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共100页
柔红霉素和阿霉素的作用机制
对柔红霉素和阿霉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与 DNA的嵌入形成2:1的DNR-CGTACG复合物,并确 定了蒽环类抗生素结构中的三个功能部分:
1)嵌入(环B-D); 2)A环的锚链(如C9-OH); 3)氨基糖; 每一部分对生物学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丝裂霉素C对实体瘤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已于上世纪60年代被用于临床癌症化疗。
MC是乳房、肺,前列腺癌症联合化疗的一种重要 药物,也是少数几种有效的抗结肠癌药物之一, 并且是治疗表皮膀胱癌所选择的药物之一和单一 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第癌24的页/共最10具0页 活性的药物。
丝裂霉素类的化学结构
H3C
O
OH H2N
OH
O
N
R
S
O
NH2
H
H
N
N
Tallysomycin A
R=
N H
NH2
NH2 O
Tallysomycin B R =
N H
NH2 N
第39页H /共100页
一、博莱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有些抗肿瘤药物具有断裂DNA 的功能,其中许多是通过氧 化还原系统来活化这些药物 分子,形成具有自由基状态 的药物。
第2页/共100页
DNA的立体模型(A),以及一些药物 对DNA小沟处碱基的作用模式(B)
从广义的角度看,DNA可以看作是抗肿瘤药物的大分子受体,而大 多数抗肿瘤药物对DNA的攻击是其小沟部分。
第3页/共100页
第一节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一、柔红霉素和阿霉素
第4页/共100页
阿克拉霉素A和B的化学结构
第11页/共100页
丙霉素A和刺霉素的化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