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考核验收标准表8-1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考核验收测评体系12020年4月19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考核验收测评体系考核验收测评单位(全称):测评分数:考核验收测评组负责人签名:托里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立活动办公室20 年月日0 2020年4月19日说明一、托里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托里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是指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中,为推动全地区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事业做出突出成绩,并能够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的模范单位。
二、否决条件1、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纪违法;2、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给单位、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3、不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达标;5、违法计划生育法;三、托里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考核验收测评体系内容考核验收测评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健全民族团结领导管理机制、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规、积极开展创立活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情况”五个方面的考核验收测评体系实施办法,共设12020年4月19日置40个测评标准,每个测评标准,每个测评标准都赋予相应的分值,并有相对应的测评方法。
四、托里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考核验收测评体系实施方法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抽查提问,组织考试;问卷调查,查看资料;明察暗访,实地查看;个别谈话,征求意见,媒体公示;综合评价,择优评价等方法进行考核验收、表彰。
抽查问题、组织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干部职工群众应掌握的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应试人员不得少于单位在职干部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试卷由托里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立活动办公室印制。
五、分值构成总分为100分,凡五年内获得国家级或者两项以上省部(含自治区)级荣誉称号的单位,另加4分作为奖励;凡五年内获得地区级或2项(次)以上地区行业系统荣誉称号的单位,另加1分作为奖励;测评结果90分以上为优秀,测评结果85分以上为合格。
内蒙古自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体系
内蒙古自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体系是为了评估内蒙古自治区在民族团
结进步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而建立的。
该指标体系旨在评估内蒙古自治区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以了解其民族团结进步的程度,并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该指标体系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和法律:该指标评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制定和执行与民族团结进步相
关的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成效。
评估的重点包括政策的落实情况、法律的有效性和公众参与程度。
2. 教育和文化:该指标评估内蒙古自治区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的表现。
评估的重点包括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多元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发展等方面。
3. 经济和就业:该指标评估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和就业方面为不同民族提供平
等机会的程度。
评估的重点包括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就业歧视的情况、小型企业和创业环境等方面。
4. 社会和民生:该指标评估内蒙古自治区在社会和民生方面保障不同民族的权
益和福祉的情况。
评估的重点包括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社会服务的可及性等方面。
这些指标将根据具体的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指标体系的评估,可以为内蒙古自治区提供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推动自治区的发展和繁荣。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考核验收实施细则(试行)为进-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喀什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和《喀什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细则。
一、验收范围(一)各乡镇街道申报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模范村、模范社区。
(二)市级精神文明单位。
二、验收依据(-)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四)《喀什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五)《喀什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三、申请验收条件各项创建工作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喀什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喀什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1!验收时,申请单位应提供以下资料:(-)申请报告(二)申请登记表(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规划、实施方案、工作汇报和创建工作大事记(四)上级主管单位的意见(五)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意见(六)民宗部门审核意见;(七)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五、验收内容验收得分由基础工作得分、活动开展情况得分、群众评议得分构成,三项得分初始分均为百分制。
最终按照比例综合为百分制得分。
具体计分方式为:累计得分二基础工作得分/100X50+活动加分/100X30+群众评议得分/100X20。
90分以上为优秀,可向市民宗部门推荐,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一)基础工作为全面、准确、科学地考核验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模范村、模范社区的基础工作,根据《喀什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表彰管理办法(试行)》,制定考核验收评分标准(见附表),此标准适用于考核工作中基础工作得分评比。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标准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创建活动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到位,创建活动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保障。
2.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3.定期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体育、节日庆典等活动。
各类活动有方案、有记录、有影像或图片资料。
4.建立并贯彻执行“一法两规定”长效机制,有反映长效机制的文件或方案;切实开展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扶贫帮困活动,着力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有扶贫帮困规划、实施方案(计划)和记录;党组(党委)每年至少慰问1次少数民族困难群众,慰问活动有记录、有影像或图片资料。
5.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本单位重要工作内容,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制定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自觉接受上级或同级民族工作部门对该项工作的检查指导。
6.开展经常性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活动,通过举办成就展、知识竞赛、体育比赛、文艺表演或演讲、征文等活动,展示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各类活动有方案、有记录、有影像或图片资料。
7.妥善处置单位内部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和纠纷,本单位未发生影响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案(事)件,各民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关系融洽。
8.加大本单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培养力度,有各级各类培训、培养方案(计划)。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一)领导重视1.班子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将其纳入文明社区建设范畴,确定工作目标,审定工作规划。
党工委有1名副书记分管联系创建活动,有1名社区干部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2.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联络员、志愿者和社工等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协助政府协调民族关系、了解少数民族群众合理诉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好辖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
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命名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12.28•【文号】•【施行日期】2023.1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命名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已经国家民委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国家民委2023年12月28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命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命名管理,更好发挥示范区示范单位引领作用,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创建示范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和规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为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示范区的范围包括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苏木);示范单位的范围包括机关、企业、村(社区、嘎查)、学校、连队、宗教活动场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
第四条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管理,遵循聚焦主线、严格标准、正面引导、注重实效、面向基层、突出示范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通过竞争性选拔择优命名,并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国家民委负责制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测评指标,测评指标按照示范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苏木)、机关、企业、村(社区、嘎查)、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等类型分别制定,依此开展创建、指导、监督、命名、管理等相关工作。
《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考核验收标准》(表8-1)
指标验收内容基本
分值
浮动分值得分
(一)组织保障25分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
国有企业民族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
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署工作。
6
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创建工作,带头参加
创建活动+2
2.创建工作有分管领导,有职能部门抓,有具体负责人 5
3.制定工作规划、工作方案;企业内设部门有明确的创建工作
任务,有年度创建工作安排和工作总结。
5
无规划、方案-1;无年度工作安排和总结
-2
4.创建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能够及时研究解决。
4
5.有必要的经费保障。
5
(二)6.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建设全过程,将民族政策理论、民族法律法规列入党委
中心组和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内容。
有固定的宣传月
(周或日),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
5
主要领导带头讲民族理论政策党课+2;
组织主题民族团结教育活动+2
《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考核验收标准》(表8-2)
指标验收内容基本
分值
浮动分值得分
(二)宣传创建工作30分7.企业醒目位置设有固定宣传栏或标语等。
展览馆、陈列室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民族团结进步题材的陈列展示。
5
8.图书馆、阅览室要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方面的
报刊、杂志、书籍;根据需要配备蒙古文报刊、图书。
3
9.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5
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示范单位每个+1;
被命名为全国创建示范单位每个+2 10.创建活动突出“两个共同”主题。
坚持围绕促进少数民族和民
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民族政策落实。
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谋划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
现实和长远问题,积极开展公益性活动。
12
13.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优先、倾斜、照顾的有关政策在企业
内部得到有效落实(在招聘、招工、提干、培养培训、就业再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无歧视少数民族人员的招工现象。
15
招收少数民族职工比例高于所在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比例+3
少数民族干部比例高于少数民族职工
比例+2
《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考核验收标准》(表8-3)
指标验收内容基本
分值
浮动分值得分
(三)民族政策落实30分14.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合理配
备蒙汉兼通的工作人员,全体会议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社会
市面用文蒙汉并用达标。
6
商业广告蒙汉双语并用+1
15.保障和解决少数民族职工的特殊需要和困难。
5
16.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4
(四)
履行社会责任15分17.企业合法依法生产经营,效益良好。
7
18.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妥善解决资源开发的补偿问题;妥善处理
好与当地政府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
8
考核时间:年月日
考核负责人:经办人: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