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街区景观设计的要素——以武汉街区景观设计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618.55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是人们驻足交流的场所,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地方,它也是一个街区、一座城市的象征。
在喧嚣的大都市里,城市的开发和交通道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因而,城市街道景观也愈显其重要性,高质量的城市街道景观能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向多元化,有序性的方向迈进。
一、城市街道景观概述景观作为地理名词时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街景一词最早源于维特鲁威对其的三种描述,即"庄严的""欢快的"和"激情的"。
阿尔伯蒂认为街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城市中的街道和城市之间的道路。
"当我们想象一座城市的时候,什么会首先映入我们的脑海?"我想应该是街道。
一条街道的状况好差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
宋代画家张择端就通过其名作《清明上河图》对北宋都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风光进行了描绘,画卷从交通、漕运、商业、建筑等多个角度表现了北宋经济中心的繁华。
因而我认为城市街道景观是一个包含了界面、设施、空间的综合体,是由各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空间结构。
主要包括了路面、沿街建筑、绿化设施、环境设施、灯光设施、过渡空间、街边公园、广场等。
二、街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1、植栽绿色的植物是城市公共艺术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是街道绿地景观不可或缺的造景元素。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城市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水体、土壤;从视觉角度来说,春意盎然的翠绿,夏天热情蓬勃的盛绿,秋天喜悦灿烂的金黄,冬天沉默寂静的冷绿使我们的城市空间在一年四季中变幻着不同的表情,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视觉感受。
植物在街道景观设计中主要起到了景观导向,空间营造,软化硬质景观等功能。
城市的不同区域要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栽植。
比如一般主干道和工业林带多采用常绿的高大乔木,因为它具有遮阴和长效净化空气的功能。
市区地带则多用具有较强季节性的落叶乔木。
从武汉天地和楚河汉街看武汉景观规划作者:杨婷学号:2008300820007 班级:城市设计学院艺术设计指导老师:王欣内容摘要:本文分析武汉天地和楚河汉街的景观设计特点,进而研究其设计依据,分析由此而形成的设计风格,并阐述依据。
进而分析其景观设计中的优缺点,从而提出对未来武汉景观设计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武汉天地楚河汉街1武汉天地和楚河汉街的景观设计:总体来说,武汉天地和楚河汉街有着非常相似的设计特点,就是融汇了传统和现代潮流的元素。
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和景观小品上。
武汉天地的建筑毕竟偏重于传统,但并非是中国传统元素,而是民国时期,传入的西方传统建筑的式样,同时,整体的设计也类似欧洲的街道特征,有特色的建筑立面,藤蔓、低矮灌木和高大树木组成的绿色气氛,同时又用暖色调,将其统一于人文,使自然服从并服务于人的尺度,最终营造出并非原始而是非常现代非常人性的自然气息,花园街道、安逸凉棚下的下午茶,时尚阳伞下的冰激凌,高雅而闲适的生活情趣,不乏个性时尚艺术气息的雕塑,使整体环境不停留于奢华安逸,却多出了一份贵族的高贵品味。
楚河汉街主要是利用了河流和其中一岸的建筑立面,形成一个长条形的视觉景观效果,沿街立面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典和现代,依旧是以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为主,却又在其中增添了不少现代风格的建筑。
内部则是典型的商业街道,也有欧洲街道的气息,只是景观的塑造不如武汉天地那般细腻。
1.1设计根据——武汉历史沿革及其奠定的城市景观基础:武汉,一个拥有5000年人类文明和3500年城邑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此处就有先民生息、劳作。
商代中期汉口市郊所建立的盘龙城揭开了武汉城邑文明的帷幕。
东汉和三国时代,在今汉阳、武昌的市区内又修建了军事城堡。
南北朝时期后,武汉发展了商贸经济,形成为地方行政中心,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唐以降,武昌、汉阳就成为中原重镇、商舟之会。
元代建行省后,一直是湖广省、湖北省治所。
论述街道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精心设计的街道景观,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增加市民与城市的互动和归属感,同时也可以为商业活动带来利益。
因此,街道景观设计既是一种工作、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城市生活价值体现。
街道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特点和地理环境特点,应该将人的活动场所和自然景物紧密结合,使其相得益彰,构建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城市生态系统。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设计街道景观:首先,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植物是城市中最常见的自然景物之一。
