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对待建材放射性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建材产品中放射性的研究摘要:随着建材行业的发展,建材产品种类逐渐丰富。
但是随着建材产品种类的逐渐增多,建材产品中出现了部分具有放射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如果被应用到建设施工当中,很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要采用先进的建材监测手段,对具有放射性危害的建材产品进行检测,从而保障建材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本文就从建材监测手段的应用对建材产品的放射性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材监测手段;应用;建材产品;放射性一、建材产品的放射性检测概述及放射性的来源1.1建材产品的放射性检测概述一般来说,每一种事物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但是有些物质的放射性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而有些物质的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就比较大。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过去的建材产品种类比较单一,其制作施工手段也相对比较简单,建材产品的放射性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随着制作手段的改进,建材产品的种类逐渐增多,其中部分建材产品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较为严重。
当这些具有高放射性的建材产品被应用与建设施工中时,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人们对于建材产品中的放射性危害越来越重视。
国家针对这种建材产品的高放射性问题也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以控制放射指标,减少建材产品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除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之外,我国的建材行业也将各种建材检测手段应用到建材产品放射性检验中,对建材产品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把控,从而减少放射物质的使用,以降低建材产品的放射性,从而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使得建材产品能够放心的投入使用.1.2建材产品放射性的来源我国的建材产品的制作所采用的原料通常为工业废渣,利用工业废渣进行建材产品的制作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省生产制造的成本,而且能够将废物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工业废渣中的各个物质中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这些物质被应用到建材产品的制造中,会使得建材产品具有较强的放射性,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室内装修中的放射性第一篇:室内装修中的放射性室内装修中的放射性(辐射)问题和建议nationsou nationsou的博客|相册关于家装材料放射性问题,知道的人高度重视,担心受怕;但是很多人根本没有概念,不于考虑。
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包括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水泥与水泥制品、砖、瓦、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砌块、墙体温材料、工业废渣、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及各种新型墙体材料等主体材料,花岗石、陶瓷制品、石膏制品、吊顶材料、粉刷材料及其他新型饰面材料等都不同程度存在放射性物质。
还必须注意的是,化学性物质可能短时间可以挥发,释放降低,但是建材关注的放射性最短半衰期超过1600年,不可能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发生明显变化,控制只能在建设和装修选材阶段。
居民室内放射性,主要是天然放射性(包括伽马射线和放射性气体氡),人工放射性含量极低,可于忽略。
一般来讲,装修应当做到尽量不增加室内放射性(包括伽马射线和放射性气体氡),也就是不超过环境水平范围。
环境水平的辐射对人体影响不大,但是超出一定范围,就会有造成健康负面影响,比如室内放射性气体氡的浓度很大,甚至超标,可能引起肺癌,目前氡已经被列为致肺癌的第二大因素(第一为吸烟),国家就空气氡专门制定了标准。
对于建材,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标准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其中规定,当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必须同时满足Ir ≤1.0和IRa ≤1.0 时,其产销和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装修材料根据放射性水平大小划分为以下三类。
A 类:装修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和钾-40 的比活度同时满足IRa ≤1.0 和Ir≤1.3 要求的为A 类产品,其产销和使用范同不受限制。
B类:未达到上述要求的装修材料,但同时满足放射性核素比活度IRa ≤1.3 和Ir ≤1.9 要求的,为B 类产品,不可以用于Ⅰ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以用于外饰面(Ⅰ类民用建筑指住宅、老年公寓、托儿所、医院和学校等)和其他一切建筑的内、外饰面。
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随着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和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建筑物使用的建材所产生的污染高度重视。
但是一提到这些污染,多数消费者马上就会想起由涂料、胶粘剂、家具等带来的甲醛、苯、TVOC 等有毒、有害物质。
