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 行为的心理学理论习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51.80 KB
- 文档页数:3
《心理学》试题库(1-2章)选择题:1、心理学是一门()的科学。
A、古老B、年轻C、新兴D、既古老又年轻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A、反映B、感觉C、知觉D、直觉3、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感觉过程D、知觉过程4、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D、差别感受性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6、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
A、越强B、越弱C、一样D、呈正比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现象。
A、对比B、适应C、相互作用D、感受性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的过程。
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a和b10、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
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1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
A、空间知觉B、错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1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13、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
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大小知觉恒常性D、距离知觉恒常性1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臵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1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
心理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理论通常指的是个体对于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以下哪项不是心理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A. 信念B. 欲望C. 情绪D. 意图答案:C2. 在发展心理学中,哪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展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基本理解?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3. 下列哪项是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A. 人力资源管理B. 市场营销策划C. 法律判断和审判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根据心理理论,个体如何理解他人的行为?A. 仅通过观察行为本身B. 通过推断他人的心理状态C. 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D. 通过直觉和猜测答案:B5. 在自闭症儿童中,心理理论的能力通常如何?A. 明显增强B. 明显减弱C. 与普通儿童相同D. 无法确定答案:B6. 心理理论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行为有何重要意义?A. 无显著意义B. 有助于理解个体如何解读他人行为C. 有助于预测市场趋势D. 仅限于心理学研究领域答案:B7.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对心理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斯金纳D. 弗罗姆答案:B8. 在心理理论的研究中,通常使用哪些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能力?A. 自我报告问卷B. 行为观察C. 错误信念任务D. 以上都是答案:D9. 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哪个因素高度相关?A. 年龄B. 性别C. 社会经济地位D. 教育水平答案:A10. 在心理理论的研究中,成人通常会使用哪些策略来推断他人的心理状态?A. 逻辑推理B. 情感共鸣C. 社会经验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理论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如信念、欲望、意图等)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心理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人际交往中,通过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选择题)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选择题、简答题)三、脑机能学说(选择题、简答题)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由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胞体的功能为整合神经冲动;树突较短,功能为接受神经冲动,再将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较长且一个神经元仅有一根,能够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细胞。
2、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①突触前成分(轴突末梢的球状小体)、②突触间隙(一个神经元末端与另一神经元始端间的缝隙)③突触后成分(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
原理: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化学物质的媒介。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成分,改变突触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又称为化学传导。
分类(1)兴奋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2)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的效应。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
由于结构和功能不同,可以将神经系统分成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周围神经系统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将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了起来。
由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
①躯体神经系统: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支配感觉和运动器官。
包含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②自主神经系统:到达内脏系统的神经,又分为机能上相互拮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不受或很少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表现为人不能随意地控制内脏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1.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B.梅奥C.罗斯D.安德鲁斯E.埃德加・沙因2、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A.X理论B.Y理论C.Z理论D.超Y理论E.文化人假设3.“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