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和类型,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
不同的植物类型和颜色可以大大增加街道景观设计的美感,同时也能为灰褐色城市带来一些颜色,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生机。
此外,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成长周期和适应性,保证能够长期维护。
其次,合理配置照明设施。
照明设施在街道景观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照明设计可以提高街道的安全性和美观性,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合理的照明设置需要考虑夜间照明、节能、环保和观感统一等因素。
同时,还要在考虑照明强度和色温、目标区域和照明设施的组合和布局等方面作出合理配置。
再者,重视城市艺术创意。
城市艺术创意在街道景观设计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时间感、地方感和民族感。
通过在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设置一些城市艺术品,可以为市民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为城市创造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此外,还可以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贴近市民需求、娱乐、文化和休闲等方面,创造人性化的艺术空间。
最后,注重配套设施和交通规划。
在街道景观设计中,配套设施和交通规划也是非常关键的。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同时,配套设施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活质量。
在配套设施设置中,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提供充足的停车位、公共厕所、庭院等休闲场所,使市民能够在街道上得到完善的服务。
浅析武汉街道建筑立面整治的设计思路[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建筑是街道景观中的重要元素,街道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街道景观则给人们一个最直接的城市景观印象,不同的街道会有不同的形象与性格。
沿街的建筑整治属于整个街道景观整治范围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是构成街道景观的核心元素。
因此,对街景的整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武汉街道建筑立面的整治设计,以此进一步完善了解和学习其相关内容及思路。
[关键词] 街道建筑立面整治设计引言随着人们对景观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以及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目前除了武汉,许多城市也已经转入城市环境整治的阶段,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进行“城市街道景观整治’’的活动。
我国城市发展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空间急剧扩张阶段后,城市不断扩大,道路和街道的景观质量也在不断的下降,许多街道景观和风貌在急剧增长的交通建设需要中遭到破坏,失去了原有的街道特色。
如何形成新的街景是摆在设计者前面的新问题。
1.转型期下的中国城市街道的时代背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急速地向现代化迈进。
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动力。
1980年以来,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对城市数量增长、组织体系及空间布局和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全国各地城市在大规模城市扩展的同时也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城市空间结构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经历城市化加速的同时,我国也处在转型期。
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转型,从一个封闭的、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开放的,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的转变;另一方面是经济转轨,从中央调控为主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调节为主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基于城市化和转型的双重背景,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大建设时代。
随着城市中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的面积、高度、和密度也进一步提高、扩张;转型期制度变迁带来的激励,中国城市获得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快速变化的动力,我国城市成了永不停息的建筑大工地。
城市街区文化景观的创造——以武汉楚河汉街为个案
马梦园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城市》