殊不知还有一种特殊的污染源,被人们长期忽视,它就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在浑然不觉中杀人于无形的“隐形杀手”——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
在建筑主体用砖、砌块、砂、石及水泥制品等材料中,在装饰装修用的石材、石膏板、瓷砖等材料中其实都存在放射性。
这些放射性属于天然放射性核素辐射的较多,它们都是由天然原料加工而成,人们往往忽视或者不了解这些材料中所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1. 放射性的定义及来源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类:外照射指天然辐射源和人为辐射源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β、γ射线对人体的直接照射,主要由γ射线造成;内照射指存在于空气、食品和饮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部而形成的照射。
放射性污染物质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制造两个方面。
(1)天然放射性来源①宇宙射线由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②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2)人为放射性核素的来源①核试验及航天事故;②核工业;③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④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2. 放射性检测标准及指标限量为了防治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其中第十七条指出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不符合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的,不得出厂和销售。
聊聊石材等生活中辐射的产品使用注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居环境的改善,石材制品因其高美观性和耐久性等优点,成为了装修中备受欢迎的材料之一。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其辐射性的关注。
除了石材,生活中还有很多辐射的产品,如电器、空气净化器等,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些产品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这方面给大家一些提示和建议。
石材辐射何谓石材辐射石材辐射是指在石材的成分中,不同的原子存在不同的放射性,从而对周围产生辐射。
一般情况下,由于石材自身的辐射值比较小,不会给空气带来太大影响。
然而,在密封性较差的室内,石材辐射作用会叠加,自然辐射值会显著提高,从而对人体产生影响。
何时需要关注石材辐射石材辐射本身不是一种完全有害的物质。
但当室内石材的辐射值超标,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建筑室内放射性检测及相关标准》明确要求:室内自然环境下管制区辐射剂量,单个房间空气中的氡浓度大于400Bq/m³,或个人累积辐射剂量30mSv/年。
此外,长时间暴露于一些辐射性石材会导致影响人体健康,最常见的就是导致肺癌、胃癌等恶性疾病。
所以,在装修过程中,建议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装修材料,同时尽量减少石材的使用量。
如何减少石材辐射1.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实木和其他环保材料。
2.尽量减少石材的使用,使用更少的石材。
3.加强通风,减少室内空气浊度。
如果发现室内辐射值超标,应及时通风。
4.定期检测室内辐射值。
建议在装修过程中一并做一个辐射检测,定期进行室内环境检测,确保室内环境的安全性。
其他产品辐射电器辐射电器辐射主要来自电视、电脑、手机、洗衣机、冰箱、烤箱等家电,特别是一些频繁使用较长时间的电器,容易使人产生异样的感觉,易产生不适感。
具体措施:1.尽量减少使用电器的时间。
2.调整坐姿,避免过度接触电磁场。
3.将家庭电器设备放置于合适的地方,远离人体。
4.避免在投影仪或电视机前观看太久等。
5.选择合适的电器。
空气净化器辐射空气净化器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辐射,因为它是通过电离的原理净化空气,而电离过程会产生X射线、γ射线等辐射。
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与控制分析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针对于此,国家政府部门必须科学制定出建筑材料反射性检测标准内容,引导市场质检部门合理运用不同检测技术展开建材放射性的检测工作,并督促材料制造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优化改善建筑材料健康质量。
本文将进一步对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与控制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控制1.建筑材料放射性放射性是指某种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射线的现象。
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放射性衰变或核衰变,发生衰变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包括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及少数不成系列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目前已知的放射性核素有20多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主要有铀、镭、钍、钾、氡等核素。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类是自然界原始就存在的;另一类则来自工业废渣的利用。
建筑材料大都以土壤、岩石为原料加工而成,而这些原料中存在着原始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使得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都存在放射性,不同的是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多少而已。
