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杭州西湖分析报告1. 简介杭州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遗产。
西湖被誉为“人间天堂”,是中国四大名胜之一。
本篇报告旨在对杭州西湖进行综合分析,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2. 地理位置和景点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总面积约6.39平方公里。
西湖由若干湖泊组成,包括西湖本湖、南湖、西溪湿地等。
西湖周边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其中包括苏堤、白堤、灵隐寺、雷峰塔等。
3. 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风景区,杭州西湖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质监测、保护湿地等,以确保西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
4. 历史文化价值杭州西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自古以来,西湖就被诗人、文人墨客赞美为“人间天堂”。
西湖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许多著名的诗词和故事都与西湖有着紧密的联系。
5. 经济影响与旅游业杭州西湖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西湖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和休闲资源。
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杭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湖泊水质管理、限制游客数量、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西湖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同时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 资源利用与保护杭州西湖作为一个自然景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应该充分利用西湖的自然资源开展旅游、研究等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8. 结论综上所述,杭州西湖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价值。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在保护和管理西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维护西湖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2西湖景区规划分析及评价摘 要:杭州被誉为是中国“人间天堂”,西湖更是风景名胜区,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点。
通过在其周围的参观,参考相关资料,对其简要评析。
关键词:西湖景区;景区规划1、背景: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到了20世纪末,迅速增长的游客数量以及城市化进程,许多问题已变得越来越尖锐了。
2、规划独到之处:2.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西湖和城市之间的地区,原先由一系列湖岸线性公园组成,平均宽度只有30米。
在旅游旺季,四米宽的人行道很 拥挤,人们簇拥着走动。
一条繁忙街道分割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和湖岸区。
政府决定把这个街道放在地下,原来的街道变成了一个宽阔人行道的一部分。
这样,城市和西湖的结合更为整体。
此外,为了更快的改造,政府带头从湖岸旁边搬离了。
(如图2-2)空出来的过度地带提供了很多景观设施。
也新建了许多景观,包括音乐喷泉,广场,水景,花架,长椅和墙壁,雕塑,户外露台咖啡喝茶馆使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图1-1:周边地块利用示意图图2-1:湖滨剖面示意图图2-2:西湖东部平面图 图2-3:湖滨步行道 图1-2:西湖总平面图市生活空间”(如图2-3)2.2东南部地区在东南部本来有四个城市湖边公园,以及一些封闭的机关用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部门决定,(1)通过一些机构的搬迁,将用地改造成绿地,把四个公园改成一个;(2)建立一个持续的湖滨走廊;(见图3-2)(3)扩大和开放湖泊的视觉通道,加紧城市和湖泊之间的联系。
(见图3-1)(4)就地重建一些著名的历史建筑,增加新的文化和商业建筑,如博物馆,画廊,餐厅等。
(见图3-3)图3-1:西湖东南部平面图图3-2:西湖东南部湖滨公园走廊示意图图3-3:西湖东南部景观2.3北部地区北部背山面水。
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
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旧称武林水、、,宋代始称西湖。
由大量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
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而名。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的重要旅游区、全国文明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风景别致、异常优美。
西湖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要旅游景点,被誉为是杭州的根与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低,风景名胜区的占用或者部分区域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对于西湖的整治工作一直从未间断过,近几年来,政府对西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了综合保护工程,使这块历史文化悠久的景区保护更加完备。
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西湖是城外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湖区与比邻的城区紧密的连在一起。
有机的与城市结合,在风景区,除了能享受简单的漫步,还有很多商业区,满足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多种需求。
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文本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园林设计院二ΟΟ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规划 (3)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 (3)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4)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 (8)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 (10)第三章专项规划 (14)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 (14)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 (21)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 (31)第四节地质地貌景观规划 (35)第五节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 (36)第六节文物古迹及西湖龙井茶保护规划 (36)第七节游览设施规划 (38)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 (40)第九节电力电讯规划 (41)第十节给水排水规划 (42)第十一节燃气规划 (44)第十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第十三节西湖湖体及水质保护规划 (45)第十四节防灾规划 (46)第十五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8)第十六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0)第十七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1)第十八节分期发展规划 (53)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57)第五章附则 (6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三条规划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务院建城国函字(1983)99号《关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意见》国发(1982)136号《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3号《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01)83号文“关于发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2〕13号《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建规[2002]204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第四条景源特征评价1、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西湖风景名胜区”或“风景区”)与杭州城区紧密相融,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共生互依关系。
西湖区规划
西湖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是一个美丽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截至现在,西湖区已经成为杭州市的标志性景区和重要地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湖区的发展,制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对西湖区规划的一些设想。