【年(卷),期】2017(0)1
【摘要】商业街区已是当今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当下,利用文化来使历史街区重获活力的个案已不胜枚举,而定位于文化来完全重新建造的街区也开始呈星火燎原之势.基于对本土地域文化的挖掘及其他文化符号的运用,街区中“有文化特色”的景观得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被呈现,这样的景观创造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以武汉楚河汉街为个案,来讨论在现代的城市街区中,文化景观不同的被创造方式.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马梦园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武汉城市商业空间的场所营造——对比研究武汉天地与楚河汉街 [J], 王颂娅
2.中部城市的空间再生产与场所提升——以武汉\"楚河汉街\"为例 [J], 李志刚;孙雅洁;林赛南;郭炎
3.基于Isovist分析的武汉楚河汉街主街空间序列量化研究 [J], 吕典;霍海鹰;李海宏;李佳;王世坤
4.基于Isovist分析的武汉楚河汉街主街空间序列量化研究 [J], 吕典; 霍海鹰; 李海
宏; 李佳; 王世坤
5.武汉楚河汉街 [J], 吴阿娉;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3总体布局和空间特征“前入口广场—步行街主街—中央下沉庭院”这是一组从开端,发展,到高潮的空间序列。
前广场是连接外部城市区域和商业建筑群的入口开放空间,其平面呈扇形,较为开敞,长宽约95x80m 。
喷泉和大台阶置于步行街开口的南北两翼,限定开口前院,前广场和主街之间形成了“开敞——封闭”的过渡感受。
步行街主街是一“条状”动态空间。
南北商业建筑外立面是高12m 的平行竖界面,使空间极具方向感。
主街有三段尖拱顶界面,行人能感受到哥特教堂般的向上空间动势。
中央下沉庭院是一“面状”静态空间。
建筑外立面形成的连续竖界面给人强烈的围合感,站在院中能感受到一张“虚拟顶界面”带来的场“效应”。
主街狭长,幽暗,中庭圆整,敞亮,前后空间互为参照、相互烘托,到达中庭时,行人情绪达到高潮。
景观空间要素、尺度和空间感受具体分析1、前入口广场光谷前入口广场的“地面特色光带”具有有向性。
白天呈浅蓝色图案,夜晚有发光的视觉效果。
光带可对行人产生向入口流动的暗示,同时兼具“光之谷”的意味。
喷泉将水以“线”的方式呈现,体现了水的可塑性。
其直径约12米,圆心竖直上涌的水柱是立于空旷空间中的竖向线要素,水的流动性和声响使景观环境显得生机勃勃,唤起人们参与其中的欲望。
大台阶是很受欢迎的休息空间,游人选择坐在台阶上休息的行为体现了“了望-庇护”心理。
2、步行街主街富有重复韵律的柱子和棕榈树排列成长达150米的两列,柱间存在视觉上的张力,产生一种虚的、多孔的、非连续的平行“竖界面”的存在感,将主街空间再限定形成中央较宽的和两侧较窄的三股狭长的空间流,人流与空间的方向相吻合。
3、中央下沉庭院中央下沉庭院的设计利用座椅、地面高差、铺装图案、树木、水景等要素调,体现了对贴近人的微观尺度的关注。
底面下沉0.9m 形成了多层次的空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且兼具看台功能。
地面铺装变化丰富,圆形放射状无向性图案将中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特点——以武汉市光谷步行街前入口广场至中央下沉庭院部分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侯晨摘要关键词本文选择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策略作为研究对象,以武汉市光谷步行街前入口广场至中央下沉庭院部分为例,对设计中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以武汉中南路为例谈街道景观设计
王海英;王海军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8(034)035
【摘要】以武汉中南路为例,阐述了街道景观的特点,详细地介绍了街道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分析了街道景观年存在的问题,提出袖珍公园、增加建筑退线和人性化设计等基于街道景观的设计建议.
【总页数】2页(P280-281)
【作者】王海英;王海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工程所,湖北武汉 43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8.9
【相关文献】
1.以武汉地区大学为例谈高校校前景观设计 [J], 万雍曼
2.武汉市中南路特色街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SWOT分析 [J], 薛兵旺;辜晶
3.关于武汉市中南路宗教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建设的思考 [J], 王康生;黄美忠;徐松华
4.“城市人”视角下社区公园满意度分析及规划策略——以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道为例 [J], WEI Wei;ZHOU Jie;LUO Mashiyi
5.后疫情时期武汉金银湖街道景观设计探索 [J], 周诗雨;刘非;黄一杰;祝薇;徐宛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述街道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是指对城市的街道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街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休闲和社交活动。
良好的街道景观设计可以使城市更加宜居、绿化、人性化,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街道绿化、景观元素、人行道设计、雨水处理四个方面论述街道景观设计。