高温煅烧岩、煤所产生的矿渣等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可使天然放射性富集增加,用它们生产的建筑材料会使人们受到高于天然放射性本底的附加照射剂量。
2.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放射性的危害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人民进行居室装修活动也越来越多,对于装修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人们再进行居室装修时不仅仅使用传统的装修材料,科技的发展导致大量新型装修材料的产生,当前装修市场和装修行业出现了多种类别的家庭装饰风格和多种样式的建筑材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色彩美观的石材、陶瓷、墙体材料也在不断研发出新的产品,但是从上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放射性物质的来源交广,在大自然界当中普遍存在,而我们所用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大多是使用天然的土壤、岩石、矿石等材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而这些原材料所处的位置不同,形成时所经过的变化也各不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原材料都多或少存在着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物质都含有镭-226、钍-232、钾-40等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会发生衰变,在衰变的过程中,这些元素会释放出α,β和γ粒子。
探讨建筑材料放射性的一些影响因素探讨建筑材料放射性的一些影响因素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建筑材料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的大量应用,有些材料在应用的同时也会给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带来了重大污染。
近年来,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危害逐步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建筑材料放射性对身体产生的危害,最后重点探讨了建筑材料放射性的一些影响因素和减少危害影响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材料;放射性;影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项目逐渐增多,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在逐年的增加,建筑材料的种类也在逐渐增多。
相对于建筑材料中的苯、甲醛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来讲,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危害更是不可预见和不易察觉的,并且它产生危害的潜伏期一般较长。
因此,对于建筑材料放射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建筑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先讲一讲建筑工程材料的放射性。
1 建筑材料放射性概述建筑材料一般可分为装饰材料和建筑主体材料。
对于室内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的建筑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工业废渣和矿渣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新型建筑材料。
我国目前每年都有大量的工业废渣,如炉渣、煤矿石、高炉矿渣、特种冶金渣、粉煤灰等,被用来生产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另一种是以砂石、黏土、矿石等直接用来做建筑主体材料或以这些原料加工成的产品。
相关的产品主要有大理石、砖、人造花岗岩、饰品、石膏板等。
原材料包括河砂、毛石、石灰、花岗石、回填土、三合土、艺术石、水泥、石子等。
建筑材料中主要含有Th-232、Ra-226、K-40等天然的放射性核素,这些核素属于半衰期极长的元素,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损害较大。
研究表明,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含量超过一定的标准或限值,将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最终成为诱发各种疾病的诱因。
2 建筑材料放射性的危害建筑材料放射性产生的γ射线能使原子发生电离,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使人体产生确定效应和随机效应。
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探讨摘要:建材的反射性关系着人民的人身健康,伴随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机对健康的广泛关注与相关检测标准的发布,建材放射性情况已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本文分析了建材放射性及检查,希望人类对建材放射性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建材放射性是能够检测、控制并安全的。
关键词:建材;放射性;检测影响;控制措施近几年,随着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建筑结构室内装修和装饰美化效果的提高,诸多新型建材的推广引用,建材放射性情况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放射性材料中以镭-226、钍-232及钾-40的危害程度最高。
所以,在建材内放射性物质镭-226、钍-232及钾-40加以检测显得非常关键,而根据现行的测量标准,怎样提升建材内放射物质的比活度测量精准性将更为重要。
1、建材放射性测量结果影响要素建材放射性经两个途径对人体造成影响:体外辐射与体内辐射。
前者是指具备强穿透性的γ光子进到身体内对人体造成危害;后者是指自然放射性元素通过饮食与呼吸进到身体内,对身体细胞的分子结构的电离,损坏分子结构与细胞而产生危害。
