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谷物湿法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779.00 KB
- 文档页数:19
粮油加工复习资料名词解释A卷1麦谷蛋白:小麦种子胚乳中的谷蛋白,不溶于水、中性盐溶液及乙醇溶液中、但溶于稀酸及稀碱溶液,加热凝固。
可以通过二硫键形成巨大的分子聚合体,是面团具有黏弹性的主要原因。
2淀粉的凝沉作用:淀粉的稀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混浊,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
如果淀粉溶液浓度比较大,则沉淀物可以形成硬块而不再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淀粉的老化作用。
3麦胶蛋白:不溶于水及中性盐溶液,可溶于70~90%的乙醇溶液,也可溶于稀酸及稀碱溶液,加热凝固。
该类蛋白质仅存在于谷物中,如小麦醇溶蛋白。
一类具有类似特性的蛋白质,其平均分子量约为40,000,单链,水合时胶粘性极大,这类蛋白质的抗延伸性小或无,这可以认为是造成面团粘合性的主要原因。
4非淀粉脂类:非淀粉脂类包括淀粉粒以外的籽粒各部分中的脂类,在室温条件下用一般极性溶剂就可提取出来。
根据脂类结构的差别,非淀粉脂类又可分为非极性脂类(nonpolar lipids)和极性脂类(Polar lipids),根据存在状态又可分为游离脂类(以游离状态存在),和结合脂类(与蛋白质和淀粉结合),前者可用石油醚等溶剂提取,后者要用饱和丁醇水溶液或氯仿-甲醇-水混合液提取。
5谷物缓苏:缓苏指在谷物通过一个干燥过程以后停止干燥,保持温度不变,维持一定时间段,使谷粒内部的水分向外扩散,降低内外的水分梯度的过程。
B卷1淀粉脂类:淀粉脂类,存于淀粉粒内部,处于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之中,十分稳定。
这种脂类需要用水使淀粉膨胀或用冷冻干燥等方法,使淀粉粒产生缝隙,结构破坏,脂类分子才会漏出。
一般用热丁醇一水定量混合液就能把它提取出来。
2薄层干燥:薄层干燥是指谷物干燥层的厚度很薄,可以是单层谷粒也可以是多层谷粒,干燥介质通过谷物薄层以后温度和相对湿度可以认为没有变化的干燥过程。
填空A卷1储粮系统是由围护结构、籽粒、有害生物、物理因子几个部分组成的生态体系。
一、名词解释1.糠层:糠层是糙米最外面那层黄色的薄膜,糙米碾白时,米粒的果皮、种皮、外胚乳和糊粉层等被剥离而成为米糠,果皮种皮称为外糠层,外胚乳和糊粉层称为内糠层。
2.淀粉粒的糊化作用:淀粉粒不溶于冷水,若在冷水中,淀粉粒因其比重大而沉淀。
但若把淀粉的悬浮液加热,到达一定温度时(一般在55℃以上),淀粉粒突然膨胀,因膨胀后的体积达到原来体积的数百倍之大,所以悬浮液就变成粘稠的胶体溶液。
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也有人称之为α化。
3.麦谷蛋白:是一类不同组分的蛋白质,属于谷蛋白类,不溶于水、中性盐溶液及乙醇溶液中、但溶于稀酸及稀碱溶液,加热凝固,多链,分子量变化于100,000至数百万之间,平均分子量为3,000,000,有弹性但无粘性,麦谷蛋白使面团具有抗延伸性。
4. 淀粉脂类:存于淀粉粒内部,处于直链淀粉的螺旋结构之中,十分稳定。
这种脂类需要用水使淀粉膨胀或用冷冻干燥等方法,使淀粉粒产生缝隙,结构破坏,脂类分子才会漏出。
一般用热丁醇一水定量混合液就能把它提取出来。
5. 薄层干燥:薄层干燥是指谷物干燥层的厚度很薄,可以是单层谷粒也可以是多层谷粒,干燥介质通过谷物薄层以后温度和相对湿度可以认为没有变化的干燥过程。
6. 淀粉的凝沉作用:淀粉的稀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混浊,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
如果淀粉溶液浓度比较大,则沉淀物可以形成硬块而不再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淀粉的老化作用。
7. 麦胶蛋白:麦胶蛋白是一类具有类似特性的蛋白质,属于醇溶蛋白类,不溶于水及中性盐溶液,可溶于70~90%的乙醇溶液,也可溶于稀酸及稀碱溶液,加热凝固,该类蛋白质仅存在于谷物中,如小麦醇溶蛋白;单链,其平均分子量约为40,000,水合时胶粘性极大,这类蛋白质的抗延伸性小或无,这可以认为是造成面团粘合性的主要原因。
8. 非淀粉脂类:包括淀粉粒以外的籽粒各部分中的脂类,在室温条件下用一般极性溶剂就可提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