥等症状。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的治疗指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
正文:一、药物治疗1. 抗凝治疗- 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或低分子肝素进行初始抗凝治疗,具有方便、易控制和低出血风险等优点。
- 高危患者可选择持续抗凝治疗,低危患者可在短期抗凝治疗后转为长期抗凝治疗。
2. 溶栓治疗- 对于高危患者,腹部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时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
- 静脉溶栓常采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应严格遵循溶栓治疗的指南和禁忌症。
3. 抗凝联合溶栓治疗- 高危患者如血压不稳定或出现休克等情况,可考虑抗凝联合溶栓治疗,以提高溶栓效果。
- 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时需注意剂量及时间的合理掌握,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
4.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肺栓塞患者合并动脉栓塞或存在血小板活化的情况,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 抗血小板治疗需谨慎使用,避免出血风险增加。
5. 辅助治疗- 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进行氧疗,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进行通气治疗。
- 针对患者出现的胸痛和晕厥等症状,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镇痛药物和液体输注等。
总结:肺栓塞的治疗指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
对于高危患者,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除此之外,抗血小板治疗和辅助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治疗措施。
在治疗肺栓塞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肺栓塞抗凝治疗最新指南引言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死亡。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减少血栓形成和减轻其后果。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肺栓塞抗凝治疗的指南不断更新。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抗凝治疗最新的指南内容。
肺栓塞抗凝治疗的原则肺栓塞抗凝治疗的原则是避免血栓的进一步扩展,阻止肺动脉的再次栓塞,并尽可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治疗方案。
新一代抗凝药物近年来,新一代的口服直接抗凝药物(DOACs)在肺栓塞抗凝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华法林相比,DOACs具有作用迅速、无需定期监测以及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
根据最新指南,DOACs已被推荐作为肺栓塞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
DOACs的使用指南选药原则根据患者的肺栓塞风险评估和出血倾向评估,选择合适的DOACs。
目前常用的DOACs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
初始治疗方案在肺栓塞的初始治疗中,建议使用高剂量的DOACs,如达比加群酯150mg两次/日或利伐沙班10mg两次/日,连续7天。
之后继续维持治疗,改为常规剂量,如达比加群酯150mg一次/日或利伐沙班20mg一次/日。
治疗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决定肺栓塞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
对于临床上高危的患者,建议至少进行3个月的抗凝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可以考虑减少抗凝治疗的时间。
华法林的使用指南虽然DOACs在肺栓塞抗凝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但华法林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抗凝药物。
对于下列情况,华法林仍然是推荐的首选药物:1.患有机械心脏瓣膜和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2.肝功能受损的患者;3.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在华法林的使用中,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并根据INR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肺栓塞抗凝治疗的监护和并发症预防在肺栓塞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和血小板计数。
如果出现严重的出血,需要立即停止抗凝治疗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建议抗凝药物通过阻止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临床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相关疾病,如心房颤动(AF)、急性心肌梗死、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e)等。
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涉及心血管、呼吸、肿瘤、妇产、免疫等多个学科疾病的治疗。
抗凝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1)维生素K拮抗剂(VKA),如华法林;(2)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等;(3)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比伐芦定、阿加曲班等;(4)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等。
