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1)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0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课件一、时间的概念与单位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是描述事件发生顺序及持续长短的量。
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时、天等,其中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二、认识钟面钟面的构成:钟面是一个圆形的表面,通常分为12个数字,代表小时。
每个小时之间有5分钟的距离,并有长针和短针。
指针的含义:长针代表时针,短针代表分针。
当时针指向某个数字时,表示该小时;当分针指向某个数字时,表示该分钟。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整点:如果时针指向某个数字,而分针指向12,则表示该时刻为整点。
例如:7:00表示7点整。
半点:如果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而分针指向6,则表示该时刻为半点。
例如:7:30表示7点半。
四、时间的读写法读法:时间的读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读小时数,再读分钟数;另一种是先读分钟数,再读小时数。
例如:8:45可以读作八点四十五分或四十五分八点。
五、时间的计算计算时间差:如果知道两个时间,可以通过相减来计算它们之间的时间差。
例如:如果8:30表示8点半,而9:15表示9点一刻,那么它们之间的时间差为45分钟。
时间的加减法:可以将时间看作一个普通的数值,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如果8:30表示8点半,那么8:30加上1小时得到9:30。
六、解决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或上下文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
例如: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去动物园参观。
可以推断出这些事件发生在一天内的时间段内。
根据时间安排行程:如果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或到达某个地点,需要根据时间安排合理的行程。
例如:如果需要在下午3点前到达电影院看电影,需要提前计算出发时间并规划路线。
比较时间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比较时间长短或快慢。
例如:在学校中学习英语需要的时间可能比学习数学少,但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和复习考试。
第 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内容。
教材分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因此,我把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作为本节课的主线,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
为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文本教材变为动态的学习资源。
并且,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一分钟,一秒钟能做什么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将与什么有关系,提前进行预热。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PPT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