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药物学基础》 实践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3.65 KB
- 文档页数:7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药物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药效学、药动学等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具备识别药物、分析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临床用药意识,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药物学基本概念及药物分类2. 药效学:药物作用、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3. 药动学: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4. 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5. 药物应用原则及临床用药指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药物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了解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防治。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药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4周):讲解药物学基本概念及药物分类,使学生掌握药物学的基本知识。
2. 第二阶段(5-8周):讲解药效学,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使学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
3. 第三阶段(9-12周):讲解药动学,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使学生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4. 第四阶段(13-16周):讲解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使学生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及防治措施。
5. 第五阶段(17-20周):讲解药物应用原则及临床用药指导,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药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物学基础》2. 辅助教材:相关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3. 实验器材:药物样本、实验仪器等七、教学保障1. 教师方面: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药物学基础知识,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学生方面: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天然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药学>专业(中专)2007年修订一、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的细胞结构。
药用植物的分类,.各类群的特征及其主要药用植物等。
生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常用生药的功效用途与主要药理作用2、熟悉: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的一般方法及原则;药用植物基本知识;3、掌握:植物的组织及种子植物的器官等的组织构造。
生药的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能力(技能)目标:1 运用天然药物学基本知识能对所讲授的药材进行识别和初步的品质评价。
2 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对药材进行简单理化鉴定的基本能力。
.3 具有运用药用植物学知识进行简单显微鉴别的基本能力。
4.具有一定的药材仓储、养护初步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上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了解:天然药物学基础的研究目的和任务。
天然药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学习天然药物学基础的方法。
第二章植物形态和解剖基础知识第一节植物细胞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的特化和后含物的种类。
了解: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第二节植物的组织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形态特征、存在部位。
维管束类型。
了解:各种组织的主要生理机能。
第三节种子植物器官一根掌握:根的外部形态及其类型。
根的内部构造。
了解:变态根的类型,根的生理功能;单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的主要区别;根尖及其分区;根的异常构造。
单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的主要区别,根的生理功能。
二茎掌握:茎的内部构造。
茎的类型和外形特征。
了解:茎尖及其发展,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了解茎及变态类型,茎的生理功能。
三叶掌握:叶的组成、叶片的形态、单叶与复叶、叶序。
熟悉:双子叶植物叶的组织构造。
了解:单子叶植物叶和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变态叶的类型四花掌握:花的组成和结构了解:花冠类型;雌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各种类型的花序特征。
五果实熟悉:果实的类型和构造。
制药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制药学是一门涉及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理学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学科。
本大纲旨在规范制药学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使其具备从事制药相关工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设置1. 制药学概论- 介绍制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理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2. 药物化学- 学习药物的结构特点和合成方法- 掌握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药效关系3. 药剂学- 学习药物配方设计和制剂技术- 熟悉不同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贮存条件4. 药理学- 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 掌握药物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知识5. 药物分析- 学习药物的分析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 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操作原理和应用技术6. 药物管理学- 了解药品注册、生产和销售管理制度- 掌握药品质量管理和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第三部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药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其进行科研和实习3. 培养学生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和责任感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第四部分:教学方式1. 课堂教学-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加强互动交流2. 实验教学- 安排实验课程,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和操作规范3. 实习实践- 安排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和应用知识第五部分: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 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采用笔试、实验等方式进行评估和监测2. 期末考试- 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笔试、实验、论文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3. 平时成绩- 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采用出勤率、作业质量等方式进行评定第六部分:教学资源1. 教材- 选用权威、系统的制药学教材- 配套教辅资料和实践指导书籍2. 实验设备- 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和仪器-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和实验条件规范3. 