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记录.表_2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手卫生培训记录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手卫生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会议室人员:全体医护人员培训主讲人:何娟内容:手卫生定义及规范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母婴室、感染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2、外科手消毒设施: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干手物品;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手卫生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会议室人员:全体医护人员培训主讲人:何娟内容:手卫生定义及规范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母婴室、感染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2、外科手消毒设施: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干手物品;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序号一:引言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负责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还需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我参加了一次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本文将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并分享我对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的观点和理解。
序号二:培训内容2.1 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卫生保健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2.2 培训主题本次培训主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2.1 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2.2.2 儿童生活环境卫生管理2.2.3 食品安全与营养2.2.4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2.3 培训形式培训采用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不同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儿童生活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食品安全与营养的相关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互动讨论环节则增加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2.4 培训收获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在各个方面的收获和观点。
序号三: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3.1 理论讲解在这一环节中,讲师通过案例和统计数据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感等,并强调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他指出,幼儿园教师应该时刻保持清洁,注重手卫生,并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儿童,以防止疾病传播。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3.2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工作中,感染传染病的风险较高。
保持清洁、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定期洗手,我们还应该注意教室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消毒玩具和用具,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儿童,减少传染风险,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序号四:儿童生活环境卫生管理4.1 理论讲解讲师在这个环节中介绍了儿童生活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教室环境的清洁与整理、饮用水安全、室内空气质量和儿童睡眠环境的管理等。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一)培训日期:[填写日期]培训地点:[填写地点]培训时间:[填写时间]一.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幼儿园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以确保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二.培训内容:1. 传染病基本知识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季节性和流行趋势。
2.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政策和流程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政策的重要性。
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和报告程序。
与公共卫生部门合作的流程。
3. 个人卫生和感染控制手卫生的正确方法,包括洗手和消毒。
咳嗽和打喷嚏的正确礼仪。
清洁和消毒幼儿园环境的标准。
4. 传染病疫苗接种儿童疫苗接种计划和重要性。
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推广疫苗接种的方法。
5. 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传染病爆发的早期警示信号。
幼儿园的应急响应计划和流程。
与家长和社区合作的方法。
6. 儿童健康监测儿童健康状态的监测和记录。
发现患有传染病的儿童的处理步骤。
与医疗机构的联系和信息分享。
7. 课程结束总结和问答回顾培训内容和要点。
培训人员回答与传染病防控相关的问题。
员工提出问题或分享经验。
三.培训记录:四.培训总结:本次培训涵盖了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各个方面,员工参与积极,提问也较多,显示出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视。
以下是一些总结和建议:员工对个人卫生的意识有所提高,但仍需要不断强化。
应急响应计划需要定期演练,以确保员工能够有效应对传染病爆发情况。
疫苗接种宣传工作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遵循疫苗接种计划。
感谢培训师的精彩讲解和耐心回答问题。
培训结束:[填写结束时间]培训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员工签名:1.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培训记录编写人: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二)日期:[培训日期]地点:[培训地点]培训人员:[培训师姓名]一.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提供幼儿园工作人员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预防和应对传染病的传播,确保学生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5篇】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1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注意事项】1.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2.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
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如使用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干燥,盛装肥皂的容器保持清洁。
