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基础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图书馆学提纲(2012.8.14周二)1.我国最早出现图书馆的时间殷商2.文献定义: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3.文献按记录手段和载体类型可以分为哪四种?(1)印刷型(2)缩微型(3)视听型(4)电子出版物4.图书馆定义: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
5.图书馆一词的由来(简)(1)library 藏书之所(2)19c末图书馆一词由日本传入我国(3)正式使用是1904年建立的湖北湖南图书馆6.图书馆五要素藏书馆员读者技术方法建筑设备7.古代近代现代图书馆的比较(√×)古代近代现代时间:源于奴隶社会17c中叶一二次大战结束二战以后职能:以藏为主,仅为少数人利用藏用兼顾(逐渐对社会开放)以用为主载体:甲骨铁器竹简绵帛纸以纸质印刷品为主印刷缩微视听电子业务兼有一些整理日趋完整科学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操作工作:8.图书馆本质属性:藏用性9.图书馆一般属性:社会性学术性服务性教育性10.图书馆基本职能:收集整理和提供使用(传递文献信息)11.图书馆基本社会职能(一般)(1)保存文化遗产(3)传递科学情报(2)开展社会教育(4)开发智力资源12.世界五大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13.传统的文献收集整理操作流程包括哪几个步骤?预定、采购验收登记标引注录目录、组织典藏14.文献收集方式两大途径:购入:预定选购邮购复制非购入:接受呈缴征集交换接受赠送15.文献分类定义:根据文献分类法,对文献的学科性质及其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确定所属类目给出分类号,用以揭示和组织文献及编制分类目录索引的工作。
16.主题(文献)标引:用语词形式描述和查找文献的一种方法。
根据文献检索要求编辑的一种情报语音,以主题字顺为基本序列的一种文献组织系统。
17.文献编码定义:指特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文献进行注录、组织目录的过程。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考试科目代码:[096]
一、考试要求
本科目为图书馆学基础,以理论阐述为主。
要求考生能够阐述相关概念、观点、思想、理念,对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进行论述。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图书馆与图书馆学
1.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创立的图书馆理事会制的内容
2.《公共图书馆宣言》所宣明的基本立场
3.韦棣华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4.杜威的图书馆思想
5.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
6.克劳福德和戈曼提出的图书馆学新五律
7.杜定友的图书馆思想
8.刘国钧的图书馆学思想
第二章图书馆类型
1.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
2.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的含义
3.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图书馆工作的组织原理
1.出版物选择理论中的需求论主张的内容
2.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3.图书馆理事会与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的含义
第四章读者权利与图书馆权利
1.图书馆读者权利的五大方面内容
2.读者免费获得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法理学依据
3.读者免费获得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经济学依据
4.图书馆读者的隐私性信息及其内容?
5.图书馆职业自律规范及其主要内容
6.图书馆法治化管理的含义、特点及前提。
图书资料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及解答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包括《图书馆工作概论》(约占50%)、《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约占50%)两部分《图书馆工作概论》第一章1、图书馆的概念 P3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
包括:①图书馆的工作对象--文献信息和读者;②图书馆的工作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③图书馆活动的目的--提供利用与服务,以用为主;④图书馆的性质--学术性、文化性、教育性和服务性。
2、构成图书馆的五要素 P4①藏书;②馆员;③读者;④建筑和设备;⑤技术方法3、现代图书馆的标志 P11现代图书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为标志(1954年)。
4、现代图书馆的五个特点 P11①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②图书馆除继续收藏印刷型的图书文献外,也收藏缩微品、录像带、磁盘、光盘等非印刷型资料,大大改变和丰富了图书馆藏书的载体成分,也势必导致传统图书馆形态的改观;③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服务逐步深化;④现代图书馆时期,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图书馆组织向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⑤图书馆除继续具有保存文化典籍、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等职能外,还增加了信息的选择、传递、交流以及智力资源的开发等职能。
5、图书馆的七个本质属性 P12①阶级性;②中介性;③服务性;④知识性;⑤检索性;⑥传递性;⑦实用性6、图书馆的三个基本职能 P16-17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收集、整理和提供使用第二章7、读者的概念 P37读者是指具有一定阅读能力并从事阅读活动的社会成员。
广义上凡是利用图书馆从事阅读的一切社会成员,包括个人、集体、单位,都是图书馆的读者。
8、按图书馆读者管理方式划分读者的种类P37正式读者:领有借阅证件,或建立借阅关系,并经常固定地利用图书馆的读者;临时读者:无借阅证件,或未建立借阅关系,偶尔利用图书馆的读者9、图书馆工作的五个基本原则P45-48①整体性原则;②标准化原则;③网络化原则;④以人为本原则;⑤以人为本原则。
目录I 考查目标 (2)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III 考查内容 (2) (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情报学硕士学位图书馆学基础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硕士专业《图书馆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要求考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从整体上较为全面地掌握图书馆学的主要知识结构体系,了解和掌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情报学基础150分,有以下四种题型: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填空题30空,每空格1分,共30分简答题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3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III 考查内容1.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2. 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3. 图书馆学五定律4. 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5.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6. 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7. 图书馆学学科生长点8. 图书馆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9.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10. 不同划分标准(国际标准、中国标准)下图书馆的类型11. 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12. 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及其特点13. CALIS14. 图书馆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15. 欧美国家图书馆法的内容16. 元数据17. 都柏林核心18. 文献分类的主要工具及其常见结构19. 用户研究20. 图书馆信息产品商品化的主要形式21. 图书馆信息商品的定价方法22. 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阶段23. OPAC24.