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艺术博物馆结构评优
- 格式:pptx
- 大小:6.59 MB
- 文档页数:20
粤剧博物馆观后感作文一:粤剧博物馆里的那些事儿那天天气不错,阳光正好,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
朋友约我去逛粤剧博物馆,说实话,我对这个还真没啥概念,不过想着能长点见识,也就欣然答应了。
一进门,就被那古色古香的气息给吸引了,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戏服,还有那些精致的头饰,每一样都透露着匠人的心血。
走着走着,就到了一个展示区,里面播放着老艺术家们的经典唱段,虽然听不懂唱的是啥,但是那韵味儿,真叫一个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展区专门介绍粤剧的历史和发展,从最早的草根艺术到后来成为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看着那些黑白老照片,想象着当年的艺人们在简陋的舞台上挥洒汗水的样子,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敬意。
参观完出来,感觉自己好像也成了半个行家,至少下次再听到粤剧,不会一头雾水了。
作文二:与粤剧的一次亲密接触周末的时候,心血来潮,拉着几个小伙伴去了趟粤剧博物馆。
本来只是想打发一下时间,没想到却收获满满。
一进大门,就被迎面而来的传统气息给包围了,恍若瞬间穿越回了几十年前的老广州。
馆里展出的东西真不少,从戏服到乐器,再到那些手稿剧本,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特别是那些戏服,颜色鲜艳,图案精美,看得我眼睛都不够用了。
有个互动环节特别好玩,可以自己动手试穿一下戏服,模仿演员的动作,虽然动作笨拙得不行,但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恍若自己也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
最后,在一个小放映室里,我们坐下来静静地欣赏了一段粤剧表演录像,虽然很多地方听不懂,但那抑扬顿挫的声线,还是让人心潮澎湃。
这次参观,让我对粤剧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承载着一段历史的记忆。
参观粤剧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粤剧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体验,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盒子。
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粤剧的世界里。
那建筑风格就很有韵味,古色古香的,庭院里的一草一木好像都在低声诉说着粤剧的故事。
馆里的展品可丰富了。
那些戏服,哇塞,简直是艺术品。
五颜六色的,上面绣满了各种精美的图案,什么龙凤啊,花鸟鱼虫啊,一针一线都像是把粤剧里的角色和故事绣了进去。
我就站在那儿,眼睛都看直了,心里想着演员们穿上这么华丽的戏服在舞台上一亮相,肯定特别耀眼,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仙人似的。
还有那些粤剧的道具,什么刀枪剑戟,虽然都是道具,但是做得特别逼真。
我拿在手里比划了两下,感觉自己都能上台演个小角色了呢。
我这两下子肯定和真正的粤剧演员没法比,人家那是真功夫。
再说说那些关于粤剧历史的介绍,从起源到发展,一路看下来,就像在看一部很长很长的传奇故事。
原来粤剧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还能一直传承下来,真的很不容易。
它就像一棵大树,扎根在广东这片土地上,不断地长出新的枝叶。
我还在馆里看到了一些老照片和录像,看着那些以前的粤剧表演片段,虽然画质有点模糊,但是演员们的一招一式都充满了魅力。
那唱腔,婉转悠扬,我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是那种韵味就像一阵清风,吹进心里,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碰到了一些老戏迷。
他们一边看一边给周围的人讲解,那热情劲儿,就像是在介绍自己最心爱的宝贝。
我就在旁边听着,感觉自己对粤剧又多了一份了解。
从粤剧博物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粤剧的旋律和那些精美的戏服道具。
我觉得粤剧不仅仅是一种戏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广东人民的记忆和情感。
这次参观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艺术世界。
我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场真正的粤剧表演,近距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粤剧离我们并不遥远——游东莞市粤剧博物馆有感听爷爷、奶奶说:“没有电视的年代,粤剧是东莞地区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娱乐主要是听粤剧团唱粤剧。
真怀念听粤剧的日子!”对于我来说,粤剧也太陌生了。
我经常会想:这样的一种艺术究竟蕴涵着些什么呢?它是如此地神秘,使我总想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
2006年5月,东莞市粤剧博物馆正式启用,它的落成,给我打开了一道了解粤剧艺术的灵魂之门。
我参观了东莞市粤剧博物馆,揭开了粤剧神秘的面纱。
这一次的游览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东莞市粤剧博物馆展览厅由粤剧简史、东莞粤剧的辉煌、曲艺之乡的风姿和粤剧知识四个部分组成,分为服饰、剧目等十个类别,展示300余件珍贵文物。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粤剧在东莞曾经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国红豆”也经历了浮沉不定的坎坷的路程。