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布局的绿化带、树木和花卉,可以增加街道的美观度,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绿化带可以分隔行车道和人行道,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树木和花卉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季节性变化,以保证全年都有不同的花卉盛开,提供不同的景观效果。
景观元素是街道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景观元素包括街道家具、雕塑、喷泉等,能够增加街道的艺术感和文化氛围。
街道家具可以提供人们休息和交流的场所,例如长椅、休息亭等。
雕塑是街道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展示城市的形象和特色,增加艺术气息。
喷泉可以增加街道的活力和观赏性,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人行道设计是街道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人行道是行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必须考虑到人们的行走需求和安全问题。
人行道的宽度应根据人流量和需求进行合理划分,既要保证行人通行的舒适度,又要避免拥堵和危险。
在人行道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设置无障碍设施,保证他们的安全和便利。
雨水处理是街道景观设计中需重视的环保问题。
城市的雨水在街道上容易积水,影响市民的出行和生活。
街道景观设计应考虑到雨水的排放和蓄水系统的建设。
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滞留区等方式,让雨水逐渐渗入地下,减少雨水排放的压力和对下水道的负荷,起到涵养水源和减轻城市污染的作用。
街道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绿化、景观元素、人行道设计和雨水处理,可以打造宜居、美丽和生态友好的城市街道。
街道景观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传递出城市的形象和风貌。
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人在行进在街道的过程中,作为街道边界的建筑不是作为量块,而是作为面表现出来的,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了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希望对大家有用。
街道景观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1、建筑街道空间的主要边界就是建筑,B.鲁道夫斯基在《人的街道》中说:街道正是由于他两旁的建筑才形成街道,摩天大楼加空地不可能是城市。
可以看出建筑是城市街道环境中的重要人工组成部分。
因此,建筑是街道景观必须重点关注的部分。
那样就涉及到建筑与街道协调的问题。
在尺度上和谐,让人在心理学上有个舒适的感受,在视线上能便捷的感受建筑带给街道空间的丰富度。
芦原信义在《街道的美学》中提到了宽高比(D/H,D为街道宽度,H为建筑外墙的高度)的问题,根据他的观察,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加会产生远离感,大于2时产生宽阔感;D/H=1时则比较匀称。
当然,由于各种差异,这种数据不能作为唯一标准,但是在实际进行建筑与街道的控制规划时能适当考虑,就会为营造良好的街道景观提供先决条件。
人在行进在街道的过程中,作为街道边界的建筑不是作为量块,而是作为面表现出来的。
因此,建筑的立面(其包括的构件的比例关系,材料,色彩等)则是影响街道景观的重要的因素了。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从视觉舒适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设计,以协调统一为一般原则了。
所以在沿街的立面的设计上要从街道景观的方面进行整体的考虑,以期在视觉上形成一定的整体感,不至毫无关联而造成视觉上的杂乱。
当然,协调统一并不是千篇一律,一定程度的新奇与变异也是视觉兴奋的重要部分。
同时,由于街道流线的平直化现象,往往造成沿街建筑仅仅在垂直纬度上变化,但是前后关系上过于平面,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最好能设计一定的凹凸组合,在表达前后关系的同时也形成一定光影上的变化,从局部打破街道过于平面的现象。
2、路面铺地城市街道、人行道的铺地的质感、图案和色彩是街道景观中引人注目的特征。
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1]。
上海南京路代表了海派文化,北京大栅栏代表了京派文化,成都宽窄巷子代表了川派文化,都是以“街道”为符号体现的。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大体量建筑、重要纪念性建筑等,其实难以反映城市文脉、风貌特色、百姓性格,相反,寻常阡陌小巷、背街胡同却能代表城市精神。
“街道是旅客评价一个城市的标志”[2]。
正是基于街道对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现代建筑大师们如美国建筑师阿兰·B. 雅各布斯、凯文·林奇等均对其潜心研究,并硕果累累,其中日本当代建筑大师芦原义信(1918—2003)尤为突出,其城市景观论著《街道的美学》是其中的经典。
1《街道的美学》内容概述提到街道美学,不能不谈及《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在书中摒弃了20世纪初以来西方一些传统建筑学说对城市空间的教条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地论述了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芦原义信由于对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建筑环境和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具有深入的了解,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归纳了东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哲学思想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如何接受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等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