抗凝药物临床应用17种情形建议1、用于特殊部位血栓(1)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初始治疗可选择UFH、LMWH、磺达肝癸钠,长期治疗可选择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用法用量与用于VTE治疗时相同,同时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2/C(2)肠系膜静脉血栓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初始治疗可选择UFH、LMWH、磺达肝癸钠,长期治疗可选择华法林、DOACs,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VTE 治疗时相同,同时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2/C(3)颅静脉(窦)血栓急性期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急性期治疗可选择UFH.LMWH,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VTE治疗时相同,同时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1/C(4)颅静脉(窦)血栓长期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长期治疗可选择华法林、DOACs,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VTE治疗时相同,同时遵循个体化给药原则。
2/C2、用于股器静脉支架置入术后抗凝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UFH.LMWH、磺达肝癸钠、DOACs.华法林,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VTE治疗时相同。
指南推荐3、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和导管消融术后(1)左心耳封堵术后抗凝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华法林、DOACs,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AF卒中预防时相同;指南推荐(2)导管消融术后抗凝药物的选择及用法用量:UFH、LMWH、磺达肝癸钠、华法林、DOACs,用法用量与上述药物用于AF卒中预防时相同。
肺栓塞如何治疗用药肺栓塞是指由于内外双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从而引起肺循环障碍,并导致一系列疾病和临床综合征的统称,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死疾病。
作为一类肺血管相关疾病,肺栓塞有着很高的发病率、漏诊率以及死亡率。
据临床调查显示,我国肺栓塞的年发病率为39/10万~115/10万,其中急性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最严重临床表现,位列全球第三大急性心血管综合征,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大部分的肺栓塞是可以被治愈的,但只有30%的肺栓塞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
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三种治疗肺栓塞的方法进行概述,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以及特殊类型结合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方法,以期为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一、抗凝治疗肺栓塞的基本疗法是抗凝治疗,此法是选择具有多种抗凝机制的药物来阻止血液凝固,从而达到防治血栓疾病的方法。
具体为在抗凝治疗的前五到十天给予肺栓塞患者肠外抗凝剂,能够迅速达到抗凝效果的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之后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作为后续抗凝剂,维生素K拮抗剂三天后起效。
当肺栓塞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时要选用低分子量肝素给药,且要根据抗-Xa水平调整给药剂量。
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采用普通肝素为初始抗凝剂。
低分子肝素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在应用时只需依据体重计算给药剂量,无需检测抗-Xa水平。
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能迅速溶解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使恢复血流和右心功能,快速修正肺栓塞所引发的心功能不全,降低疾病致死率和复发率。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大面积肺栓塞,尤其适用于体循环低血压或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溶栓方法:(1)链激酶法:25万U负荷量,半小时后,10万U/h持续给药1~2d;(2)尿激酶法:负荷量为4400U/kg,持续10min后改为4400U/(kg·h),持续给药1~2d;(3)尿激酶短程溶栓法:300万U,给药时间2 h。
rtPA100mg,持续给药2h,或0.6mg/kg给药15min。
临床抗凝药物种类、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及不同情况下抗凝药物选择抗凝药物种类、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抗凝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表 3 口服抗凝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不同情况下抗凝药物选择1. 不同危险分层的抗凝药选择表 4. 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表表 5. 不同危险分层的抗凝药选择2、妊娠期患者抗凝药物选择表6. 妊娠期合并急性 PTE 的抗凝药物选择3. 肝功能不全患者抗凝药物选择1)胃肠外抗凝药物:普通肝素应根据 APTT 调整剂量;低分子肝素谨慎使用,剂量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磺达肝癸钠、比伐芦定、阿加曲班,均谨慎使用。