师资力量- 优质的教师团队,具备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和实习实践结语:通过本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制药学专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制药学人才,为我国药品研发和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的理论基础、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药理学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药物分类及其特点,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剂和中草药等;2.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3. 掌握常用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4. 熟悉药物的治疗应用和常见的不良反应;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内容1. 药物分类学1.1 化学药品1.1.1 有机化合物药物1.1.2 无机化合物药物1.2 生物制剂1.3 中草药2.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2.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2 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时间和浓度变化3. 药物的作用机制3.1 靶点及作用方式3.2 受体理论3.3 药物的激动与抑制作用4. 常用药物的治疗应用4.1 抗生素4.2 降压药物4.3 解热镇痛药物4.4 抗肿瘤药物4.5 解痉药物5.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5.1 药物剂量的计算5.2 药物的口服、注射、局部应用等给药途径6.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6.1 药物过敏和毒性反应6.2 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授课和讲解,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2. 实践操作:开展实验、模拟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等问题。
五、课程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掌握的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常用药物等知识进行考核;3.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4. 实践操作成绩: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临床模拟能力进行评价。
六、参考教材1. 《药物学》(第三版),作者:XX2. 《药理学导论》(第五版),作者:XX七、其他要求1. 学生应自带药理学实验用具和相关材料;2.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一份课程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对药理学学习的体会和反思,以及对今后学习和发展的规划。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 分)思密达的通用名称是()。
A.硝酸甘油B.普萘洛尔C.黄连素D.蒙脱石散2【单选题】(1 分)以下哪个药物发挥作用时属于局部作用()。
A.普鲁卡因浸润麻醉B.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C.苯巴比妥镇静催眠D.洋地黄强心作用3【单选题】(1 分)强心苷治疗心功能不全时其对心脏的作用属于()。
A.局部作用B.全身作用C.间接作用D.其他都不是4【单选题】(1 分)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出现()。
A.副作用较多B.毒性较大C.产生变态反应D.容易成瘾5【单选题】(1 分)副作用是指()。
A.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C.停药后出现的作用D.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6【单选题】(1 分)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
A.过敏反应B.后遗效应C.副作用D.毒性反应7【单选题】(1 分)以下哪个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时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所引起的()。
A.毒性反应B.副作用C.变态反应D.后遗效应8【单选题】(1 分)“反应停”临床上仅在严格控制下被用于治疗,某些癌症、麻疯病等,逐渐名称改称为()。
A.金刚烷胺B.对乙酰氨基酚C.D.奥司他韦9【单选题】(1 分)长期服药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我们称为()。
A.停药反应B.过敏反应C.继发反应D.毒性反应10【单选题】(1 分)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出现溶血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属于()。
A.后遗效应B.C.特异质反应D.过敏反应11【单选题】(1 分)药物的吸收是指进入()过程。
A.细胞内B.血液循环C.靶器官D.胃肠道12【单选题】(1 分)以下哪种给药途径可能出现首关消除效应()。
A.口服给药B.吸入给药C.静脉给药D.舌下给药13【单选题】(1 分)以下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B.外用C.皮下注射D.肌肉注射14【单选题】(1 分)人体对药物的排泄主要器官是()。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实验之一,旨在通过实验手段培养学生分析药物的能力和技巧。
下面是一份《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了解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药物分析实验的基础知识(1)药物分析的定义、分类与意义。
(2)常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3)药物分析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
2.药物质量控制实验(1)物质的纯度测定。
(2)物质的含量测定。
(3)物质的杂质测定。
3.药物药效评价实验(1)动物模型建立。
(2)药物药效评价指标的测定。
(3)药物药效评价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4.药物稳定性研究实验(1)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药物稳定性试验设计与操作。
(3)药物稳定性试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方法1.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重点讲解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课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以任务驱动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室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规范性。
4.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考核方式1.实验操作规范性考核:实验操作中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无严重错误。
2.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考核:根据实验数据,完成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的撰写。
3.实验成果展示考核: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和分析结果。
五、教学资源1.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2.实验材料:各类药物样品、化学试剂等。
3.实验技术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意识。
2.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学生对药物分析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药物学基础》教学大纲护理专业用一、课程性质《药物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常用制剂和用法及用药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基本知识,具备处方识读、用药技术及用药护理的基本技能,以指导临床护士合理用药。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要。
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一)职业素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合理、安全用药。
