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参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115
四川省天台山旅游发展策划一、天台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天台山位于“文君故里”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属邛崃山脉,距省会成都110公里,距邛崃45公里,景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40多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经济落后,旅游起步较晚,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打开,天台山旅游业凭借资源优势和不懈努力,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四川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天台山景区常住人口为1500人,约80户,其中农户1100人,多有马平村人构成,肖家湾以上有农业人口310,此外外来人口425人。
整个景区的常住人口有60%进入旅游行业,开农家乐或宾馆,40%任然在务农。
但是天台山的旅游业仍然是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他们主要靠种庄稼,卖土特产为生。
近年来,邛崃市人民政府加强对天台山的开发,先后成立了天台山旅游开发公司和天台山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还修建了游客中心,2家三星级宾馆,一家高端商务帐篷营地,60多家特色农家乐,今年刚开业的旅游新村能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
1994年更是成立市风景旅游局,直接管辖天台山风景区管理处。
2000年邛崃市委、市政府再次强化政府在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景区所在的两个村划归管理局统一管理,实行“景村合一”管理体制,加大了景区建设管理力度。
目前,天台山运行良好,发展迅速,在邛崃旅游事业中的龙头作用不断凸现。
景区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先后被评为全省建设系统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省、成都市首批文明风景名胜区。
2004年初景区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成都市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2005年天台山被纳入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范围,2006年7月申遗成功。
2005年12月,天台山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
2008年5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据调查,目前天台山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5000人,集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20%左右。
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圣地,是“海上仙山”的代表。
天台山因传说中有神仙常居于此而得名,又因在此修道的鉴真大师开创了天台宗,被誉为“天台宗祖庭”。
天台山还是一处著名的文化名胜区,有众多的古建筑、名胜景点,既有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遗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是一处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
天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早在汉代时期,就有人在天台山修道,这里便逐渐成为了道教的圣地。
唐代,鉴真大师自印度来华后,就在此处创建了天台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道教和佛教的交流和融合。
而宋代,天台山更是成为了佛教的中心,形成了天台宗的鼎盛时期。
此外,天台山还曾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戏曲文化遗产。
作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天台山有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山顶的天台宝刹和神奇的“五龙池”。
天台宝刹是佛教建筑中的典范,是天台宗的祖庭和全国佛教协会所在地,这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五龙池是天台山的玄妙之一,山上有五条池流,流域中有五条龙长眠于此,每当雨后天晴,五龙便从池水里跃出,气势磅礴,神彩耀人。
除了这些景点,还有其他值得游览的必看之处。
仙居山风景区可谓天台山风光独具之一,这里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自然景观与休闲度假氛围完美结合,是人们赏景和休憩的好去处。
南线古道是天台山的一条高山野徒步路线,也是一条古代林木进出山的古道,沿途的不同景观以及古朴的村落都值得一看。
对于旅游者来说,天台山的美食无疑也是不能错过的。
天台山有不少当地产的食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天台山板栗。
天台山板栗有着黄色的果皮和香甜可口的内芯,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喜爱。
此外,天台山还有许多山珍海味的美食,如松茸、石斛等,更可以尝到当地的农家菜和本地的特色小吃。
天台山不仅是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圣地,也是文化古迹和美景胜地。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味山水风情,那么天台山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天台山旅游名胜山水资源报告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东部,地处宁波、绍兴、金华、温州四市的交接地带。
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00年被评为首批全国AAAA级旅游区。
风景区总面积达187.1平方公里,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
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
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
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
”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天台山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恰到好处。
石梁飞瀑是天台山所有景点中的精华,自然山水、佛教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的相辅相成。
铗剑泉是一挂独具特色的飞瀑,高逾40米,瀑水为两崖相挟,竖直呼啸下坠,状如倚天长剑,而且隐而不显,非至近前不得见。
此瀑可谓世所罕见,较之石梁飞瀑另有风情万种的迷人之处。
而是石梁飞瀑则是景区的亮点,其在山体运动的时候山体横向发展,故而形成了独居一偶的天生石梁桥,汇聚而来的水一波三折穿梁而下落入龙潭,形成落差30余米的独特一景。
这天生石梁桥高三米,最窄的地方仅20厘米,在徐霞客游记中说道“余从梁上过下俯深潭,毛骨具悚”可见这石梁桥不好走。
徐霞客3次来到天台山对于众多景点最钟爱的莫过于石梁飞瀑。
初游时间为1613年5月22日。
“初三日……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
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
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
第一章天台山旅游大区概况第一节区位条件一、地理区位天台山旅游大区地处广元市中区西北部、米仓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40′——105045′,北纬32027′——32030′,总面积1334.3hm3,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东北与朝天区西北乡连接,东南与下西、陵江毗邻,西南与石龙乡交界,西北与三堆镇接壤。
二、交通区位天台山旅游大区目前有“成—广—陕”高速公路与成都、绵阳、汉中、西安相连,并有212国道与兰州、重庆相连,其中,距离成都310公里、距离西安490公里,距离兰州750公里,距离重庆490公里。
