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格式:doc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13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聂耳及《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亡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体会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内在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地点:1、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政策:结果:影响:开始了。
2、九一八事变后,人民音乐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二、课堂研讨1、为什么沈阳市决定在每年的“9月18号”鸣响警报三分钟?历史上的这一天发生过什么事件?2、“九一八事变”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事件?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在做什么?这是谁的命令?4、听了《义勇军进行曲》后,你有什么感想?三、延伸拓展1、何谓国耻?2、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何内在关系?【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参考右图,你知道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A.四一二事变 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A.抵抗 B.不表态C.片面抗战 D.不抵抗3、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蒋介石在发给张学良的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5、《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A.聂耳 B.光未然 C.冼星海 D.田汉二、非选择题6、看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右图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发表在1946年的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较量《东北画报》上,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初二历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试题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答案】西安事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三子目西安事变中的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可知,故填西安事变。
【考点】西安事变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和影响。
2.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答案】西安事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三子目西安事变中的内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可知,故填西安事变。
【考点】西安事变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和影响。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虎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亡。
【答案】杨虎城改为张学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一子目九一八事变中的内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迅速沦亡。
”可知,故将杨虎城改为张学良。
【考点】九一八事变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
4.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遵义会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史实的识记。
题中“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的主题,肯定与西方列强有关,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一子目九一八事变中的内容:“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课稿林秀琴我今天说的第17课一一“中华民族到了险的时候”,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它又是用于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是在介绍完第四单元前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我从以下方面对课文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教材方面:〔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有四课的内容,“中华民族到了睑的时候”是第一课的内容,它可以看着是抗日战争的序曲,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因此,本课具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内容分析。
教材主要内容是: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了感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峙的单一格局核打破,中国近代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局部抗战时g。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日军不断发动新的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最终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课文讲述了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出现危险的开端;“不朽的民族战l’充分表现了中国各界民众的强烈责任感;“西安事变”国并两党由对抗到会作,揭开的抗日救亡的新篇章。
2、教学目标分析A知识与能力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自灭亡中国一的重要步骤,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杰出的音乐代表作品,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说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一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B过程与方法学唱《义勇军进行曲》,了解东北三省沧亡的原因和抗日救亡的呼声。
围绕“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设计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案设计所属学科:历史适于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简介: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也是中国历史同世界历史相互融合的重要一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是东北三省沦陷之后,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国艰难的局部抗战开始的一课,学好本课对整个第四单元的的学习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本课分三个子目:“九一八事变”、“不朽的民族战歌”和“西安事变”。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在本学期内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已近半个学期,大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较多,也比较赶兴趣,一是因为事件的发生距现代生活比较接近,二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历史同世界舞台紧密联系在一起。
同学们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对中国近代的整体发展状况已有了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理性分析能力的特点,确定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小组竞赛合作为基本方式,配以多媒体展示和学生自主的发散性思维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课过程中以发散性提问、启发性问题为主,辅以阅读、讲解、讨论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知道聂耳等人的主要成就。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并由此分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通过九一八事变,了解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明确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
明确聂耳及《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亡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把握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发生后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最后和平解决这一基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播放《松花江上》,以东北人的特殊身份切入课堂,创设历史情境。
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通过声、像等材料直观、全面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原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课稿五常市常堡中学张雪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五常市常堡中学历史教师张雪。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是本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重要一次胜利,这一学习主题在中国近代历史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在这期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启下指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学习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
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同时本课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题材。
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义勇军进行曲》产生历史背景,及反映的时代主题。
了解西安事变的过程,简要评说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全面的了解历史发展的面貌。
听唱《义勇军进行曲》,体会抗日救亡的呼声。
围绕课堂等问题展开讨论,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认识侵略战争的罪行。
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科:历史2、课时:1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歌曲,制作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二、教学课题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三、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作用本课就是第四单元《伟大抗日战争》中的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它在第四单元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必然走向胜利。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学习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2、教学目标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思想认识等特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和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讨论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多渠道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资料,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东北沦亡的民族呼声。
