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为例型实验教学模式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任务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摘要:任务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于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基于任务教学法,结合细胞生物学的特点,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希望为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任务教学法、自主学习引言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细胞生物学的学习和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讲,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针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探讨一种切实可行的任务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任务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细胞,涉及的知识面广,实验性强。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教学需要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细胞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任务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
任务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 任务设计在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需要合理设计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
老师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任务,观察和描述细胞的形态结构,测定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分析细胞的生理功能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已成为一门极具前景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细胞生物学实验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大高校的细胞生物学
课程也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已经显得
不太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改革和探索新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就显得尤
为迫切。
首先,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可
以自主完成实验。
其次,在管理方面,要处理合理,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保证实验室的
安全条件,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细胞生物学实验管理体系。
此外,还要将实验内容与教学目
标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实验设备、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细胞生物学
实验的热情。
探索新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应将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与新兴技术相结合,继
续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细胞生物学技术与应用,深入探讨研究成果。
同时,还
要制定一个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实验教学大纲,将实验分组、实验技术的应用与相关的课
堂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引入新的实验技术,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总之,改革和探索新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是一件十分必要的工作,旨在增强学
生对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细胞生物学实验。
只要我们把握好实
验教学的宗旨,制定良好的实验教学模式,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也将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
索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还可以让学生们对细胞生物学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首先,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室实验可以让学生们实践操作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如,在细胞分裂实验中,学生们可以实践操作观察细胞生活周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其次,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验室实验,学生们可以实践运用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更加直观地观察细胞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并增强对细胞生物学的热情。
此外,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
实验室实验可以让学生们部分脱离了课堂的束缚,在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更加实践地研究,更加快速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最后,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实验室实验可以让学生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主动探索实验室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们更加独立自主地研究细胞生物学。
综上所述,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研究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因此,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学生研究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课题: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姓名:***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号:20110*****年级:2011级专业:生物技术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 201101****摘要:溶血是浓密的红细胞溶液突然变成红色透亮的血红蛋白溶液的过程,并已被用于测量各种物质透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
本实验利用人血红细胞和鸡血红细胞在不同性质物质的等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现象速度快慢的比较,探究细胞膜对不同性质物质的通透性的差异。
关键词: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膜的存在将胞内物质与细胞周围环境隔离开,为细胞内发生的各种代谢反应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为了能与周围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膜可以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可大体分为3种途径:被动运输(依浓度梯度,不需能量),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需要耗能)和胞吞与胞吐作用。
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以至于在高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失水而收缩;在低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本实验将红细胞分别放于各种不同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
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会发生破裂,血红素溢出,此时,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血。
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溶血的时间也不同。
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本实验利用人血红细胞和鸡血红细胞在不同性质物质的等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现象速度快慢的比较,探究细胞膜对不同性质物质的通透性的差异。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抗凝人血、鸡血的稀释液(1份血液加入9份生理盐水进行稀释)1.2实验试剂:0.17mol/L的氯化钠溶液,0.17mol/L氯化铵,0.17mol/L醋酸铵,0.17mol/L硝化钠,0.12mol/L草酸铵,0.12mol/L硫酸钠,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丙酮,0.32mol/L乙二醇。
浅谈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摘要】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不仅内容多,知识点繁杂而分散, 而且概念抽象常常难以理解,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细胞生物学堂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 课堂教学;核心课程experience o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cell biology deng fang-yi cheng hai-yun dai jian-hui(key laboratory of ethnic medicine resource chemistry (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 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650031)【abstract】cell biology is life science and related specialized compulsory core courses. courses not only content, complex and decentralized knowledge points, concepts and abstract is often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uthors combine their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cell biology in church teaching has taken some measures. some reforms, made good results.【keywords】education reform; cell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core curriculum.【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26-02引言教育改革的号角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早已吹响,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日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与重视。