同时,兰海(兰州—海口)高速的修建将更进一步缩短兰州至广元的距离。
境内有普通公路与市区相连。
同时,天台山内部已修筑公路30余公里,连接天台、微波站、东台梁、黑龙潭、地震台、莲花台等多个景点和四个工区,基本形成内部交通运输网络,通达性较好。
三、旅游区位天台山旅游大区位于“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的“三国文化旅游环线”内,介于九环线与红色旅游环线之间,是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北连历史文化名城汉中、西安,西望四川省精品旅游区九寨——黄龙,东眺革命老区巴中,是川陕渝旅游区上的重要节点,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旅游区位优势。
第二节自然地理概况一、地质地貌天台山地处龙门山与米仓山交界地带南麓,地质构造为距今约1.96亿年的晚古生界二迭系、早中生界三迭系深厚石灰岩组成,切割强烈,起伏较大。
海拔1100~1600m。
山体多为深厚的石灰岩组成,切割强烈,起伏较大。
其东西北三方和南缘莲花岩地段,是百丈悬崖。
天台山内最高峰为艮台(又叫冒合山),海拔1603.5m,顺艮台山东北至西南有一山脊,将天台山分为前山与后山两部分。
后山坡陡涧深,较为狭窄,主峰冒火山。
前山地形复杂,沟谷纵横,仅河坝坪一带较为平坦开阔,主峰天台,海拔1100.0m。
山脉走向为东北向西南倾斜,自然坡度一般在200——300之间。
天台山景区提升工程设计招标方案一、基本概况:1、项目名称:神木市天台山景区提升工程2、建设地点:神木市贺家川镇天台山景区4、规划设计目标:以有效盘活沿黄旅游及其周边的旅游及产业资源,培育神木市旅游业发展的新龙头、新引擎为出发点,围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景区为目标,并强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有效辐射带动沿黄乃至整个神木市综合社会经济的发展。
3、工程设计内容:宗教建筑群整体提升、修建养生堂、新建刘志丹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登临阁(望天楼)、下山游步道、丰富天台山东坡植被、改造观景平台、修建露天停车场等单体设计,同时配套总体规划。
4、招标范围:本次设计招标分一个标段,招标范围为整体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
5、项目估算价: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6、投标人资格要求6.1、本招标项目要求投标人具备: 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专业甲级或以上资质;同时具备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和风景园林设计甲级资质。
6.2、拟担任本招标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具有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工作业绩(以合同或中标通知书为准);6.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营业执照(三证合一);二、规划设计具体要求(1)、建筑单体设计要求:1、宗教建筑群整体提升:包括圣母殿、真武殿、地府、五岳四啧庙、五百灵官殿、诸神寝宫殿6座古建筑修缮,要提出切实可行维修方案。
2、新建下山游步道:原有游步道约1米宽,长约3公里,提出拓宽改造方案,山体边缘设防护栏杆,颜色和样式要和景区协调一致。
3、改造观景平台:各观景平台应保持原有色调,在飞檐雕画的样式、造型、利用色上别出心裁,加以区分改造,使游客发现每个观景台有与众不同之处。
4、新建刘志丹文化园:在刘志丹东渡地新建刘志丹东渡黄河主题文化园,内设展馆、纪念碑、主题雕塑等设施5、新建游客服务中心:选址在天台山脚合理位置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功能设游客接待中心、旅游产品展示销售区、休闲餐饮区、办公管理区及其它服务空间。
风景名胜区规划课件1 概念1.1 风景名胜区(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
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1.2 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
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1.3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
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1.4风景名胜区规划审批程序1) 风景名胜区的申报与审查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评,由风景名胜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告,按规定程序报国务院。
对于跨市、县的风景名胜区,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由上级人民政府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风景名胜区,由涉及到的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程序联合报国务院。
·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风景名胜区二年以上,风景名胜区面积必须在10平方公里以上。
五个条件:·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必须编制好规划纲要;·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必须具备管理基础;·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2) 组织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行政区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建设部组织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
天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第一章自然概况天台县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地区西北部。
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
天台县历史悠久,境内山峦重叠,溪流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擅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区县,既是人文荟萃的文物之邦,又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俗称“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
天台山脉、大雷山脉蜿蜒县境南北;始丰溪横贯东西,形成一封闭式的三角形盆地,称天台盆地,县城即位于该盆地的中心地区。
天台临近东海,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全县现有乡镇13个,其中5个乡,8个建制镇。
1998年县城建成区人口万,用地面积6.4KM2。
1999年天台县城关镇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章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天台县自古以来就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目前仍保存着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成片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古城传统风貌和格局颇具特色,历史文化价值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浙东名邑天台历史悠久,素有“文物之邦”和“小邹鲁”的美誉。
大约距今2亿7千万年以前,这里曾是“龙”的世界——“我国东南第一个恐龙的故乡”。
新石器时代,天台县境内就有人类栖息、劳动。
夏、商、周三代,这里居住着瓯越民族。
战国时代,属越国、楚国。
秦朝属闽中郡。
汉朝先后属会稽郡回浦县和章安县。
天台是台州设立的第一个县。
三国吴大帝初年(222-231),划出章安西北部设始平县。
黄龙三年(231),因魏国也有始平县,改称南始平。
西晋太康元年(280),因雍州亦有始平县,遂更名始丰。
东晋永和三年(347),县的南部划出另建乐安县(今仙居县)。
从此,除了同磐安、宁海接壤的小块地方有所变动外,天台境域己趋定型。
从南朝到宋,天台县名几经更迭,先后曾称唐兴、天台、台兴,至宋建隆元年(960),再一次更名为天台县,一千多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