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事 高考作文应有真情实感
- 格式:docx
- 大小:16.01 KB
- 文档页数:3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浅谈对高考作文话题范围的锁定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
作文的成败,不仅关系到考生的语文成绩,而且事关考生的高考成绩,而作文的审题又事关作文的成败。
那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该关注作文的哪些话题呢?作文话题是茫如烟海,还是有可圈定的“范围”?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锁定作文的话题范围。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是高中作文写作的总纲,兹摘录几段加以探讨。
先看有关写作的第一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实际上明确地告诉考生,社会生活是作文写作的大范围。
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生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大而言之,包括世界风云变幻,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方面的情况。
一言以蔽之,要求考生具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胸襟。
其次,社会生活又有狭义之别。
狭义的社会生活是指,学生的狭小生活范围,即学生的家庭生活,学生的学校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学生“简单的社会生活”,但我们认为学生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后者,即学生的狭义生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对这些喜怒哀乐的感受。
这样看来,学生成长的经历,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显然就是高考作文写作的主要和重要话题。
“高考新课程标准”在原文的第二条中也有类似表述:“根据预定的写作目的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纸、期刊、文件、网络、影视、录像、录音、照片及口述记录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第五条中“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努力选择高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学生可走访考察的范围,也只能是狭隘的社会生活范围,即我们刚才所说的学生的狭义生活,而第五条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话题”更明确的指出学生成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是中学生写作的范围之一。
2024高考作文指导----书信+时评文(含典型试题及范例分析)书信体写作指导一.知识建构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包括祝贺信、感谢信、慰问信、表扬信、建议书、邀请函、介绍信、证明信、倡议书、请柬、申请书、决心书等。
(一)书信体格式:书信的结构一般由称谓、正文、结语、署名与日期五部分构成。
1.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不过很少。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
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署名和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
在下一行写日期。
模板示范:(二)书信体构思路1.写信缘由。
文章开头,先简洁地交代提笔写信的缘由。
如:“作为新生,我刚才参加了新生开学典礼。
校长讲了学校近30年来的辉煌历史,勉励我们在改革的征程中,莫让年华付水流,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我于是心潮澎湃,就给老同学你写信聊一聊。
2.表达明确的观点,传达信息,同时注意情感要真挚。
这部分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写作内容来安排行文。
从高考满分作文看生活气息、时代气息的营造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时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发生的事,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才能原汁原味地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感,才能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这是我们从近年高考满分作文中获得的深刻感受。
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在高考满分作文中的营造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现实生活为底本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每天都演绎着关于友情、亲情和爱情的种种故事。
留心生活,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我们就会发现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高尚。
以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为底本的作文无疑是富于浓重的生活气息的。
那天,天气阴冷,像今天。
妈妈在艰难地支撑了半年后,终于被那可恨的病魔夺去了生命。