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A.霍桑试验B.搬运铁砂实验C.照明实验D.阿希实验E.斯坦福监狱实验4.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
A.X理论E.性善论5.()最先提出“人性”问题,《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E.荀子6、孟子的“性善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假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A.复杂人B.经济人C. 自我实现人D.社会人E.文化人7、荀子在批判继承诸子人性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性恶”理论,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和西方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十分接近,形成了法家()的理论基础。
A.法治B.人治C.德治D.自治E.无为而治8.日裔美国管理学者威廉·大内提出的专门研究人与企业、人与工作之间关系的理论是( ) 。
D.Y理论E.复杂人假设理论9.在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的学派中,把人的本性假设为懒惰、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缺乏理性的理论是()。
A.X理论B.Y理论C.M理论D.Z理论E.超Y理论10.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埃德加・沙因总总前人的总设,其中是他自己提出的人性假设是()。
A.复杂人假设B.经济人假设C.社会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E.文化人假设参考答案:1.A 2.A 3.A 4.A 5.A 6.C 7.A 8.B 9.A 10.A。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D)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________的基础之上。
A. 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A)2、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冯特B.华生C.马斯洛 D .弗洛伊德(C)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C. 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D.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B )4、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________。
A. 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C )5、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 结构主义B.精神分析C. 机能主义D.行为主义( B )6、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 行为主义B.人本主义C.精神分析D.认知心理学( C )7、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B.实验法C.相关法D.访谈法( C )8、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B.詹姆斯C.冯特D.铁钦纳( B )9、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C个案法 D调查法( B )10、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是。
A.自变量 B. 因变量 C.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C)11 、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
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A 、功能主义B、行为主义C、结构主义D、精神分析( 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
”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A 、生理心理学B 、行为遗传学C、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经科学( A )13、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生活心理学》章节测试题与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当心理学家向咨询者娓娓道来,讲述深刻道理的时候,它实际上是在()。
答案:帮助咨询者认识自己内心深处。
2、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够通过()方式控制自己的动物本能。
答案:以上三者都是3、语言成本往往意味着相关群体使用的语言具有相对较高的排外性,较明显地体现这一特点的场景有()。
答案:以上三者都是。
4、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而言,男性似乎比女性更乐于谈论国家大事、社会新闻等等,这是因为()。
答案:女性往往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生活中琐碎的事里。
5、对于任何组织来说,所谓老人的存在()一种负担。
答案:有可能是第2章单元测试1、情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往往给人以甜蜜的感觉,但是过度的依赖也有危险的隐患,这是因为()答案:以上三者都对。
2、依赖的最好状态是(),各方保有相对独立的人格。
答案:依而不赖3、过多的爱和替代也会带来某种()。
答案:剥夺4、当孩子逐渐拥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单纯地认同家长的想法时,家长最妥当的做法是()答案:适当地给予孩子自由,遵从其想法。
5、孩子的成长,一定会经历一个对家长()的过程。
答案:去理想化第3章单元测试1、如果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比较强势,那孩子在外面更容易表现出()的行为2、主体()就是主体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答案:建构3、孩子的逆反心理容易引发极端行为,游走在()的边缘。
答案:规则4、当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时,家长不能过分指责孩子不(),将它变成控制性的东西。
答案:感恩5、在种族延续的过程中,人类可能为了()的生存而说谎,但有代价。
答案:社会化第4章单元测试1、通过()的方式,可以暂时选择性遗忘掉对方的缺点,从而接近他,生活继续。
答案:理想化2、电影培养了我们的做梦能力,修复自己的创伤、表达愿景,这就类似于()周期。
3、任何行为都有意义,即可能存在一种(),间接满足是核心动力。
答案:犒赏机制4、企业招聘的是最合适而非最优秀的人,因为一方面优秀者难以发挥才能,另一方面表现出的优秀会扰动当前环境,可能会让其他同事心生()。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单选题1.大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是 ( )。
A.神经元B.突触C.神经回路D.神经系统2.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树突较短,分叉多,负责接收刺激B.树突较长,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C.轴突较短,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D.轴突较长,分枝多,负责接收刺激3.通过对大脑两半球一侧优势的研究,( )功能的定位不在右半球。