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5. 图书馆管理的定义、特征26. 图书馆管理学的主要内容27. 图书馆管理的内容28. 图书馆目标管理29. 图书馆评估项目和评估标准30.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原则31. 图书情报一体化32. 特色图书馆建设33. 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34. 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主要内容35. 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区别和联系36.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37. 数子图书馆的版权问题38. 数字化图书馆如何合法利用电子信息资源39. 电子信息资源的侵权形式40. 图书馆的发展方向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图书馆学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本题包括1—6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图书馆学五定律2、交流说3、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4、数字图书馆5、图书馆业务外包6、图书馆网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8题共30个空格,每空格1分,共30分)1、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2)、(3)、(4)、(5)。
图书资料专业基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一)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内容1.掌握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环境,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国外关于图书馆对象的认识:第一阶段:整理说,技术说,管理说第二阶段:社会说,知识社会说第三阶段:交流说,新技术说第四阶段:信息资源说我国图书馆界的认识:1、要诉说。
五要素:图书、读者、领导干部、建筑设备、工作方法2、矛盾说。
“藏书与利用”或“管理与利用”的矛盾3、规律说。
认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发生发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的科学4、交流说。
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5、信息资源说结论: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如下描述:(1)普通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发展机制。
此外,普通图书馆学还包括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2)专门图书馆学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极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
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等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极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他们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发展趋势等(3)比较图书馆学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事业。
它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目的在于了解并掌握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对差异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准则。
主要有3种形式:地域研究、跨国研究、实例研究(4)应用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以图书馆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也成为狭义应用图书馆学。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图书馆学专业《图书馆学导论》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图书馆学概论》(修订2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吴慰慈、董焱编著二、课程考试纲要1.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3.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图书馆的概念是什么?5.图书馆的属性是什么?6.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哪些?7.国家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有哪些?8.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有哪些?9.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有哪些?10.少年儿童图书馆具有哪些特点?11.中小学图书馆具有哪些特点?12.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3.文献资源布局的概念。
14.贮存图书馆的概念。
15.我国实行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障碍有哪些?16.图书馆联盟的概念。
17.图书馆网的职能有哪些?18.图书馆法的主要作用有哪些?19.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有哪些?20.文献的整理包括哪几个环节?21.主题法有哪几种类型?22.元数据的概念。
23.用户服务工作的概念。
24.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概念。
25.图书馆管理的概念。
26.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7.图书馆规章制度概念。
28.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
29.图书馆评估概念。
30.图书馆评估的意义。
31.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意义。
32.什么是图书馆的委托管理。
33.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主要内容。
34.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概念。
35.新形态图书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6.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要素和特征。
37.复合图书馆的特征。
38.数字化文献信息的主要特征。
39.数据库应用的版权问题有哪些?40.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中的价值及功能有哪些?三、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2.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3.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4.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5.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四、答题卡样式(请携带2B铅笔参加考试)。
705《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础》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I.考试目标《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础》包括图书馆学基础和情报学基础两大部分内容。
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概念体系、现实应用的理解和把握。
考生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1.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能全面掌握图情档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2.具备运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图情发展过程中的的现实问题。