那天,你眼睛红肿,衣服单薄,我一时觉得你苍老了许多,像一棵茁壮的树突然被人一下子砍倒。
那晚,你告诉我,孩子,以后的路就要自己走了。
父亲,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为什么?这篇云南考生的作文《父亲,我爱你!》写的是一位平日敢于面对困苦、勇于战胜挫折的父亲在妻子病故后精神崩溃,颓丧沉沦,女儿为此痛心疾首,她细细哭诉往事,希望父亲再度坚强起来的故事。
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文中对往事的哭诉和对父亲深情的呼唤读来令人嘘唏不已。
广东满分卷《“爱”在心口难开》为说明语言的重要性,写了一对有些隔膜甚至对立的父子在父亲节时通过语言沟通而化解了情感障碍的故事。
父亲节献爱心的情节描写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浓郁的时代特点。
由此可见,生活中蕴含着的大量感人的素材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主体内容。
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关键的是要养成对生活关注的习惯,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思维力。
二、以生活事件来类比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以人们熟知的生活事件为喻和作类比,不仅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诠释得形象生动,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生活气息。
江苏考生《水的成长》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雨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地长大。
以我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作文600(一)"关注身边事"话题作文训练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命题主要体现了“发现自然、关注社会、审视自我、思考人生”这一宗旨。
因此,广大考生在作文备考时应该着重从思考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亲情、关注自身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多加训练。
下面列举若干作文预测试题与思路点拨,希望给广大考生以启发。
一、关注社会热点类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自古以来“和”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历代政治家的治国理念。
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则能“宽则得众”;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将“和谐”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近来“和谐”一词频见报端并日渐升温。
党和政府提出要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是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有关人士认为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并将给中国的政治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
考生们应该联系这一背景,对“和谐”这一话题有所思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网站转载的与上网有关的社会新闻,有这样几个标题:《儿子沉迷上网屡教无效,郑州一父亲酒后怒砸网吧》《少年因在网络游戏中结怨,持刀冲进考场刺死同学》《网游造成上海81名大学生被集体退学》《心理咨询师:孩子上网成瘾智商低》《恋游戏高考状元退学?熏戒掉“网毒”再次考上大学》。
从这几个新闻标题可以看出,迷恋网吧的确会给人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不少的社会问题,但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远不止“迷恋网吧”。
因此,不少有志之士呼吁要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请以“营造良好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人的成长。
高考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纵观学生的作文,寡情无情、虚情假情的实在不少。
特别是考场上,多是独吟悄唱的感伤、矫情作秀的落寞、搔首弄姿的轻浮,少的是真正关注心魂的交响。
这种虚情假意的文章,真给人以粉黛了面目以邀宠的感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为纠正考场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矫揉造作的不良之风,在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曾几次明确了作文“感情真挚”的要求。
一、为什么要强调感情真挚“言为心声”,从写作的本质诉求上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感情是文章的催生剂。
创作来自灵感。
《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高中阶段有很多经典的课文堪称“以情感人”的典范。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以至有人这样感叹:“读诸葛孔明的《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陈情表》等文为情造文,而得以流传后世。
如果学生作文能情动于衷,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福至而文思不竭。