3.手洗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
4.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手消毒(手消毒指征)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手卫生知识调查记录1. 调查目的和背景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方法清洁和消毒双手,以预防疾病传播。
正确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病菌的风险,保护个人和他人的健康。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手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推广正确的手卫生习惯。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设计了20个问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开放性问题。
问卷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发布,并在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吸引受众参与。
3. 调查结果分析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了本次调查,他们来自不同年龄段、职业和地区。
根据问卷结果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3.1 参与者对手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80%的受访者表示了解手卫生知识,并能正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15%的受访者知道应该用流水而不是静水洗手。
•5%的受访者不了解手卫生知识或对其重要性不够重视。
3.2 参与者对手卫生的实际操作情况•60%的受访者在特定场合(如用餐前后、上厕所后)会进行正确的手卫生。
•30%的受访者只在必要时才会洗手,而忽略了其他时机。
•10%的受访者很少或几乎不洗手,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
3.3 参与者对于手卫生常见误区的认知情况•50%的受访者认为只用清水冲洗就可以有效清洁双手。
•30%的受访者认为使用消毒液可以替代洗手液。
•20%的受访者不了解正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需要多长时间。
4. 调查结果总结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受访者对于手卫生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规范行为。
以下是针对调查结果给出的总结和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水平。
2.提供正确指导:向公众普及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水冲洗、适当时间搓揉双手等。
3.增加设施和便利性:在公共场所、学校、医院等地方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并保持其清洁和维护。
4.强化培训和监督:对特定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加强对其操作规范的监督和管理。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记录今天上午,我来到某幼儿园,对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卫生保健知识培训,首先,我和老师们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让大家相互认识和熟悉。
接下来,我向老师们详细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
一、手卫生手是人体最容易接触微生物的部位,故而保证手卫生十分重要。
我向老师们宣传了正确的洗手方法:打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揉搓30秒,注意手指、手心等易受污染的部位,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熟练地擦拭干燥,避免接触手污染个人用品、食品等。
二、食品卫生幼儿食品卫生是家长们最关心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此我向老师们介绍了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几点要求:一是对采购进货的食品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在食品储存、加工、烹调等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污染,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原有营养;三是食品摆放应分类摆放,个别食品不能与其他食品混放,尤其是肉制品等;四是开展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引导幼儿学习“小小卫士” 教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保持幼儿园安全、卫生的重要环节。
我向老师们强调了定期开展幼儿园清洁和消毒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减少细菌和病毒对幼儿的伤害,同时我也倡导幼儿园进行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四、个人卫生个人卫生包括病毒预防和身体卫生等两个方面,我向老师们宣传了在幼儿疾病流行季节,实行“尽量少出门、少接触人群、少在公共场合逗留”的正确处理方式,减少交叉感染。
另外,我也向老师们介绍了定期进行卫生保健检查的好处和方法。
最后,我向老师们强调,保持幼儿园整体卫生,不仅仅是防止疾病传播,更是让幼儿们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要保证大家都能真正理解和行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卫生有保障。
在以上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中,除了在详细介绍各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外,我还向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让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其中,个人卫生方面的讨论较为热烈。
老师们表示,对于幼儿个人卫生的管理,家长和老师都要共同配合。
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靠不断的引导和渗透,但是很多时候由于疏忽或者没有及时监管,幼儿会不慎接触细菌和病毒而导致发病。
手卫生培训记录(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通知各科室医务人员:为了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能熟练掌握卫生洗手方法,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应用,增强对感染控制的责任意识和防控能力,拟定于2014年3月25日14时(星期二)进行手卫生培训。
一、培训内容:《手卫生规范》二、培训地点:会议室三、主讲人:冯媛四、要求:1.值班人员外,全体医务人员必须参加。
2.参加培训人员提前十分钟到会议室签到。
3.做好学习笔记手卫生培训记录培训名称:手卫生培训培训目的: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培训日期:2014年3月25日培训地点:会议室培训对象:全院医务人员培训主讲人:冯媛培训内容摘要:一、手卫生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硝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三、手卫生设施。
手卫生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会议室人员:全体医护人员培训主讲人:何娟内容:手卫生定义及规范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母婴室、感染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2、外科手消毒设施: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干手物品;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检验科培训内容实用标准文案培训人员记录:时间:(填写具体时间)内容:本次培训主要涉及消毒隔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皮肤与黏膜的消毒、医疗器械的分类及消毒、消毒灭菌水平等方面。