Ⅱ. 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图书馆学基础一、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图书馆学研究对象2.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3.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二、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1.图书馆的概念2.图书馆的属性3.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三、图书馆的类型1.图书馆类型划分的意义及标准2.国家图书馆的类型和职能3.公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和作用4.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地位、作用、任务和特点5.科学专业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的性质、任务和特点6.其他类型图书馆四、图书馆事业1.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和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成就2.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3.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4.图书馆合作与图书馆联盟5.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6.图书馆法五、图书馆业务工作1.图书馆业务机构的设置2.文献资源建设3.用户服务工作4.图书馆特藏工作与特色馆藏建设5.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拓展6.图书馆免费服务与信息增值服务7.图书馆自动化六、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1.数字图书馆2.虚拟图书馆3.智慧图书馆第二部分情报学基础一、情报学及其发展1.情报学产生背景及发展脉络2.情报学及其相关学科二、情报学经验规律与代表性理论1.情报学经验规律及其应用2.情报学代表性理论对现代情报学发展的作用3.情报学基本原理三、情报信息源1.情报信息源类型及特点2.开放存取信息资源四、情报组织与情报检索1.情报组织内涵及作用2.情报组织语言3.情报检索原理及评价4.情报检索系统发展特点及趋势五、情报分析与服务1.情报分析操作原则、流程、步骤2.用户情报需求及影响因素3.情报交流与传递影响因素4.情报服务内容5.当代情报分析与服务的发展趋势六、情报技术与情报系统1.情报学相关技术及其应用2.情报系统发展特点及趋势七、行业情报与当代情报学发展1.数据环境下的情报2.行业情报前沿研究动向3.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4.信息可视化与知识图谱5.科学计量学与学术评价Ⅲ. 参考书目:1.图书馆学概论(第四版). 吴慰慈,董焱等编著.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2.情报学基础教程(第三版). 叶鹰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年。
839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础入学考试大纲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础》入学考试大纲
二、《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础》试题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二)、名词解释(三)、简答题(四)、论述题
三、《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础》考试形式、时间及试卷分数
考试形式:笔试
考试时间:3 小时
试卷分数:150分
一、《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础》试题大纲
(一)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方法、性质及职能
1.图书馆学研究对象
2.图书馆学研究方法
3.图书馆学学科性质及相关学科
4.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二)图书馆的管理
1.图书馆管理的内容
2.图书馆的工作组织
3.图书馆管理工作体制
4.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三)图书馆事业
1.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2.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
3.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就
4.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
(四)图书馆工作体系
1.文献资源建设
2.用户服务
3.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4.图书馆自动化
(五)情报学经验规律
1.布拉德福定律
2.洛特卡定律
3.齐夫定律
4.文献增长率
5.文献老化率
(六)情报学基础理论及情报学方法论1.国外代表性情报学基础理论
2.国内代表性情报学基础理论
3. 研究方法概述
4. 通用方法概要
5. 特色方法导引
(七)情报源
1.文献情报源
2.非文献情报源
3. 开放存取情报源
(八)情报组织
1.分类组织法
2. 主题组织法
3. 索引文摘法
4. 元数据。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一第一章:信息、知识与文献重点:弄清楚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定义第一节:信息信息的属性,可能出选择题或者判断题,掌握重点(信息的功能、社会作用)一、相关知识点1、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4、信息的时效性一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小。
(判断)5、信息能够被人和其它生物通过器官或感测工具感知。
(判断)6、信息的13个特性?(I)信息的基本属性是消除不确定性。
(2)信息的普遍性(3)信息对物质和能量的相对独立性。
(4)信息的物质依附性。
(5)信息的可感性(6)信息的可传输性(7)信息的共享性(8)对信息内容理解的歧义性(9)信息内容的可耗散性(10)信息的时效性(II)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12)信息具有可伪性(13)信息具有势差,存在着强势信息和弱势信息。
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信息的功能?(重点)(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9、信息的社会作用?(1)信息工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2)信息促进知识的增长和积累(3)信息工作促进经济发展(4)信息工作为决策服务(5)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第二节、知识知识的含义,重点:知识信息化的功能?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2、知识的4W概念:知识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识怎么做(know-how);知道是谁(know-who)。
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附图式的相关理解: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图书馆学专业《图书馆学基础》考试大纲Ⅰ 考查目标主要测验考生对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掌握程度和理论分析的能力。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掌握适中原则,既有能够选拔出优秀考生前沿研究领域的考题,也有考核考生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掌握程度的考题。
同时,注重基础理论与前沿热点问题相结合。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80分图书馆学热点问题 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Ⅲ 考查范围一、图书馆学宗旨(一)两个基本假设(二)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三)图书馆学宗旨(四)图书馆职业与图书馆学二、图书馆的发展(一)图书馆的演化(二)促进图书馆演化的重大社会历史变革(三)图书馆发展环境条件(四)图书馆发展策略三、图书馆学简史(一)德国、英国、美国的图书馆学(二)中国的图书馆学四、图书馆职业的学科建设(一)图书馆学的产生(二)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三)现代图书馆学基础基础(四)图书馆学方法论五、图书馆学的基本概念(一)图书馆学基本概念的演进 (二)知识是当代图书馆学的核心概念六、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一)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 (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知识集合七、图书馆学的内容体系(一)图书馆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二)当代图书馆学的内容体系八、图书馆学核心内容之二:知识集合 (一)知识集合的功能九、图书馆学核心内容之三:知识受众 (一)知识受从的合法权益十、图书馆学相关学科(一)图书馆学同族学科(二)图书馆学与法学十一、图书馆学方法论(一)图书馆学专门科学方法十二、图书馆未来发展(一)图书馆学未来发展趋向十三、图书馆职业哲学(一)图书馆职业哲学概述(二)图书馆职业使命(三)图书馆职业价值观及道德规范 (四)图书馆职来的认识论基础。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一第一章:信息、知识与文献重点:弄清楚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定义第一节:信息信息的属性,可能出选择题或者判断题,掌握重点(信息的功能、社会作用)一、相关知识点1、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4、信息的时效性一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小。