2.情感是文章的生命线。
文章不是无情物。
清人黄宗羲《明文案序》里说:“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
”感情是文章的命脉所在,唯真情才能动人,没有了感情,文章便成了词语的堆砌。
二、怎样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提倡努力做到:事当、情真、言美。
1.事要当。
感情往往是寄寓在一定的事件中,感情“真”先要求事件“当”。
事情凭空捏造固不可取,都来自亲历也不足信。
叙事当否,全在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典型性以及情感度。
真情实感的事情可来自自身或亲朋所体验的斑斓的生活和丰富的阅历。
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贴切为尺度,有所选取地驱遣于我们的笔端。
2.情要真。
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太复杂,很多时候,调动真情并非易事。
在可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要慎重地取舍事件。
“为情造文”,关键在一个“为”字。
平日里积累既丰,见识既广,又“于我心有戚戚焉”,做了有心人,有一个“情”字,怎么写都会是好的。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及优秀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扶手,生活中处处有。
楼道里的扶手,公交车上的扶手,商厦滚梯的扶手……都给人带来安全与方便。
扶手,人生之中也很多。
儿时学步,妈妈的双手,扶助你;上学读书,老师的教诲,启发你;参加工作,同事的指导,引领你。
扶手,有形的看得见,抓得着,让人好借力;无形的能感知,可体会,让人心安稳。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优秀范文】搀扶夕阳西下,两位老人步履维艰,相互搀扶走向漫漫人生路。
搀扶是夫妻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为打破敌人最后一道防线,数万红军排成队列,相互搀扶一起走过艰难的沼泽之地。
搀扶是朋友之间一起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同甘共苦。
站在川流不息的马路旁,束手无策的他退也不是,进也不是,手执盲杖干着急,忽然一双手轻轻地架住他的手,带他前行。
搀扶是陌生人的关爱与帮助。
人类社会是集体群居的社会,谁也不能离开集体而单独存活。
漫漫人生路就是一次登山旅行,每个人都会有疲惫的时候,当脚如灌铅之沉重时,我们需要另外一双手搀扶我们前行,这双手来自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他们的搀扶使我们走过艰难苦恨、走过阴霾。
不得志的刘备桃园结义,使关羽、张飞搀扶他打江山,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搀扶他坐稳蜀地。
唐太宗李世民也由于魏征的搀扶开创了贞观之治。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哪一位贤君左右没有一位搀扶他坐稳江山的贤臣志士呢?搀扶使他们共同载入史册,名留青史。
试想,如果比尔盖茨没有保伦爱伦的友情搀扶,还会有今天的微软吗?假使欧阳修没有搀扶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还会存在吗?友情的搀扶使各行各业“青出于蓝,胜于蓝”,使大师成就了大师。
友情应是如此,在最需要的时候一最正确的方式扶对方一把。
搀扶,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的举动,并不是过分依靠、依赖对方前行。
人间真情的作文范例6篇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也就等于一个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
女儿嚷嚷着要吃月饼,母亲爽快地答应:“好,我们单位一发月饼我就给你送去!”女儿高兴极了,一个劲地夸妈妈,女儿知道,母亲当时心里有多么温暖,因为她终于得到了女儿的对她的信任。
于是她到处问人有没有月饼,恨不得一拿到月饼马上飞过去给女儿。
那是2004年9月的一个晚上,一个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夜晚,寒风飕飕,令人毛骨悚然。
母亲单位发了月饼,一下班,她就开车赶去女儿的学校。
一路上,她是多么的高兴,因为她即将得到女儿的爱了。
好不容易,她到了女儿的学校,看到女儿已经在学校门口等她了,她迫不及待地跑进学校,把那两盒载着她的爱的月饼,双手递到了女儿面前,女儿看着两盒月饼笑了,笑得那么灿烂。
母亲也笑了,眼里充满了泪水。
母亲又跟女儿多聊了一会儿:女儿的心情非常不好,因为她辞去了班长的职位,母亲鼓励她,让她好好学习,不要再为那些烦心事操心了。
一会儿,女儿的心情好了很多,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母亲看着女儿的背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女儿的学校。
这只是因为她得到了女儿对她沙粒般的爱,但是她已经满足了。
她哼着小调来到车前,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三个歹徒围了过来,对着她便是一顿拳打脚踢,她一个人对三个人,明明知道是打不过,但是还是居然奇迹般的凭着毅力打赢了那帮歹徒。
在打架的时候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撑下去,因为我的女儿不能没有妈!她是打赢了,赢得很光彩,但是自己也受伤了,昏迷了过去。
好在救护车来得快,要是再晚五分钟,她就要离开她亲爱的女儿,到另一个世界,看得到女儿,却感觉不到女儿。
在抢救的过程中,她嘴里念念不忘的还是她的宝贝女儿,她凭着对女儿的爱,终于战胜了死神的折磨,回到了现实。
她可曾知道,这时女儿还在宿舍里卖弄着她用生命换来的月饼,但是她知道她终于得到了女儿的爱。
星期六女儿从学校回来,姑姑照嫂嫂的吩咐告诉女儿,母亲不小心摔伤了腿,在医院里呢!然后带着毫不知情的女儿来到了医院。
