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30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原理
继电接触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与断开。
其原理是利用电磁作用的原理,通过通电时产生的磁场来使开关触点闭合或断开,以实现电路的打开或关闭。
继电接触器由电磁系统和触控系统两部分组成。
电磁系统包括线圈、铁芯和中心柱,而触控系统则由触点、导电材料和继电器壳体构成。
当继电接触器通电时,电流经过线圈时,根据安培定律可得知,产生的磁场会使铁芯和中心柱受到磁力的作用,产生磁动作。
当线圈中通有电流时,产生的磁场会将铁芯吸引过来,同时中心柱也会被磁力吸引,使得接触器的触点闭合。
当线圈断电时,磁场消失,铁芯和中心柱因弹簧的作用返回原位,触点则会因外部力的作用恢复到断开状态。
继电接触器的触点具有良好的导电和断电特性,能够高效稳定地实现电路的闭合和断开。
在闭合状态下,继电接触器的触点之间会形成一个通路,电流可以经过这个通路流动,实现电路的导通。
而在断开状态下,继电接触器的触点之间则形成断路,电流不能通过,从而实现电路的断开。
继电接触器还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可以承受较高的电流和电压,能够在各种工况下稳定地工作。
此外,继电接触器还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
特点。
继电接触器常常应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可用于控制各种电动机、灯光、加热器、空调等设备的开关操作。
通过控制继电接触器的通电和断电,可以实现对这些设备的启停和控制。
综上所述,继电接触器是一种利用电磁作用原理工作的电气控制装置,通过通电时产生的磁场来使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实现电路的打开或关闭。
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可靠、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控制系统中。
第八章继电接触控制常用元器件第一节按钮和开关一、按钮按钮是一种短时接通或断开小电流电路的手动电器,通常用于控制电路中发出起动或停止等指令,以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等电器的线圈电流的接通或断开,再由它们去接通或断开主电路。
这种发出指令的电器,称为主令电器。
另外,按钮之间还可实现电气连锁。
按钮的结构一般是由按钮帽、复位弹簧、桥式动触点、静触点和外壳等组成。
图8-1为LA19系列按钮的外型与结构。
动合按钮:手指未按下时,触点是断开的,如图8-1中的触点A、B,当手指按下按钮帽时,触点A、B被接通,而手指松开后,触点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返回原位而断开。
动合按钮在控制电路中常用作起动按钮。
动断按钮:手指未按下时,触点是闭合的,如图8-1中的触点C、D,当手指按下时,触点C、D被断开,而手指松开后,触点在复位弹簧作用下恢复闭合。
动断按钮在控制电路中常用作停止按钮。
复合按钮:当手指未按下时,触点C、D是闭合的,触点A、B是断开的,当手指按下时,先断开C、D,后接通触点A、B,而手指松开后,触点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全部复位。
复合按钮在控制电路中常用于电气连锁。
二、行程开关行程开关是位置开关中的一种,是用来反映工作机械的行程,发布命令以控制其运动方向或行程大小的主令电器。
如果把行程开关安装在工作机械行程终点处,它就称为限位开关或终端开关。
图8-2是LX19K型行程开关的结构简图。
当外部机械碰撞压钮,使其向下运动并压迫弹簧,使触点桥由与动断静触点接触转向同动合静触点接触。
当外部机械作用移去后,由于弹簧的反作用,触点桥恢复原位。
以LX19K型为基础,增设不同的滚轮和转动件,就可派生出其它的结构形式。
根据结构不同分为自动复位式和非自动复位式两种。
LX19系列行程开关基本技术数据如表8-1所示。
表8-1 LX19系列行程开关基本技术数据第二节交流接触器接触器是在按钮或继电器的控制下,运用电磁铁的吸引力使动、静触点闭合或断开的控制电器,主要用来频繁地接通或分断交、直流电路以及远距离控制电器。
第四章、同步电机(60题)4 - 1、同步电机额定转速 b 理想空载转速。
A、大于B、等于C、小于D、小于等于4 - 2、对称稳定运行时,同步电机气隙中的主磁场是一个 c 磁场。
A、直流B、脉振C、圆形旋转D、椭圆形旋转4 - 3、同步发电机磁极中的鼠笼绕组称为 c 绕组。
A、阻尼B、起动C、励磁D、电枢4 - 4、同步电动机磁极中的鼠笼绕组称为绕组。
A、阻尼B、起动C、励磁D、电枢4 - 5、凸极式同步电机气隙磁密为: c 分布;隐极式为:分布。
A、正弦;正弦B、正弦;矩形C、矩形;正弦D、矩形;矩形4 - 6、与电网并联的同步发电机;其 c 子绕组通常采用接法。
A、转;YB、转;ΔC、定;YD、定;Δ4 - 7、同步发电机的“电枢反应”是由 c 引起的。
A、电枢电压B、电枢频率C、电枢电流D、励磁电流4 - 8、同步发电机电枢电流与空载电势同相位时的电枢反应是 a 电枢反应。
A、交轴B、交、直轴C、直轴去磁D、直轴增磁4 - 9、同步发电机单机带载运行时,端电压由负载电流的 c 决定。
A、大小B、性质C、大小和性质D、大小、性质和频率4 - 10、同步发电机运行时,通常要求随着负载的变化,其电压变化率最好 d 。
A、有规律变化B、保持最大C、保持最小D、恒定不变4 - 11、同步发电机运行时,通常要求随着负载的变化,其端电压最好 d 。
A、有规律变化B、保持最大C、保持最小D、恒定不变4 - 12、同步发电机的 b 随负载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调节特性。
A、端电压B、励磁电流C、电磁转矩D、电磁功率4 - 13、根据调节特性对同步发电机进行调节的目的是保持 a 不变。
A、端电压B、励磁电流C、电磁转矩D、电磁功率4 - 14、同步发电机以额定转速运行,当励磁电流为零时,空载电压为 b 。
A、额定电压B、剩磁电压C、理想空载电压D、零4 - 15、同步发电机的同步电抗是由磁通引起的。
