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二)
- 格式:pdf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6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第1课时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目标:
1、掌握并会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证明和计算.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证明和解决有关问题.
预设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推导和应用.
☆预习导航☆
一、链接
1、一般地,两个相同的多边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长度的比,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2、定理: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
二、导读
1、思考:根据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哪些条件?能否和判断三角形全等一样,也用很少的条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
2、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3、结合课本写一写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证明过程.
☆合作探究☆
1、如图,△ABC和△ADE的边BC、AD相交于点O,且∠1 = ∠2 = ∠3,点C在DE上,求证:△ABC ∽△ADE.
2、如图,正方形ABCD中,AB = 2,P是BC边上不与B、C重合的任意一点,DQ⊥AP于Q,试证明△DAQ∽△APB,当点P在BC上变动时,线段DQ也随之变化,设PA = x,DQ = 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归纳反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
☆达标检测☆
1、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请你添加一个
..条件,使△ABC∽△AED.并说明理由.
2、如图,在△ABC中,AB = AC ,∠A = 36°,BD平分∠ABC,DE∥BC,那么图中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有哪些?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4.4.2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学设计问题2 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SSS ),猜想可以添加什么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做一做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ABC 和△A ′B ′C ′,使∠A =∠A ′,ABA ′B′=ACA ′C′,量出∠B 与∠B ′的大小(或∠C 与∠C ′的大小),△ABC 和△A ′B ′C ′相似吗?两个三角形相似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ABC 和△A ′B ′C ′,使∠B =∠B ′,ABA ′B′=BCB ′C′,量出∠A 与∠A ′的大小(或∠C 与∠C ′的大小),△ABC 和△A ′B ′C ′相似吗?两个三角形相似猜想: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验证猜想:如图,在△ABC 与△A ′B ′C ′中,已知∠A= ∠A ′,AB A ′B′=ACA ′C′,求证:△ABC ∽△A ′B ′C ′.证明:在 △A ′B ′C ′的边 A ′B ′上截取点D , 使 A ′D = AB .过点 D 作DE ∥B ′C ′, 交 A ′C ′于点 E. ∵ DE ∥B ′C ′,∴ △A ′DE ∽△A ′B ′C ′. ∴A ′DA ′B′=A ′EA ′C′∵ A ′D=AB ,ABA ′B′=ACA ′C′ ∴A ′DA ′B′=A ′EA ′C′=AC A ′C′ ∴ A ′E = AC . 又 ∠A ′ = ∠A. ∴ △A ′DE ≌ △ABC , ∴ △A ′B ′C ′ ∽ △ABC. 归纳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在△ABC 与△DEF 中,∵∠A=∠D ,AB AC =DEDF , ∴△ABC ∽△DEF.例2 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 AC ,AB 上的点,AE =1.5,AC =2,BC =3,且ADAB =34,求 DE 的长.解:∵AE=1.5,AC=2,∴AEAC =34∵ADAB =34∴ADAB=AEAC又∵∠EAD=∠CAB,∴△ADE∽△ABC∴DEBC =ADAB=34∵BC =3,∴DE=34BC=34×3=94想一想: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两个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都吗?那么有两边成比例,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ABC与△DEF的两边成比例,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下图是小明和小丽画的两个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和“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都”一样,有两边成比例,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相似.1.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与△ADE相似的是( )A.AEAD =ACABB. ∠B=∠ADEC.AEAC =DEBCD. ∠C=∠AED2.如图,点D是△ABC的边AC上的一点,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得到△ABC∽△BDC的是 ( ) A.AB·CD=BD·BC B.AC·CB=CA·CD C.BC2=AC·DC D.BD2=CD·DA3.如图,已知ADAE =ACAB,AD=3 cm,AC=6 cm,BC=8 cm,则DE的长为________cm.4.如图所示,在△ABC中,AB=6,AC=4,P是AC的中点,过点P的直线交AB于点Q,若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C相似,则AQ的长为.5. 如图,∠DAB =∠CAE,且AB ·AD = AE·AC,求证△ABC ∽△AED.。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帮助到您。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归纳篇1本章有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比例线段1、线段比,2、成比例线段,3、比例中项————黄金分割,4、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1)线段比:用同一长度单位度量两条线段a,b,把他们长度的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2)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线段a,b的比等于线段c,d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简称比例线段。
(3)比例中项:如果a:b=b:c,那么b叫做a,c的比例中项(4)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线段,如果较长线段是全线段和较短线段的比例中项,那么这种分割叫做黄金分割。
这个点叫做黄金分割点。
顶角是36度的等腰三角形叫做黄金三角形宽和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5)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比例=====等积)。
主要作用:计算。
合比性质,主要作用:比例的互相转化。
等比性质,在使用时注意成立的条件。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等分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截线段对应成比例——————(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类比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定义: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对应高等)的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四、图形的位似变换1、几何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变换2、相似变换:把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并保持形状不变的几何变换叫做相似变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口诀
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对应平行,两个三角形相似。
斜边与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对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
4.两三角形三边对应平行,则两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三边对应平行,两个三角形相似。
)
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斜边与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6.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比为1:1)。