(判断)5、信息能够被人和其它生物通过器官或感测工具感知。
(判断)6、信息的13个特性?(I)信息的基本属性是消除不确定性。
(2)信息的普遍性(3)信息对物质和能量的相对独立性。
(4)信息的物质依附性。
(5)信息的可感性(6)信息的可传输性(7)信息的共享性(8)对信息内容理解的歧义性(9)信息内容的可耗散性(10)信息的时效性(II)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12)信息具有可伪性(13)信息具有势差,存在着强势信息和弱势信息。
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8、信息的功能?(重点)(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9、信息的社会作用?(1)信息工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2)信息促进知识的增长和积累(3)信息工作促进经济发展(4)信息工作为决策服务(5)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第二节、知识知识的含义,重点:知识信息化的功能?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2、知识的4W概念:知识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识怎么做(know-how);知道是谁(know-who)。
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附图式的相关理解: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
《图书馆学》专业考试大纲1.图书馆学基础(1)图书馆学的对象和任务(2)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3)我国图书馆类型及其划分的一般标准(4)图书馆网(5)图书馆藏书(6)图书馆的读者服务(7)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8)图书馆的科学管理2.图书馆文献编目(1)图书馆文献编目概论(2)文献著录标准化(3)图书基本著录(4)著录标目、款目种类与参照法(5)多卷书、丛书著录;连续出版物著录;特种类型出版物著录(6)图书馆目录组织(7)图书馆目录种类与目录体系(8)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组织与管理3.图书分类学(1)图书分类概论(2)图书分类与图书分类标准(3)图书分类法的结构原理(4)标记符号(5)复分表(6)我国图书分类法简述(7)国外主要图书分类法简述(8)图书资料分类标引工作(9)分类标引分析方法(10)各种主题、各类型图书资料分类标引的方法(11)各学科门类图书资料的分类标引方法(12)同类书排列法4.中文工具书使用法(1)工具书概论(2)常用工具书概述(3)工具书使用5.科技文献检索(1)科技文献检索概论(2)科技文献和文献情报流的特点与结构(3)文献检索系统与检索工具(4)检索语言和检索词表(5)各种类型标引及其检索方法(6)缩微胶卷(片)检索方式;电子计算机检索方式(7)国内外主要科技文献检索刊物及其检索方法(8)主要类型的科技文献出版物及其检索方法(9)怎样利用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查找资料(10)图书馆和情报资料单位的检索服务工作6.图书馆现代化(1)图书馆现代化的意义和标志(2)图书馆自动化(即图书馆计算机化)的基本概念与内容(3)机读目录与数据库(4)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网络(5)图书馆自动化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3、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多样化的原因:一是因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图书馆现象本身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图书馆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在信息时代它又将呈现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形态,图书馆的发展无止境,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也是发展变化着的;二是由于图书馆现象的复杂性,研究者因各人所站角度,所用方法的不同,所观察对象的范围有差异,也会造成结论的差异。
4、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阶段: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管理;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流。
第四阶段: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因而也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5、整理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他在《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一书中提出:"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方面所必要的一切命题的总和",并据此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是"图书馆整理",其主体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
6、技术说:代表人物是德国艾伯特、丹麦莫尔贝希和美国杜威,艾伯特在《图书馆员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技术",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
莫尔贝希将艾伯特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
杜威则宣称,他不追求什么理论上的完整体系,而只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
他宣称,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内,理论的正确性应让位给实践的应用。
7、管理说: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
帕尼兹重视图书的系统整理、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他制定了著录条例,强调目录一定要严格按照著录规则加以编制。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与图书馆学基础》复试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管理信息系统与图书馆学基础》考试是为招收图书情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熟悉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流程,掌握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法和技术,具有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方法和技术来设计并开发信息系统,从而分析与解决信息化建设中有关信息系统管理问题的能力;对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图书馆学发展与图书馆事业发展有系统的认识,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信息系统和管理考试内容1.信息的概念。
2.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概念之间的联系。
3.信息系统的概念。
考试要求1.理解信息的定义。
2.理解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够举例说明。
3.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了解信息系统中信息处理系统与信息传输系统的功能职责。
(二)管理信息系统概论考试内容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企业资源计划(ERP)。