2)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应谨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及用法见表7。
表7 肝功能异常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选择4.肾功能异常患者抗凝药物选择1)胃肠外抗凝药物用法见表 8。
2)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应根据 INR 调整剂量。
5、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药物选择:长期抗凝推荐选择 LWMH。
对于未合并胃肠道肿瘤的肺栓塞患者,可考虑使用将依度沙班或利伐沙班作为低分子肝素的替代药物。
而对于合并胃肠道肿瘤的肺栓塞患者,使用 DOACs 增加患者出血风险,需谨慎使用。
6.当患者存在血小板计数减少合并血栓1)当血小板计数> 50×109/L 时,可全剂量使用抗凝药物;当血小板计数为 25~50×109/L 时,可考虑半量或足量给予抗凝药物联合血小板输注预防;当血小板计数< 25×109/L 时,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2)HIT 患者抗凝药物的选择:阿加曲班、比伐芦定、磺达肝癸钠、DOACs。
7.对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推荐服用维生素 K 拮抗剂无限期治疗。
8. 溶栓前后的抗凝药物选择:急性高危 PTE,溶栓治疗前如需初始抗凝治疗,推荐首选UFH。
溶栓治疗结束后,应每 2~4 小时测定 1 次 APTT,当其水平 < 正常值的2倍,即应重新开始规范的抗凝治疗。
考虑到溶栓相关的出血风险,溶栓治疗结束后,可先应用 UFH 抗凝,然后再切换到LMWH、磺达肝癸钠或利伐沙班等更为安全。
肺栓塞选择和调整口服抗凝药情况要点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症一种,被称为“沉默杀手”。
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应常规给予抗凝,抗凝药物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个体状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
肝肾损害选择抗凝药肺栓塞患者合并肾功能损害特殊人群抗凝药选择1、合并癌症患者恶性肿瘤是引发肺栓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合并癌症的患者肺栓塞复发风险显著增高。
非胃部或胃食管肿瘤患者首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胃部或胃食管肿瘤患者首选:低分子肝素(1MWH)O如以上治疗不适用或无法获得药物,可选用达比加群、华法林、磺达肝素钠等。
2、妊娠期、哺乳期患者目前NOACS均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妇女,华法林在妊娠早期会导致胎儿致畸,且华法林可透过胎盘屏障,可能引起胎儿出血。
低分子肝素(1MWH)和普通肝素(UFH)不会穿过胎盘,未发现UFH、1MWH具NOACS通过乳汁分泌,可在乳汁中检测到相应的含量,禁用于哺乳期妇女。
若必须使用应停止哺乳。
3、儿童患者进食对口服抗凝药物影响食物对华法林的有胎儿毒性或致畸性。
抗凝作用影响较大,患者在华法林服药期间尽量保持饮食习惯稳定,尽量避免大量服用对抗凝作用影响较大的食物。
对于饮食结构波动较大的患者,建议增加INR监测频率。
服用15mg∕20mg的利伐沙班时,与食物同服;其他NOACS和IOmg利伐沙班与食物相互作用不明显,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时服用。
口服抗凝药物出血,拮抗剂选择与使用华法林INR异常升高或出血时的处理新型口服抗凝药的逆转策略不同口服抗凝药物间转换法林转换为NOACs:停用华法林后查INR,〈2.0即启用NOACs;NOACS 转换为华法林:两者合用直至INR达标,合用期间监测INR的时间应在下一次NOACs给药前,转换期间INR稳定前应密切监测;NOACS之间的转换:在下一次服药时间即可启用新的NoACS,肾功能不全的可能需要延迟给药。
肺栓塞的抗凝和溶栓临床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3-05-13T16:13:06.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廉志宏[导读] 链激酶的好处是费用最低,但对有近期感染、有高水平抗链球菌抗体的患者可能无效。
廉志宏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021008)【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176-02【关键词】肺栓塞急性肺栓塞抗凝溶栓治疗肺栓塞作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指外来栓子堵塞肺动脉所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栓塞为一组疾病的统称。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
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发生率均达80%以上。
抢救生命,稳定病情,使肺血管再通。
肺栓塞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凝和溶栓治疗,选取2010年以来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以来我院诊为肺栓塞病例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9~68岁,平均56岁;病程1h~15d。
有呼吸困难或气短,晕厥,紫绀,咳嗽,胸痛,咳血等病症,明显紫绀,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出现低热,胸腔积液。
1.2 辅助检查心电图异常,但无特异性,多在发病后即刻出现,并呈动态变化。
约50%的病人表现为V1~V4的ST-T改变,其他有右束支传导阻滞、肺性P波、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等,典型的S1QⅢ TⅢ较少出现。
X线胸片有异常表现为肺实变或肺不张,胸膜渗出。
1.3 方法1.3.1 溶栓药物纤维蛋白特异性常用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作用强,半衰期短,减少了出血的不良反应,用药后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链激酶(SK)、尿激酶(UK)其特征是溶栓作用较强,但缺乏溶栓特异性,即在溶解纤维蛋白的同时也降解纤维蛋白原,易导致严重的出血反应。
静脉溶栓疗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Re- teplase(r-PA)IOU静脉注射2次,给药间隔时间在30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