细胞培养生物论文2000字_细胞培养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细胞培养生物论文2000字(一):探析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的运用进展论文摘要:探析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含空心纤维法、微囊法及微载体法,且结合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特点,提出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中应用的工艺选择方式,以期能够真正发挥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优势,为现代兽用生物制品的运用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兽用生物制品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逐渐在医学研究、生物学研究中得到推广应用,在各类大规模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当前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制作方面应用的价值较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工艺技术的影响,总体的应用效果还会受到较大影响。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运用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培养的技术水平,优化细胞培养的环境,且有助于转变细胞培养的特性,对现代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技术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将结合当前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1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中应用的方法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是建立在贴壁培养与悬浮培养的基础上,将早期流式细胞培养技术融入其中,充分发挥生物技术应用的价值。
纵观当前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现状,其技术具体包含空心纤维法、微囊法以及微载体法。
1.1空心纤维法空心纤维法最初所应用的纤维为醋酸纤维素与硝酸纤维素组合而成,作为具有透过性特点的滤膜,其外径约在1/3~3/4mm之间,表面存在诸多海绵孔结构,水分、气体以及营养物质等能够从此经过,且贴附其上进行生长。
培养期间培养系统主要是由3~6层空心纤维构成[1]。
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期间,可以将其种在空心纤维外腔。
在培养一段时间之后,细胞能够达到一定的密度,细胞不会继续增长,但是能够持续进行分泌,保证其蛋白质与各类生物物质的需求。
论《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优化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生至关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学科不可替代的基础。
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是深化理解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
然而目前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新意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实验教学模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1]。
因此,为了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我们在优化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上进行了探索。
1实验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经过已开设该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内容一般学生在高中生物中已经学习过,难度不大,多半内容通过自学也可掌握,因此决定修改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比例,将实验课时自12学时增至16学时,有了比较宽松的4学时可以增加开设一个综合性或探索性实验。
根据专业的不同,我们给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增加了细胞培养实验,给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增加了细胞膜物质运输的探索性实验。
原本开设的细胞基本形态观察、内膜系统观察、线粒体观察、减数分裂观察都是看装片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前,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试剂的配制等,都是老师课前已经备好,学生完全没有任何参与。
而课堂中,学生发现只有几张装片可看时,通常表现出兴趣缺缺的样子,学习习惯浮躁的学生甚至是随便看两眼就开小差了。
现在将实验内容改为细胞计数、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和观察、细胞骨架制备及观察,以前需要观察的固定装片分配进这些实验。
这些实验以操作为主,而学生都觉得动手过程远比看看已做好的装片成品要有趣得多。
而且这些实验步骤必须精心操作好,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和细胞器,这样学生在老师讲解时就不敢懈怠,动手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精细操作能力。
而实验中水浴、固定、染色等的等待期,正好可以观察固定装片,最后将固定装片与学生各自制备的临时装片作一个对比,固定装片通常要比临时装片清晰很多,这个优劣之分让学生明白了精确操作的重要性。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摘要】本篇文章围绕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展开,通过分析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和现有优势,提出基于实践教学理念的重构方案,并以案例分析和有效性评估为支撑。
重构后的教学模式将更加贴近学生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反思与重构的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实践指导,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反思、重构、传统模式、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有效性评估、研究方向、结论、教学模式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生命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逐渐倾向于强调学生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实践教学理念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重构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为提高学生细胞生物学实验能力和专业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旨在对传统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现有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势,从而提出基于实践教学理念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重构方案,旨在为改进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并进一步评估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未来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指明方向。
1.2 研究意义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局限性,如过于依赖教师讲解、缺乏学生参与、实验内容单一等问题。
这些局限性已经影响到了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亟待进行反思与重构。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过于繁琐、实验流程复杂、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改进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改变了传统实验内容的选择。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通常以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细胞形态为主,实验内容较为单一。
我们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了一系列实用且有趣的细胞生物学实验。
我们引入了细胞培养和细胞染色技术,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还开展了细胞增殖和凋亡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生命周期和细胞死亡机制。
我们改变了传统实验流程的设置。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流程通常比较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掌握。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们在实验流程上进行了简化和优化。
我们对实验仪器和试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对实验材料有全面的了解;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我们加强了实验操作的指导,提供实时的实验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我们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的设定。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通常以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评价结果主要体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外,我们还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还采用了学生评价教师和教师评价学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互相反馈和改进。
通过以上改革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和探索,实验结果也更加准确和可靠。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细胞生物学有效教学的研究近年来,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在中小学生物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且缺乏实际操作和探究的环节,导致学生对细胞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为了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细胞生物学有效教学研究。
该研究旨在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探究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我们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与细胞生物学相关的例子和问题。
我们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合作机会。
我们还引入了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方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和多样性。
在教学实施方面,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创设情境和情感导入,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能力。
我们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参与,鼓励他们提问、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以学生为中心的细胞生物学有效教学在我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积极性明显增强。