首先,我认为西湖区应该在保持其优美风景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和创新。
西湖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因此,在规划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供更多的旅游和商业设施,并鼓励创新企业和科技公司在此设立分支机构。
其次,西湖区应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线路和设施,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同时,要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西湖区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此外,要加强对西湖和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尽量减少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鼓励居民和游客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最后,西湖区应该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通过建设更多的社区设施和社会福利项目,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要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西湖区规划应该注重经济发展、创新、交通优化、环境保护和社会事务管理。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西湖区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湖区一定能够变得更加美丽、繁荣和宜居。
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引言西湖区作为杭州市的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湖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一套综合的发展格局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规划的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保护自然生态作为我市的绿肺,西湖区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我们将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保护和恢复湖泊、山脉、河流和湿地。
同时,我们将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加强污染源的管理和减排工作,确保西湖区的空气和水质持续改善。
二、优化城市布局为了提高西湖区的居住品质,我们将优化城市布局。
首先,我们将进行土地整合和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我们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供电等公共设施的改造和扩建。
最后,我们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智慧西湖,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发展旅游业西湖区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将制定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将加强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
其次,我们将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推广西湖区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们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的国外游客和投资。
四、推动产业升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推动产业升级。
首先,我们将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转型升级。
其次,我们将培育新兴产业,比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
此外,我们将鼓励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保障社会公平我们将采取措施,推动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
首先,我们将加大社会保障和民生支出,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其次,我们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社会不公。
最后,我们将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论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是指导西湖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文件。
我们将通过保护自然生态、优化城市布局、发展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保障社会公平,实现西湖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西湖区将更加宜居宜业,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西湖新中心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扩大。
由此,西湖新中心的规划占地选址热度越来越高,市政府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方案。
这些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促进西湖新中心的城市规划更加合理科学,提升该区域的国际形象和生态环境。
二、规划概述1.总体布局规划总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区域内将分为四个中心区域:新商业区、中央公共区、高等学府区和新家居区。
四个区域的功能和定位相互独立,形成一个总体和谐互补的城市生活空间。
2.新商业区该区域将建设成为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覆盖电商、快递、商业金融等行业。
配套设施包括高档购物及百货商场、大型超市、餐饮娱乐场所、高端酒店等。
同时也包括开放的流动商业区,为市民提供便捷的购物场所。
3.中央公共区中央公共区包括公共事业设施、文化中心、体育公园等,旨在建设一个舒适宜居的公共空间,为临近居民提供与别具一格的休闲空间。
4.高等学府区高等学府区将建设成为一个高端教育区,拥有一流的大学、科研院所和教育培训中心。
该区的建设将以学术、文化、人才为核心,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5.新家居区新家居区将建设成为一个舒适宜居的居住区,在规划设计中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打造出更为高品质的人居环境。
三、重点建设项目1.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西湖新中心规划内,将建设4条轻轨城市快线,连接新商业区、中央公共区、高等学府区和新家居区。
此举将有力地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满足居民的出行和商务交往需要。
2.生态保护西湖新中心区地区拥有珍稀的自然生态资源,因此规划提出了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
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规划内将建设大片生态公园,保护及逐步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同时引进更多的植被,推广科技园吸纳一些高科技环保企业。
3.文化中心建设为了进一步推进西湖新中心的文化建设,规划内将建设一座庞大的文化中心,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
规划文化中心将覆盖优秀文艺作品、百年文化经典和现代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和感受城市文化的魅力。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西湖在杭州。
为了保护好杭州的西子湖,昨天,“总管”2002年到2020年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批准同意上报。
这样,杭州历史上第一个法定意义的“西湖风景区总规”已经浮出水面。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全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西湖因依傍在杭州城区的西侧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风光秀丽,所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风景最为绮丽,内涵最为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背景】:规划是怎样编成的建国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961年由南京工学院编制了《杭州西湖山区规划》;1974年杭州园林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尔后,几年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但没有正式上报审批;1978年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着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正式上报,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附在《总体规划》的《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其主要内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1987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要求,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研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修改,重新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全国风景园林界专家会审并获得较高评价。