通过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初步认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了解日军对东北的蓄意侵略和肆意践踏行径,认识侵略战争的罪恶,同时激发学生对蒋(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结合历史背景,演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巨大震撼力,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学习和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学习,感受张(张学良)、杨(杨虎城)二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同时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用具方面,本课采用了较为直观的多媒体课件。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备人:程庄中学胡兴硕 参与人:刘文盘 杨敬刚【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知道聂耳的主要成就。
3.了解西安事变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请同学们依次阅读教材三目的内容,分别回答下列3个问题: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产生了什么恶劣后果?2.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开始,蒋介石屠杀了成千上万 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本节课三个问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请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0·江苏连云港)“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八国联军侵华B .九一八事变C .西安事变D .卢沟桥事变1. 九一 八 事 变 时间:_______年___月___日;地点:___________;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附近_______北大营,攻占_______城。
蒋介石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果:不到半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全部沦陷敌手。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义勇军进行曲》 创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0·江苏无锡)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 .局部抗战阶段B .全面抗战阶段C .局部反攻阶段D .大反攻阶段3.(2010·山东日照)右图是20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 .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深 B .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C .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4.(2009·滨州中考)歌曲反映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
以下歌曲不属 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是( )A.《翻身农奴把歌唱》B.《义勇军进行曲》C.《志愿军进行曲》D.《学习雷锋好榜样》5.(2010·湖北鄂州)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C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D .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6.(2010·重庆綦江)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B .八一三事变C .七七事变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7.(2010·山东临沂)2009年9月,杨虎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他的特别伟大之处是1936年同张学良联合发动了( )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C .西安事变D .百团大战8.(2010·四川南充)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则消息,请回答: ①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②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③此事件的结果如何? 有何重大意义?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主备人:程庄中学胡兴硕 参与人:程庄中学历史组【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页到93页的内容,回答1—2问题: 1. 卢 沟 桥 事 变 时间: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策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 ,师长 等壮烈牺牲。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又向哪些地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3—94页的内容,回答第3题:3.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间?日军杀人手段有哪些?共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多少人?看右方图片,你有何感想?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的内容,回答第4题: 4.说说与这两付臂章有关的历史。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为什么说“芦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现在,日本国内不时出现一些公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情,日本政要络绎不绝地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战后处以死刑的东条英机、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等十四名甲级战犯及其他战争罪犯。
日本右翼势力竭力否认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血的历史事实,对此,你想说些什么?【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演讲时说:“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近代以来,我们要牢记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有哪些?【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0·安徽)“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 A .台儿庄 B .南京 C .卢沟桥 D .沈阳2.(2010·湖南岳阳)“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 .红军长征胜利C .全民族抗战开始D .国共十年对峙结束3.(2010·湖南永州)永州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1919~l949年历史图片展”。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 日军在南京的杀人比赛。
上图为南京大屠杀中的两个杀人恶魔:向井敏明和野天毅。
他们曾被日本奉为“英雄”。
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A.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B.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C.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D.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4.(2010·福建三明)“……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
三十万,三十万同胞,……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
”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A .东北B .北京C .上海D .南京5.(2010·广东广州)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 .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 .日本的官方言论6.(2008·山东省)观察右图,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是: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7.读图题1) 图一中此地曾发生过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2)图二反映的信息与日军的哪一暴行相关?(3)面对日军的咄咄逼人之势,两党的表现如何?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主备人:程庄中学胡兴硕 参与人:程庄中学历史组【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2.知道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请同学们逐目阅读教材内容,分别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图一 图二一、 台 儿庄 战 役 ①时间:_________年春;地点:徐州东北的__________; ②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 ③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 ④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 人; ⑤意义:三、众志成城――各阶层人民支援抗战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头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头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 毛泽东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说只要中国的广大民众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将日本侵略者这匹野牛“烧死”?你认为广大民众在抗日战争中组织起来了吗?为什么?【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0·山东聊城)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了一首歌词。
词中写道:“将 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
”这一战役是( )A .贺胜桥战役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2.(2010·江苏宿迁)在央视“非常6+1”知识竞答中,一选手对屏幕提示(如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难以决断。
若给你打求助电话,你应该选择( )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3.(2010·江苏泰州)某电视台组织了一次“追寻历史足迹”活动,途经卢沟桥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是为了纪念( )A .北伐战争B .红军长征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4.(2010·湖南衡阳)《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
”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二、 百 团 大 战 背景:日军调集重兵,分割围困抗日根据地; 开始时间:__________年8月; 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地区:___________; 指挥者:八路军副总指挥______________; 目标:破袭 ,摧毁 ; 战绩:毙伤俘日伪军 人,破坏交通线 千米,拔掉据点 个。
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 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它提高 了 和 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 的信心。
A .汀泗桥战役B .卢沟桥抗战C .百团大战D .挺进大别山5.(2010·呼和浩特)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 A .破坏了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 B .摧毁了敌人的据点C .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D .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6.(2008·山西中考)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茅以升7.(2009·南京中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 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国际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③D .①③④8.(2009·内江中考)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抗战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