人员:(列出参加培训的人员名单)签名:(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地点:(填写具体地点)检验科的消毒隔离培训部门:一、皮肤与黏膜的消毒消毒方法:1.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2.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为1分钟至3分钟,稍干后再用70%至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3.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至3遍,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4.使用70%至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时间为3分钟。
5.使用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为3分钟至5分钟。
6.使用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
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
二、医疗器械按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分3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植入物。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危险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和便器等。
公共卫生培训记录-疫情防控培训记录表培训概况培训主题:疫情防控培训培训时间:2021年6月15日培训地点:XX公司会议室参训人员:全体员工(共计30人)培训目的:提升员工对疫情防控知识的了解,保障员工和公众健康安全培训内容和讲师1.了解病毒传播途径及常见症状(讲师:___)病毒传播途径介绍: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经污染物接触传播等。
常见症状介绍: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掌握病毒传播途径和症状可帮助大家识别和预防病毒感染。
2.掌握正确佩戴口罩方法(讲师:___)口罩种类介绍:医用口罩、N95口罩等。
口罩佩戴方法指导:正确佩戴、脱掉、调整等。
学习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病毒传播。
3.面部卫生和手卫生知识传授(讲师:___)面部卫生指导:如何正确洗脸、保持面部清洁。
手卫生指导:如何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消毒液等。
面部卫生和手卫生的重要性及操作规范。
培训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培训的效果,我们于培训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部分问卷结果摘录:1.您对疫情防控知识的了解程度:64%的受访者表示已掌握了病毒传播途径和常见症状。
29%的受访者表示有部分了解,仍需进一步学习。
7%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需要更多学习机会。
2.您对口罩佩戴方法的掌握程度:82%的受访者表示学会了正确佩戴口罩。
14%的受访者表示有些模糊,需要进一步练习。
4%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清楚,需要更多指导。
3.您对面部卫生和手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77%的受访者表示对面部卫生有一定了解。
18%的受访者表示还需要更深入学习。
5%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清楚,需要更多指导。
培训总结通过此次疫情防控培训,全体员工对疫情防控知识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虽然在部分方面仍存在一些疑问和不清楚的地方,但整体培训效果良好。
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帮助员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将针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解答和指导,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手卫生培训记录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手卫生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会议室人员:全体医护人员培训主讲人:何娟内容:手卫生定义及规范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悄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手卫生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二、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三、手卫生设施。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母婴室、感染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2、外科手消毒设施: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干手物品;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院感培训记录2一、培训目的院感(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本次培训旨在加强对院感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供最新的院感防控指南和实践经验,以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和患者的福祉。
二、培训内容1. 院感概述1.1 院感定义和分类1.2 院感的传播途径1.3 院感常见病原体及其感染部位1.4 院感的危害和影响2. 院感防控措施2.1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2.2 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方法2.3 隔离措施的种类与应用2.4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2.5 环境清洁与消毒2.6 废弃物管理与处理3. 院感监测与报告3.1 院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3.2 院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流程3.3 院感数据的分析与利用4. 院感培训案例分析4.1 案例一:手术室院感事件分析4.2 案例二:重症监护室院感事件分析4.3 案例三:病房院感事件分析三、培训流程1. 开场白(10分钟)培训师简要介绍培训目的、内容和流程,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院感概述(30分钟)通过讲解幻灯片、图表等形式,介绍院感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常见病原体及其感染部位,以及院感的危害和影响。
3. 院感防控措施(60分钟)3.1 培训师详细讲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3.2 介绍隔离措施的种类与应用,包括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
3.3 详细讲解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的区别和操作要点。
3.4 介绍环境清洁与消毒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3.5 强调废弃物管理与处理的重要性,介绍正确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理方法。
4. 院感监测与报告(30分钟)4.1 介绍院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包括感染指标的选择、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
4.2 详细讲解院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流程,包括事件定义、报告流程和处理措施。
4.3 强调院感数据的分析与利用,以改进院感防控措施和提高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