3.具有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4.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1.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2.熟悉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熟练掌握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4.熟悉掌握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的能力。
5.熟练掌握正确执行医嘱、处方的能力。
6.熟练掌握对常用药物制剂的外观检查及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学会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咨询和进行合理用药能力。
三、教学时间分配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一、总论二、局部麻醉药811192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传出神经系统药 8821109五、心血管系统药物六、呼吸系统药物 8282七、消化系统药物314八、利尿药和脱水药202九、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404十、子宫收缩药和子宫抑制药101十一、抗过敏药101十二、激素类及有关药物十三、抗微生物药6711610十四、抗恶性肿瘤药十五、解毒药11111合计621072四、课程内容和要求28.五、明说(一)教学安排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使用,第3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代码:0299080C建议课时数(含考核):90学时学分:5.5分适用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先修课程:医学基础、生物化学1、前言(1)课程的性质《实用药物学基础》是研究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等内容的一门药学专业课程。
药物学一方面在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研究药物的作用,同时又为疾病的选择性用药提供依据;另外药物学又与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化学技术等药学专业课程知识紧密相关,所以,药物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对医学及药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药品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会合理使用药物,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减少其不良反应,为以后学习相关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2) 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根据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医药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海西建设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药学人才。
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专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将《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设计的具体化,形成课程相关岗位工作分析表(见表1《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相关岗位工作分析表)中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实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16个学习项目。
这些学习项目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临床常用的药物品种来设计的。
课程内容的选取既突出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药剂学》综合实验教学大纲一、实训目的和要求药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学科;其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它的实践教学是整个工业药剂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直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观察、搜集、处理实验数据及撰写实验报告等能力,为今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巩固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各剂型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要求及合理用药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适应与药剂相关的各类工作,以适应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单位对药学人才的需求。
二、适用专业及层次本教学大纲适用于高职层次药学、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学生。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按教务处关于课程的统一规定,本课程考核方式是操作技能测试。
2、本课程考试办法:考试的评分标准为平时成绩、操作技能测试成绩相结合,所占比例为平时成绩30%、操作技能测试成绩70%。
实训项目一低分子溶液剂的配制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药物溶解理论和方法。
2、掌握液体药剂的常用溶剂和附加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认识在本实验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能规范使用这些玻璃仪器。
4、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配制方法。
5、了解外用液体制剂的生产环境,了解外用液体制剂的职业操作规范。
二、实验内容1、在实验室帮助学生认识量筒、烧杯、表面皿、刻度吸管、研钵等仪器,并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2、在配制药剂前,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让药剂溅入眼睛里,药剂配好后,立刻贴上标签,以免误饮。
3、介绍生产企业和医院的外用液体制剂的生产环境,介绍外用液体制剂的职业操作规范。
4、在实验室帮助学生完成碘溶液剂的配制,提示配制注意事项。
《药物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药物学基础》教学中,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价值的塑造。
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基于此,以下对“《药物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药物学基础;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评价;思考引言《药物学基础》是研究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助产、药学、卫生保健、农村医学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药物学基础》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两个方面。
其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两种方式进行的,理论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着重阐明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对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新进展作适当介绍。
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础理论知识。
一、《药物学基础》课程思政的目标《药物学基础》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常用药物的主要作用、用途和用法,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临床知识的掌握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工作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业务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实现基础教学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二、《药物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思考(一)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在药物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尊重患者、善于沟通、综合素养、人文素养、以及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实用药物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适用于3年制高职高专教育药学专业
课程编号:编写时间:2010年6月
