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元稹原文
- 格式:docx
- 大小:19.37 KB
- 文档页数: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原文、翻译及赏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歌篇一没有的时候历来没渴望过,有了也历来没兴奋过。
宠辱不惊,可有可无。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深思往事立残阳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离思五首·其四》注释篇二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思篇三出自中唐诗人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
又有人说此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二十七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
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
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作者: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赏析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离思其四古诗翻译
【一、离思其四古诗原文】
《离思其四》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原文如下:
锦字书来结不解,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美人千里兮愁不堪,折柳阳关几度秋。
【二、离思其四古诗翻译】
诗中“锦字书来结不解”意为:锦字书写的书信寄来,却难以解开内心的思念;“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示:当雁字回时,满月映照在西楼,象征思念之情;“美人千里兮愁不堪”意味着:千里之外的美人,愁苦之情难以承受;“折柳阳关几度秋”描绘了:在阳关折柳,度过了几个秋天。
【三、诗歌意境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远方的爱人相隔千里,借书信传递思念之情。
诗中以锦字书信、雁字回、月满西楼等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同时,通过美人、愁不堪、折柳阳关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中的忧伤与无奈。
【四、诗句鉴赏】
1.“锦字书来结不解”:以锦字书信为意象,表现出诗人对爱人深厚的感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收到信件时的喜悦与无奈。
2.“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运用雁字回和月满西楼两个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意境开阔,引人遐想。
3.“美人千里兮愁不堪”:直接表达诗人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
挚,令人感同身受。
4.“折柳阳关几度秋”:以折柳阳关为意象,寓意着诗人在离别中度过了漫长的秋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光的感慨和对重逢的渴望。
【五、总结】
《离思其四》是一首表达诗人离别思念之情的佳作。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
元稹离思五首思君不见与此别,泪湿罗衣花满巾。
已随黄花到白发,唯有香泪两鬓春。
二、江城子江城子,夜夜忆秦关,江城子,但爱楼台。
若曾到秦关,何曾见过海棠花?惆怅千语,落尽一片月。
三、解连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磨灭,空空疏疏,映花池楼间,着琴书萦思。
四、归去来兮归去来兮,今宵别离,双泪无语,风吹尽月明。
明月照我归,花开春满园。
但愁襟怀深,此恨没此情。
五、虞美人虞美人,宁教娇痴偏,韩遂心中别苦。
醉里横刀看花,觉来花落严霜。
欲起芳心自苦,辜负潇湘旧梦。
残月清风,是元稹袅袅舞动的思念,缠绕在每个深夜,似有千丝万缕,如许绵绵不断,将其一路拉长至远方。
元稹,战国末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更是令众人赞叹,他的“离思”系列诗变的被很多人所钟爱,扩充出不少的题材。
此五首,恰恰是其千古流芳的杰作之一。
第一首“离思”起源于元稹离别山阳亲友的悲怆,唱出了离别的痛苦与离愁,配以流泪穿上罗衣,黄花满巾,乌发斑白,可谓是一首哀怨动人的诗篇。
第二首“江城子”,抒发出元稹痛苦折磨及心力交瘁愁已至尽头的心情,哀而又怨,不禁令人思慕;而海棠花的季候,更是把痛苦融入其中,充满了无奈的离恨情愁。
第三首“解连环”,叙述了元稹观看清泉花池,把心中的烦恼解释成链条,如若把它们解开,便可看出源头活水所在,彷心中的苦涩也随着水流而远去。
第四首“归去来兮”,醉昏了重回原乡的滋味,但是回来后却发现原来的芳心已不复存在,令人唏嘘,思念依旧萦绕心头。
第五首“虞美人”,让读者想起唐代著名的古典故事《桃花源记》中的虞公玉环以及对美人的热恋,心里的悲痛拔剑绝花,表达了情深难舍,恨难忘的缠绵之情。
此系列诗歌,充分地表达出元稹曾经所经历的思念之苦,在离别的季节中所流露出的无奈心情,也感受到久始未已的对美好的向往,也许,此一切源于一份清新的情感,是那无可替代的思念。
金秋落叶,清洒洒,离别的悲苦在山河中回响,历史的沉淀,在诗句中洗刷,让人懂得理解,在痛苦中感悟。
元稹离思翻译元稹离思翻译《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离思五首作者:元稹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离思》翻译: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鉴赏:其一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
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
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
元稹离思翻译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元稹离思翻译,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元稹离思原文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离思翻译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元稹离思的赏析: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元稹《离思》原文元稹《离思五首》原文引导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有名的诗句是元稹《离思五首》里面的句子,可谓是元稹的千古名句,《离思五首》我们一直都听,但你知道具体是那五首吗?你会背几首呢?元稹《离思(其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元稹《离思(其二)》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离思(其三)》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元稹《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其五)》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离思五首》中最著名的,要数第四首了,下面让我们继续来鉴赏一下《离思其四》。
注释1.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
经,经历。
2.沧海:大海。
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沧海。
3.除却:除了。
4.取次:循序而进。
5.半缘:一半因为。
6.修道:作者既信佛也信道,但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翻译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赏析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
陶醉过巫山之云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
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
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
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元稹爱妻的名韦,字蕙丛。
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作者: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赏析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导语:半缘修道半缘君全诗《离思》作者:元稹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1、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2、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3、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4、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5、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6、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7、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8、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诗意: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赏析: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离思元稹带赏析(精选8篇)篇1:离思元稹带赏析离思元稹带赏析元稹唐七绝:《离思》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参考注释:取次:走进.元稹唐七绝:《离思》赏析: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
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
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
离思元稹的原文解释
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它描述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内心痛苦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原文解释以及对诗中一些关键词的拓展。
《离思》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原文解释: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内心痛苦和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巧妙运用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的离别之苦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离思的深沉内涵。