1.1样本密封周期因为不同材料样本的自然放射性变化时间不同,一般要密封搁置3-4周检测,而通过对参与能力检验的实验室分析,实验室一般根据检测进度来设置,密封时间没有达到3-4个星期,而样本密封时间过短,样本镭-226、钍-232及钾-40的变化没有达到平衡,将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1.2样本检测时间不同的试样,其稳定性差别非常大,结合γ能谱仪的性能、测量效率及建材放射性大小科学设置检测时间的长短[1]。
标底高、检测效率低要适当增加检测时间;在本底与检测效果特定的条件下,比活度很高的样本,检测时间少,比活度很低的样本,检测时间相对偏长,这就需求γ能谱仪的检测时间能够调整。
若检测时间过短,样本净计数统计偏差较大,检测结果分散性飞非常大。
据相关报告显示,常规测量中,当样本的镭-226比活度超过37Bq/kg、钍-232比活度超过37Bq/kg、钾-40比活度超过200Bq/kg时,以逐道最小二乘法求出比活度γ能谱仪,检测时间通常在2.5小时之上;用逆矩阵法求出比活度γ能谱仪,检测时间通常在4小时之上。
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在我们精心打造温馨家园的过程中,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然而,您可能未曾留意到,其中一些材料可能隐藏着“看不见的威胁”——放射性。
这并非危言耸听,了解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放射性。
简单来说,放射性是指某些元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
在建筑和装饰材料中,常见的具有放射性的元素有镭、钍、钾等。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当它们被用于制造建筑和装饰材料时,如果含量过高,就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那么,哪些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可能具有放射性呢?石材是常见的一类。
比如花岗岩,由于其独特的纹理和坚固的质地,常被用于厨房台面、地板等。
但部分花岗岩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可能较高。
瓷砖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装修材料,一些质量不过关的瓷砖可能会有放射性超标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人造板材,如纤维板、刨花板等,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放射性物质的胶粘剂,也可能带来放射性污染。
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中,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肺癌和白血病。
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射线能够破坏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免疫系统,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对于儿童、孕妇和老人等敏感人群,危害可能更为严重,因为他们的身体相对脆弱,对放射性的抵抗力更低。
为了保障我们的健康,国家对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的放射性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在购买相关材料时,我们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正规的产品通常会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和标识,我们可以要求商家提供,以确认其放射性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那么,如何判断所购买的材料放射性是否合格呢?一方面,我们可以查看产品的检测报告,了解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观察材料的颜色,如果颜色过于鲜艳或者过于暗淡,可能存在问题。
正确认识和对待建材放射性问题
作者:谷莉敏
来源:《居业》2012年第06期
正是由于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建材放射性问题才会逐渐明朗化。
近日,国家建材网发布了一份名为《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结果公告》的文章,该公告包括《十项国家强标〈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检测结果公告》、《产品性能与成分检测结果公告》、《建材产品放射性检测结果公告》、《空气净化产品检测结果公告》四个报告,其中建材产品放射性检测结果公告指出,抽查的包括广州市豪顶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辽宁红山玉石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十四家企业的产品,其放射性问题检测合格率为百分之百。
这表明,目前我国建材行业内,建材放射率水平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前景良好。
近几年我国建材行业放射性问题无论从产品本身还是从消费者知识普及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建材界人士一定不会忘了几年前被推上风口的浪尖的建材放射性问题。
2000年5
月25日《北京青年报》第514版载文——“石材放射污染危害健康”,该文为争论了近两年且愈争愈烈的石材产品放射性问题再添新柴。
2000年第14期《广东建材信息》报道,广东省有关部门分析测试发现,抛光砖、釉面砖等建筑陶瓷产品中,放射物超标问题严重,不合格率超过三分之一。
这一报道,使建筑陶瓷产品放射性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
2001年元月10日,中央电视台播发了一条新闻,沈阳市的一户居民因为家庭使用的陶瓷洁具有效放射性污染,造成父子两人患了鼻癌。
这一新闻在人民群众中反响强烈,一时间,家中使用的瓷砖、陶瓷洗面盆、马桶、浴盆成了最让人不放心的产品。
同时这一新闻也成为众多媒体追逐的热点。
2001年2月19日《中国青年报》载文——“警惕无形杀手”。
文中称,北京:90%的白血病患儿家庭近期曾经装修;全国:68%的家庭装修材料排放有毒气体;国外:80%的癌症与家庭居住环境有关。
该文一出,业仙业外皆震惊。
于是百姓发问:家装材料真这么让人不放心吗?于是人人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出现“谈石色变”的状态,对家居装修慎之又慎,建材行业市场经营惨淡。
