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第一讲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44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考试说明考试要求:(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基础知识梳理: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概念(1)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
(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2)经济危机一般表现:①购买力下降,供给大于需求;②企业纷纷倒闭,业增加;③公众恐慌,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1. 经济危机爆发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⑵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更加突出(供求矛盾尖锐) ①贫富差距悬殊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银行贷款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供求矛盾更加紧张③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也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
⑶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⑷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二、大萧条的表现及特点1、表现:股价暴跌;工厂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特点:(1)波及范围广(2)持续时间(3)破坏性强三、大萧条的影响①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第十五章“现代经济危机与政策应对”中的第二节“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具体内容包括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经济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掌握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2.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政策,分析其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国家政策制定的理性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政策的实施与影响。
教学重点: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状况、经济危机原因及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大萧条时期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感受那个时期的美国社会现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经济危机?”2. 教学内容讲解(1)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状况及原因。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保障等。
(3)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及影响。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罗斯福新政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的贡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对当前我国政策制定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状况及原因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3.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及其原因。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政策,并评价其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作用。
2. 答案:(1)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状况:失业率高、生产下降、银行倒闭等。
原因:过度投资、消费不足、金融体系不完善等。
(2)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政策: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保障等。
评价:新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复苏,为后来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是什么?2. 结合现实,分析我国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3. 了解其他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的政策应对,对比分析其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