考试要求1.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2.掌握MRPII的工作原理、MRPII系统的两个前提假设以及ERP系统的结构。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考试内容1.制定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3.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4.企业流程重组概念。
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策略及方法。
考试要求1.掌握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重点掌握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和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的具体步骤。
课程编号: 613课程名称:图书馆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图书馆学基础”入学考试是为招收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
其指导思想有利于选拔具有坚实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本科生人才。
要求考生能系统地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图书馆工作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图书馆工作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1、信息、知识与文献的概念,3者的关系;信息的属性、种类;知识的信息化;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文献类型与特征;6-8 %2、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相关学科,交叉学科与研究方法;16-18 %3、图书馆学的核心内容:客观知识的性质、知识组织的含义、原理与方法;10 %4、知识集合的范畴,知识集合的结构,知识集合的功能;8-10 %5、图书馆的体系结构:普通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等及其分支结构,比较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科新的生长点;图书馆学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文献指数增长规律及普赖斯曲线、文献老化规律及普赖斯指数、图书馆学五定律);10-12%6、新技术革命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馆读者服务、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图书馆研究范畴的拓展,信息管理学科群的整合;10-12 %7、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的微观结构,图书馆自动化,虚拟图书馆,图书馆联盟的模式;9-10 %8、图书馆的转型的背景、原因与转型的策略;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图书馆转形的实施,OPAC系统;OPAC建设;8-10 %9、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模式,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数字图书馆建设;5-6 %10、网络化图书馆的调整,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原则,信息资源网络评价;6-8 %11、图书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所扮演的角色,5 %12、影响图书馆学发展的社会因素,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趋向;6-8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1、填空题 30 %2、问答题 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图书馆学基础”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图书馆学基础考试科目代码:[096]
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为图书馆学基础,以理论阐述为主。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相关概念、观点、原理,对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论述。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
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和宏观对象
2.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3.普通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4.应用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5.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必展开)
第二章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
1.关于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2.图书馆学为何带有社会科学特性
3.与图书馆学直接相关的学科
4.与图书馆学间接相关的学科
5.图书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
6.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
7.当前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趋向(不必展开)
第三章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1.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2.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3.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4.图书馆的一般属性与本质属性
5.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第四章图书馆的类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图书馆类型划分
2.我国的图书馆类型划分
3.国家图书馆的职能
4.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5.省级图书馆的作用
6.国际图书馆界关于公共图书馆的认识
7.科学、专业图书馆的主要任务
8.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任务
第五章图书馆事业
1.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内容
2.图书馆网、图书馆合作、图书馆联合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3.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任务、特点与方法
4.图书馆法的特点与内容
第六章图书馆微观工作体系
1.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
2.用户服务工作的内容
3.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拓展的内容
4.图书馆自动化的内容
5.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图书馆管理实务
1.传统图书馆的常设部门
2.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内容
3.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
4.图书馆评估标准与应注意的问题
5.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原则
6.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内容划分
7.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内容
第九章信息高速公路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1.因特网对人类信息活动的影响(网络信息的特征)
2.如何理解数字图书馆
3.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4.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5.数字图书馆运作模式
结语: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服务变化趋势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试卷分值:150分
3.题型结构:简述题,共5题,每题30分
四、参考书目
《图书馆学概论》,吴慰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