(简叙为:全等三角形相似)。
第2课时 两边一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学习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C )①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②有一个角是8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③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④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A .4B .3C .2D .13.如图,在△ABC 中,∠C =90°,BC =6,D ,E 分别在AB ,AC 上,将△ADE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若A ′为CE 的中点,则折痕DE 的长为( B )A .12B .2C .3D .4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先阅读教材P 91页的内容,然后解答下列问题: 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图,两个三角形中,其边长已在图上标注,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选填“是”或“不是”)相似三角形.根据是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情境导入问题:(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三边成比例,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你有哪些方法?方法1:通过定义(不常用);方法2:通过平行线(条件特殊,使用起来有局限性);方法3: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思考探究完成教材P 91页的做一做.归纳结论: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知识模块二 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的应用1.自学自研教材P 91页的例2. 2.完成教材P 92页的随堂练习.典例讲解:如图,已知△ABD ∽△ACE .求证:△ABC ∽△ADE .分析:由于△ABD ∽△ACE ,则∠BAD =∠CAE ,因此∠BAC =∠DAE ,再进一步证明BA AD =CAAE,则问题得证.证明:∵△ABD ∽△ACE ,∴∠BAD =∠CAE .又∵∠BAC =∠BAD +∠DAC ,∠DAE =∠DAC +∠CAE ,∴∠BAC =∠DAE .∵△ABD ∽△ACE ,∴AB AD =AC AE .在△ABC 和△ADE 中,∵∠BAC =∠DAE ,AB AD =ACAE,∴△ABC ∽△ADE .对应练习:1.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与△ADE 相似的是( C )A .AE AD =AC AB B .∠B =∠ADEC .AE AC =DE BCD .∠C =∠AED2.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CB 延长线上一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AB 2=DB ·CE .求证:△ADB ∽△EAC .证明:∵AB =AC ,∴∠ABC =∠ACB ,∴∠ABD =∠ACE .∵AB 2=DB ·CE ,∴AB CE =DB AB ,即AB CE =DBAC,∴△ADB ∽△EAC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 知识模块二 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的应用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1.下列条件能判断△ABC 和△A ′B ′C ′相似的是( C ) A .AB A′B′=AC A′C′B .AB A′B′=AC A′C′且∠A =∠C ′ C .AB BC =A′B′A′C′且∠B =∠A ′ D .AB A′B′=AC A′C′且∠B =∠B ′2.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右图中△ABC 相似的是( B ),A ) ,B ),C ) ,D )3.已知:如图,在△ABC 中,CE ⊥AB ,BF ⊥AC .求证:△AEF ∽△ACB .证明:∵CE ⊥AB ,BF ⊥AC ,∴∠BF A =∠CEA =90°,∠A =∠A ,∴△AEC ∽△AFB ,∴AE AC =AF AB ,∴AE AF=ACAB,又∵∠EAF =∠CAB ,∴△AEF ∽△ACB .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习了成比例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并理解了它们的概念。
本节课是要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判定定理。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索经验、分析问题能力及归纳演绎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建议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分组讨论总结的方式。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要在上节课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上,作为本章节第二节课,进一步加深相似三角形部分的知识,继续探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判定定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能力目标: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增强合情推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学难点:灵活解决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1)三个角对应、三条边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各对应边 .(3)相似比等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我们已经有哪些判别两三角形相似的方法?3.(1)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成比例,它们一定相似吗?(2)如果再增加一个条件,你能说出哪几种可能的情况?(3)如果增加一角相等,你能说出哪些可能的情况?目的:通过课前预习发现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巩固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效果:课前布置,要求全班同学完成教师课前批阅,以利于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解. 当堂展示学生好的方法,研讨、改错.(二)动手实践1、画DEF ABC ∆∆和,使D A ∠=∠,k ==DFAC DE AB ,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2、如果两个三角形,两边成比例,且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那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目的: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效果: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充分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同时,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交流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归纳总结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文字语言: .数学语言: .图形: .目的:让学生思考并总结几何图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从而对三种语言的掌握更加游刃有余.效果:学生能够类比判定定理1对判定定理2进行梳理,牢固掌握三种语言,较好的体现了数学素养.(四)典例精析例1: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AB 上的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一1、定义法:三个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特殊、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1)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注: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如图,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AD=BD·DC,AB=BD·BC ,AC=CD·BC 。
22二相似三角形常见的图形三、1,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BC(1)如图: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有“A型”与“X型”图)(2)B(3)(2) 如图:其中∠1=∠2,则△ADE∽△ABC称为“斜交型”的相似三角形。
(有“反A共A角型”、“反A共角共边型”、“蝶型”)A4DCDEADE1E(3)如图:称为“垂直型”(有“双垂直共角型”、“双垂直共角共边型(也称“射影定理型”)”DEB(D)B(4)如图:∠1=∠2,∠B=∠D,则△ADE∽△ABC,称为“旋转型”的相似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