A、电枢反应B、电枢反应及主C、电枢反应及漏D、电枢反应及主、漏4 - 16、同步发电机的功率角是相量 b 之间的夹角。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1.5 电路的基本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第二章:直流电路分析2.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2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2.3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2.4 电路的简化方法2.5 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三章:交流电路分析3.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2 交流电的相位和频率3.3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抗和容抗3.4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3.5 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第四章:电子元器件4.1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及应用4.2 半导体器件的二极管和三极管4.3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4.4 场效应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4.5 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5.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5.2 放大电路的分类及特点5.3 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5.4 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5.5 放大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六章:电源和稳压电路6.1 电源的分类及工作原理6.2 稳压电源的设计与应用6.3 电源滤波电路的作用与设计6.4 电源保护电路的设计与实现6.5 电源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七章:电动机及其控制7.1 电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7.2 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7.3 电动机的保护与维修7.4 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7.5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八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8.1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原理与结构8.2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3 常用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8.4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8.5 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系统的优化与改进第九章:数字电路基础9.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9.2 逻辑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9.3 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9.4 数字电路的仿真与实验9.5 数字电路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用第十章:数字电路应用实例10.1 数字电路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10.2 数字电路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10.3 数字电路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10.4 数字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0.5 数字电路应用实例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一章:传感器与信号处理11.1 传感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11.2 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11.3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11.4 信号调理电路的应用实例11.5 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二章:电气控制与PLC编程12.1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原理12.2 继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2.4 PLC编程软件的使用与编程实践12.5 电气控制与PLC编程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三章:变频器与调速控制13.1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与选用13.2 变频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13.3 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技术13.4 变频器在工业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3.5 变频器与调速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排除第十四章:电力电子技术14.1 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14.2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14.3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4.4 电力电子设备的故障与保护14.5 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五章:电工电子项目的实践与创新15.1 电工电子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流程15.2 项目实践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5.3 创新性项目的选题与设计思路15.5 项目实践与创新的经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重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基本连接方式。