拓展解释:
1. 曾经沧海难为水:诗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用以形容自己的离别之苦。
沧海是广袤的大海,而离别之痛对作者而言比海水还要深,不可磨灭。
2.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比喻的意思是,巫山是云的来源,离开了巫山就不会有云。
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离别之后,心中只有寥寥几片云彩,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
情。
3. 取次花丛懒回顾:这里描述了诗人离别时的心情,他看着花丛,却心不在焉,因为他思念着被离别的人。
取次花丛意味着匆忙地采摘花朵,而懒回顾则表达了作者心思难以集中,全神贯注地回忆离别之前的美好时光。
4. 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在离别中的无奈和矛盾。
作者在离别中既要修行自己的内心,也要忍受与亲人、朋友的分离之痛。
半缘修道,半缘君,表达了作者心理上的两难和无奈抉择。
总之,元稹的《离思》通过独特的比喻和抒情手法,将作者离别时的内心痛苦与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唐代爱情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离思元稹原文 导语: 《离思》 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 共五首, 其中 《离思》 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离思元稹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 年-831 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
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 贤而文,亲授书传。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除左拾 遗,历监察御史。
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
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 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
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 事。
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
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
太和 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
年五十三卒, 赠尚书右仆 射。
稹自少与白居易 [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 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
韦丛为 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丨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 受贫困之 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 后, 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 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 沧海的人,再看 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 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 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 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 ! 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
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 除此之外, 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 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 的绝唱。
元稹的离思五首《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
离思五首其一离思五首其四离思五首其四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⑴。
须臾日射胭脂颊⑵,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山泉散漫绕街流⑶,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⑷,水晶帘下看梳头⑸。
其三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⑹。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⑺。
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⑻,除却巫山不是云⑼。
取次花丛懒回顾⑽,半缘修道半缘君⑾。
其五寻常百种花齐发⑿,偏摘梨花与白人⒀。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词句注释⑴篸(zān):古同“簪”。
⑵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⑶散漫:慢慢的。
⑷慵(yōng):懒惰,懒散。
⑸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⑹吉了(liǎo):又称秦吉了,八哥。
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⑺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⑻“曾经”句: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⑼“除却”句: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⑽取次:随便,草率地。
⑾缘:因为,为了。
⑿发:开放。
⒀白人:皮肤洁白的人。
诗中指亡妻。
白话译文其一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其二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其三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其四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元稹离思五首江南旧曾谙,落花飞絮;莱衡曩改,芳草代春。
已拟山河同,斯人未可言。
相思有几时,一朝离恨生。
回首渡江处,知君犹闻名。
当日挥手别,满楼风雨声。
萧萧黄花落,几多愁鬓改?今日到海口,几回望故乡?夜半无人到,仍照孤灯火。
前空留酒,为君多留恨。
今朝碧云天,却绕朱楼回。
一览江山景,尽是无定河。
绿水垂穗阁,芳草连波堤。
离思空惆怅,谁许风霜稀?千山万水间,路长似渺无期。
叹息满清明,离别心不迷。
移船临清江,夜雨落山城。
愁眉不敢笑,独上碧层城。
君许长相忆,几回思量年。
况复久相见,此身谁与伴?久别重逢时,思君如行云。
暗香袭人处,寒梅点翠尘。
聚散空度日,莫言报恩新。
离思相思情,不断绵未亲。
漂泊四海去,把酒临流沙。
人间佳丽处,常记当年家。
离别莫问多,一恨伤春花。
相思一夜雨,一片柔肠断。
古今悠悠,离思绵绵。
若说思量深,心中似流泉。
芳草江水边,绿萝枝头寒。
夜夜梦里恨,朝朝情缱绻。
旧时离别路,今生他乡客。
拂衣迎晨曦,愁是无限乡。
莫言问几许,心知爱不长。
千里重相见,未及再离开。
此时此夜,一片思量心。
思君空垂泪,秋风凄凉钟。
离别连满城,隔座清泪浓。
无限情愿恨,朝朝夕夕蓬。
忆往昔,思量深。
离思种,流泉洗。
芳草江山在,绿萝枝头寒。
旧时离别路,今生隔乡远。
惆怅朝朝望,相思一夜雨。
一恨离思深,空洞无尽愁。
日日恨心瘦,未尝朝来收。
莫言无明日,谁料离别伤?今朝风烟满,江河波澜起。
佳期尚未到,离别俱垂涕。
心思不可说,满楼空惆怅。
爱情空改变,相思动风雨。
萧萧黄花落,一片思量心。
江山有定河,离别有相思。
人间佳丽处,离思未可详。
心中苦绵苦,酒中暗垂泪。
夜夜梦里恨,朝朝情缱绻。
离别一声叹,梦魂夜夜惊。
心绪穷浩浩,相思几时成?拂衣青山外,思量无涯尘。
叹息离思去,更有几回还?思君心可伤,相思是流泉。
萧萧黄花落,无处不伤神。
江河有定河,心中无尽愁。
更有一片情,离别更绵绵。
日日心思去,相思今何在?此情独无奈,不及重逢时。
莫言情意动,满楼凄凉泪。
无尽离思处,夜夜梦里忆。
离思元稹原文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离思元稹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
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
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
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
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
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
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
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
年五十三卒,
赠尚书右仆射。
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
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丨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
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除此之外,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的绝唱。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之类的诗句已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重点字词解析】
①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经:经历。
⑦除却:除了。
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
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
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清代秦朝釪《消
寒诗活》以为,悼亡而日“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
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
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曾经沧槔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叉少。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