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智能信息处理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505.00 KB
- 文档页数:25
Introdu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导论教材:王万良《人工智能导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第1 章绪论教材:王万良《人工智能导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7人工智能导论第1章绪论☐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术语并把它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的名称。
☐20世纪三大科学技术成就: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人工智能☐1.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1.2 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1.3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1.4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1.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1.2 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1.3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1.4 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自然界四大奥秘: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智能的发生。
▪对智能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主要流派有:(1)思维理论:智能的核心是思维(2)知识阈值理论:智能取决于知识的数量及一般化程度(3)进化理论:用控制取代知识的表示▪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1.感知能力: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80%以上信息通过视觉得到,10%信息通过听觉得到。
存储由感知器官感知到的外部信息以及由思维所产生的知识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处理2.记忆与思维能力(1)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依靠逻辑进行思维。
思维过程是串行的。
容易形式化。
思维过程具有严密性、可靠性。
(2)形象思维(直感思维)o依据直觉。
o思维过程是并行协同式的。
o形式化困难。
o在信息变形或缺少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4. 行为能力(表达能力)(3)顿悟思维(灵感思维)不定期的突发性。
非线性的独创性及模糊性。
穿插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中。
3. 学习能力学习既可能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既可以是有教师指导的,也可以是通过自己实践的。
人工智能导论-各章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1. 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使机器具有类似或超过人类智能的能力。
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进行人类智力活动,例如学习、理解、推理和决策等。
2. 人工智能的基本分类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Narrow AI)和强人工智能(General AI)两类。
弱人工智能是指针对特定任务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比如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和机器翻译等。
弱人工智能系统有特定的输入和输出,其能力局限于特定任务。
强人工智能是指能够在各种智力活动中与人类媲美或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系统。
强人工智能拥有自主学习、理解、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可以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情境。
3.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机器学习:基于数据和统计方法,让计算机自动学习并改进性能。
•自然语言处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
•机器视觉: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图像和视频。
•专家系统:建立基于规则和知识的推理系统,用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决策。
•智能机器人:让机器拥有感知、决策和执行的能力,用于自主操作和交互。
•数据挖掘: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用于预测和决策支持。
4.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举行,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诞生。
随后,人工智能经历了繁荣期、低谷期和复兴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繁荣期(1956-1974)中,很多初期的人工智能算法被提出,比如逻辑推理、机器学习和专家系统等。
然而,由于计算能力限制和算法的局限性,人工智能在这个时期受到了限制。
低谷期(1975-1980)是由于在之前的繁荣期中,人们对人工智能过于乐观,但实际应用和成果不如预期,导致了人工智能的寒冬。
复兴期(1980-至今)是人工智能的复苏和突破阶段。
⼈⼯智能导论复习⼈⼯智能导论复习题⼈⼯智能导论复习题第⼀章绪论1.智能是()和()的总和。
正确答案:(1) 知识,智⼒2.()是⼀切智能⾏为的基础正确答案:(1) 知识3.()是获取知识并应⽤知识求解问题的能⼒。
正确答案:(1) 智⼒4.智能的特征有()、()、()、()。
正确答案:(1) 具有感知能⼒(2) 具有记忆与思维能⼒(3) 具有学习能⼒(4) 具有⾏为能⼒5.(填空题)⼈⼯智能的长期⽬标是()正确答案:(1) 实现⼈类⽔平的机器智能6.⼈⼯智能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正确答案:(1) 知识表⽰(2) 机器感知(3) 机器思维(4) 机器学习(5) 机器⾏为7.⼈⼯智能的定义是什么?正确答案:⼈⼯智能主要研究⽤⼈⼯的⽅法和技术,模拟、延伸和扩展⼈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
8.简述“图灵测试”?正确答案:让⼈与机器分别在两个房间⾥,两者之间可以通话,但彼此看不到对⽅,如果通过对话,⼈的⼀⽅不能分辨对⽅是⼈还是机器,那么就可以认为对⽅的那台机器达到了⼈类智能的⽔平。
第⼆章知识表⽰与知识图谱1.造成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主要有()、()、()、()。
正确答案:随机性模糊性经验不完全性2.知识的特性有()、()、()。
正确答案:(1) 相对正确性(2) 不确定性(3) 可表⽰性与可利⽤性3.在⼈⼯智能领域内显式的知识表⽰⽅法主要有()、()、()、()。
正确答案:(1) ⼀阶谓词逻辑表⽰法(2) 产⽣式表⽰法(3) 语义⽹络表⽰法(4) 框架表⽰法4.谓词的⼀般形式是()。
(1) P(x1,x2,...,xn)5.⼀个产⽣式系统由()、()和()三部分组成正确答案:(1) 规则库(2) 推理机(3) 综合数据库6.位于量词后⾯的单个谓词或者⽤括弧括起来的谓词公式称为量词的(),域内与量词中同名的变元称为(),不受约束的变元称为()。
正确答案:(1) 辖域(2) 约束变元(3) ⾃由变元7.在谓词公式中,连接词的优先级别从⾼到低排列是(),(),(),(),()。
《导论》教学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让学生理解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2 教学内容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的应用领域和挑战。
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的应用领域和挑战。
采用讨论法,探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机器学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器学习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让学生理解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
2.2 教学内容机器学习的定义和分类。
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
机器学习应用案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器学习的定义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机器学习算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机器学习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机器学习项目。
第三章:深度学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深度学习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让学生理解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3.2 教学内容深度学习的定义和原理。
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深度学习应用案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深度学习的定义和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深度学习算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深度学习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深度学习项目。
第四章:自然语言处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让学生理解词性标注、句法分析和机器翻译的基本概念。
4.2 教学内容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和原理。
词性标注、句法分析和机器翻译的基本概念。
自然语言处理应用案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和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词性标注、句法分析和机器翻译的基本概念。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自然语言处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