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谈以悲悯之心作文作者:张平华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第4期现在许多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地关注自身,关注自己内心,很多是空洞华丽文字堆砌起来的空中楼阁,没有什么实际内容,更有甚也许又是郭敬明式的无端伤感。
我们的教学并不要求当然也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作家。
但是,在作文方面我们学生至少能写出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生活及感受。
而学生怎样才能对生活有更深的体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悲悯情怀,人性关怀意识,能以深沉的忧思关注民生,以满腔的热血面对社会,并能用柔软的笔触体悟人世百态。
悲悯者,悲天灾而悯人祸。
如鲁迅先生所言: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与我有关就是用“热情、热血、热心肠”看世界,进而对世界上的亟待帮助、处于困厄中的人或物给予帮助,以期建立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国。
而这“热情、热血、热心肠”就是我们常言的悲悯意识。
聂绀弩在《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中评论说:“什么是他的不变的东西呢?战斗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操。
”一、关注底层弱势民众,具有普世观念萨义德在其《知识分子论》一书中说道:真正的知识分子受到形而上热情的感召,他们斥责暴力,批判不公,监督权势,保护弱小。
而在社会中,最让人心弦颤动的莫过于底层民众、弱势群体,这一类人物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写作的,并且真心铭记的,并且牢记写作的目的是“揭处病痛,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在《我为何而生》这篇文章中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他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情感。
爱情与知识引领他到天堂的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把他带回现实世界。
是的,在现实中,依然有食不果腹的贫困者,有身处危难期待援助的不幸者。
面对他们,我们是应该为自己的富足感到沾沾自喜,还是带着慨叹抱以悲悯和同情?关注底层民众这一普世价值观念,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的最大体现。
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事高考作文应有真
情实感
本报讯XX高考一模已经结束,评卷工作也进入尾声。
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今年高考一模的作文题目为“说说我们‘90后’,老师和学生都反映,这个题目好,从社会意义来说,既有时代性,又有生活味道;从考生应考来说,能让每个考生都能有话可说,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无论是从立意、内容、文体还是表达方式都比较自由,发挥空间大。
据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任泽老师介绍,从这次考试考场学生的作文看,还是让评卷老师“大跌眼镜”,这个题目不难写,但写得精彩的作文并不多。
任老师说,作文题还有一些提示:“说起‘90后’的年轻人,人们往往有许多争论: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自私叛逆,敢于尝试新事物却往往难以承受挫折,乐于助人却常常显得责任心不强,渴望独立却大多缺乏动手能力……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那一批积极活跃在各个场馆,热情敬业、吃苦耐劳、懂外语、有技能的青年志愿者,被海内外媒体称为‘鸟巢一代’的年轻人,其中很多又是这些‘90后’。
”考生写作,可以正面辨证地看90后,也可以从一点议论,写作的路子很宽,但是还是出现几个问题:第一是审题有偏差,泛泛而谈,什么都写不好;第二是事先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者诗句,但是一看题目与准备的毫
无关系,蒙了!一个材料都用不上,阵脚就乱了!第三是现在考生对身边的鲜活的事视而不见,对自己,对自己这一代,对这个时代没有感觉,没有感受,写出来不“鲜亮”;第四点是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学古板,模式化严重,老师教给学生的高考作文模式呆板,导致学生无法应对生活化的作文试题。
一模结束,高考很快就要来临,对于如何应对高考作文?任老师指出,09高考方向没有太大的改变,作文也不会超出新课程范围,新课程要求考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是针对现在中学生中流行一种“小文人散文”。
所谓的“小文人散文”就是追求一点哲思,引用一些雅洁的诗句,还有两个似是而非的材料,没有生活味道,缺乏自我感受。
高考作文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审题的准确性;立意的多向性;构思的巧妙性选材的典型性;语言的丰富性;情感的真挚性;形式的创新性;表达的综合性和书写的审美性等。
只考“这一篇”作文,所以一定要张扬个性、展露才情,充分表现出考生对生活、对人生的关注和思考,所以要有真实感受,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任老师说,譬如“说说我们‘90后’”这类作文,可以张扬个性,可以辩白,可以批评“90后”的个别现象,譬如自私,没有责任感,不顾父母等等,更可以写出“90后”这一代的时代特征:生逢盛世,是幸福的一代,享受着中国改
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有美好的品质,如“勤奋、勇敢、感恩,正义,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胸怀未来,世界是我们的”等等,总之要展示“90后”这一代的时代风采。
考生应从中得到启发、吸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