芦原义信剖析了东西方街道的构成,比较了日本与欧洲街道形态,厘清了街道的分类特点,提出了影响街道美学的几个要素:建筑通透性、街道尺度摘要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所著的《街道的美学》被誉为景观界的经典之作,其提出的街道美学的原理对构建城市街道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研究力求在《街道的美学》的理论指引下,通过芦原义信总结的街道美学构建方法,分析武汉汉街街道空间的特点,验证《街道的美学》理论在汉街设计应用的实际效果,并对汉街空间设计中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本研究还对《街道的美学》在当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的某些不适之处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与看法。
2017·01一、引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5%[1],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城市里,同时,部分地产集团在商业地产领域打下一定基础后,也将目光转移到文化旅游地产上来,如万达地产集团就先后在南昌、合肥、长白山等地投资建造了八座文化旅游城。
楚河汉街,是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启动工程,也是由万达地产投资500亿建造的“武汉中央文化区”一期工程。
楚河是一条人工河,位于武汉东湖和沙湖之间,全长2.2公里。
汉街商业步行街位于楚河南岸,总长1500米,面积18万平方米,集合了200多个国内外商家。
本文试图通过对楚河汉街内各类文化景观的介绍,来呈现当下景观制造者对文化符号的不同利用方式。
二、文化景观的创造(一)建筑、广场、雕塑1.放鹰桥汉街主入口南侧,一座欧式古典“塔楼”式景观桥横跨楚河之上,名为“放鹰桥”,这是东湖联通沙湖的起点,在此下桥后西行可进入汉街。
“放鹰”一词来自于武汉东湖放鹰台,是武汉历史文物出土地,1956年湖北省博物馆对放鹰台进行考古挖掘,发现了一些粳型稻的稻壳烧土,证实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属屈家岭文化类型。
桥体模仿欧式塔桥,桥的命名又来自于本土考古遗址,笔者将此种方式理解为一种基于地域文化杂糅欧洲建筑文化的创造。
2.汉街入口处牌坊汉街入口处,有一个白色的近10米高的牌坊,牌坊两边是一对楹联,正中是用隶书题的“汉街”二字,两侧文字内容为“楚地钟灵雄紫汉,河图溢彩胜天街”,为向社会征联所得。
牌坊是封建社会一种表彰相关人物的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而立的门洞式建筑[2],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而在当今,牌坊更多地是一种区域地理的标志。
现代的牌坊,已经不具有原来的传统意义,而成为一个装饰性的文化符号,在汉街的入口处,设计这样一个代表中国文化的牌坊,是一种对古文化的致意,并以此来吸引游人。
3.“民国风”商铺汉街入口前半段的商铺,多以门券拱廊、红色砖墙来表现,这与武汉在民国时期形成的建筑形态相呼应。
空间叙事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策略——以武汉青岛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摘要: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武汉青岛路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对武汉城市结构发展和城市空间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的文化流失问题,依托叙事理论,用景观设计手段,来打造更加被人们理解与接受的历史街区景观,希望塑造情节和感受,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历史文化。
就让历史街区“活”起来这一观点进行探讨和研究,引用具体历史街区案例的景观设计手法,打造空间叙事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策略,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供新思路、更加人性化的景观策略,并通过街区改造来促进城市更新和发展。
关键词: 历史街区武汉青岛路空间叙事景观改造近代建筑由于历史信息和价值,已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合理开发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街区改造等难点提出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策略,希望从空间叙事视角下来研究如何重塑历史街区风貌,表达当地历史建筑和群众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本土生活方式,从而调动城市居民的内心共鸣,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为人们提供自由舒适以及可参与的交往场所,为历史街区改造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可能性。
一、空间叙事视角的解读与应用历史街区景观改造存在着很多需要克服的问题,国内外城市更新及街区保护改造都已经十分成熟,但主要是物质层面的保护和利用,且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始终受到各界争议,景观改造需要最大程度留存历史,延续文化,凸显街区特色。