东莞的粤剧表演在明朝末年已经流行,《东莞县志杂录》里记载:明末清朝,篁村上演粤剧《铁冠图》,对激发人们抗清复明有深刻影响。
到了民国期间,东莞粤剧更是笑傲江湖,人才辈出。
直到抗战期间,粤剧演出才陷入困境,只能偶尔演一些小戏。
抗战胜利后,东莞粤剧又迎来了一次鼎盛。
1964年10月成立东莞县农村实验粤剧团,这时全县乡村粤剧团发展到近200个,有的还被请到外地表演。
1968年11月东莞县粤剧团解散,是因为后来受到电影、电视、港台流行歌曲的冲击,观众越来越少,粤剧演出走向低潮。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群众业余粤剧曲艺活动越来越兴旺。
近年来,东莞大大小小的粤剧“私火局”发展到300多个。
今年,东莞举行的“小曲王争霸赛”办得如火如红,参加人数在一百以上的人数,分别在道滘和麻涌等镇进行。
这些迹象表明了东莞粤剧面临新的生机。
东莞市粤剧博物馆的成立,更为我们这些新一代展示了一个宽大的平台,让我们这些曲艺之乡的后备人才接受更多粤剧文化的教育,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东莞粤剧文化打牢基础。
如今,粤剧与我们的生活如此地贴近,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聆听,粤剧离我们并不遥远。
广东·粤剧艺术博物馆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个粤剧艺术与园林建筑的完美结合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旧城改造地块。
广州恩宁路上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摄影:杜娟)
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沿荔枝湾涌三期分为南北两岸。
荔枝湾涌的夜景(摄影:莫伟浓)
南岸为主馆及仿古园林建筑,主要承载展览、演出、教育、研究等功能,北岸为文物修复、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区域。
广福戏台上的粤剧表演(摄影:廖雪明)
夜晚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在灯光装饰下美轮美奂,精彩的岭南非遗展示也赢得了来宾们的赞赏。
粤韵流金,熠熠生辉。
(摄影:莫伟浓)
粤剧《穿粤·西关》在粤剧博物馆的首秀(摄影:莫伟浓)
粤剧艺术博物馆融合了岭南文化的精髓,汇集了岭南传统工艺“三雕二塑”(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在建筑上以“打造传世精品”“岭南第六园”为目标进行建设。
它不仅是戏曲博物馆,还是岭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平台。
精美的古建筑装饰(摄影:廖雪明)
这是一座集岭南传统文化、艺术、传统工艺与时代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体验博物馆。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所在地是岭南文化、西关文
化传承聚集地,周边保存着广州市完整的旧城空间格局,分布着包括红线女、白雪仙、白玉荣、罗品超等多位粤剧名伶故居。
粤剧艺术博物馆参观后感想
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段美好的经历,令我在观看粤剧表演时伴随着暖暖的心情。
首先,我们在粤剧艺术博物馆看到的是粤剧的历史发展,它的形成及其多元的文化环境,也有早期的粤剧表演的特点和曲调。
我对粤剧的起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我们参观完粤剧馆之后,观看了一场精彩的粤剧表演,这让我们可以感受到粤剧的繁复、多变和艺术描绘的技巧。
大家听到的节奏也十分激动,大家都投入其中活泼、兴奋,也被粤剧的魔力所吸引着。
最后,参观完粤剧艺术博物馆,我更加了解了粤剧的多样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更加深入的进入了粤剧的世界,为它的传统艺术积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总之,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令我对粤剧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也给了我更多的兴趣去欣赏粤剧,让我对粤剧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尊重。
广州著名博物馆排行榜
广州著名博物馆排行榜:
* 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水乡特色、完美展示粤剧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
*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立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脉络和足迹。
*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以南越王墓地为基础建成,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
* 苏州博物馆:有着江南女子般静谧和温婉的风格,粉墙黛是它的特色之一。
*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博物馆,其展品件件都是国宝。
* 广东省博物馆:作为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历史博物馆。
自1957年成立以来,博物馆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广东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前往广州博物馆协会官网查看。
