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3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课文《归去来兮辞并序》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课文《归去来兮辞并序》及译文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16篇《归去来兮辞》并序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
引壶()以自酌,()庭()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疑!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2024·辽宁大连·一模】陶渊明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李清照的居所“归来堂”就取义于《归去来兮辞》,她的号“易安居士”也取自这篇辞中的“(),()”。
2022届高考高三语文理解性默写最新范围整理(部编版)一、《种树郭橐驼传》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移栽易活的特点揭示了一个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3.《种树郭橐驼传》中,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4.《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5.《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
6.《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
7.《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8.文章最后一句“ 传其事以为官戒”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9.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10、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1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1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1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在种树的“易土”与“培土”方面存在不足,其具体表现在: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归去来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深入剖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2.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的优美、结构的严谨、意象的运用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剖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其归隐思想的形成。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陶渊明吗?他的诗歌有哪些特点?二、课文解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理解文本大意。
2.教师逐句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三、课堂讨论陶渊明为何选择归隐?《归去来兮辞》中表达了哪些归隐思想?文本中的意象有哪些特点?四、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归去来兮辞》,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
2.写一篇关于陶渊明归隐思想的论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对现代有什么启示?二、课堂讨论《归去来兮辞》中的归隐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借鉴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三、文本分析1.分析《归去来兮辞》的语言特色,如优美、简练等。
2.分析文本的结构,如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等。
3.分析意象的运用,如山水、田园等。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借鉴古人智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有哪些?二、课堂讨论《归去来兮辞》的语言特色对现代诗歌创作的启示。
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陶渊明的艺术手法?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归隐为主题的现代诗歌。
2.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借鉴陶渊明的艺术手法,提高文学素养。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1、时维____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逍遥游》1.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5.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6.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____月聚粮。
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二)一、通假字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二、古今异义千里逢迎(逢迎:古:迎接,今: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俨骖騑于上路(俨:古:整齐的样子,今:庄重)俨骖騑于上路(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孟学士之词宗(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学位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阮籍猖狂(猖狂:古:狂放,今:肆无忌惮)君子见机(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今:看机会,看形势)三、一词多义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2、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既克,公问其故(原因)3、属时维____月,序属三秋(属于,是)美池桑竹之属(类)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4、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5、即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胡天____月即飞雪(就)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6、引控蛮荆而引瓯越(v,连接)恭疏短引(n,序)司马懿引二十万军(v,带领)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v,后退) 7、穷穷岛屿之萦回(v,极尽)日暮途穷(v,阻塞不通)8、于俨骖騑于上路(介,在)访风景于崇阿(介,到)烈于猛火(介,表比较)闻于四方(介,被动)盘庚迁于殷(介,到)四、词类活用目吴会于云间(目:名作动,看,遥看)雄州雾列(雾:名作状,像雾一样)上出重霄(上:名作状,向上)物华天宝(华、宝:形作动,有光华,有珍宝)响穷彭蠡之滨(穷:形作动,穷尽,响遍)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形的使动用法,使…逃)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带)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名作动,变成紫色)俊采星驰(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人杰地灵(杰、灵,形作动,有俊杰,有灵气)屈贾谊于长沙(屈,形的使动用法)徐孺下陈蕃之塌(下,名的使动用法,使……下)腾蛟起凤(腾、起,使动,使…腾飞,使……起舞)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四美具,二难并(美、难,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山原旷其盈视(旷,使动用法,使……开阔)文言句式1、倒装句访风景于崇阿(介作状,后置)极娱游于假日(介作状,后置)都督阎公之雅望(定语后置)宇文新州之懿范(定语后置)舍簪笏于百龄(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童子何知(宾语前置)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词结构后置) 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2、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非谢家之宝树3、省略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4、被动句纤歌凝而白云遏怀帝阍而不见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汇总【《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归去来兮辞并序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陶渊明传萧统陶渊明,字.元亮。
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
州召主簿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
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归去来兮辞》原文与译文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原文与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去来兮辞》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回去喽!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归!既然自己使心灵受形体的奴役,为什么还要独自惆怅伤悲?我明白了,以往的不能挽救;我知道了,靠将来还可以补回。
真的,走入迷途还不算远,我觉得今是而昨非。
船儿轻轻地摇荡着前进,风儿飘飘地吹着我的上衣。
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晨光还是这样隐约依稀。
终于看到了家里的屋檐,一边奔跑着一边怀着满腔的欢欣。
僮仆跑出来迎接,小儿子等候在家门。
园子里象征隐土生活的“三径”已经荒废,可是我心爱的松菊却还幸存。
拉着幼子的手走进屋门,已准备了美酒盛满酒樽。
高高地举起酒壶和酒觞自酌自饮,悠闲地看着庭园的树枝露出了笑颜。