他们的细胞生物学概念和知识理解能力明显提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们也要承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细胞生物学有效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很难将所有学生都纳入到实践和探究活动中。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也是一个难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细胞生物学有效教学是一种有益尝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活动规律。
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教学改革和实践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的机会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形成“啃书”式的记忆学习,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1. 创设实验实践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2. 引入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和设备,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强化实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
4. 开展实践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参观科研实验室、参加科学竞赛等,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细胞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生物学的知识,提高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四、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意义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注重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并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办本科院校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细胞生物学实验,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文章提出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民办高校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细胞生物学实验,对理论课程的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能力,是生命科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客观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一所成立十年的民办本科院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办学条件、办学经验、生源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为配合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细胞生物学实验根据本校学生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现状学生基础薄弱。
民办本科院校一般为三本院校,学生入学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弱,发散思维及动手能力不强。
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技术及设备较落后。
虽然细胞生物学实验在本校开设已有八年,但是与其他高校相比,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体系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教学内容陈旧。
在开设的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居多,综合性实验不足,缺少设计性实验。
部分实验内容与普通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实验有重复。
考核方式不科学。
传统的考核主要以最终的实验报告或操作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核,造成学生不注重实验过程、片面追求实验结果,使得实验考核失去其真实性和价值。
2.实验教学改革2.1优化教学内容精简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重构实验教学体系,丰富实验教学项目[1]。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摘要: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
该文针对目前高校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多媒体教学、开设开放性实验、充分利用实验时间等建议,以期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培养出更多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相关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获得更强的感性认识[1]。
更能训练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内容繁多,学生没有感性认识,难于理解。
同时,在传统重理论轻实验思想的影响下,实验内容陈旧,组织方法单一,实践效果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制约了实验课程的发展革新[2-4]。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层出不穷,使得细胞生物学理论发展非常迅速,其实验教学的内容也要跟上理论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1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显微电视投影仪、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能够实现传统的板书或挂图的教学无法完成的效果。
传统教学方法对实验对象的展示不够形象直观,特别是对于微小结构、复杂材料的讲解以及繁杂实验过程的描述不能深入,但是通过多媒体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形象生动,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师教授和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
比如光镜观察细胞骨架,经过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虽然蛋白质骨架得以显现,但是仍然不够清晰。
1教学内容的改革医德教育不只是人文社科类教师的职责,而是全体教师的职责,医德教育应贯穿渗透于整个专业教育中。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中,时刻加强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
比如,在实验操作中教育学生认真细致,因为将来他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他们在对病人的诊断和手术操作中不容许一点失误,否则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因此,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每一步操作都要小心翼翼,将实验操作想象成对病人的手术。
另外,一些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出现错别字,不善于总结分析实验结果,这时要提醒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一旦病例上出现错误或者没有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认真的分析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纠纷。
通过这些在实验课中发现的问题教育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医学生的整体医德医风。
2教学方式的改革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是现在单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配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几乎仍是填鸭式教学,而实验课的教授更是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知前因后果,只是草率结束实验,课后将实验内容抛之脑后,一无所知。
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开始前,只是简单介绍相关的知识,提出实验目标。
然后由学生在课下预习实验内容,查找资料,熟悉每一个实验步骤的原理、所需试剂的作用及配备方法,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在实验结束后,分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结果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探讨该次实验内容能够用于解决哪些实际的问题。
最后,要求学生认真整理出一份实验报告。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只起到引导、鼓励及评价的作用,而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突然之间的角色转变使很多同学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但是坚持一学期下来,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这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2变传统教学为多元化教学现在一些高校的实验课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板书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早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教学改革更是刻不容缓,因为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关键学科。
本文将从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出发,以及实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探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教学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社会变革、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功能越来越突出,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
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式的认识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二、实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手段,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等问题。
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基于上述特点和要求,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有机结合。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
年6月刊681 基本概念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1],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通过思维诊断、审查和反思,使思维更趋客观、理性和严谨,是独立思考精神和严谨审慎态度的统一。
其精神核心在于开放、反思、公正和求真[2]。
此外,批判性思维也是个人自律的基础,善于批判性思维与反思乃思想成熟之标志。
批判性思维是通向美德与智慧的途径,最大的批判性思维当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处世态度和人生的反思[2,3]。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4]。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科技工作者应坚守的基本职业理念,“大胆假设”需要“创新性思维”,而“小心求证”则需要“批判性思维”。