广州必去的景点文化旅游推荐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
著名的三元里抗英斗争、黄花岗民主革命战役均发生在广州。
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以前的战争地点,如今都成为了旅游景点。
广州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广州必去的十大旅游景点吧!广州必去的十大景点旅游推荐广州塔广州塔又名小蛮腰,是广州新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亚运会开幕式上,烟花绽放,广州塔大放异彩。
登上广州塔的观光台,羊城美景一览无余。
除了有美景可看之外,广州塔还有空中云梯、横向摩天轮、4D电影院等多项观光娱乐设施,想象一下,当你站在观光层,看着玻璃地板下方的地面马路,车流细小如蚁,珠江在脚底蜿蜒之时,一向胆大的你,是否会生生眩晕呢?去体验一下吧!广州白云山:置身白云仙境自古以来,白云山一直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称。
白云山全山面积28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最高峰。
据说每到秋季,常有白云冉冉升起,使山上变成白漫漫的一片,犹如面纱笼罩,因此而得名。
这里风光旖旎,有神秘的原始森林,壮观的龙潭飞潭、古老的唐代银杏、罕见的千年杜鹃、独特的野生牡丹、惊险的云飞蹦极。
游客来到白云山,仿佛置身于白云仙境,感受“人在画中游,云在树上飘,水在空中舞”的奇妙意境。
越秀公园:羊城美景尽收眼底越秀公园是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因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
园内有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
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等。
除此之外,越秀公园内的三个人工湖是游客们最喜欢的地方:东秀湖、南秀湖景色幽美,是绘画、写生、垂钓的好地方;北秀湖绿荫低垂,是划船爱好者的最佳选择。
中山纪念堂诉说革命先驱的壮举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深感个人艺术修为有限,无意中知道了这个好去处,抱着去学习跟瞻仰的态度去了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感觉还是不虚此行的。
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是广州的老区,一出地铁,顿时有一种时代感,古朴的建筑,比比皆是,让人感受到广州这一个地方是何等繁华,不过现在却已经是过眼云烟,只能感叹世事沧桑,变化无常!因为门口比较小,旁边刚好有个保安亭,所以博物馆的门不是很好找,容易被忽略。
沿着小路进去,首先映入人眼帘的就是广府的传统建筑,穿过外面的门,侧边才是取票的地方(带身份证免费领取),跟一般的门票不同,这里的是一个很简单的号码牌。
拿到给了门口的保安,你就可以进去了;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是岭南特色、水乡风格的建筑、假山、流水,非常气派,池塘、开花的树木,院内一拢拢的香蕉挂在树上,一个个小杨桃淹没在绿叶之中,古朴的建筑,跟一般的博物馆不是很相同,倒是让人惊喜。
去的当天,刚好有个文联的人应该是组织老干部去参观,我们跟着人群,顺利的找到了博物馆,居然需要乘坐电梯下到地下。
一下电梯,抬头就看到挂在墙顶的传统风格的六角灯笼,往前走,一盆混合的蝴蝶兰,静静的矗立在门口,非常端庄。
而博物馆的大门就非常威武了,门中间上面两个历史非常著名的任务,栩栩如生的画在门上---一边张飞一边关羽,好不气派!穿过这道门,粤剧的历史慢慢展开,陈列区,分为基本陈列展区和临时陈列展区,主展厅室内设计及展陈设计将用“南国红豆主题”,将从“风雨历程”、“红豆飘馨”、“梨园异彩”和“名扬五洲”四个部分进行呈现,用红船模型讲述粤剧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红船年代。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
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在美丽的广州荔枝湾旁,坐落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粤剧艺术博物馆。
今天,我们“小眼睛看大文化—小作家走访广东文化高地”第三站活动来到了—粤剧艺术博物馆,寻找粤剧的踪影。
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极具岭南特色的庭院,荷塘碧波荡漾,鱼儿尽情嬉戏,芭蕉树、荔枝树、凤凰木等树木遍布园林各处,木雕、灰塑、陶塑等工艺品不时映入眼帘,楼阁的屋檐上还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穆桂英招亲》《封神演义》
等经典粤剧曲目的情节。
除了外部典雅的建筑,展厅里更是集
探秘粤剧艺术博物馆
◎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三年(4)班 肖敬尧
绍道。
每年千台演出,登台的不仅有专业院团的大咖,还有民间戏曲团队。
听说过“私伙局”吗?这些广州街坊自行组合成团队,节假日有空就在一起练、唱、演。
据说,广州有1000多个“私伙局”,荔湾区的“私伙局”居多,难怪被誉为“粤剧曲艺之乡”!
最令我们激动的是,粤剧艺术博物馆与广州市多所学校共建少儿粤剧传承基地,先后有500多名同学在全国小梅花大赛、广东省小梅花大赛等粤剧比赛中屡获殊荣,成为粤剧的小小代言人、传承者。
此外,博物馆还与葡萄牙驻广州总领事馆合作,粤剧与葡萄牙传统音乐“法朵”两项世界级非遗项目在此地“牵手”,共奏佳音。
当我们走进銮舆阁,电子屏幕上正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时的纪录片,墙上醒目地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
这个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你打卡了吗?