但由于按国务院规定,总规中必须明确管理体制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不能上报审批。
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至今,法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工作于2000年年初开始。
该规划在1987年编制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编并多次讨论、评审和反复修改,历时两年才告完成。
【现状】:景区保护存在三大问题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
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
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本风景区游览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
●资源利用不当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具有多重性。
但目前对这多重性的风景区资源利用存在某些错位现象,如抽取地下水和拦截溪水作为生活、生产用水,将污水就地排放,照成水景受损水源受污染,片面满足交通需求而把停车场、道路盲目引入风景核心景区,都造成了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范围】:西湖景区共59平方公里东起松木场、保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治路接四宜路,河坊街、中山中路至鼓楼。
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公里范围)。
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
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
总面积为59.04平方公里。
以上范围和1983年省人大确定的修改之处是:新增加白塔起至六和塔沿江绿地;浙大南侧退至青芝路北30米;凤山门外增加馒头山地区;划出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公里。
评述:这样规定既尊重了现状,又保证了风景区的管理要求,建议在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修改时,对西湖风景区的范围作必要的调整。
【分类保护】:景区保护分五个区块西湖风景名胜区既是自然保护区,担负着保护自然,维护和改善杭州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又是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保护区,通过游览,可以加深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认识。
西湖的山水构架协调和谐,它的自然美是一份珍贵的财富,要合理保护、适度利用。
规划对景区进行了分类保护。
●自然景观保护区在自然景观保护区范围内,严格强调植被、地形的原生性,严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范围内只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他设施进入。
划为自然景观保护区的区域有:宝石山景区:重点保护火山流纹岩地貌及植被,面积为0.71平方公里。
飞来峰景区:重点保护哈斯特地貌及特色植被、水体,面积为0.49平方公里。
九溪景区:重点保护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的特色5山涧景观及冰川地质地貌,面积为3.30平方公里。
云栖、五云山景区:重点保护五云山至灵隐山脊景线琅岭、西湖龙井茶原产区、竹林及色叶植物景观、山岭风光与幽谷景观,面积9万平方公里。
自然景观保护区共计面积13.5平方公里。
●史迹保护区在区域范围内,应严格保护历史遗存,建立保护标志,建立健全科学的记录档案实施统一管理。
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史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文物历史保护,搬迁保护区内所有居住人口,严禁增设与历史遗存无关的设施,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划入历史保护区的有:吴山城市民俗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37平方公里;凤凰山南宋文化保护区,面积为1.54平方公里;将台山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面积为2.12平方公里;灵隐、天竺佛教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4平方公里;孤山清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12平方公里;北山历史街区,面积为0.1平方公里;清河坊民俗街区,面积为0.07平方公里;史迹保护区共计面积4.72平方公里。
●风景恢复区将台山、金家山一带,因采石破坏了山体与植被,需进行景观与植被的重点恢复;凤凰山需进行南宋皇城遗址和文物历史环境的恢复;九溪口、四眼井居住建筑杂乱无序,其中违章建设和有碍观瞻的建筑应坚决拆除;金沙港、茅家埠、双峰村一带位于“西湖西进”规划范围,划为风景恢复区,面积为4.8平方公里,要求通过科学规划,拓展西湖水面,建设湿地景观,恢复生态植被,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
●风景游览区为保护风景游览区内的景观资源,保证游览活动的质量,应疏减交通,分级限制机动交通的进入,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冻结并逐步减少区域内的常住人口及建筑总量。
●发展控制区在风景区范围内,上述四类保护区以外的水面与用地,均划为发展控制区。
【景观】:西湖风景区分九大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示了一千多年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互渗性、包容性,代表了东方文化体系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谐为美的审美情趣。
规划将景区划分为环湖景区、北山景区、吴山景区、植物园景区、灵竺景区、凤凰山景区、钱江景区、五云景区、虎跑龙井景区九大景区。
●环湖景区特级景区,包括西湖环湖路以内绿地、西湖水面、湖中孤山、二堤、三岛及茅家埠、普福岭一带湖西区域和太子湾、南屏山、九曜山等南线范围。
景区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42.75%。
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1处,占总量的41.80%,其中特级景点15处,一级景点9处,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髓。
规划措施:规划改善西湖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工程,打通环湖景区,整治湖西地区,扩大西湖水域面积,建成环湖复线,疏解景区交通压力。
●北山景区特级景区,由北山路、保路、憂曙光路围合,包括宝石山、栖霞岭一带,景区范围虽小,但景点、文物与古迹众多。
其中保塔是西湖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景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3.81%,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0.66%,其中特级景点3处。
规划要求:在宝石山南坡按照保护历史街区的要求,保护历史环境风貌,山的北坡应严格控制建筑总量。
清理区域内与风景区无关的单位和乱搭乱建,与景观不和谐的建筑,拆迁和疏解居住人口,使其达到合理的密度。
挖掘、开放大批近现代遗迹和名人故居,把西湖北山建成为以名人故居群、中小型画廊、艺术宫及景观咖啡吧、茶吧等休闲设施错落于山间、林中,可游宜憩、成景结合的特级景区。
●吴山景区一级景区,位于万松岭路以北伸入城区的吴山、紫阳山地块,景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5.66%,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10%,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2处。
规划措施:利用吴山历史及地理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挖掘与展示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把山上、山下、分散闲置的景点很好的缀连起来,使整个景区正成为完美一体的城景结合的景区。
●植物园景区一级景区,北至浙大路,东至曙光路,南沿灵隐里由洪春桥沿金沙溪上至白乐桥村,西至老和山至北高峰山脊。
景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5.66%,景区共有景点6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92%,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3处。
规划要求:解决公交线穿越景区的问题,限制“假日通道”的使用。
同时,进一步充实景区观赏游览内容,进一步充实相应的各类设施,建设展览温室和展馆,为游人提供一处亲近自然,并可获得有益知识的“生态天堂”。
●凤凰山景区二级景区,北起万松岭路,转南山路,上南屏山、莲子峰、九曜山山脊至西侧虎跑路,往南达钱江大桥北岸,南界为钱江大桥北岸沿江转西湖引水管线,绕过杭州陶瓷品市场,笤帚湾路、凤凰山脚路,止于万松岭路。
北景区面积5.85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9.91%。
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量的10.66%,其中一级景点6处。
规划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建设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组织完整有序的游览空间序列;拆迁和整治凤凰山东侧一带和玉泉山脚南山村过于密集的建筑,搬迁与风景名胜无关的单位,疏散过于密集的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