基于“再大胆的假设也必定建立在对前人认知扬弃的基础之上”这一客观事实,在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擎、“知识、能力、人格”三维素质熔铸为导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渗透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拔尖卓越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批判性思维教学法[5]是将批判性思维运用于专业课课堂教学的过程,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导向式教学实践与思考—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例崔映宇(同济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上海 200092)【摘要】本文基于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基础课批判性思维渗透式课堂教学的八年实践探索,提出问题导向的批判性思维渗透式课堂教学模型。
以“细胞生物学”课程第十单元—“细胞衰老与死亡”为例,阐明该模型的八大关键环节:问卷调查与分析→学生分组→导学问题推送→学生角色分配与预习→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和评价→课后思考题布置→期末结课问卷评估。
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激发和综合判断能力的训练提供可资选择或参考的教学示范案例。
【关键词】问题导向;导学问题;批判性思维;渗透式教学;教学法【中图分类号】B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6)06-0068-13收稿日期:2016-4-14作者简介:崔映宇(1968—),男,安徽阜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细胞生物学课程论、教学论和细胞逻辑学。
以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为例探索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摘要】创新是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创新人才,本文探讨了如何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总目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借鉴其它高校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研究型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1
1.引言
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在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展创新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活动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发挥其在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十分值得积极探索的课题。
[1]
2.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实验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学生加强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仅仅还是课本知识的验证,而且采取的方式基本上还是演示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此外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
内容的选择、实验材料的准备到实验试剂的配制都是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成了机械的操作者,只是对实验指导书的重复[2]。
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
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打破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过渡到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3.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3.1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
研究型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性,故又称研究性实验教学,研究型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搞几个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而是体现在课程体系的研究、实验课程的规划、课程内容的编排和实验过程的改革等每个层面,要求授课教师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践性活动等进行研究性的科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激活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研究性实验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3]。
总之,研究型实验教学是以“研究”为主线,通过增强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性,而重塑实验教学中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要求,并为深化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而探路。
[4]
3.2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具体实践
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人才,近几年我院对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进行了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将“研究性”融入到实验的各个层面:
(1)对实验内容进行问题式的情景化处理,将“研究”引用到实验的每个层面
比如在“细胞膜通透性”这个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实验的最佳材料是什么,为什么选用这种材料;在“feulgen反应显示dna”这个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什么步骤来消除实验误差。
(2)强调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树立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
例如“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中,tritonx-100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是相当关键的,它直接影响到细胞骨架的清晰度。
我们就要求学生改变tritonx-100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制片实验,然后比较制片效果,并确定最佳制片条件。
通过这个实验的学习,告诉学生不能迷信实验讲义和文献资料的实验方法,但可以参考这些方法进行预实验,确定最佳方法后,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开展研究。
(3)严格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诚信的人格品质
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严格要求学生必须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不能对原始数据做任何修改或人为的加工,对于显微镜观察的样本,
要客观地加以描述,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图像或照片作为实验结果。
对于测量获得的数据,尽可能重复一次,求得平均值,如果样本达到一定数量,则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4)尝试以论文形式书写实验报告,全程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特别是对于自主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导师确认后,自己安排操作,最后按科研论文的书写方式提交实验报告,并说明实验的创新性[5]。
此外我们还让学生加入到授课老师的科研课题中来,把学生完全置身于科学研究的氛围,使学生的基本技能更加牢固,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创新能力、协调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3.3研究型实验教学实践的效果
通过研究型实验的教学实践,我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
(1)资料查阅及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在研究型实验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自主设计性实验中,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中提供的信息,获取相关的研究文献、研究成果以及实验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实验研究的能力及分析能力
在整个实验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各实验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对实验中出现得各
种现象、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类。
(3)科研论文的撰写能力
学生实验完成后按科研论文的书写方式提交小论文,在论文中学生须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说明实验的创新点,通过这种锻炼,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明显提高。
(4)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过程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完成教师规定的基本实验后,还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撰写申请书进行申请,写出创新点,让学生体验研究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我们在实验教学实践活动中一般都是分组进行,共同协作完成同一个实验,由此使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学到基本知识,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结语
实验教学改革是实验教学工作的灵魂,如何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研究型实验教学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创新和改革,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才能使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真正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皮建辉,向孙君,杨其人等.创新实验教学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2):63-65
[2]何炎明,王宏斌,戚康标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201-203
[3]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实行研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中国大学教育,2005(4):8-9
[4]王叶,马国宏,阎晓娜.研究实验教学探索实施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101-102
[5]户业丽,程波,吕中,胡婧.设计创新型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轻工教育2008(4):56,73.
[6]黄泽元.自主创新实验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