(指导老师:曾慧仪)。
介绍岭南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作文
岭南粤剧艺术博物馆,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
里面藏
着不少好东西,都是粤剧这一行当里的宝贝。
你瞧那些戏服,绣得真是精美绝伦,一看就知道演员们为了表
演得多投入。
道具也特别多,什么刀枪剑戟,桌椅板凳,应有尽有。
这些可都是粤剧舞台上的“神器”,让演员们变出各种花样。
还有啊,博物馆里经常有粤剧表演。
那唱腔,真是让人陶醉。
演员们在台上演得投入,观众们看得也过瘾。
有时候,你还能听到
观众们跟着一起哼唱,那种氛围简直了!
这个博物馆可不只是给大家看看的,它更像是一个粤剧的大课堂。
经常有粤剧爱好者来这里学习,感受这门艺术的魅力。
博物馆
还会组织各种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粤剧。
总的来说,岭南粤剧艺术博物馆真是个好地方。
无论你是粤剧
迷还是文化爱好者,这里都能让你找到乐趣。
下次有空,不妨来这
里感受一下粤剧的魅力吧!。
游览介绍粤剧博物馆的文案
粤剧艺术博物馆是广州市和荔湾区结合旧城改造,着力打造“戏曲之乡、魅力荔湾”文化品牌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建筑形制为岭南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以粤剧艺术与传统建筑工艺、技法相结合的“三雕二塑一嵌”(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嵌瓷)为装饰亮点。
博物馆内园林别致:草木葱郁,时节花香,亭台楼阁,飞檐凭栏,小桥流水,戏台叠影,四溢出传统建筑中考究的审美情趣。
戏台之上人影绰绰,梁祝奏声哀婉,戏子水袖一舞,戏词一喝,唱念坐打,足见粤剧艺术之魅力。
整体园林建筑设计方案以“木包钢”的创新结构形式,融入岭南传统三雕(石雕、木雕、砖雕)、两塑(灰塑、陶塑)、彩画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并结合当代艺术创作,使粤剧艺术博物馆成为一座复合体验型博物馆。
据记载,粤剧出于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
以粤语为腔调的粤剧是让广东人倍感自豪的艺术活动,也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不断传承和发扬粤剧艺术。
广福戏台是整座园林中唯一的一座纯木结构建筑,取名广福台,意在向佛山祖庙万福戏台致敬,也是十景“广福首唱”所在地。
广福戏台由广东省非遗传承人何世良大师修建,戏台上的木雕、砖雕均出自何大师之手。
戏台与对面潮汕建筑代表的琼花堂隔水相望,成为粤剧艺术博物馆中最为精彩的建筑之一,可谓“广府潮汕竞芳菲”。
博物馆内设基本陈列展厅、主题展厅、剧场、园林景区以及粤剧艺术传承与保护等配套区域。
博物馆内共有5000多件藏品,让游客
置身于粤剧艺术的世界中。
粤剧艺术博物馆粤剧,⼜称〝⼴东⼤戏〞,或称〝⽝戏〞,⼴东传统戏曲之⼀,源⾃南戏,流⾏于岭南地区等粤⼈聚居地。
在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东、⼴西出现。
粤剧与京剧等剧种有它独特之处,它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个⾏当都有各⾃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20⽇公布的笫⼀批518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之内。
2009年9丹30⽇,粤剧获联合国教科⽂组织肯定,列⼊世界⾮物质⽂化遗产名录。
⼴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座落在恩宁路,与⼋和会馆相邻。
博物馆是⼀座具有岭南风格、中国⽔乡特⾊的园林式博物馆,主要承载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和公共活动等功能。
普天乐是⼀座卷棚歇⼭样式⼆层园林建筑,它实际是粤曲茶座,坐在普天乐⼆楼厅堂,向东可观东⾯屋脊上的⽯湾公仔脊饰,〝叹茶听曲〞尽享普天之乐。
梨园种声是由⼀座⼀层卷拥歇⼭样式建筑及围廊合⽽成的⼩院。
梨园原是唐代长安的⼀个地名,是李隆基常去教演艺⼈的地⽅,后成为戏曲艺术组织和艺⼈的代名词。
銮舆阁是⼀座⼋⾓攒尖顶、覆有绿⾊琉璃⽡⾯的⼆层建筑。
銮舆⼜叫銮驾,是指古代皇帝的坐驾。
博物馆中的⼈造假⽯⼭景观。
红船舫是以晚清在岭南⽔乡乘红船沿⽔路四处演出的温暖记忆。
吉庆别馆是为纪念粤剧著名会馆〝吉庆会所〞⽽命名。
取⼴府传统民居中基本单元⼀层⼀院形式,屋为两层三间,是⼴衬传统的厅堂布局,硬⼭式样建筑搭配灰塑博古脊及墀头。
⼴福台是⼀座仿古戏台,是粤剧艺术博物馆⼱最为重要的核⼼建筑,也是整座园林之中唯⼀⼀座纯⽊结构建筑,取名⼴福台意杜向佛⼭祖庙万福戏台致敬,也⾜粤剧艺术博物馆⼗景〝⼴福⾸唱〞所在地。
⼋和阁是⼴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有两处,⼀是从恩宁路进⼊,这是南⼊⼝,门⾯不宽,外⾯标饰不明显,未能引起游客留意,且还要通过内街转⼊,但这不是主⼊⼝,应是临时性质的,这因博物馆内还未完善之故。
从参观⼴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导游图可以看出,它的主⼊⼝是在北⾯多宝路处。
在多宝古坊进⼊,是博物馆主体建筑的集中点,但可能因其他因素尚未开放使⽤,这有点可惜。
广州市粤剧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新博物馆学思考