A.艺术欣赏B.知觉空间关系C.逻辑推理D.幻想4.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最小单位是 ( )。
A.神经元B.胶质细胞C.突触D.反射弧5.当神经元处于安静状态时,( )。
A.轴突内外无电位变化B.神经元随时处于自发放电状态,产生的电位为动作电位C.细胞膜对所有离子具有相同的通透性D.细胞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静息电位6.脑内神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
A.静息电位B.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C.动作电位D.服从全或无法则的电传导7.早期颅相说为脑功能 ( )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A.定位说B.整体说C.机能系统说D.模块说8.大脑皮层是指 ( )。
A.大脑半球内面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的白质B.大脑半球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组成的灰质C.灰质与白质的总和D.灰质与部分白质的和9.正是通过对 ( )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A.动物脑B.失语症病人C.割裂脑D.脑成像10.机能系统学说是由 ( )通过对大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治疗中总结提出的。
A.布鲁德曼B.加尔C.弗洛伦斯D.鲁利亚11.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12.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B.抑制C.兴奋与抑制D.反射13.“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D.以上答案都不对14.一个神经元的()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者肌肉、腺体细胞A.树突B.轴突C.胞体D.基因15.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借助()实现的A.突触B.轴突C.髓鞘D.树突16.人的神经系统包括()A.脑和脊椎B.大脑和小脑C.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D.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7.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大脑和脊椎B.大脑和小脑C.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D.脑神经、脊神经18.听觉中枢位于()A.顶叶B.额叶C.枕叶D.颞叶19.视觉中枢位于()A.额叶B.枕叶C.顶叶D.颞叶20.人类的()高度发展,占整个大脑皮层总面积的30,对心理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A.顶叶B.枕叶C.额叶D.颞叶2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A.扣带回B.中央后回C.中央前回D.角回22.下列哪一项不是动力定型()A.手碰到针刺就缩回B.习惯C.技能D.生活方式23.位于大脑左半球的布洛卡区受到损伤会发生()A.运动性失语症B.接受性失语症C.不能书写D.失读症24.无脊锥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C.思维萌芽阶段D.意识阶段25.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机能是不对称的,其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A.言语功能B.数学计算功能C.空间形象知觉功能 D.抽象思维功能26、对人的觉醒水平起重要作用的神经结构是( )A .脑干网状结构B.丘脑 C .下丘脑 D .中央后回27、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C枕叶后端 D 颞叶28、脑干中对人的觉醒和警戒起主要作用的神经组织是()A.桥脑B.丘脑C.下丘脑D.网状结构29、脑神经有()对。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 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 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 (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 (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 (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 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 (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 (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11. (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木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1.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Watson的()。
A.刺激-反应理论
B.交互抑制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理性情绪理论
E.内脏学习理论
2.关于行为强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为强化是心理学家Watson提出的重要概念
B.只有正强化能使行为增加或加强
C.当一个行为被加强时,它就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
D.负强化使行为减弱或减少
E.最早论证行为强化的动物实验是小白鼠走迷宫实验
3.交互抑制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称为()。
A.认知行为疗法
B.生物反馈技术
C.代币疗法
D.系统脱敏疗法
E.放松技术
4.生物反馈技术的理论来源为()。
A.理性情绪理论
B.内脏学习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交互抑制理论
E.强化理论
5.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A.动机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
B.观察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
C.观察过程-注意过程-运动再生过程-保持过程
D.动机过程-注意过程-运动再生过程-保持过程
E.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动机过程
6.下列理论中,属于认知理论的是()。
A.交互抑制理论
B.内脏学习理论
C.刺激-反应理论
D.理性情绪理论
E.客体关系理论
7.关于动物或人类的行为,Skinner的观点为()。
A.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类
B.应答性行为是带有主动性质的行为
C.操作性行为是被动的
D.吃饭、睡觉、工作等行为均属于应答性行为
E.人类行为主要是由应答性行为构成
8.根据交互抑制理论,个体不可能同一时间对同一刺激出现的两种情绪为()。
A.焦虑和恐惧
B.愉悦和放松
C.焦虑和放松
D.高兴和激动
E.抑郁和焦虑
9.生物反馈技术不可用于下列哪种疾病()。
A.高血压
B.动脉粥样硬化
C.紧张性头痛
D.支气管哮喘
E.睡眠障碍
10.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Watson——自我指导训练理论
B.Wolpe——内脏学习理论
C.Ellis——刺激-反应理论
D.Beck——交互抑制理论
E.Skinner——强化理论
参考答案:1.A 2.C 3.D 4.B 5.E 6.D 7.A 8.C 9.B 1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