课程名称: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
适用专业:药学学时:34
一、实践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三年制)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修订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中的实用药物学基础总学时数112学时,其中理论为78学时,实验、实训为34学时编制的教学大纲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大纲是教师从事实用药物学基础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须遵守和执行的纲领性文件。
也是督导组和上级领导检查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还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
校内实验其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巩固和理解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习基本的药物学实验方法,掌握药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对实验结果具有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
培养与提高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科学思维的能力,初步具备药学相关知识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在校外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上,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设计情境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在医院药剂科完成相应的实训内容。
掌握各类药物常用制剂的剂型、分类摆放、药品保管与养护等相关知识。
初步具有处方调剂、处方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溶液浓度的换算和制剂的配制;通过
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及磺胺的溶解实验,使学生学会认真观察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的方法;通过经典药物的合成的实验,学会正确的书写实验报告及数据整理。
具有正确使用相关实验仪器的能力。
通过在真实环境中的校外实训使学生可以初步具有药品分类管理、保管与养护能力、临床用药咨询服务能力、药品调剂等综合能力。
2.素质目标
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能够自觉运用沟通技巧及药学服务礼仪与同事、患者交流。
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优良的服务准则。
三、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校内综合实验
实验一药物制剂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常用药物的配制;观察注射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观察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加深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
技能要求:学会溶液浓度的换算和制剂的配制;实验用试管的准备及使用方法;正确使用注射器、玻璃器皿、天平及砝码、酒精灯等。
准确量取实验药物;观察pH值对磺胺药溶解性的影响,从而理解药物经肾排泄时尿液pH值改变与磺胺药不良反应的关系。
学会正确的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二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训目的:通过了解阿司匹林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酰化反应的理解;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
技能要求:熟练掌握无水操作方法,学会使用与抽滤、结晶、精制有关的实验仪器。
实验三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实验目的:了解药物合成中控制pH、温度等反应条件的重要性;理解磺胺类药物的一般理化性质。
技能要求:掌握氨基酰化反应、水解反应、产品纯化过程中的成盐反应等药物合成的简单操作。
熟练掌握抽滤及重结晶的实验操作。
第二部分校外实训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校外实训我们采取每个教学模块学习结束后集中实训。
我们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第三中心医院药剂科作为课程实训基地。
将学生分5,6个人一组,由兼职教师带教进行实训。
岗位实训内容包括:(一)门诊调剂
1.熟悉门诊调剂工作,熟悉处方审查、调配、检查、发出等工作的注意事项,掌握《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内容,熟悉药品的贮存条件。
2.掌握调配工作中常遇到的配伍变化及处理方法。
3.了解和掌握目前医院药剂科各类常用药物名称(商品名)、成份、含量规格、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药动学、剂量、临床应用等。
4.了解医院药剂科常用的协定处方的名称、组成、用途、剂量等。
5.了解医院常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种类、用途及分类管理方法,熟悉常用毒、麻、精神药物的剂量与极量。
6.了解调配工作中常易发生的差错,分析原因,提出防止办法。
7.了解医院药剂科应用计算机进行药品管理的方法。
8.对处方中所见到的用药不合理现象提出意见,对提高调配工作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9.讲究语言和服务态度,做好与病患者的交流工作,维护医院窗口形象。
10.了解门诊调剂规范操作制度。
(二)普通制剂室
1.了解普通制剂室的工作任务、工作制度、基本设备、卫生要求以及制剂配制记录和送检记录表。
2.了解医院药剂科各种常用制剂配制原理,制备常规及操作注意事项。
3.了解所配制剂中各种药物的性质、稳定性、用途等。
4.了解药剂科工作人员在提高制剂稳定性,防止制剂霉败变质等,提高药剂质量方面所做的工作。
5.了解特殊制剂与新制剂的配方原理与方法。
(三)库房
1.了解药库的工作任务范围及药品的管理制度。
2.了解药品的贮存与保管的方法,编造药品采购计划的依据。
3.了解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贵重药品的保管方法、收发手续、采购手续。
4.了解具有效期的保管方法及熟悉常见药品的有效期限。
(四)临床药学咨询门诊
1.了解医院药剂科在开展临床药学、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方面工作职责。
2.了解医院临床药学室工作及意义。
3.了解ADR监测工作及方法。
4.认识“药物治疗”内容在临床药学中的重要性。
5.了解药物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实训一药库药品摆放及管理综合实训
实训目的:掌握药物分类的方法;熟悉常用药品的保存、养护、应用及注意事项。
技能要求:按照不同需要将药品进行分类并举出实例药物;结合药物实例叙述常用药品保存、养护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及注意事项。
实训二特殊药品的调剂与管理实训
实训目的:掌握以吗啡、杜冷丁为代表的麻醉性镇痛药等特殊药品的入库、出库、门诊麻醉药调剂、住院麻药使用管理、处方的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学会正确调配处方。
技能要求:能够按照麻醉药的入库、出库、门诊麻醉药调剂、住院麻药使用管理的基本知识正确操作,进行摆放。
实训三门诊药品调剂综合实训
实训目的:掌握处方的结构和内容;熟悉处方的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正确调配处方。
技能要求:能够按照药品调剂活动程序进行调剂:收方——审方——配药——包装和贴签——复核——发药。
能够对对临床各类常用代表药物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并能够阅读相关药品说明书并能向患者做出用药合理指导。
实训四药品使用咨询综合实训
实训目的:掌握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技能要求:能够按照处方调配药品,并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
实训五住院部药房液体制剂调剂实训
实训目的:掌握常用液体制剂药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技能要求:熟悉静脉注射配置流程与操作并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
实训六住院部药房固体制剂调剂实训
实训目的:掌握常用固体药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熟悉住院部药房固体制剂调剂流程与操作
技能要求:能够按照药物调剂活动程序在兼职教师指导下模拟药品调剂过程:收方——审方——配药——包装和贴签——复核——发药。
六、考核与评价
按制定的实训指导手册和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
校内实验占实践考核10%,校外实训占20%。
附:课程岗位实训考核表
七、推荐教材与辅助教学资料
自编实验、实训指导讲义。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实训考核单
班级:姓名:
注:1.医院药房课程岗位实训总成绩根据药剂科考核成绩、指导老师评语、实训中的表现等项综合评定。
2.各部门的考核评语应包括操作技能、实习态度等方面内容。
实用药物学基础课程组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