郭谦;高伟;李晓雪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该文基于新博物馆学的视野,探讨了新博物馆学对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影响,并从文化空间的概念出发,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博物馆如何构建以传承为主要目标的新功能内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广州市粤剧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作为案例,探讨新功能内涵的具体实现方式.该馆以岭南传统园林作为主要的空间特征,拓展了一般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和功能架构,以“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公共参与、世俗生活”作为功能的六大板块.通过案例分析体现了在广州市粤剧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中对新博物馆学的思考.
【总页数】5页(P161-165)
【作者】郭谦;高伟;李晓雪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2.5
【相关文献】
1.实践中的思考:当代博物馆与博物馆学的发展——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访谈录 [J], 潘守永;覃琛
2.笔墨赋情,与古为新--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方案形成历程记录 [J], 郭谦;万丰登;许筱婧
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基于新博物馆学若干观点的思考 [J], 李飞;
4.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基于新博物馆学若干观点的思考 [J], 李飞
5.新博物馆学在陶瓷博物馆中的实践——以台湾莺歌陶瓷博物馆为例 [J], 高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绍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超酷的地方——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一到那儿,你就会被它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给吸引住。
整个博物馆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一样,青瓦白墙,飞檐斗拱,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浓浓的岭南风情。
门口的大牌子写着“粤剧艺术博物馆”几个大字,感觉就像是一个神秘的艺术大门在向你敞开。
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了粤剧的世界。
这里到处都摆放着和粤剧有关的东西。
先看看那些戏服吧,哇塞,真是华丽得不像话!五颜六色的,上面绣满了各种精美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有繁花似锦,感觉每一件戏服都是一个流动的艺术品。
我就在想啊,那些粤剧演员穿上这些戏服,在舞台上得多耀眼啊,就像下凡的神仙一样。
再瞧瞧那些道具,刀枪剑戟,还有那些精致的扇子、手帕啥的。
那些兵器做得特别逼真,拿在手里,感觉自己都能像粤剧里的英雄豪杰一样耍上几招。
而那些扇子,轻轻一摇,就仿佛能扇出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或者是一段神秘的江湖传说。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关于粤剧历史的介绍。
原来粤剧已经有好长好长的历史了,它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变迁。
从以前在街头巷尾的小戏班子演唱,到现在成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形式,粤剧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部超级精彩的电视剧。
我看着那些介绍文字和老照片,就像在和过去的粤剧人对话一样,他们对粤剧的热爱和执着都能透过这些展品传递出来。
这里还有一个小剧场呢。
如果运气好的话,能看到粤剧演员在台上表演。
那唱腔,真是绝了!一会儿高亢激昂,像汹涌的海浪拍打着礁石;一会儿又婉转悠扬,像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
演员们的动作也特别有韵味,一抬手、一投足,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
我这个外行人都看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的魂儿都被勾走了。
在博物馆里逛着逛着,你还能听到一些粤剧的经典唱段在空气中回荡。
那声音就像是有一种魔力,让你不由自主地慢下脚步,沉浸在这独特的艺术氛围之中。
而且啊,这里的工作人员都特别热情,如果你对粤剧有啥不懂的地方,他们就会像个百事通一样,给你讲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