大众媒体对建材放射性问题的推波助澜,也引起了国家政府以及建材行业资深专家的高度关注。
究竟是放射性问题太严重还是民众缺乏关于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二者兼有。
其实我国相关部门对建材放射性问题早就做出了相关规定,我国于1986年颁布实施《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GB6763—86)。
这是我国第一部建材类用原料放射性物质控制标准,该标准实施的目的是防止放射性较高的工业废渣(含天然的火山灰、河泥等)用于直接生产建材产品,这是生产前的控制。
1988年又颁布实施《掺工业废渣建筑材料产品放射性物质控制标准》(GB9196—88)。
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材产品放射性标准,它几乎包括了所有建材产品,将建材产品的放射性水平高低作为产品质量指标来加以控制。
根据石材的天然特点,1993年国家出台了《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
(JC518—93)。
该标准根据石材使用场所不同,按照石材放射性水平的大小,将石材分为
A、B、C三类。
单一建材产品发布放射性标准,目前在国际上还是独此一家。
GB6763—86,GB9196—88和JC518—93经过十多年的实施,对于建材产品放射性水平的控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实测数据表明:现在建材产品的放射性水平较在制订原两项国家标准前的1982至1984年的调研水平大约下降了10%。
所取得的成绩与建材主管部门重视、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总结过去十多年来,GB6763—86和GB9196—88的实施经验,1998年在原国家建材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协调下,由中国建材院负责GB6763—86GB9196—88修订,将两项标准合并为一项新标准。
新标准《建筑材料产品及建材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
(GB6763—2000),自200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自新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标准
GB6763—86和GB9196—88自行废止。
因此,至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建材部门的放射性标准共两项,即GB6763—2000和JC518—1993。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放射性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马振珠早在几年前就指出,放射性问题古已有之,要相信科学不要盲目夸大严重性,扰乱民心。
对于花岗石来说,相关人士这么多年检验下来,国内石材基本上99%以上都是A类,有个别有B类的现象。
差不多四五种是放射性超标的,但是也是从国外进口过来的花岗石,是能到C类的。
但是这个放射性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根据矿层矿区的不一样,它的放射性是在飘动的,可能这一批检测出来是B类,下一批又到C 类。
所以为什么说放射性是分等级的,国家是根据它的A、B、C不同情况,对它的使用部位有区分的。
所以国家想要提倡对天然石材应该合理使用,并不是说限制使用。
根据具体要求和自身情况我们合理使用石材就可以了。
科学显示地球上物质的放射现象早于人类诞生之前,人类在具有放射现象的环境中已经繁衍了数十万年。
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几乎都含有放射性元素,其中也包括人类本身。
构筑我们生存、居住、办公的空间所用的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都取自于自然界,其本质是一样的。
就总体而言,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建材产品的放射性水平多属于低剂量国徽,决不会导致确定性效应,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当然,对低剂量放射物辐射的危害问题,专业人士也有不同的看法。
建材专业人士认为,建材产品、石材产品的低剂量辐射,有可能导致癌症发生的概率随剂量的升高而增大,一般为十万分之几。
有人说,这一危险度并不比坐汽车、乘火车、建筑施工和矿山开采等行业的危险度高。
但是,建材放射性问题并不像媒体所渲染的那样严重,对待放射性问题要理性,切勿盲目夸大情况,要相信科学。
前边提到的一些媒体对建材产品放射性问题的关注,可能都会有他们的依据。
建材产品的放射性检测专业性很强,资深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关于建材放射性问题的检测应是由国家授权的检测单位检测,那样才有权威性和科学性。
如果任凭一个单位或个人配备一个简易的仪器即进行这项工作,岂不是笑话吗?检测需要有标准。
目前尚存在不同部门标准不一致的现象,需要有关部门经过工作尽快把标准统一起来。
标准是科学,是“尺子”。
生产企业和流通单位都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媒体的报道也盖莫能外。
建材产品放射性控制标准中规定的产品放射性剂量值是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标准制定的。
这个值是低剂量的。
目前,业内人士表示还没有看到国际或国内哪个部门从临床医学的角度肯定在这个剂量放射性照射下,对人体产生的确定性疚。
因此,一些媒体对建材放射性的报道有些耸人听闻,说有人用石材铺地后患了不育症,用了石材和陶瓷卫生洁具后诱发鼻癌、喉癌。
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儿。
因为这些病菌症,必须是在强放射源照射下才可能产生如此确定性效应,如白血病,一般1~年才可能发病,而喉癌、鼻癌等需10年到40年才能出现病症。
即使建材产品中的放射性齐量超标,人们长期受到持续辐射,一些病症也很难在短期内出现。
舆论影响社会实践,舆论引导群众消费。
因而,媒体在任何时候都要靠科学说话,既不能随便给某种产品冠以“绿色建材”的美名,也不能随便指责某种产品放射性超标,在宣传中切忌片面面夸大,更不能铖言耸听,误导消费,要始终以对社会生产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看待所发生的事情。
正是由于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建材放射性问题才会逐渐明朗化,民众也真正了解建材放射性问题的实质,走出了放射性问题的误区;而企业也摆脱了建材放射性的阴影,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