用景观手法结合具体情境和现代受众需求、弘扬历史文化,为历史街区保护寻找具体视角和解决策略成为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
(一)空间叙事视角概念空间叙事始于20世纪,作为跨学科叙事文化的空间转向,叙事以时间为线索,由空间为舞台,以情节为表达形式展开,以空间作为载体,通过空间来反映时间、故事和人物。
城市色彩的概述近年来,色彩以越来越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对其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有人曾经提出将“色彩”作为城市的载体进行研究到八十年代欧洲许多国家都逐步建立起比较成熟完善的色彩规划体系。
1.城市色彩的概念城市色彩是以城市环境为研究对象,从色彩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它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对其研究的方法也比较多,概念定义也较多,在这里我认为城市色彩是一个城市或城市局部片段的基调色,主要是由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色彩组成。
2.现代城市步行街色彩现状分析现代城市步行街基本是色彩也是异彩纷呈,五光十色。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现代城市步行街设计以及各店面都是在满足自身商业需求,在局部地区从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原有和谐的城市色彩,削弱了色彩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基调不统一,导致步行街色彩混乱;(2)步行街区彩视觉污染严重;(3)步行街区色彩的标识性不强,不易识别。
街道色彩的滥用以及规划管理的缺位,必然会出现“千街一面”的局面;(4)与周边建筑环境色彩不协调;(5)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色彩穿插,破坏了原有建筑统一风格。
城市步行街色彩研究目的与意义根据色彩搭配的原则加上根据周边的环境以及景观本身的功能用途等对法国街的景观的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改良,使法国街的景观色彩与小区的整体颜色搭配协调,同时在统一色调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特色,构建和谐的色彩关系,进而从整体上为构建和谐的城市色彩关系做出贡献。
现代城市步行街色彩构成要素现代城市步行街基本是色彩纷呈,五光十色。
步行街中的色彩基本是以建筑物自身的色调、店面招牌广告色彩,小品色彩和地面色彩这几部分组成。
(1)建筑主体色调:多为米黄,米灰,灰黄,蓝灰等灰色调,偶尔也可见极为刺眼的红色建筑;(2)店面招牌广告:红、黄、绿、蓝、灰、黑。
几乎所有色系的颜色都有,看得让人眼花缭乱,但大多商业店面还是采取纯红纯黑这样大面积的色块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3)小品色彩:绿色,土黄,古铜色,红色,没有太多的统一色调;(4)铺地:多为赭石,褐色,米灰。
楚河汉街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楚河汉街是武汉市的一个著名景点和商业街区,在这里有许多商店、餐厅和娱乐设施。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商业和居民进驻,楚河汉街的规划和设计也需要更新和升级。
建设一个良好的景观规划是楚河汉街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步。
景观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商业、文化和环保等因素,使得楚河汉街成为合理、舒适、优美的城市街区。
景观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城市发展的需求方面。
随着武汉市的发展,楚河汉街的客流量和车流量都在不断增加。
对于商家来说,要吸引更多的顾客,需要更多的显示面积和更适宜的交通流线。
因此,景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道路拓宽、交通流线、停车位和商店空间等。
二,人性化设计方面。
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要让行人感到方便、舒适和安全。
例如,可以考虑在街道两旁增设休息区域、花坛和观景台等,让行人更好的欣赏楚河和汉街的美景。
同样的,一些垃圾桶和公共厕所的设立,也是提高街区环境的一种手段。
三,文化与环保方面。
景观规划不能只是考虑商业方面的利益,也应该体现楚河汉街的文化和环保精神。
设计师可以考虑增加绿化和植物种植,如设立垂直绿化艺术墙,让街区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另外,也可以在楚河汉街设立一些文化场所和美术馆,让行人更好的了解和欣赏楚河汉街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更好的传递文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四,公共安全方面。
景观规划设计需要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峰期客流量较大的街道,要做好防止拥挤和踩踏的措施,用安全带和限行措施来控制行人和车辆的流动。
同时还可以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安排一些保安,和指示牌。
目的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和秩序。
总之,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来改进设计方案,让楚河汉街成为更为人性化、绿色和安全的城市街区。
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楚河汉街的可持续发展,让楚河汉街成为武汉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