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化”协调照亮方向

“三化”协调发展是省九次党代会的亮点,无疑成会里会外人们关注的焦点。

赵素萍说,这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化”协调发展重在“新”上。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涵,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就是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它把农村纳入城镇化之中,把农村的发展纳入到城乡统筹里面,真正地让农民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内涵,就是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层次要求更高。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就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

赵素萍说,这些年来,济源一直注重“三化”发展,但“三化”如何提升、如何协调发展,却是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提升新型城镇化内涵,朝着更高层次迈进。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重在提升、创新。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提升水平。

赵素萍特别指出,当前,济源广大干部群众不能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应该走向更高层次,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出与其他省辖市的差距,找到发展的突破点。记者8月29日在济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了解到,早在2010年12

月6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曾这样评价:“济源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济源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活力”;同时也给济源市提出了新的发展定位:“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济源市委书记赵素萍说,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寄予着省委、省政府对济源发展的新期望,也是济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围绕这个新定位,我们认真谋划“十二五”的发展,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的总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两个率先”目标,并提出要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四区三基地”: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改革创新试验区,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当好“先行者”、种好“试验田”。奋力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是当前我们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大局。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是济源市的支柱产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要按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的理念,加快提升铅锌、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在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自主创新和产业配套能力上求突破,济源市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铅锌深加工、河南省重要

的特种装备制造两个千亿元产业基地。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培育壮大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济源市发展的潜力所在。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并重,重点发展旅游、现代物流两大支撑服务业。切实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强化旅游业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济源市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打造豫西北、晋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商贸、餐饮、房地产、社区和养老、金融、健康、创意等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济源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做大规模,提升品质,着力打造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集良种繁育、饲料生产、优质基地、产品加工、知名品牌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体系。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产业集聚区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要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基本

要求,加快虎岭、玉川、高新技术三个产业集聚区和玉泉、梨林、邵原等特色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集群式、链式产业转移,形成辐射带动有力、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快捷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要适应“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要求,继续加强交通、水利、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济源至洛阳、济源至焦作城际铁路,建成济源至阳城高速公路。建成河口村水库和小浪底北岸灌区一期工程。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物联网,进一步提升我市的信息化水平。

济源市68万干群在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指引下,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这一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实力济源”。

“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河南有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等有很大差异。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一个主题,多种模式”。一个主题,就是坚持“三化”协调发展的主题;“多种模式”,就是各地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从全省来看,大体包括四类地区:

一是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地区,主要是基础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市,如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等。推进城镇化,以引导农民进城为重点;引导农民进城,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

二是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地区,主要是几个资源型地市,如三门峡、焦作、鹤壁、平顶山等。在这些地市,走出资源依赖、寻求替代产业是瓶颈。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没有竞争力,城市也不可能有活力,接纳新的就业人口的能力和空间必然有限。

三是坚持以推进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如黄淮四市、南阳等。这些地方,工业落后是主要矛盾,所以,要坚持推动工业“四集”(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引导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提高产业和企业的集中度;重点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拉长链条,促进产业上下延伸、侧向配套,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群发展。

四是以城乡一体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如济源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政府财力雄厚,工业城镇反哺农业农村的能力较强,应当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样板。另外,也有少数地方不具备发展工业和城镇的基本条件,在这些地方,应当推进农业过剩人口分工分业分化、转产转业转移,向优势区域进军,参与优势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切不可简单化、一刀切。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