依靠着南窗(窗外有傲天的孤松)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确实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就可以使人心安。
每天在庭园散步已经养成乐趣,虽然安了家门却常常把它闭关。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 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陶渊明(约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 一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 世称靖节先生, 晚年更名潜, 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序文余家贫, 耕植不足以自给(1)。
幼稚盈室, 瓶无储粟(2), 生生所资, 未见其术(3)。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4), 脱然有怀(5), 求之靡途(6)。
会有四方之事(7), 诸侯(8)以惠爱为德, 家叔以(9)余贫苦, 遂见(10)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11)未静, 心惮远役(12), 彭泽(13)去家百里, 公田之利, 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 眷然有归欤之情(14)。
何则(15)?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15)。
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17)。
尝从人事(18), 皆口腹自役(19)。
于是怅然(20)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21), 当敛裳宵逝(22)。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3), 情在骏奔(24), 自免去职。
仲秋(25)至冬, 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26), 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27)十一月也。
正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 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 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 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高三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1.高三语文必背古诗文整理《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0 归去来兮辞
[基础知识]
1.默写:
(1)悟已往之不谏,。
,觉今是而昨非。
(2)云无心以出岫,。
(3),泉涓涓而始流。
2.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一边……一边)
B、请息.交以绝游(断绝)
C、审.容膝之易安(仔细)
D、曷不委.心任去留(随,顺从)
3.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农人告余以.春及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问征夫以.前路
B、景翳翳以.将入 D、乐琴书以.消忧
4.下列句子诵读节拍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引——壶觞——以自酌
C、复——驾言兮——焉求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5.加点的词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眄庭柯以怡.颜②或植.杖而耘耔③策.扶老以流憩④寓.形宇内复几时⑤悦.亲戚之情话⑥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⑦善.万物之得时⑧乐.乎天命复奚疑
A、①\②③④⑥⑦\⑤⑧
B、①⑤⑦⑧\②⑥\③④
C、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⑥⑦⑧\⑤
6.不属于介并结构后置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
B、既窈窕以寻壑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将有事于西畴
[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3题。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
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虽趣舍万殊
B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C 、景翳翳以将入
D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恨.晨光之熹微(遗憾)
B 三径就.
荒,松菊犹存(近于) C 、时矫首..而遐观(抬头) D 、云无心以出岫.
(泛指山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 、僮仆欢迎..
B 、悦亲戚..
之情话 C 、既窈窕..以寻壑 D 、亦崎岖..
而经丘 10.“乃” 字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 、良乃.
入,具告沛公 C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D 、乃.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 、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同
12.对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为了告诉每个人,明知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
写得真实而动人。
B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
这里“松菊”既说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C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
D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
鸟即如此,人何以堪?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13.欧阳修对《归去来兮辞》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讬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
”大意是,本文虽然采①既自以心为形.
役 ②寓形.宇内复几时 ③或命.巾车 ④乐乎天命.
复奚疑
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
请结合文意加以具体分析。
[拓展练习]
阅读张衡的《归田赋》,完成14—19题。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①。
谅天道之微昧②,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③;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④。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⑤。
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⑥。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注]①蔡子是蔡泽,战国游士,久不得志,请唐举给他看相,后发奋,入秦为相。
②谅,的确。
微昧,幽隐难知。
③王睢、仓庚,都是鸟名。
④曜灵,太阳。
俄,斜。
景通影。
望舒,月亮。
⑤劬,劳累。
⑥周孔,周公和孔子。
14.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明略
..以佐时(高明的韬略) B、于是仲春令.月(时令)
C、与世事乎长辞.(分离)
D、陈.三皇之轨模(陈述)
15.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聊.以娱情
聊.乘化以归尽极.般游之至乐足以极.视听之娱将回驾.乎蓬庐复驾.言兮焉求
追.渔父以同嬉知来者之可追.
16.句序上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A、游都邑以永久
B、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C、落云间之逸禽
D、感吾生之行休
17.加点的词词性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悬.渊沉之魦、鰡
B、超.埃尘以遐逝
C、挥.翰墨以奋藻
D、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18.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19.对《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的比较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赋一开始就
笼罩着个人与社会政治生活无法相容的气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B、“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二句,正道出《归田赋》的主旨:写归田,只
是用以排遣精神上的苦闷,并不是真的以隐逸为归宿。
因社会的昏乱不可救,个人的抱
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
而陶渊明的心情则舒坦得多、悠然得多,是真正逃离了“樊笼”,回到了自然。
C、“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虽仍然不能
忘怀于对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探究,但透露出张衡对社会对民生的那份关心在娱心当中已
经消磨。
D、从文体语言上看,辞赋都由诗演变而来,句式比较整齐,韵律比较和谐。
前者
更接近诗,后者则进一步散文化了,长短句增多,是有韵的散文。
答案
20 归去来兮辞
1.(1)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2)鸟倦飞而知还(3)木欣欣以向荣2.C 3.B 4.A 5.A 6.B 7.D 8.A 9.D 10.A 11.B 12.A 13.(参考)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
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
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
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
完全一致的。
14.B 15.D 16.B 17.D 18.(1) 只是靠近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 (2) 如果我置身于世俗之外,怎么会知道荣耀与耻辱在哪里呢 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