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方案设计文本

  • 格式:pdf
  • 大小:19.65 MB
  • 文档页数:4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贺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产业研发中心

2012.8

A. C.

B.

D. E. F.建筑表现篇策略与定位篇基地分析篇

设计分析篇技术图纸篇设计说明篇

A.建筑表现篇

B.

基地分析篇

广西贺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产业研发中心贺州城市简介: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纬23°39′0″至25°09′0″,东经111°05′0″至112°03′0″, 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东与广东省肇庆市、清远市毗邻,北与湖南省永州市相连。全市土地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

[1]。贺州是大西南地区东进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是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接纳海外及中国沿海经济辐射与转移产业的“桥头堡”。平时交流以贺州话、粤语、客家话、西南官话为主,也有讲少数民族方言的。已建成通车的洛湛铁路、广贺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贵广高速铁路,永贺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贺州市。

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温度38.9℃,极端最低温度-4℃。年均降雨量1535.6mm,年平均降雨日171天。年无霜期320多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86.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

78%,平均蒸发量1621.8mm。常年主导风向为西西北,夏季为东风,平均风速1.8米/秒。

贺州

项目基地

城市介绍

整个贺州电子产业园区内

根据整体规划正在施工,基地

现状已基本平整,建设条件良

好。

项目基地

本项目位于贺州市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范围内,用地编号A-14-03,用地面积33332.39平方米,计容总66664.78平方米。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容建筑面积为30564.55平方米,二期计容建筑面积为36100.23平方米。地块具体位置:东临园区的主要景观道路纵二路、北临横四路、南临横五路。区内场地平整,建设条件良好。

为了项目的形象昭示性,主要形象出入口设于纵二路一侧。

C.

策略定位篇

项目所处贺州市八步区,为了符合现代城市科学教育发达、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特点。我们确立了生态化、现代化、人性化、可持续发展化的设计理念。

1、“U”字型的规划布局形式保证了尽可能多的建筑空间与周边景观的直接接触,使尽可能多的建筑使用者享受到周边的景观资源。

2、在充分利用周边景观资源的同时,布局方式在与周边地块及未来规划的建设相融合,又能使本地块的界面呈现自身特色,从而成为本区域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彰显项目的独特性。

3、整体方案以重点营造本项目建筑形象的“标志性”、功能合理分区为主的主导思路。

4、纵二路为区内的主要景观大道,建筑的主要展示面临纵二路设置,突出本项目在整个园区的独特形象。在这个主导思路下,主要形象出入口临纵二路设置,主要车行出入口在相对偏僻的横四路和横五路布置,既达到人车分流的规划目的又能

满足园区的整体规划要求。

生态节能设计:

在本方案设计中,我们从建筑形态,建筑空间,建筑立面,屋顶处理,水系,MEP等各方面来考虑节能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体现生态平衡理念,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资源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系统内有次序地循环转换,以实现健康舒适环境,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共生的和谐统一。尽量追求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负荷的付出和综合经济全寿命的造价,而获得最高的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水平。

生态社区

培训机制

提高社区的绿资源品质

节约能源

计量收费

环保材料

再生能源通风采光

节水设计垃圾减量

污水及垃圾指标

水资源指标

室内环境指标

废弃物减量指标

CO2减量指标

日常节能指标

基地绿化指标

绿化量指标

生物多样化

指标

工作人员可以在上人的屋顶花园活动

热空气的运动会增加灰尘和泥土的产生屋顶植物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将太阳能以热量的形式反射出去

吸收90%的太阳能

水的存储与灌溉排水砂层

轻质的植物生长介质

植物

排水

构件或条箱

过滤装置

密集型绿色屋面绿色屋顶可以减缓屋顶表面温度变化进而减轻屋顶所受的张力和结构压力,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同时产生良好的隔音效果,此外还能

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并有效地吸收雨水。

粗放型绿色屋面

D.

设计分析篇

彩色总平面图

图 例

二期建筑

一期会议中心

实验及后勤

车行出入口

车行出入口人行出入口

人行出入口

图 例

市政道路

消防车行环道

E.

技术图纸篇

2-2、3-3剖面图

F.

设计说明篇

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修订版)

2、《通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

4、《广西贺州市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总体规划(2010-2030)》

5、《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6、 国家和地方其它相关规范和文件要求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贺州市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范围内,用地编号A-14-03,用地面积33332.39平方米,计容总66664.78平方米。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计容建筑面积为30564.55平方米,二期计容建筑面积为36100.23平方米。地块具体位置:东临园区的主要景观道路纵二路、北临横四路、南临横五路。区内场地平整,建设条件良好。

(三)总体规划

1、规划主题

“生态、创新”是我们对本项目的规划主题。

2、规划理念(产品价值实现最大化,景观资源利用最大化,建筑对城市形象贡献最大化)

2.1 产品价值实现最大化

最大化的实现各个使用空间的有机联系又相互独立,实现整个项目使用最大化。

2.2 景观资源利用最大化

“U”字型的规划布局形式保证了尽可能多的建筑空间与周边景观的直接接触,使尽可能多的 建筑使用者享受到周边的景观资源。

2.3 与城市的互动

在充分利用周边景观资源的同时,布局方式在与周边地块及未来规划的建设相融合,又能使本地块的界面呈现自身特色,从而成为本区域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彰显项目的独特性。

3、规划布局

整体方案以重点营造本项目建筑形象的“标志性”、功能合理分区为主的主导思路。

纵二路为区内的主要景观大道,建筑的主要展示面临纵二路设置,突出本项目在整个园区的独特形象。

在这个主导思路下,主要形象出入口临纵二路设置,主要车行出入口在相对偏僻的横四路和横五路布置,既达到人车分流的规划目的又能满足园区的整体规划要求。

(四)景观设计

1、突出当地的城市风貌,建设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环境品质。

2、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创造舒适的人性化室内空间。

3、基地入口广场以具有特色的硬质铺地为主,辅以景观水池,景观花池等。建筑背面景观以园林绿化为主,点缀以景观水池等,力求达到实用性与美观的充分统一。

4、主要的景观空间侧重整体气势,小环境则有变化求简洁。

(五)平面功能设计

平面设计上以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有机、便捷为主导思想,考虑办公、研发、试验、食堂、接待、展览、会议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统一有序的使用空间。同时在办公及接待部分设置空中花园、空中休闲平台等公共活动部分,创造舒适、怡人的情趣空间。

(六)立面形象设计

立面设计以具有现代风格的玻璃幕墙为主要元素,通过不同建筑体量的分割及重新组合,创造出丰富的立面形象,从而反应出建筑空间的丰富性及复杂性,显示自身的独特性。

(七)消防设计

本方案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项目最高层屋面高度42.50米,防火等级为一级。沿建筑四周设置环形隐形消防道路,在消防登高面范围车道宽度6米,其余宽度4米。消防控制中心与监控室设置在建筑的一层,与消防道路相邻。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设置的局部地下一层平面内。

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于广西省贺州市,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本工程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0.35KN/m2,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0.30KN/m2。地面粗糙度取B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3、主要法规和标准: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二)建筑分类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